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光的电梯电缆、电缆组件及电梯电缆的检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5330发布日期:2019-08-23 22:0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自发光的电梯电缆、电缆组件及电梯电缆的检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自发光的电梯电缆、电缆组件及电梯电缆的检修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电缆,作为一种用于在电梯的轿厢进行上下运动时,对电梯进行供电和信号传输的电缆,需要其具备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

电梯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时对电缆进行检修,电梯中通常设置有多根电缆,摆放错综复杂,且不同的电缆作用不同。而当维修人员需要对某一特定的电缆进行维修时,由于各电缆外观均相同,使得维修人员无法快速准确地分辨目标电缆,因而增加了维修人员的工作,进而使得电梯的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光的电梯电缆、电缆组件及电梯电缆的检修装置,可极大地方便维修人员对电梯电缆进行维修,降低电梯的维护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发光的电梯电缆,包括:

导电线束;

发光线束,与开关模块电性连接;

柔性透光绝缘套,对所述导电线束和所述发光线束进行包覆;所述导电线束和所述发光线束在所述柔性透光绝缘套内相互隔开;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将所述发光线束与电梯的电源进行导通或断开,所述发光线束用于在与所述电源导通后发光。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缆组件,包括:

若干根如上所述的电梯电缆;

柔性透明绝缘管;所述柔性透明绝缘管沿管长方向开设与所述电梯电缆数量相同的通道,且各所述通道的两端均为不封闭的形成管口,任意一根所述电梯电缆均从任意一条所述通道的任意一个所述管口穿设于该通道内,且一个通道均被一根所述电梯电缆穿设。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梯电缆的检修装置,包括:与电梯的电源电性连接的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如上所述的电缆组件中的各电梯电缆的发光线束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将任意一个所述电梯电缆的发光线束与所述电源导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电缆包括导电线束、发光线束及柔性透光绝缘套,其中,发光线束与开关模块之间电性连接,且开关模块能够将发光线束与电梯电源导通或断开,当发光线束与电梯电源导通后进行发光。因而通过发光线束即可起到提示作用,方便维修人员对各导电线束进行区分,当维修人员需要针对任意一导电线束进行维修时,只需要打开对应该电缆的开关模块,将对应的发光线束与电梯电源导通,使发光线束进行发光,即可使维修人员找到对应的目标电缆,方便了维修人员快速找到目标电梯电缆进行维修。从而可极大地方便维修人员对电梯电缆进行维修,进而降低电梯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线束包括:第一导电线芯,与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若干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线芯上,与所述第一导电线芯电性连接;各所述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一导电线芯的长度方向进行排列;透明绝缘层,对设有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导电线芯进行包覆。从而既可使各发光二极管进行发光,还能使得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被检修人员观察到。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线束包括:第二导电线芯;绝缘层,对所述第二导电线芯进行包覆。从而可实现正常的电梯升降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透光绝缘套为透明硅胶套。

进一步的,穿设于任意一条所述通道内的所述电梯电缆的柔性透光绝缘套,均与该所述通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各所述通道两端的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有部分从所述通道的其中一个管口插入所述通道内,与所述柔性透明绝缘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套有部分从所述通道的另一个管口插入所述通道内,与所述柔性透明绝缘管可拆卸连接;穿设于任意一条所述通道内的电梯电缆的两端分别从设置于该条通道两端的第一限位套和所述第二限位套穿出,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套和所述第二限位套过盈配合。从而可方便对各电梯电缆进行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套和所述第二限位套均为柔性绝缘部件。

作为一种替换方案,插入任意一条所述通道内的所述电梯电缆的柔性透光绝缘套,均与该所述通道的内壁紧密贴合,各所述通道还具有形成在所述柔性透明绝缘管的管壁上的切口;所述电缆组件还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柔性透明绝缘管上的拉链组件,所述拉链组件的数量与所述通道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各所述拉链组件均用于将各自所对应的所述通道的切口进行打开或封闭。从而可方便对各电梯电缆进行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若干个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的数量与所述电梯电缆的数量相同,且一个所述触点开关分别与所述电源和一根所述电梯电缆的发光线束电性连接,且任意一个所述触点开关在闭合后将与该触点开关电性连接的电梯电缆的发光线束与电源进行导通。从而可打开或关闭各发光线束,方便维修人员对电梯电缆进行维修的同时,还能降低电梯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自发光的电梯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自发光的电梯电缆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电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电缆组件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电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电缆组件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电缆组件中拉链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电缆组件中拉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电梯电缆的检修装置的电路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发光的电梯电缆,如图1、图2所示,包括导电线束1、发光线束2与柔性透光绝缘套3。其中,发光线束2与开关模块电性连接,同时开关模块还与电梯电源之间电性连接,通过开关模块可实现发光线束2与电梯电源之间的导通与断开,并且,当发光线束2与电梯电源之间电性导通后,发光线束2进行发光。此外,柔性透光绝缘套3用于对导电线束1和发光线束2进行包覆,且导电线束1 与发光线束2在柔性透光绝缘套3内相互隔开。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透光绝缘套3可采用透明硅胶套,因而不仅可方便电梯电缆进行弯曲,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能使发光线束2发出的光线透过柔性透光绝缘套3方便维修人员识别。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发光线束2包括第一导电线芯21、若干个发光二极管22及透明绝缘层23,导电线束1包括第二导电线芯11及绝缘层12。其中,第一导电线芯21与开光模块电性连接,同时,各个发光二极管22均设置在第一导电线芯21上,并与第一导电线芯21电性连接,而透明绝缘层23用于对设有发光二极管22 的第一导电线芯21进行包覆。实际使用时,各发光二极管22可分别沿第一导电线芯21 的长度方向进行排列,且各发光二极管22在第一导电线芯21上均匀等距排列。因而通过透明绝缘层12即可对第一导电线芯21进行保护,同时还可使各发光二极管22发出的光线透过透明绝缘层23进行显示。此外,第一导电线芯21可以为铜导线、铝导线或其他导体制成的导线,只要能够实现电梯电源于各发光二极管22之间的电性连接即可。而透明绝缘层23可采用透明硅胶等材料制成,使得各发光二极管22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透明绝缘层23被维修人员识别。另外,第二导电线芯11可采用若干根铜导线以及至少一根钢导线绞合而成,使得第二导电线芯11在实现导电功能的同时,还能具有一定的刚性,提高第二导电线芯11的使用寿命。绝缘层12包覆在第二导电线芯11外侧,对第二导电线芯11进行保护,同时,绝缘层12能够弯曲,使得该电梯电缆可适用多种不同的使用环境,且绝缘层12可采用碳纤维绝缘体制成。另外,开关模块可采用触点开关,并外接按钮,维修人员在使用时,通过按压按钮以触发触点开关,进而实现发光线束2与电梯电源之间的导通与断开。当然,在实际使用时,开关模块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发光线束2与电梯电源之间的导通或断开即可。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发光线束2与开关模块之间电性连接,通过开关模块能够实现发光线束2与电梯电源之间的导通与断开,且发光线束2在与电梯电源之间电性导通后进行发光。因而通过发光线束2发出的光线即可起到提示作用,方便维修人员对相应的导电线束1进行区分。具体的,当维修人员需要针对其中任意一根导电线束1 进行维修时,只需要打开对应的开关模块,将对应的发光线束2与电梯电源导通,使发光线束2进行发光,即可使维修人员找到对应的目标电缆,因此维修人员只需要对发光的电梯电缆内对应的导电线束1进行维修即可。因而可使维修人员快速找到目标电缆,方便维修人员对目标电缆进行维修,进而有效降低了电梯的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缆组件,如图3、图4所示,包括:若干根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电缆及柔性透明绝缘管4,柔性透明绝缘管4沿自身的管长方向开设与电梯电缆数量相同的通道41。其中,各通道41的两端均为不封闭的,并形成管口,任意一根电梯电缆均从任意一条通道41的任意一个管口穿设于对应的通道41内,并且,通道41数量与电梯电缆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一个通道41均被一根电梯电缆穿设,因而可对多根电梯电缆进行集成,使电梯内电缆走线更加整齐。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透明绝缘管4可采用透明橡胶或透明硅胶制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电缆组件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通道41两端的第一限位套5和第二限位套6。其中,第一限位套5与第二限位套6均与柔性透明绝缘管4可拆卸连接,并且,第一限位套5有部分从通道41的其中一个管口插入通道41内,同理,第二限位套6有部分从通道41的另外一个管口插入至通道41内,具体的说,第一限位套5可与柔性透明管之间螺纹旋合,同样地,第二限位套6也可与柔性透明管螺纹旋合。此外,穿设于通道41内的电梯电缆的柔性透光绝缘套3与通道41 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而穿设于任意一条通道41内的电梯电缆的两端分别从设置于该条通道41两端的第一限位套5与第二限位套6内穿出,且电梯电缆分别与第一限位套5和第二限位套6过盈配合。并且,第一限位套5与第二限位套6均为可弯曲的柔性绝缘部件,如透明橡胶或透明硅胶等。因而通过通道41两端的第一限位套5与第二限位套6即可将对应的电梯电缆收纳在对应的通道41内,进而使得该柔性透明绝缘管4可同时对多根电梯电缆进行收纳。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缆组件,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如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任意一条通道41内的电梯电缆的柔性透光绝缘套3均与该通道41的内壁之间紧密贴合,同时,各通道41还具有形成在柔性透明绝缘管4管壁上的切口。该电缆组件还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柔性透明绝缘管4上的拉链组件7,其中,拉链组件7的数量与通道 41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且各拉链组件7均用于将各自对应的通道41的切口进行打开或封闭。

具体的说,如图7、图8、图9所示,各拉链组件7包括相对设置在切口两侧的拉链带,各拉链带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链牙71,并且,电缆还可包含可滑动的设置在各切口拉链组件7上任意一侧的拉头72,因而通过拉头72即可将切口两侧的链牙71完全啮合进而将切口闭合。另外,如图7、图8所示,拉链组件7中的各链牙71主要包含设置在切口一侧的基部711、与基部711相连的内凹部712、与内凹部712相连的头部713。其中,拉链组件7上各链牙71的头部713用于与其连接的拉链组件7上各链牙71的内凹部712 相互啮合。并且,为了保证切口在闭合后具有较高牢固性的同时,还能够方便各拉链组件7之间的装配和拆卸,拉链带中的各链牙71的头部713与内凹部712相互啮合的部位均为两个相互嵌套的弧形曲面,通过两链牙71弧形曲面的配合,可对两链牙71在相互啮合时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方便两拉链带之间的装配和拆卸。而作为优选的,各拉链组件7的表面还涂覆有碳纤维涂层(图中未标示)。通过涂覆在拉链组件7表面的碳纤维涂层,可增强拉链组件7的强度,避免电缆组件产生断裂现象。另外,如图9所示,拉头72包含带有内部通道721的本体件722,且本体件722的内部通道721用于被任意两根拉链带上的各链牙71穿过。并且,如图9所示,该拉头72还包含:设置在本体件722 的内部通道721中的隔开件723,该隔开件723用于分离任意两根拉链带上已啮合的两个链牙71,且该隔开件723位于通道41的中心位置。其次,为保证任意两根拉链带中的各链牙71之间能够顺利啮合,在设计拉头72时,应将该通道41的进口到出口朝向隔开件 723的方向逐渐收拢。由此不难发现,在实际应用时,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拉动设置在拉链带上的拉头72即可将切口两侧的拉链带进行闭合,从而可将电梯电缆固定在对应的通道41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梯电缆的检修装置,如图10所示,包括:开关模块、如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开关模块与电梯的电源电性连接,并与电缆组件中的各电梯电缆的发光线束2之间电性连接,通过开关模块将任意一个电梯电缆的发光线束2与电梯电源之间导通或关闭,进而实现发光线束2 的发光与不发光。

具体的说,开关模块包括若干个触点开关,其中,触点开关的数量与电梯电缆的数量相同,且任意一个触点开关分别与电梯电源和对应电梯电缆的发光线束2之间电性连接,且该触点开关用于在闭合后将对应电梯电缆的发光线束2与电源进行导通。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触点开关可在按钮或按键的部件带动下实现闭合或断开。从而使得维修人员可通过按钮触发触点开关,将发光线束与电梯电源电性导通,进而使发光线束发出光线,方便维修人员快速准确地找到目标电缆,进而对目标电缆进行维修,有效降低电梯维修成本。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