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载电抗器线圈的风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6765发布日期:2019-11-12 22:4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负载电抗器线圈的风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及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负载电抗器线圈的风冷装置。



背景技术:

截止目前,从国内到国外,负载电抗器的主要冷却方式是风冷,而风冷的主要方法有:

1)在电抗器出线两侧线圈下方安放多台专用风机,向上吹风。

2)在电抗器周围或上方安放风机,直吹电抗器。

3)在负载箱周围安装进风机和出风机,在电抗器周围形成流动空气。

以上几种方法仅对电抗器线圈外表面和线圈内部外在局部风道起到风冷散热作用。

4)从国外传到国内的风管电抗器是不错的风冷方法,不过连通外风管和线圈通风道的分流导管的直径很小,约6mm~10mm,所以排风量有限,而且只能对外露两端线圈局部通风道进行热交换散热。而对于线圈内部尤其是处在铁芯窗口内部线圈通风道得不到均匀强空气流的作用而囤积热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负载电抗器线圈的风冷装置,其通过支撑板和底板等,解决了为线圈散热降温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板和底板,所述支撑板和底板组成空心挡板,在所述空心挡板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经过空心挡板的内腔与外界导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空心挡板还包括通风板,所述通风板、支撑板和底板从上往下依次连接,在所述通风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空心挡板的内腔经出风口与外界导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线圈骨架,所述空心挡板设置在线圈骨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风管,所述风管与进风口连接,所述进风口通过风管与外界导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通风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结构相同的第一通风板和第二通风板,所述第一通风板、支撑板和底板组成空心挡板并套接在线圈骨架的一端,所述第二通风板套接在线圈骨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通风板、第二通风板在线圈骨架上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所述通风板上设置有第一至第十六出风口,所述第一至第六出风口位于通风板左部,所述第七至第十二出风口位于通风板右部,所述第十三出风口和第十四出风口位于通风板前部,所述第十五出风口和第十六出风口位于通风板后部,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至第四进风口以及第一至第四内腔,所述进风口、内腔和出风口组成四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至第四风道,四个风道在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一内腔、第一至第三出风口和第十三出风口形成第一风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所述通风板上设置有通风板安装孔,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板安装孔,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底板安装孔,所述通风板安装孔、支撑板安装孔和底板安装孔形成安装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包括支撑板和底板,所述支撑板和底板组成空心挡板,在所述空心挡板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经过空心挡板的内腔与外界导通。该技术方案,应用在负载电抗器上,其对线圈的降温效果良好,使得负载电抗器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线圈可以做的更小,可以使用更细的铜线,节省了铜线线材,同时由于降温效果良好铁心也可以做的更小,节省了硅钢片用料。

第二,所述空心挡板还包括通风板,所述通风板、支撑板和底板从上往下依次连接,在所述通风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空心挡板的内腔经出风口与外界导通。该技术方案,结构更合理,气流成风效果更好,降温效率更高。

第三,还包括线圈骨架,所述空心挡板设置在线圈骨架上。该技术方案,结构更合理,使用更方便。

第四,还包括风管,所述风管与进风口连接,所述进风口通过风管与外界导通。该技术方案,结构更合理,使用更方便。风管均采用PVC材料,提高了耐潮湿耐腐蚀性。

第五,所述通风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结构相同的第一通风板和第二通风板,所述第一通风板、支撑板和底板组成空心挡板并套接在线圈骨架的一端,所述第二通风板套接在线圈骨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通风板、第二通风板在线圈骨架上对称分布。该技术方案,结构更合理,使用更方便。

第六,在所述通风板上设置有第一至第十六出风口,所述第一至第六出风口位于通风板左部,所述第七至第十二出风口位于通风板右部,所述第十三出风口和第十四出风口位于通风板前部,所述第十五出风口和第十六出风口位于通风板后部,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至第四进风口以及第一至第四内腔,所述进风口、内腔和出风口组成四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至第四风道,四个风道在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一内腔、第一至第三出风口和第十三出风口形成第一风道。该技术方案,结构更合理,使用更方便。

第七,在所述通风板上设置有通风板安装孔,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板安装孔,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底板安装孔,所述通风板安装孔、支撑板安装孔和底板安装孔形成安装孔。该技术方案,结构更合理,使用更方便。

详见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通风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撑板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底板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应用例的结构图;

图7是图6中线圈骨架的结构图;

图8是图6中第一风管的结构图;

图9是图6中线圈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变种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图。

其中:1第一通风板、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第三出风口、1-4第四出风口、1-5第五出风口、1-6第六出风口、1-7第七出风口、1-8第八出风口、1-9第九出风口、1-10第十出风口、1-11第十一出风口、1-12第十二出风口、1-13第十三出风口、1-14第十四出风口、1-15第十五出风口、1-16第十六出风口、1-17通风板安装孔、2支撑板、2-1第一进风口、2-2第二进风口、2-3第三进风口、2-4第四进风口、2-5第一内腔、2-6第二内腔、2-7第三内腔、2-8第四内腔、2-9支撑板安装孔、3底板、3-1底板安装孔、4线圈骨架、5第一风管、5-1第一风管出风口、6第二通风板、7线圈、7-1线圈支撑柱、7-2线圈风道、8-1第五进风口、8-2第六进风口、8-3第五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做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负载电抗器线圈的风冷装置,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风板1、支撑板2和底板3,所述第一通风板1、支撑板2和底板3组成空心挡板,在所述第一通风板1上开设有出风口,在所述空心挡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经过空心挡板的内腔与出风口连通并与外界导通。

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通风板1上开设有第一至第十六出风口1-1~1-16,所述第一至第六出风口1-1~1-6位于第一通风板1左部,所述第七至第十二出风口1-7~1-12位于第一通风板1右部,所述第十三出风口1-13和第十四出风口1-14位于第一通风板1前部,所述第十五出风口1-15和第十六出风口1-16位于第一通风板1后部,在所述第一通风板1上开设有通风板安装孔1-17。

如图3、图4所示,在所述支撑板2上开设有第一至第四进风口2-1~2-4以及第一至第四内腔2-5~2-8,在所述支撑板2上开设有支撑板安装孔2-9。

如图5所示,在所述底板3上开设有底板安装孔3-1。

如图1所示,所述进风口、内腔和出风口组成四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至第四风道,四个风道在支撑板2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进风口2-1、第一内腔2-5、第一至第三出风口1-1~1-3和第十三出风口1-13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进风口2-2、第二内腔2-6、第七至第九出风口1-7~1-9和第十四出风口1-14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三进风口2-3、第三内腔2-7、第十至第十二出风口1-10~1-12和第十五出风口1-15形成第三风道,所述第四进风口2-4、第四内腔2-8、第四至第六出风口1-4~1-6和第十六出风口1-16形成第四风道,所述通风板安装孔1-17、支撑板安装孔2-9和底板安装孔3-1形成安装孔。

使用说明:

如图6、图7所示,负载电抗器包括线圈骨架4、包覆在线圈骨架4周围的线圈7和插装在线圈骨架4中央的铁心,铁心由硅钢片制成。通风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结构相同的第一通风板1和第二通风板6,所述第一通风板1、支撑板2和底板3组成空心挡板并通过安装孔套接在线圈骨架4的下端,所述第二通风板6套接在线圈骨架4的上端,所述第一通风板1、第二通风板6在线圈骨架4上对称分布并可以起到限位线圈7的作用。

如图9所示,所述线圈7由多层线圈绕制而成,相邻层的线圈之间由线圈支撑件支撑连接,所述线圈支撑件为线圈支撑柱7-1,相邻层的线圈之间形成线圈风道7-2。

如图6、图8所示,风管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结构相同的第一风管5和第二风管,将第一风管5的第一风管出风口5-1包套连接住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将第二风管的第二风管出风口包套连接住第三进风口2-3和第四进风口2-4,所述进风口通过风管与外界导通。

鼓风机通过风管向空心挡板内部鼓风,流动的空气通过空心挡板的出风口依次流经线圈的风道并经第二通风板6的出风口排出,流动的空气给负载电抗器线圈散热降温。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实施例1中的支撑板2替换成变种支撑板,区别在于变种支撑板包括第五进风口8-1、第六进风口8-2和第五内腔8-3,所述第五进风口8-1、第六进风口8-2和第五内腔8-3形成第五风道,即在变种支撑板上只形成一个风道。

实施例3:

如图3-图5和图1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去掉通风板。

包括支撑板2和底板3,所述支撑板2和底板3组成空心挡板,在所述空心挡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经过空心挡板的内腔与外界导通。

如图3、图4所示,在所述支撑板2上开设有第一至第四进风口2-1~2-4以及第一至第四内腔2-5~2-8,在所述支撑板2上开设有支撑板安装孔2-9。

如图5所示,在所述底板3上开设有底板安装孔3-1。

所述支撑板2起导风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线圈内部四周所有通风道均能受到强空气流热交换散热作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后,由于线圈散热效果非常好,所以电抗器、变压器能减小体积,在目前风管风冷负载电抗器领域,可以做到相对体积最小,成本最低,效能和可靠性最高,耐腐蚀性能最好。是独一无二的风管电抗器散热好方法。

由于线圈的降温效果良好,使得负载电抗器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线圈可以做的更小,可以使用更细的铜线,节省了铜线线材,同时由于降温效果良好铁心也可以做的更小,节省了硅钢片用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