发光器件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31779发布日期:2021-06-11 21:4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发光器件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发光器件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device)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常见的发光器件主要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有机层。当分别向阴极和阳极两端施加电压时,阴阳两极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阴极侧的电子和阳极侧的空穴同时向有机层移动,从而使得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处于激发态向外释放能量,从激发态到基态释放能量的过程是以对外放光的形式表现的。因此,提高oled器件中电子和空穴的再结合性能至关重要。由于现有发光器件常采用荧光材料作为有机层,进而使得在激子需要从单重态激发态降低至基态。在采用荧光材料作为有机层的情况下,单重态激发态的概率较低。因而,器件发光效率较低,且器件寿命较短。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背景技术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及电子装置,能够提高器件发光效率,延长器件寿命。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包括叠层设置的阳极、功能层及阴极,所述功能层设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且所述功能层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空穴传输层及第二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包括化合物1-x,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包括化合物2-y;所述化合物1-x的结构通式如式i-1所示:所述化合物2-y的结构通式如式i-2所示:其中,n为1至5的整数;ad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金刚烷基;l和a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杂亚芳基;x选自:氧、硫、c(r1)(r2),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ar1、ar3及ar4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30的杂芳基;其中,所述l、所述ar1、所述ar2、所述ar3及所述ar4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氰基、硝基、卤素、羟基、烷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烷基、杂芳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烷氨基、芳氨基、烷硫基、芳烷氨基、杂芳氨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本申请的发光器件及电子装置,在第一空穴传输层中使用化合物1-x,同时,在第二空穴传输层中使用化合物2-y,由于化合物1-x分子轨道能级分裂的增多使得空穴迁移,从而可在较低电压下跃迁,避免空穴累积,大幅度降低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并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此外,化合物1-x具有大共轭体系,使得分子结构稳定性高,不易分解,进而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化合物2-y减少了空穴的注入势垒,从而进一步降低驱动电压;且化合物1-x与化合物2-y的最高已占轨道(homo,highestoccupiedmolecularorbital)和最低未占轨道(lumo,lowestunoccupiedmolecularorbital)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在交界面处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进而降低器件内阻,进一步降低驱动电压。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阳极;2、空穴注入层;3、功能层;31、第一空穴传输层;32、第二空穴传输层;33、电子阻挡层;34、发光层;35、电子传输层;4、电子注入层;5、阴极;100屏幕。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然而,示例性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在本申请中,欧姆接触指的是金属与半导体的接触,而其接触面的电阻值远小于半导体本身的电阻,使得组件操作时,大部分的电压降在活动区(activeregion)而不在接触面。用语“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指的是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在本申请中,指的是与另一取代基连接的键。在本申请中,芳基指的是衍生自芳香烃环的任选官能团或取代基,包括单环芳基和多环芳基。芳基中的碳原子数为6至30个,其可以是6个、10个、12个、14个、15个、16个、18个、20个、21个、24个、25个或30个,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数量,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举例而言,芳基可以是: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或芴基等。在本申请中,芴基可以是取代的,并且相邻取代基可以彼此键合以形成环。当芴基是取代的时,包括等,然而化合物不限于此。在本申请中,杂芳基指的是芳基上至少一个碳原子被杂原子n、o、p、s和si替换的基团。杂芳基中的碳原子数为3至30个,其是3个、5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8个、20个、25个或30个,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数量,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举例而言,杂芳基可以是: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三嗪基、喹啉基、吲哚基、咔唑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二苯并硒吩基等。在本申请中,亚芳基指的是上述芳基中的任一个氢自由基被去除的2价有机基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如图1所示,包括叠层设置的阳极1、功能层3及阴极5,所述功能层3设于所述阳极1与所述阴极5之间,且所述功能层3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空穴传输层31及第二空穴传输层32,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31包括化合物1-x,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32包括化合物2-y;所述化合物1-x的结构通式如式i-1所示:所述化合物2-y的结构通式如式i-2所示:其中,n为1至5的整数;ad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金刚烷基;l和a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杂亚芳基;x选自:氧、硫、c(r1)(r2),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ar1、ar3及ar4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30的杂芳基;其中,所述l、所述ar1、所述ar2、所述ar3及所述ar4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氰基、硝基、卤素、羟基、烷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烷基、杂芳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烷氨基、芳氨基、烷硫基、芳烷氨基、杂芳氨基。本申请的发光器件及电子装置,在第一空穴传输层31中使用化合物1-x,同时,在第二空穴传输层32中使用化合物2-y,由于化合物1-x分子轨道能级分裂的增多使得空穴迁移,从而在较低电压下跃迁,避免空穴累积,大幅度降低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并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其次,化合物1-x具有大共轭体系,使得分子结构稳定性高,不易分解,进而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化合物2-y减少了空穴的注入势垒,进一步降低驱动电压;且化合物1-x与化合物2-y的最高已占轨道(homo,highestoccupiedmolecularorbital)和最低未占轨道(lumo,lowestunoccupiedmolecularorbital)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在交界面处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进而降低器件内阻,进一步降低驱动电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发光器件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发光器件包括叠层设置的阳极1、功能层3及阴极5,其中:功能层3设于阳极1与阴极5之间,且其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在一实施方式中,功能层3为多层,且包括空穴传输层,该空穴传输层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举例而言,空穴传输层可为两层,且分别为叠层设置的第一空穴传输层31及第二空穴传输层32,第一空穴传输层31设于第二空穴传输层32与阳极1之间,第二空穴传输层32设于第一空穴传输层31与阴极5之间,且第一空穴传输层31包括化合物1-x,x大于等于1,且取整数;第二空穴传输层32包括化合物2-y,y大于等于1,且取整数。第一空穴传输层31中的化合物1-x与第二空穴传输层32的化合物2-y的最高已占轨道(homo,highestoccupiedmolecularorbital)和最低未占轨道(lumo,lowestunoccupiedmolecularorbital)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并在第一空穴传输层31和第二空穴传输层32的交界面处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进而降低器件内阻,从而降低驱动电压。空穴传输层是位于阴极5和阳极1之间的薄膜,其厚度是举例而言,其可以是或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厚度,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化合物1-x的结构通式如式i-1所示:化合物2-y的结构通式如式i-2所示:其中,n为1至5的整数;ad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金刚烷基;l和a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杂亚芳基;x选自:氧、硫、c(r1)(r2),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在一实施方式中,l选自碳原子数为6-18的亚芳基,其碳原子数可以是6个、7个、8个、12个或18个,当然,其碳原子数还可以是其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在一实施方式中,ar2的取代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18的亚芳基,其碳原子数可以是6个、7个、8个、12个或18个,其碳原子数还可以是其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当然,ar2的取代基还可以是其他基团,在此不做特殊限定。ar1、ar3及ar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30的杂芳基。需要说明的是,ar1、ar2、ar3及ar4中的1、2、3、4仅作为标记使用,不用来限定数量。在一实施方式中,ar1、ar3及ar4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5的芳基,举例而言,其碳原子数是6个、10个、12个、14个、15个、16个、18个、20个或25个,当然,其碳原子数还可以是其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在一实施方式中,ar1、ar3及ar4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8的杂芳基,举例而言,其碳原子数是3个、5个、11个、12个或18个,当然,其碳原子数还可以是其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需要说明的是,取代指的是l、ar1、ar2、ar3及ar4中至少一个氢原子可被取代基取代。ar1、ar2、ar3及ar4的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氘、氰基、硝基、卤素、羟基、烷基、环烷基、杂环烷基、芳烷基、杂芳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烷氨基、芳氨基、烷硫基、芳烷氨基、杂芳氨基。在本申请中,优选地,所述l和所述a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联苯基。在本申请中,优选地,所述l和所述ar2选自如下取代基所组成的组:其中,*表示l用于与基团连接,**表示l用于与基团连接;或者*表示ar2用于与基团连接,**表示ar2用于与基团连接。在本申请中,优选地,所述ar1、所述ar3及所述ar4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5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8的杂芳基。具体地,所述ar1选自如下基团所组成的组:其中,*表示上述基团用于与式i中基团结合。在一实施方式中,化合物1-x选自如下化合物所组成的组:在一实施方式中,ar3和ar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可分别独立地选自如下基团所组成的组:其中,*表示上述基团用于与式i中基团结合。在一实施方式中,化合物2-y选自如下化合物所组成的组: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化合物仅为示例性的化合物,还可以包含其他化合物,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化合物1-x及化合物2-y的合成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下述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例示,而并非限定本申请。化合物1-1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金刚烷醇133.75mmol、溴苯127.38mmol和二氯甲烷297ml,室温搅拌溶解,之后降温至0℃,保温滴加浓硫酸。滴加完毕,0℃下保温反应2h后,加水淬灭。分液,萃取,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重结晶至lc>95%。烘干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中间体1-1(4-溴苯基金刚烷),收率:73%。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酚噁嗪50mmol、对溴碘苯50mmol、甲苯105ml和叔丁醇钠100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三叔丁基膦的甲苯溶液5mmol和pd2(dba)31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10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1-210-(4-溴苯基)-酚噁嗪,收率:81%。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2-氨基-9,9-二苯基芴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9,9-二苯基芴-2-基)胺,收率:70%。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235mmol、4-(金刚烷-1-基)-n-(9,9-二苯基芴-2-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1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1,收率:66%。质谱:m/z=800.03[m+h]+。化合物1-2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2-氨基-9-苯基咔唑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9-苯基咔唑-2-基)胺,收率:73%。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235mmol、4-(金刚烷-1-基)-n-(9-苯基咔唑-2-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1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2,收率:65%。质谱:m/z=726.94[m+h]+。化合物1-3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9,9-二甲基吖啶50mmol、对溴碘苯50mmol、甲苯105ml和叔丁醇钠100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三叔丁基膦的甲苯溶液5mmol和pd2(dba)31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1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0-(4-溴苯基)-9,9-二甲基-9,10-二氢吖啶,收率:68%。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2-萘胺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2-萘基)胺,收率:74%。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4-(金刚烷-1-基)-n-(2-萘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3,收率:67%。质谱:m/z=637.88[m+h]+。化合物1-4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4-胺基-p-三联苯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1,1`,4`,1`-三联苯基)4-胺,收率:74%。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4-(金刚烷-1-基)-n-(1,1`,4`,1`-三联苯基)4-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4,收率:66%。质谱:m/z=740.02[m+h]+。化合物1-5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1-氨基-4-苯基萘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4-苯基萘-1-基)胺,收率:71%。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4-(金刚烷-1-基)-n-(4-苯基萘-1-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5,收率:73%。质谱:m/z=726.94[m+h]+。化合物1-6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4-(1-萘基)苯胺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4-(萘-1-基)苯基)胺,收率:68%。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4-(金刚烷-1-基)-n-(4-(萘-1-基)苯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6,收率:71%。质谱:m/z=713.98[m+h]+。化合物1-7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1,1':3',1”-三苯基]-5'-胺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1,1':3',1”-三苯基]-5'-胺,收率:74%。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n-(4-(金刚烷-1-基)苯基)-[1,1':3',1”-三苯基]-5'-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7,收率:61%。质谱:m/z=740.02[m+h]+。化合物1-8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4-联苯胺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3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n-(4-(金刚烷-1-基)苯基)-[1,1'-联苯基]-4-胺,收率:85%。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n-(4-(金刚烷-1-基)苯基)-[1,1'-联苯基]-4-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8,收率:74%。质谱:m/z=663.92[m+h]+。化合物1-9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4-环己苯胺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3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n-(4-(金刚烷-1-基)苯基)-[4-环己苯基]-胺,收率:80%。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235mmol、n-(4-(金刚烷-1-基)苯基)-[4-环己苯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1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9,收率:69%。质谱:m/z=643.89[m+h]+。化合物1-10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2-氨基-9,9-二甲基芴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9,9-二甲基芴-2-基)胺,收率:73%。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235mmol、4-(金刚烷-1-基)-n-(9,9-二甲基芴-2-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1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10,收率:59%。质谱:m/z=677.90[m+h]+。化合物1-11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3-氨基二苯并噻吩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二苯并噻吩-3-基)胺,收率:62%。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4-(金刚烷-1-基)-n-(二苯并噻吩-3-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11,收率:65%。质谱:m/z=693.97[m+h]+。化合物1-12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2-氨基-9,9-二甲基芴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9,9-二甲基芴-2-基)胺,收率:76%。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4-(金刚烷-1-基)-n-(9,9-二甲基芴-2-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12,收率:74%。质谱:m/z=703.99[m+h]+。化合物1-13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2-氨基-9-苯基咔唑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9-苯基咔唑-2-基)胺,收率:63%。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4-(金刚烷-1-基)-n-(9-苯基咔唑-2-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13,收率:72%。质谱:m/z=753.02[m+h]+。化合物1-14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2-氨基-9,9-二苯基芴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9,9-二苯基芴-2-基)胺,收率:74%。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4-(金刚烷-1-基)-n-(9,9-二苯基芴-2-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14,收率:59%。质谱:m/z=828.13[m+h]+。化合物1-15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3.75mmol、2-氨基-9,9-螺二芴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4-(金刚烷-1-基)-n-(9,9-螺二芴-2-基)胺,收率:63%。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35mmol、4-(金刚烷-1-基)-n-(9,9-螺二芴-2-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15,收率:76%。质谱:m/z=826.11[m+h]+。化合物1-16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43.75mmol、4-环己苯胺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3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n-(4-(金刚烷-1-基)苯基)-[4-环己苯基]-胺,收率:79%。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335mmol、n-(4-(金刚烷-1-基)苯基)-[4-环己苯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16,收率:63%。质谱:m/z=669.97[m+h]+。化合物1-36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吩噻嗪50mmol、4-溴-4`-碘联苯50mmol、甲苯105ml和叔丁醇钠100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三叔丁基膦的甲苯溶液5mmol和pd2(dba)31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12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1-4,收率:65%。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43.75mmol、4-环己苯胺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3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化合物n-(4-(金刚烷-1-基)苯基)-[4-环己苯基]-胺,收率:79%。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435mmol、n-(4-(金刚烷-1-基)苯基)-[4-环己苯基]-胺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5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1-36,收率:60%。质谱:m/z=736.05[m+h]+。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化合物2-y进行如下的详细的说明。但以下实施例仅用于例示本申请,本申请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化合物2-1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金刚烷醇133.75mmol、4溴联苯127.38mmol和二氯甲烷297ml,室温搅拌溶解,之后降温至0℃,保温滴加浓硫酸。滴加完毕,0℃下保温反应2h后,加水淬灭。分液,萃取,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重结晶至lc>95%。烘干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中间体2-1(1-(4-溴-[1,1’-联苯基]-4-基)金刚烷),收率:69%。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溴-[1,1’-联苯基]-4-基)金刚烷43.75mmol、2-氨基-9,9-二甲基芴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1,收率:71%。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35mmol、4-溴联苯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2-1,收率:69%。质谱:m/z=648.91[m+h]+。化合物2-2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溴-[1,1’-联苯基]-4-基)金刚烷43.75mmol、3-氨基-二苯并呋喃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2,收率:68%。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235mmol、4-溴联苯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2-2,收率:75%。质谱:m/z=622.82[m+h]+。化合物2-3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溴-[1,1’-联苯基]-4-基)金刚烷43.75mmol、4-(1-萘基)苯胺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3,收率:59%。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335mmol、9-溴菲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2-3,收率:71%。质谱:m/z=682.92[m+h]+。化合物2-4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溴-[1,1’-联苯基]-4-基)金刚烷43.75mmol、2-萘胺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4,收率:52%。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435mmol、2-溴菲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2-4,收率:69%。质谱:m/z=606.83[m+h]+。化合物2-5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溴-[1,1’-联苯基]-4-基)金刚烷43.75mmol、4-氨基-p-三联苯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5,收率:65%。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535mmol、3-溴-二苯并噻吩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2-5,收率:70%。质谱:m/z=714.98[m+h]+。化合物2-6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溴-[1,1’-联苯基]-4-基)金刚烷43.75mmol、3-氨基-二苯并噻吩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拌,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6,收率:68%。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635mmol、4-溴联苯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拌,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2-6,收率:75%。质谱:m/z=638.89[m+h]+。化合物2-7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金刚烷醇133.75mmol、4溴-三联苯127.38mmol和二氯甲烷297ml,室温搅拌溶解,之后降温至0℃,保温滴加浓硫酸。滴加完毕,0℃下保温反应2h后,加水淬灭。分液,萃取,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重结晶至lc>95%。烘干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中间体2-2(1-(4-溴-[1,1'-三联苯基]-4-基)金刚烷),收率:70%。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溴-[1,1'-三联苯基]-4-基)金刚烷43.75mmol、4-氨基-联苯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拌,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完回流反应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7,收率:70%。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735mmol、4-溴联苯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拌,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2-7,收率:69%。质谱:m/z=608.84[m+h]+。化合物2-8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溴-[1,1’-三联苯基]-4-基)金刚烷43.75mmol、3-氨基-二苯并噻吩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拌,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8,收率:68%。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835mmol、4-溴联苯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拌,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2-7衍生物化合物2-8,收率:69%。质谱:m/z=714.98[m+h]+。化合物2-9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溴-[1,1’-三联苯基]-4-基)金刚烷43.75mmol、3-氨基-二苯并呋喃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拌,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9,收率:70%。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935mmol、4-溴联苯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拌,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完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2-7的衍生物化合物2-9,收率:69%。质谱:m/z=698.92[m+h]+。化合物2-41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1-1(4-溴苯基金刚烷)43.75mmol、2-氨基-9,9-二甲基芴43.75mmol、甲苯128ml和叔丁醇钠65.6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拌,加入pd2dba30.218mmol和x-phos0.436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回流反应4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5%。烘干得到中间体41,收率:65%。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4135mmol、4-溴联苯35mmol、甲苯160ml和叔丁醇钠52.5mmol,搅拌,加热升温至80拌,加入pd2dba30.35mmol和s-phos0.70mmol,添加完之后,继续升温至105完回流反应6h,反应完毕,降温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水洗,干燥,过滤,浓缩。用二氯甲烷和正庚烷混合溶剂过柱后重结晶至lc>99.95%。烘干得到化合物2-7的衍生物化合物2-41,收率:65%。质谱:m/z=572.81[m+h]+。如图1所示,功能层3还包括发光层34和电子传输层35,其中:发光层34设于第二空穴传输层32与阴极5之间,用于为空穴和电子提供复合场所,具体而言,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从阴极5移动到发光层34,同时,空穴从阳极1移动到发光层34,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34结合生成激子,并从激发态变为基态的过程对外发光。发光层34的材料可以是cbp(4,4'-二(9-咔唑)联苯),也可以是9-(1-萘基)-10-(2-萘基)蒽,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有机材料,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发光层34是形成于第二空穴传输层32上的薄膜,通过真空蒸镀或化学气相沉积的方式将其覆盖于第二空穴传输层32远离阳极1的表面,其厚度是举例而言,其可以是或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厚度,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电子传输层35设于发光层34与阴极5之间,其是覆盖于发光层34表面的薄膜,用于将阴极5产生的电子传输至发光层34,以便于电子与空穴高效复合,其材料是具有高的电子迁移率的有机化合物,举例而言,其可以是8-羟基喹啉-锂,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材料,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其厚度可以是举例而言,其可以是或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厚度,在此不再一一列举。阳极1是覆盖于一衬底表面的薄膜,该衬底可以是透明衬底,其可以是硬质衬底,也可以是柔性衬底,在此不做特殊限定。阳极1有助于空穴注入至功能层3,其具有大逸出功(功函数,workfunction)。举例而言,阳极1的材料是金属、合金或金属氧化物等,例如,其可以是镍、铂、钒、铬、铜、锌、金或它们的合金,也可以是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锌(izo);当然,阳极1材料还可以是其他,例如,还可以是组合物,如:zno:al、sno2:sb、导电聚合物(聚(3-甲基噻吩)、聚[3,4-(亚乙基-1,2-二氧基)噻吩](pedt)、聚吡咯和聚苯胺),当然,阳极1材料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材料,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优选地,阳极1材料是氧化铟锡(ito,indiumtinoxide)。阴极5是覆盖于功能层3远离阳极1的表面的薄膜,有助于电子注入至功能层3,其具有较小的逸出功。举例而言,阴极5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合金材料,例如,其可以是镁、钙、钠、钾、钛、铟、钇、锂、钆、铝、银、锡、铅或它们的合金,也可以是多层材料,如:lif/al、liq/al、lio2/al、lif/ca、lif/al和baf2/ca,当然,阴极5的材料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材料,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优选地,阴极5的材料是铝。举例而言,该发光器件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发光器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发光器件还包括空穴注入层2、电子阻挡层33及电子注入层4,电子阻挡层33设于发光层34与第二空穴传输层32之间,用于将电子限定在发光层34中,避免电子传输至空穴传输层,进而保证发光层34中电子不流失,有助于提高发光效率,电子阻挡层33的材料可以是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电子阻挡功能的材料,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其厚度可以是举例而言,其可以是或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厚度,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空穴注入层2设于阳极1与第一空穴传输层31之间,用于将空穴注入到空穴传输层中,提高空穴的传输效率,空穴注入层2的材料是hat-cn(结构见下文),还可以是其他空穴注入材料,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其厚度是举例而言,其可以是或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厚度,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电子注入层4设于电子传输层35与阴极5之间,用于将电子注入到电子传输层35中,可提高电子的传输效率,其材料是金属镱,其厚度是举例而言,其可以是或本申请的发光器件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将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中,还可用于灯中,当然还可以用于其他显示装置中,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下面,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例,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下述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例示,而并非限定本申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及评估实施例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空穴传输层为单层,采用化合物1-1~化合物1-16和化合物1-36以及化合物2-1~化合物2-5和化合物2-41中任一化合物作为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实施例1:将厚度为的阳极1ito基板切割成40mm(长)×40mm(宽)×0.7mm(厚)的尺寸,采用光刻工序,将其制备成具有阴极5、阳极1以及绝缘层图案的实验基板,利用紫外臭氧以及o2:n2等离子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阳极1(实验基板)的功函数,并采用有机溶剂清洗ito基板表面,以清除ito基板表面的浮渣及油污,有机溶剂可以是乙醇,也可以是丙酮,还可以是异丙醇,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有机溶剂,在此不再一一列举。需要说明的是,ito基板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切割成其他尺寸,在此不对本申请中ito基板的尺寸做特殊限定。在实验基板(阳极1)上真空蒸镀化合物hat-cn(结构式见下文)以形成厚度为的空穴注入层2(hil);并在空穴注入层2上方真空蒸镀化合物1-1,以形成厚度为的空穴传输层(htl)。在空穴传输层(htl)上蒸镀化合物tcta(结构式见下文)作为电子阻挡层33(ebl),厚度为在电子阻挡层33(ebl)上蒸镀以化合物4,4'-n,n'-dicarbazole-biphenyl(简称为“cbp”)(结构式见下文)作为主体,同时掺杂ir(piq)2(acac)(结构式见下文),并按照20:1的膜厚比进行蒸镀,形成了厚度为的发光层34(eml)。在发光层34(eml)上蒸镀比例为1:1的重量比掺杂tpo(结构式见下文)和liq(结构式见下文)作为电子传输层35(etl),蒸镀厚度为在电子传输层35(etl)上蒸镀的镱(yb)以形成电子注入层4(eil),之后将膜厚比为10:1的银(ag)和镁(mg)作为阴极5,阴极5的厚度为在阴极5上蒸镀化合物cp-1(结构式见下文),作为有机覆盖层(cpl),该有机覆盖层的厚度为将蒸镀完成的器件在氮气手套箱(水、氧的含量需严格控制)中用紫外线硬化树脂封装,以免器件被外界的水分或其他物质腐蚀。实施例2~27除了在形成空穴传输层(htl)时各自使用表1中所示的化合物替代化合物1-1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且制作的各器件的性能如表1所示。比较例1~比较例3在比较例1~比较例3中,除了使用化合物tpd、化合物α-npd及化合物tfia作为空穴传输层替代化合物1-1之外,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化合物tpd、化合物α-npd及化合物tfia的结构如下所示:即:比较例1采用化合物tpd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比较例2采用化合物α-npd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比较例3采用化合物tfia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性能见表1。其中,ivl(电流、电压、亮度)数据对比是在10ma/cm2下的测试结果,t95寿命是15ma/cm2电流密度下的测试结果。表1实施例1~27与比较例1~3的器件性能由表1可知,在单层化合物作为空穴传输层器件结构中,实施例1~17与比较例1、比较例2及比较例3的器件的性能相比,各项性能都有所提高,驱动电压大幅度降低。驱动电压至少降低了0.37v,外量子效率至少提高了19.6%,发光效率至少提高了21.1%,寿命至少提高了9.8%;实施例18~27与比较例1、比较例2及比较例3的器件的性能相比,各项性能都有所提高,寿命有了大幅度提升。驱动电压至少降低了0.04v,外量子效率至少提高了19.1%,发光效率至少提高14.7%,寿命至少提高了30.8%。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申请各化合物的空穴传输性能,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采用多层空穴传输层来传输空穴,举例而言,空穴传输层可以是两层,分别为第一空穴传输层31和第二空穴传输层32。在实施例中分别采用化合物1-1~化合物1-16及化合物1-36中任一个化合物作为第一空穴传输层31的材料,采用化合物2-1~化合物2-9及化合物2-41中任一化合物作为第二空穴传输层32的材料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28: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器件结构中,我们将原有的结构中的空穴传输层更换为两层。即在实验基板(阳极1)上真空蒸镀hat-cn以形成厚度为的空穴注入层2(hil),并且在空穴注入层2上真空蒸镀化合物1-1,以形成厚度为的第一空穴传输层31(htl-1)。在第一空穴传输层31(htl-1)上蒸镀化合物2-1,以形成厚度为的第二空穴传输层32(htl-2)。在第二空穴传输层32(htl-2)上蒸镀化合物tcta作为电子阻挡层33(ebl),其厚度为在电子阻挡层33(ebl)上蒸镀化合物cbp作为主体,同时掺杂ir(piq)2(acac),按照20:1的膜厚比进行蒸镀,形成厚度为的发光层34(eml)。在发光层34(eml)上蒸镀以1:1的重量比掺杂的tpo和liq作为电子传输层35(etl),其厚度为在电子传输层35(etl)上蒸镀厚度为的镱(yb),以形成电子注入层4(eil),之后将膜厚比为10:1掺杂的银(ag)和镁(mg)作为阴极5,其厚度为在阴极5上蒸镀化合物cp-1,其厚度为实施例29~44采用与实施例28相同的制备工艺进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将形成第一空穴传输层31的化合物1-1更换为化合物1-2~化合物1-16及化合物1-36,并且将形成第二空穴传输层32的化合物2-1更换为化合物2-2~化合物2-9及化合物2-41(如下表2所示)。比较例4上述器件结构中,采用与实施例28相同的制备工艺进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二空穴传输层32的化合物2-1更换为化合物tpd。比较例5上述器件结构中,采用与实施例28相同的制备工艺进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二空穴传输层32的化合物2-1更换为化合物α-npd。比较例6上述器件结构中,采用与实施例28相同的制备工艺进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二空穴传输层32的化合物2-1更换为化合物tfia。比较例7上述器件结构中,采用与实施例28相同的制备工艺进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空穴传输层31的化合物1-1更换为化合物tpd,将第二空穴传输层32的化合物2-1更换为化合物2-6。比较例8上述器件结构中,采用与实施例28相同的制备工艺进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空穴传输层31的化合物1-1更换为化合物α-npd,将第二空穴传输层32的化合物2-1更换为化合物2-7。比较例9上述器件结构中,采用与实施例28相同的制备工艺进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空穴传输层31的化合物1-1更换为化合物tfia,将第二空穴传输层32的化合物2-1更换为化合物2-8。制作的各器件的性能详见表2,其中,ivl(电流、电压、亮度)数据对比的是在10ma/cm2下的测试结果,t95寿命是15ma/cm2电流密度下的测试结果。表2实施例28~44与比较例4~9的器件性能根据表1及表2可知,比较例4~比较例9中,比较例4&比较例7、比较例5&比较例8、比较例6&比较例9分别与比较例1、比较例2及比较例3对比,各项性能与单层器件相似,未有大的改变;然而,实施例28~实施例44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比较例4、比较例5和比较例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实施例28~实施例44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较高发光效率,同时还具有较长的寿命,实施例28~实施例44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比较例7、比较例8和比较例9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实施例28~实施例44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较低的驱动电压及较长的寿命。由表2可知,在恒定电流密度15ma/cm2下,实施例28~实施例44与比较例4~比较例9相比,发光效率至少提高了20.8%,外量子效率至少提高了8.3%,寿命至少提高了28.9%。各化合物的能级及禁带宽度如表3所示:表3各化合物的homo和lumo能级化合物homo/evlumo/eveg/ev最低三重态能级t1/ev1-1-4.59-1.03-3.562.70082-1-4.76-0.8-3.962.7002tpd-5.5-2.3-3.22.9485α-npd-5.6-2.5-3.12.2485tfia-5.5-2.4-3.12.6120上述器件中的第一空穴传输层31中的化合物1-x由于具有高空穴迁移率和大的禁带宽度(eg)既可以提高空穴的传输性能,又可以防止电子跃迁、阻止电子进入空穴传输层,以避免电子和空穴过早复合,有助于提高发光效率。此外,由于第二空穴传输层32中的化合物2-y的最低未占轨道(lumo)的能级较高,进一步阻挡电子进入。同时,第一空穴传输层31中的化合物与第二空穴传输层32中的化合物的homo能级相匹配,从而减少空穴的注入势垒,降低驱动电压,在化合物1-x与化合物2-y组合后,利用化合物2-y较高的lumo能级特性,从而使本申请发光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及较高的发光效率,同时还具有较长的寿命。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如图2所示,该电子装置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发光器件,其有益效果及具体细节参考上述发光器件,在此不在赘述。举例而言,该电子装置可以是显示器、阵列基板、光伏组件等,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装置,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例如,其可以是手机、相机或电脑的,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设备或装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
技术领域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