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加强型抗干扰无卤低烟燃阻耐火布电软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3363发布日期:2019-10-09 04:1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加强型抗干扰无卤低烟燃阻耐火布电软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加强型抗干扰无卤低烟燃阻耐火布电软线。



背景技术:

在电子信息时代的今天,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而连接用传输线材通常为简单的导体加绝缘结构,使用时间长难免会出现绝缘层受损,老化,严重可能会导致漏电。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为了提高移动场合使用的布电线的机械强度级使用寿命,有采用增加护层的方式来保护内层绝缘,但是牺牲了轻便及弯曲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增加护层的方式来保护内层绝缘,但是牺牲了轻便及弯曲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加强型抗干扰无卤低烟燃阻耐火布电软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加强型抗干扰无卤低烟燃阻耐火布电软线,包括束丝绞合铜导体、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和编织层,所述束丝绞合铜导体的外侧包设有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的外侧包设有编织层,所述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所述束丝绞合铜导体的直径,编织层的厚度小于所述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的厚度的1/4。尼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软化点高,耐热,摩擦系数低,耐磨损,自润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碱和一般溶剂,电绝缘性好,有自熄性,无毒,无臭,耐候性好。本实用新型绝缘采用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防护层采用尼龙66丝进行编织外层,用来保护内层绝缘线芯不被外界干扰侵害。使该电缆具有无卤低烟高阻燃性能。该产品运用在移动设备连接线上,防止反复弯折对绝缘线芯产生影响,延长其绝缘线芯的使用寿命。安全环保,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层为尼龙66丝编织层。

作为优选,所述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为无卤低烟性能试验中PH 值≥4.3,电导率≤10μ s/mm,透光率≥80%的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式加强型抗干扰无卤低烟燃阻耐火布电软线中的束丝绞合铜导体为热延伸指标试验中在温度200±3℃,载荷时间15min,机械压力0.20MPa条件下,载荷下的伸长率≤175%,冷却后的伸长率≤25%的束丝绞合铜导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绝缘采用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防护层采用尼龙66丝进行编织外层,用来保护内层绝缘线芯不被外界干扰侵害。使该电缆具有无卤低烟高阻燃性能。该产品运用在移动设备连接线上,防止反复弯折对绝缘线芯产生影响,延长其绝缘线芯的使用寿命。安全环保,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束丝绞合铜导体, 2、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3、编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移动式加强型抗干扰无卤低烟燃阻耐火布电软线(参见附图1),包括束丝绞合铜导体1、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2和编织层3,所述束丝绞合铜导体的外侧包设有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的外侧包设有编织层,所述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所述束丝绞合铜导体的直径,编织层的厚度小于所述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的厚度的1/4。所述编织层为尼龙66丝编织层。所述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为无卤低烟性能试验中PH 值≥4.3,电导率≤10μ s/mm,透光率≥80%的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所述移动式加强型抗干扰无卤低烟燃阻耐火布电软线中的束丝绞合铜导体为热延伸指标试验中在温度200±3℃,载荷时间15min,机械压力0.20MPa条件下,载荷下的伸长率≤175%,冷却后的伸长率≤25%的束丝绞合铜导体。

本实施例中,尼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软化点高,耐热,摩擦系数低,耐磨损,自润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碱和一般溶剂,电绝缘性好,有自熄性,无毒,无臭,耐候性好。本实施例绝缘采用105摄氏度免辐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防护层采用尼龙66丝进行编织外层,用来保护内层绝缘线芯不被外界干扰侵害。使该电缆具有无卤低烟高阻燃性能。该产品运用在移动设备连接线上,防止反复弯折对绝缘线芯产生影响,延长其绝缘线芯的使用寿命。安全环保,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