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池的制造方法、电子装置及电池的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32385发布日期:2021-06-11 21:4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电池、电池的制造方法、电子装置及电池的测试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电池、电池的制造方法、电子装置及电池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发展的穿戴式产品,由于其对电池容量方面的特殊要求,为电芯体积、电芯形状的设计及电芯的制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保证电芯的电性连接,通常是将正负极耳从电芯本体的卷绕层引出,伸出电芯铝塑膜封装体一定长度;然后,将正负极耳整形裁剪后,同保护板焊接实现电性连接;最后,将正负极耳弯折在电芯的深坑面。不过,上述方式存在几个问题:1、受产品外形尺寸限制,保护板尺寸要求尽可能小,这就为电子线路设计和保护板的制作带来挑战;2、容纳pcm板需要一定空间,这会占用电芯的部分空间,从而减少了电池能量密度;3、电芯体积越来越小,装配制作也越来越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

本申请还提供了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及所述电池的测试方法。

一种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上设置有极耳,所述极耳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设置于所述电芯,所述第二分部由所述第一分部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延伸出,并与所述第一分部相对设置,所述电池还包括:

塑封部,包覆所述极耳,且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的连接处暴露于所述塑封部的表面;及

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塑封部包括通孔和凹槽,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塑封部,所述第一分部容置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分部容置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凹槽之间,并暴露于所述塑封部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电芯包括顶面、背对所述顶面的底面及连接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周面,所述顶面上设有顶封边,其中,所述极耳的第一分部由所述顶封边内伸出,所述塑封部还包覆顶封边及部分或全部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电芯的横截面呈矩形、圆形或异形。

可选地,所述塑封部通过注塑工艺或灌封工艺形成。

一种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电芯,所述电芯上设置有极耳;

提供导电部,并将所述导电部焊接于所述极耳上;

弯折所述极耳,以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其中,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的连接处;及

对所述电芯设置有所述极耳的表面进行注塑处理或灌封处理,以形成塑封部,其中,所述塑封部包覆所述极耳,且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的连接处暴露于所述塑封部的表面。

一种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上设置有极耳,所述电池还包括:

塑封部,包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极耳,其中,所述塑封部包括上顶面,所述上顶面上设有第一凹槽;及

导电部,设置于所述极耳上,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

可选地,所述塑封部包覆部分的所述极耳,所述极耳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设置于所述电芯上,并位于所述塑封部内,所述第二分部由所述第一分部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延伸出,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部上。

可选地,所述塑封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顶面和所述电芯之间的侧面,所述侧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分部和/或所述导电部还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

可选地,所述塑封部上还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分部和/或所述导电部还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

可选地,所述导电部的横截面呈方形、l型或u型,所述极耳呈l型结构、u型结构或片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塑封部完全包覆所述极耳,所述塑封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顶面和所述电芯之间的侧面,所述侧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导电部的一部分连接所述极耳,并位于所述塑封部内;所述导电部的另一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

一种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电芯,所述电芯上设有极耳,所述极耳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

对所述电芯设置有所述极耳的表面进行注塑处理或灌封处理,以形成塑封部,所述塑封部包覆所述第一分部,其中,所述塑封部包括上顶面,所述上顶面上设有第一凹槽;及

提供导电部,并将所述导电部焊接于所述第二分部上;

弯折所述第二分部,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中,所述导电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连接件和上述所述的电池,所述电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电池的导电部。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件为铜针、铜片或弹簧针。

一种所述电池的测试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电池测试装置,所述电池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及连接所述测试箱的电连接件;及

将所述电连接件由所述第一凹槽滑入并连接所述导电部,以实现与所述电池的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相较于集成有保护板的传统电池,本案所述的电池将保护板集成到电池外部的控制系统,实现无保护板的电池设计。另外,无保护板的电池设计减少了保护板所占的空间,从而有效的增加了电芯的尺寸,进而增加电池的容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还可简化电池的制作流程,并降低制作成本。此外,塑封部包覆部分或全部的极耳,以形成具有支持能力的电池的头部,从而提高所述电池的抗跌落性能,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池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电池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制造方法。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电池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电池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电池中塑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2所示电池中极耳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制造方法。

图2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制造方法。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所示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测试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连接电池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池10、20

电芯11、21

极耳111、211

第一分部1111、2111

第二分部1112、2112

顶面112、212

底面113、213

周面114、214

顶封边115、215

塑封部12、22

上顶面121、221

侧面122、223

通孔123

凹槽124

导电部13、23

第一凹槽222

底壁2221

侧壁2222

第二凹槽224

第三凹槽225

第一导电分部231

第二导电分部232

第三导电分部233

电子装置30

电连接件31

电池测试装置40

测试箱4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10。所述电池10包括电芯11、塑封部12和导电部13。其中,所述电芯11的横截面可以呈矩形、圆形或异形。所述异形不限于c型、弧形等。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所述电芯11上设置有极耳1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111呈u型结构,包括第一分部1111和第二分部1112。所述第一分部1111设置于所述电芯11上。所述第二分部1112由所述第一分部1111远离所述电芯11的一端延伸出,并与所述第一分部1111相对设置。所述塑封部12包覆所述极耳111,且所述第一分部1111和所述第二分部1112的连接处暴露于所述塑封部12。所述导电部13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部1111和所述第二分部1112的连接处。

具体地,所述电芯11包括顶面112、背对所述顶面112的底面113及连接于所述顶面112和所述底面113之间的周面114。所述极耳111位于所述顶面112。其中,所述顶面112上设有顶封边115。所述极耳111的第一分部1111由所述顶封边115内伸出。所述塑封部12还包覆所述顶封边115及部分或全部的顶面1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塑封部12背对所述电芯11的表面至所述顶面112的距离小于所述导电部13背对所述电芯11的表面至所述顶面112的距离(参图3-5)。如此,所述导电部13露出于所述塑封部22,以为电池10提供电性连接端子,便于所述电池10与外部元件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塑封部12包括上顶面121及连接于所述上顶面121和所述电芯11之间的侧面122。参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塑封部12上设有通孔123和凹槽124。所述通孔123由所述上顶面121向所述电芯11方向贯穿所述塑封部12而形成,所述凹槽124由所述上顶面121向所述电芯11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极耳111穿过所述通孔123,且所述第一分部1111容置于所述通孔123。所述第二分部1112相对所述弯折,并容置于所述凹槽124。其中,所述第一分部1111和所述第二分部111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通孔123和所述凹槽124之间,并暴露于所述塑封部12的上顶面121。

参图6、图7和图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10中的导电部13可省略。此时,所述第一分部1111和所述第二分部1112的连接处暴露于所述塑封部12。其中,所述第一分部1111和所述第二分部1112的连接处背对所述电芯11的表面至所述顶面112的距离,大于所述塑封部12背对所述电芯11的表面至所述顶面112的距离。如此,所述第一分部1111和所述第二分部1112的连接处露出于所述塑封部22,以为电池10提供电性连接端子,便于所述电池10与外部元件实现电性连接。

参图9,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电池1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提供一上述所述的电芯11。

步骤s102,提供一上述所述的导电部13,并将所述导电部13焊接于所述电芯11上的极耳111。

步骤s103,弯折所述极耳111,以形成相对设置的第一分部1111和第二分部1112。其中,所述导电部13位于所述第一分部1111和所述第二分部1112的连接处。

步骤s104,对所述电芯11的顶面112进行注塑处理或灌封处理,以形成塑封部12。其中,所述塑封部12包覆所述极耳111,且所述第一分部1111和所述第二分部1112的连接处暴露于所述塑封部12。

进一步地,所述塑封部12还包覆所述顶封边115及部分或全部的顶面112。

参图10,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池20。所述电池20包括电芯21、塑封部22和导电部23。其中,所述电芯21的横截面可以呈矩形、方形或异形。所述异形不限于c型、弧形等。所述导电部23的横截面可呈方形、l型或u型。

请一并参阅图11,所述电芯21上设置有极耳211。所述塑封部22包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极耳211。其中,所述塑封部22包括上顶面221。所述上顶面221上设有第一凹槽222。所述导电部23设置于所述极耳111上,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2。

具体地,所述电芯21包括顶面212、背对所述顶面212的底面213及连接于所述顶面212和所述底面213之间的周面214。所述极耳211位于所述顶面212。其中,所述顶面212上设有顶封边215。所述极耳211由所述顶封边215内伸出。所述塑封部22还包覆所述顶封边215及部分或全部的顶面212。

参图10和图11,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塑封部22包覆部分的所述极耳211。具体地,所述极耳211包括第一分部2111和第二分部2112。所述第一分部2111设置于所述电芯21上,所述第二分部2112由所述第一分部33远离所述电芯21的一端延伸出。其中,所述极耳211呈l型结构。所述第一分部2111位于所述塑封部22内,所述第二分部2112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2。所述导电部23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部2112上,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2。

进一步地,参图12,所述塑封部2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顶面221和所述电芯21之间的侧面223。所述侧面223上设有第二凹槽224。所述第二凹槽224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22。所述第二分部2112和/或所述导电部23还可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24。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参图14和图15,所述塑封部22上还设有第三凹槽225。所述第三凹槽225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22。所述第二分部2112和/或所述导电部23还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225。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6,所述第一凹槽222包括底壁2221及设置于所述底壁2221边缘的侧壁2222。其中,所述第三凹槽225由所述底壁2221向所述电芯21方向凹陷而形成。

参图17和图18,在一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塑封部22完全包覆所述极耳211。其中,所述导电部23的一部分连接所述极耳211,并位于所述塑封部22内;所述导电部23的另一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2和第二凹槽224。具体地,所述导电部23的横截面呈u型,包括第一导电分部231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分部231两侧的第二导电分部232和第三导电分部233。所述第二导电分部232连接所述极耳211,并位于所述塑封部22内。所述第一导电分部231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2,所述第二导电分部232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225。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所述电池20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参图10和图11,所述电池20包括电芯21、塑封部22和导电部23。在实施例1中,所述电芯21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电芯21上设置有极耳211。所述极耳211包括第一分部2111和第二分部2112。在实施例1中,所述极耳211呈l型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分部2111设置于所述电芯21上,所述第二分部2112由所述第一分部2111远离所述电芯21的一端延伸出。具体地,所述电芯21包括顶面212、背对所述顶面212的底面213及连接于所述顶面212和所述底面213之间的周面214。所述极耳211位于所述顶面212。其中,所述顶面212上设有顶封边215。所述极耳211由所述顶封边215内伸出。

所述塑封部22包覆顶封边215、所述顶面212及所述第一分部2111。其中,所述塑封部22的上顶面221上设有第一凹槽222。所述极耳211的第二分部21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222内。所述导电部23呈片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部2112,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222内。

在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凹槽222可在注塑处理或灌封处理所述塑封部22时一并形成;或者,在所述塑封部22形成后,再于所述上顶面221开设而成。

实施例2

参图12和图13,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塑封部22和极耳211的结构。

在实施例2中,所述塑封部2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顶面221和所述电芯21之间的侧面223。所述侧面223上设有第二凹槽224。所述第二凹槽224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22。

在实施例2中,将图19所示的第二分部2112弯折成l型,以使所述第二分部2112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2和所述第二凹槽224(参图9)。其中,实施例2中的极耳211呈u型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部23的横截面亦可呈与所述第二分部2112相匹配的l型。如此,所述导电部23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部2112上,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2和所述第二凹槽224。

在实施例2中,所述第二凹槽224可在注塑处理或灌封处理所述塑封部22时一并形成;或者,在所述塑封部22形成后,再于所述侧面223开设而成。

实施例3

参图14、图15和图16,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塑封部22和极耳211的结构。

在实施例3中,所述极耳211呈u型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凹槽222包括底壁2221及设置于所述底壁2221边缘的侧壁2222。所述底壁2221向所述电芯21方向凹陷形成第三凹槽225。所述第三凹槽225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22。所述第二分部2112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2和所述第三凹槽225。

在实施例3中,所述第三凹槽225可在注塑处理或灌封处理所述塑封部22时一并形成;或者,在所述塑封部22形成后,再于所述底壁2221开设而成。

实施例4

参图17和图18,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塑封部22、极耳211和导电部23的结构。

具体地,所述塑封部2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顶面221和所述电芯21之间的侧面223。所述侧面223上设有第二凹槽224。所述第二凹槽224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22。

在实施例4中,所述极耳211呈片状结构。所述塑封部22完全包覆所述极耳211。所述导电部23的横截面呈u型,包括第一导电分部231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分部231两侧的第二导电分部232和第三导电分部233。所述第二导电分部232连接所述极耳211,并位于所述塑封部22内。所述第一导电分部231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2,所述第二导电分部232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24。

参图2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20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提供一上述所述的电芯21。

步骤s202,对所述电芯21的顶面212进行注塑处理或灌封处理,以形成塑封部22。其中,所述塑封部22包覆部分的所述极耳211。所述第一凹槽222可在行注塑处理或灌封处理形成所述塑封部22时一并形成。

步骤s203,提供一上述所述的导电部23,并将所述导电部23焊接至位于所述塑封部22外的极耳211。

步骤s204,弯折位于所述塑封部22外的极耳211,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222内。其中,所述导电部2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222内。

参图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塑封部22完全包覆所述极耳211时,所述电池2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提供一上述所述的电芯21。

步骤s302,提供一导电部23,并将所述导电部23焊接至所述电芯21上的极耳211(参图18)。

步骤s303,对所述电芯21的顶面212进行注塑处理或灌封处理,以形成塑封部22。所述塑封部22包覆部分的导电部23及全部的极耳211(参图17)。其中,所述塑封部22包括上顶面221及连接于上顶面221和所述电芯21之间的侧面223。所述塑封部22在注塑处理或灌封处时一并于上顶面221上形成第一凹槽222及于侧面223上形成第二凹槽224。所述第一凹槽222连通所述第二凹槽224。

步骤s304,弯折位于所述塑封部22外的导电部23,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2和所述第二凹槽224内。

参图22,所述电池10/20可应用于一电子装置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30为一手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20不限于平板电路、穿戴式设备等。

请一并参阅图23,所述电子装置30还包括电连接件31。所述电连接件31连接于所述导电部23,用于使得所述电池20与电子装置30内的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电连接件31可以是铜针、铜片或弹簧针。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电池20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电池测试装置40(参图24)。其中,所述电池测试装置40包括测试箱41及连接所述测试箱41的电连接件31。

步骤二,将所述电连接件31连接于所述电池20的导电部23,以使所述测试箱41和所述电池20实现电性连接。如此,所述电池20可通过所述测试箱41进行测试。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件31由所述第一凹槽222滑入并连接所述导电部23,以实现与所述电池20的电性连接。

参图25,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件31可设置于所述导电部23的第三导电分部233。如此,所述电连接件31在实现所述电池20和所述测试箱41电性连接的同时,还可防止相对所述第一导电分部231弯折的第三导电分部233翘起。

综上所述,相较于集成有保护板的传统电池,本案所述的电池10/20将保护板集成到电池10/20外部的控制系统,实现无保护板的电池设计。另外,无保护板的电池设计减少了保护板所占的空间,从而有效的增加了电芯11/21的尺寸,进而增加电池10/20的容量,提高电池10/20的能量密度;同时还可简化电池10/20的制作流程,并降低制作成本。此外,塑封部22包覆部分或全部的极耳211,以形成具有支持能力的电池10/20的头部,从而提高所述电池10/20的抗跌落性能,起到保护电池10/20的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