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5776发布日期:2019-10-15 17:5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



背景技术:

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硅片的部分加工工艺(如镀膜工艺)中,需要将装满硅片的硅片舟(如金属舟)装载到载舟小车上,待载舟小车满载硅片舟后,再将该载舟小车推入至工艺炉中进行相应的工艺处理。在载舟小车上通常设置有弹簧压板机构,通过该弹簧压板机构的开合,可实现对载舟小车上硅片舟的固定,同时便于硅片舟的装卸。

所述弹簧压板机构包括连接在小车左右两侧支架上、可相对于该支架水平移动的压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压板与小车一端部之间、套设于所述支架上的弹簧。在载舟小车装载硅片舟之前,合上所述弹簧压板机构,即使所述压板向靠近小车所述端部的方向移动,将所述弹簧压缩,后固定所述压板;开始装载硅片舟至该载舟小车上,待硅片舟装满后,打开所述弹簧压板机构,即松开所述压板,压板在弹簧的伸长弹力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端部的方向移动,压板加压至载舟小车上的硅片舟外侧,将各硅片舟压紧,从而固定载舟小车1上硅片舟的位置,便于进行工艺处理;完成相应的工艺处理后,合上所述弹簧压板机构,即使所述压板向靠近小车所述端部的方向移动,将所述弹簧压缩,后固定所述压板,撤去压板对各硅片舟的压力,自该载舟小车上卸下各硅片舟。

现有技术中,对该弹簧压板机构进行开合主要通过人工手动完成,合上所述弹簧压板机构是由工人手动推动所述压板向靠近小车所述端部的方向移动,将所述弹簧压缩,后通过丝杆加手轮结构固定所述压板的位置;打开所述弹簧压板机构则通过人工手动转动该丝杆加手轮结构,人工开合弹簧压板机构,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安全性能差,且效率低下。随着自动化生产的日益完善,实现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加工生产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是大势所趋。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包括基座,在所述基座上平行设置有两条导轨,载舟小车可通过该两条导轨运行至该基座上;

在所述两条导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伞齿轮机构、第二伞齿轮机构,在所述基座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伞齿轮机构、第二伞齿轮机构连接所述电机,在所述第一伞齿轮机构、第二伞齿轮机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推杆、第二推杆;

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伞齿轮机构、第二伞齿轮机构同步运行,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同步转动,使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压紧或松开载舟小车上的压板和弹簧,以打开或合上载舟小车上的弹簧压板机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伞齿轮机构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主伞齿轮和第一从伞齿轮,所述第一主伞齿轮和第一从伞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主伞齿轮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伞齿轮连接第一转轴;

所述第二伞齿轮机构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主伞齿轮和第二从伞齿轮,所述第二主伞齿轮和第二从伞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主伞齿轮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从伞齿轮连接第二转轴;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顶部,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水平设置。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所述基座的侧部相连。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的转动角度为0°~9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推杆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顶部的第一杆体及连接在第一杆体末端的第一球头,所述第二推杆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顶部的第二杆体及连接在第二杆体末端的第二球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球头、第二球头的材质为Q235钢。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长度不小于载舟小车上弹簧的伸缩长度。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克服了背景技术的不足,通过电机驱动第一伞齿轮机构、第二伞齿轮机构沿不同方向同步运行,分别带动第一推杆、第二推杆沿不同方向同步旋转,对载舟小车上压板及弹簧进行压紧及松开,实现了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机构的自动化开合,提高了载舟小车上硅片舟固定及装卸的便利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的使用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的结构,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的使用效果。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起见,此处参照附图对载舟小车上设置的弹簧压板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弹簧压板机构包括连接在小车1左右两侧支架101上、可相对于该支架101水平移动的压板2以及设置于所述压板2与小车1第一端部102之间、套设于所述支架101上的弹簧3。在载舟小车1装载硅片舟之前,合上所述弹簧压板机构,即使所述压板2向靠近小车第一端部102的方向移动,将所述弹簧3压缩,后固定所述压板2;开始装载硅片舟至该载舟小车1上,待硅片舟装满后,打开所述弹簧压板机构,即松开所述压板2,压板2在弹簧3的伸长弹力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02的方向移动,加压至载舟小车1上的硅片舟外侧,将各硅片舟压紧,从而固定载舟小车1上硅片舟的位置,便于进行工艺处理;完成相应的工艺处理后,合上所述弹簧压板机构,即使所述压板2向靠近小车第一端部102的方向移动,将所述弹簧3压缩,后固定所述压板2,撤去压板2对各硅片舟的压力,自该载舟小车1上卸下各硅片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包括基座10,在所述基座10上平行设置有两条导轨11,在所述两条导轨1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伞齿轮机构12、第二伞齿轮机构13,所述第一伞齿轮机构12、第二伞齿轮机构13靠近所述基座10的一侧设置,载舟小车1可通过所述的两条导轨11运行至该基座10上,使载舟小车1的第一端部102朝向所述基座10上设置所述第一伞齿轮机构12、第二伞齿轮机构13的一侧。

在所述基座10底部设置有电机14,所述第一伞齿轮机构12、第二伞齿轮机构13连接所述电机14,在所述第一伞齿轮机构12、第二伞齿轮机构1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所述电机14驱动所述第一伞齿轮机构12、第二伞齿轮机构13同步运行,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同步转动,使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压紧或松开载舟小车1上的压板2和弹簧3,以打开或合上载舟小车1上的弹簧压板机构。相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的自动开合机构,实现了载舟小车上弹簧压板机构的自动化开合,提高了载舟小车上硅片舟固定及装卸的便利性。

具体的,可通过调节电机14的转向来调节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的转动方向,当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同步向内转动(向图2中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02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压板2和弹簧3被压紧,当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同步向外转动(向图2中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02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压板2和弹簧3被松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14为减速电机;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的转动角度设置为0°~90°,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平行于所述支架101朝外设置,所述载舟小车1运行至该基座10上后,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在所述电机14的驱动下向内逐渐转动,所述压板2和弹簧3逐渐被压紧,直至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转过90°时,其处于与所述支架11垂直的位置(即图2中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所处的位置)后,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抵靠在所述压板2上,使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保持在当前位置,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施加在所述压板2上的推力与弹簧3的弹力平衡,此时,所述压板2和弹簧3被压紧,所述弹簧压板机构合上;当需要打开所述弹簧压板机构时,所述电机14驱动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同步向外逐渐转动,所述压板2和弹簧3逐渐被放松,直至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转过90°时,其处于与所述支架101平行的位置,所述压板2和弹簧3处于完全松开状态,所述弹簧压板机构打开。

请继续参阅图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伞齿轮机构1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主伞齿轮121和第一从伞齿轮122,所述第一主伞齿轮121和第一从伞齿轮122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主伞齿轮121连接在电机14的输出轴140上,所述第一从伞齿轮122连接第一转轴123;所述第二伞齿轮机构13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主伞齿轮131和第二从伞齿轮132,所述第二主伞齿轮131和第二从伞齿轮132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主伞齿轮131连接在电机14的输出轴140上,所述第二从伞齿轮132连接第二转轴133。

其中,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140水平设置,连接在所述输出轴140上的所述主伞齿轮121、第二主伞齿轮131随所述电机14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从伞齿轮122、第二从伞齿轮132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23、第二转轴133转动,所述第一转轴123、第二转轴133竖直设置。所述第一主伞齿轮121/第一从伞齿轮122、第二主伞齿轮131/第二从伞齿轮132传动结构,将水平设置的所述输出轴140的转动转换为了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转轴123、第二转轴133的转动。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123、第二转轴133的顶部,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轴123、第二转轴133带动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同步转动以打开及合上载舟小车1上的弹簧压板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123、第二转轴133连接在所述基座10的侧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在所述基座10的左右两侧部上设置支座,所述第一转轴123、第二转轴133穿入至所述支座内并可相对于所述支座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杆120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123顶部的第一杆体1201及固定连接在第一杆体1201末端的第一球头1202,所述第一球头120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直径;所述第二推杆130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133顶部的第二杆体1301及固定连接在第二杆体1301末端的第二球头1302,所述第二球头130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杆体的直径。

当所述第一推杆120、第二推杆130压紧所述压板2、所述弹簧3时,所述第一球头1202、第二球头1302抵靠在所述压板2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杆体1201与第一球头1202、第二杆体1301与第二球头1302为一体成型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头1202、第二球头1302的材质为Q235钢;所述第一杆体1201、第二杆体1301的长度不小于载舟小车1上弹簧3的伸缩长度,优选所述第一杆体1201、第二杆体1301的长度等于载舟小车1上弹簧3的伸缩长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