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3791发布日期:2020-08-07 19:2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基板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9-015610(申请日:2019年1月31日)为基础,享受该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该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板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已知有一种设置于主板且能够供扩展基板的端部插入的基板用连接器。基板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主体,具有插入部;一对保持臂,从连接器主体的两侧相互平行地伸出;以及凸部,设置于各保持臂的伸出端(前端)。另一方面,在扩展基板的两侧设置有能够供保持臂的凸部卡合的凹部。

此处,将扩展基板的端部插入于连接器主体的插入部。于是,凸部与凹部卡合。此时,通过保持臂本身的弹性力来维持凸部与凹部的卡合状态。这样,扩展基板由一对保持臂以夹持其两侧的方式保持,由此扩展基板与基板用连接器电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54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429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73011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基板用连接器中,处于平板状的扩展基板的两侧由一对保持臂夹持的状态。根据这种状态,例如,根据作用于基板用连接器、扩展基板的外部压力或者外部振动的大小的程度,凸部与凹部的卡合状态有可能被解除,其结果,扩展基板有可能从基板用连接器脱离或者进一步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用连接器,能够防止两侧由一对保持臂夹持的扩展基板的脱离(脱落)。

根据实施方式,基板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主体以及防止脱离机构。防止脱离机构为,在将基板的端部插入到连接器主体的插入部的状态下,与基板的嵌合部嵌合,由此能够防止基板从插入部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扩展基板的表面侧观察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中插入了该扩展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从扩展基板的表面侧观察该扩展基板被保持于基板用连接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具有防止脱离机构的基板用连接器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4是从扩展基板的背面侧观察在基板用连接器中插入了扩展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止脱离机构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防止脱离机构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防止脱离机构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防止脱离机构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第4变形例的防止脱离机构的构成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连接器;1p:连接器主体;1s:插入部;2:主板;3:扩展基板;3e:嵌合部(贯通孔);3p:端部;4:凹部;5:保持臂;6:凸部;7:防止脱离机构;8:嵌入构造;9:金属端子;10:施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以下,称作连接器)的配置构成图。在图1中,作为一例,连接器1设置于主板2(电路基板)。主板2内置于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例如构成为能够搭载电源、cpu、存储器等电子部件。连接器1构成为能够使主板2与其他基板3(以下,称作扩展基板)电连接。

另外,扩展基板3成为平板状的矩形,具有表面3a以及背面3b。扩展基板3具有能够插入到连接器1的端部3p、以及夹着该端部3p而设置在扩展基板3的两侧的侧面3s。在扩展基板3的两个侧面3s上,预先设置有能够供后述的凸部6卡合的凹部4。例如,通过使侧面3s的一部分呈矩形状地凹陷来构成凹部4。

如图1所示,连接器1具有连接器主体1p、保持臂5以及凸部6。连接器主体1p相对于主板2被电气地连结,具有能够供扩展基板3的端部3p插入的插入部1s。保持臂5从连接器主体1p的两侧相互平行地伸出。凸部6设置于各保持臂5的伸出端,在将扩展基板3的端部3p插入到连接器主体1p的插入部1s时,该凸部6与凹部4卡合。在图1的例子中,一对保持臂5与主板2平行地伸出。在该情况下,扩展基板3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倾斜地插入。

图2是扩展基板3的保持状态图。在图2中,作为一例,扩展基板3具有与主板2平行的位置关系而被保持于连接器1。此处,根据扩展基板3的保持工序,首先,在使扩展基板3相对于主板2倾斜的同时,将该扩展基板3的端部3p插入到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参照图1)。

接着,使扩展基板3位移为与主板2平行。同时,使一对保持臂5弹性变形,而使该保持臂5的伸出端(凸部6)相互分离。然后,在扩展基板3成为与主板2平行的位置关系时,解除保持臂5的弹性变形。

于是,如图2所示,保持臂5通过自身的恢复力而弹性变形为初始形状。此时,保持臂5的凸部6与扩展基板3的凹部4卡合。在图2的例子中,在凸部6与凹部4的卡合状态下,与凹部4卡合的凸部6的一部分(例如,前端部分6p)压接于扩展基板3的表面3a。

在这种状态下,扩展基板3由一对保持臂5以夹持其两侧的方式保持。由此,抑制扩展基板3朝从主板2立起(倾斜)的方向(参照图1)的位移动作。其结果,扩展基板3具有与主板2平行的位置关系地被保持于连接器1。

但是,对于上述的凸部6与凹部4的卡合状态,根据作用于连接器1、扩展基板3的外部压力或者外部振动的大小的程度,该卡合状态有可能被解除。例如,能够设想到扩展基板3朝与主板2平行的方向从连接器1脱离或者脱落的情况。因此,在连接器1上设置有防止脱离机构7(参照图3),该防止脱离机构7能够防止两侧由一对保持臂5夹持的扩展基板3的脱离(脱落)。

图3是防止脱离机构7的构成图。防止脱离机构7利用预先设置于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3e(参照图1、图2、图4)。嵌合部3e构成为,从扩展基板3的表面3a遍及到背面3b。在图1、图2、图4中,作为一例,嵌合部3e构成为从扩展基板3的表面3a贯通到背面3b的贯通孔3e。另外,嵌合部(贯通孔)3e的形状、大小例如根据扩展基板3的种类、尺寸来设定,因此在此不特别限定。作为嵌合部(贯通孔)3e的形状,例如能够设想为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各种形状。

如图3所示,防止脱离机构7具有防脱主体7p以及嵌入构造8。作为防脱主体7p的材质,例如能够应用金属材料、树脂材料中的任一种。防脱主体7p与嵌入构造8可以相互一体地成型,或者,也可以分体地成型,将嵌入构造8后安装于防脱主体7p。

防脱主体7p成为具有弹性的悬臂梁状。防脱主体7p为,基端支承于连接器1,前端成为自由端。在图3的例子中,防脱主体7p配置在一对保持臂5的彼此之间。在该情况下,防脱主体7p为,基端支承于保持臂5的对置面5s,从基端遍及到前端与保持臂5(对置面5s)平行地延伸。所谓对置面5s是指平行地伸出的一对保持臂5中处于相互对置的位置关系的内侧面5s。

嵌入构造8设置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嵌入构造8具有能够嵌入到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的轮廓。嵌入构造8朝向从主板2(参照图1)离开的方向、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连续地立起。此处,在嵌合部(贯通孔)3e的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嵌入构造8具有能够嵌入到该圆形的嵌合部(贯通孔)3e的轮廓(例如,圆筒状、圆柱状)。在该情况下,圆筒(圆柱)状的嵌入构造8的直径优选设定为与圆形的嵌合部(贯通孔)3e的内径相同或者小若干。

图4是表示防止脱离机构7(防脱主体7p、嵌入构造8)与嵌合部(贯通孔)3e的卡合工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使扩展基板3相对于主板2(参照图1)倾斜的同时,将该扩展基板3的端部3p插入到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在所述插入时,嵌入构造8被定位于能够嵌入嵌合部(贯通孔)3e的位置。

接着,使扩展基板3位移为与主板2平行,并且使保持臂5的凸部6与扩展基板3的凹部4卡合。此时,扩展基板3的两侧由一对保持臂5夹持。同时,嵌入构造8嵌入到嵌合部(贯通孔)3e(参照图5)。

图5是表示防止脱离机构7的嵌入构造8与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嵌合了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嵌合状态下,圆筒(圆柱)状的嵌入构造8与圆形的嵌合部(贯通孔)3e无间隙地接触。由此,能够防止扩展基板3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脱离。其结果,扩展基板3的端部3p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的金属端子9之间的连接状态被维持为固定。另外,在图5的例子中,通过内置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的施力弹簧10,插入到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的扩展基板3的端部3p,始终被朝向金属端子9按压。

[一个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备防止脱离机构7,由此能够防止两侧由保持臂5夹持的扩展基板3的脱离(脱落)。在该情况下,即便对连接器1、扩展基板3作用外部压力或者外部振动,保持臂5的凸部6p与扩展基板3的凹部4之间的卡合状态也被维持为固定。由此,扩展基板3的端部3p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的金属端子9之间的连接状态被维持为固定。其结果,能够将连接器1与扩展基板3之间的电连接状态长期地维持为固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使嵌入构造8的上部轮廓成为圆弧状(参照图5)。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所述圆弧状的曲面利用为引导部8g。由此,在向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嵌入时,通过圆弧状的引导部8g,能够将嵌入构造8朝向嵌合部(贯通孔)3e顺畅地引导。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备防止脱离机构7,由此能够消除扩展基板3的端部3p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之间的游隙(clearance、margin)。在该情况下,在对连接器1、扩展基板3作用了外部压力或者外部振动时,扩展基板3的端部3p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的金属端子9不会相互摩擦。由此,能够降低或者抑制扩展基板3的端部3p以及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的金属端子9的磨损。

[第1变形例]

图6是第1变形例的嵌入构造8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本变形例的嵌入构造8具有能够嵌入于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的轮廓。嵌入构造8朝向从主板2(参照图1)分离的方向、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呈曲面状地连续立起。嵌入构造8具有按压部8f以及引导部8g。

在图6的例子中,按压部8f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连续地构成,具有超过该前端(自由端)而呈曲面状地突出的轮廓。引导部8g从按压部8f连续地构成,具有朝向防脱主体7p的基端呈圆弧状弯曲的轮廓。另外,引导部8g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部8g相同的功能。

以上,根据第1变形例,在防止脱离机构7的嵌入构造8与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嵌合了的状态下,按压部8f将扩展基板3朝向连接器1(连接器主体1p)的插入部1s按压。由此,能够防止扩展基板3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脱离。其结果,扩展基板3的端部3p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的金属端子9之间的连接状态被维持为固定。另外,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第2变形例]

图7是第2变形例的嵌入构造8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本变形例的嵌入构造8具有能够嵌入于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的轮廓。嵌入构造朝向从主板2(参照图1)分离的方向、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呈曲面状地连续立起。嵌入构造8具有按压部8f以及引导部8g。

在图7的例子中,按压部8f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连续地构成,具有超过该前端(自由端)而呈曲面状突出的轮廓。引导部8g从按压部8f连续地构成,具有在朝向防脱主体7p的基端呈圆弧状弯曲之后、朝向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呈圆弧状弯曲的轮廓。另外,引导部8g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部8g相同的功能。

以上,根据第2变形例,在防止脱离机构7的嵌入构造8与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嵌合了的状态下,按压部8f将扩展基板3朝向连接器1(连接器主体1p)的插入部1s按压。由此,能够防止扩展基板3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脱离。其结果,扩展基板3的端部3p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的金属端子9之间的连接状态被维持为固定。另外,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第3变形例]

图8是第3变形例的嵌入构造8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本变形例的嵌入构造8具有能够嵌入于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的轮廓。嵌入构造8朝向从主板2(参照图1)分离的方向、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呈曲面状地连续立起。嵌入构造8具有按压部8f以及引导部8g。

在图8的例子中,按压部8f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连续地构成,具有呈曲面状突出的轮廓。引导部8g构成在按压部8f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之间,具有呈圆弧状弯曲的轮廓。另外,引导部8g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部8g相同的功能。

以上,根据第3变形例,在防止脱离机构7的嵌入构造8与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嵌合了的状态下,按压部8f将扩展基板3朝向连接器1(连接器主体1p)的插入部1s按压。由此,能够防止扩展基板3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脱离。其结果,扩展基板3的端部3p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的金属端子9之间的连接状态被维持为固定。另外,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第4变形例]

图9是第4变形例的嵌入构造8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本变形例的嵌入构造8具有能够嵌入于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的轮廓。嵌入构造8朝向从主板2(参照图1)分离的方向、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呈曲面状地连续立起。嵌入构造8具有第1卡合部8a、第2卡合部8b、按压部8f以及引导部8g。

在图9的例子中,第1卡合部8a从防脱主体7p的前端(自由端)连续地构成,具有能够与扩展基板3的背面3b卡合的轮廓。第2卡合部8b从第1卡合部8a连续地构成,具有能够与扩展基板3的表面3a卡合的轮廓。第1卡合部8a被兼用为上述按压部8f。引导部8g构成在第1卡合部8a与第2卡合部8b之间,具有呈圆弧状弯曲的轮廓。另外,引导部8g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部8g相同的功能。

以上,根据第4变形例,在防止脱离机构7的嵌入构造8与扩展基板3的嵌合部(贯通孔)3e嵌合了的状态下,第1卡合部8a和第2卡合部8b同时与扩展基板3的背面3b以及表面3a卡合。由此,扩展基板3被从其表面以及背面的双方夹持。其结果,扩展基板3的姿势被维持为固定。

此时,第1卡合部8a(按压部8f)将扩展基板3朝向连接器1(连接器主体1p)的插入部1s按压。由此,能够防止扩展基板3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脱离。其结果,扩展基板3的端部3p与连接器主体1p(插入部1s)的金属端子9之间的连接状态被维持为固定。另外,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