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封闭式双反冲灭弧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1445发布日期:2019-11-19 21:2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半封闭式双反冲灭弧绝缘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配电架空线路用的防雷装置,涉及一种半封闭式双反冲灭弧绝缘子。



背景技术:

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绝缘子不应该由于环境和电负荷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各种机电应力而失效,否则绝缘子就不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就会损害整条线路的使用和运行寿命。

绝缘子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气绝缘和机械固定,为此规定有各种电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针对在复合绝缘子的研制、工艺、材料、试验打法、老化问题、机械性能、脆断问题、伞群结掏、高海拔问题等方面,其中老化问题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严重情况使得绝缘子发生闪络发生单相短路故障照成跳闸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半封闭式双反冲灭弧绝缘子。该装置拥有较好的灭弧有效性和耐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封闭式双反冲灭弧绝缘子,包括通过连接金具固定安装在横担上或架空导线上的绝缘子主体、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绝缘子主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在绝缘子主体内部中间位置还纵向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把绝缘子主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组反冲灌注灭弧通道,所述隔板上设有壁电极;在左侧的反冲灌注灭弧通道的上端固定安装一个反冲灭弧组件,下端为垂直向下延伸设置或者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反冲喷口;在右侧的反冲灌注灭弧通道的上端为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反冲喷口,下端固定安装一个反冲灭弧组件;绝缘子主体上端的反冲灭弧组件与上电极电气连接,绝缘子主体下端的反冲灭弧组件与下电极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反冲灭弧组件主要由反冲管和接闪器组成;所述的反冲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固定安装接闪器,使反冲灭弧组件成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半封闭管件;所述的接闪器与上电极或者下电极电气连接。

所述电极和接闪器均采用强导电性的金属或非金属构成,能够引导电弧进入反冲灌注灭弧通道内;所述反冲管采用高强度、强耐压的非导电金属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反冲管开口处设有导弧环。导弧环采用强导电性的金属或非金属构成,通过与壁电极配合,引导电弧转到另一侧的反冲灌注灭弧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绝缘子主体的外表面设有裙边。设置裙边能够增强爬电距离,避免电弧沿面放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壁电极采用导弧电极片或者压缩灭弧管或者反冲管。设置壁电极可以有效地分散电弧能量,使电弧更容易熄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反冲喷口的开口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输电线路上,雷击杆塔或避雷线时产生的的电弧被引入绝缘子串内部中,杜绝在绝缘子串外表面闪络;电弧可以通过上电极或者下电极牵引进入绝缘子串内部,由于反冲灌注灭弧通道很细,粗大的雷电电弧在进入反冲灌注灭弧通道时会形变为细长的电弧,充满整个反冲灌注灭弧通道,反冲灌注灭弧通道对电弧会产生作用力最终会形成压爆效应,阻断后续电弧的通过,对电弧产生截断;已进入反冲灌注灭弧通道的电弧通过导弧环或者接闪器的牵引进入反冲灭弧组件内的反冲管,当电弧从导弧环进入反冲管时,由于电弧是具有弹性形变的等离子体,会受到反冲管壁的限制,电弧进入反冲管始端时,密度、速度、温度增加,导致管内压力的增加,最终产生压爆效应,电弧冲击反冲管底部的接闪器,电弧在堵塞的反冲管底部受到反向弹力,大部分电弧的前进方向发生180°的改变;反弹回的电弧由于速度、密度、压力更大,空腔效应在入口处作用于外电弧,导致反冲管端口处的电弧产生截断,至熄灭电弧。另外,如果经过一次反冲灭弧后仍残留电弧,在导弧环和壁电极的共同作用下,剩下的未熄灭的残留电弧会被牵引进入另一侧半封闭反冲灌注灭弧通道内的反冲灭弧组件,进行再一次反冲灭弧动作,彻底熄灭电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能够约束并管控电弧路径,电弧能够引进灭弧通道,消除电弧漂移的危害,提高安全性能。

2.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替换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串,不仅具备原有绝缘功能,还具有防雷灭弧功能,使用范围广,不受导线布置、杆塔塔型、极性效应影响

3.本实用新型有效防止绝缘子串外表面闪络问题,降低电力设备雷击跳闸率,保护电力设施,提高电网可靠性,有利于电力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冲灭弧组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以及相对应名称:

2-上电极,3-下电极,4-绝缘子主体,5-反冲灭弧组件,6-反冲喷口,7-壁电极,8-隔板,9-反冲灌注灭弧通道,10-裙边,11-导弧环,12-反冲管,13-接闪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半封闭式双反冲灭弧绝缘子,包括通过连接金具固定安装在横担上或架空导线上的绝缘子主体4、上电极2和下电极3;所述绝缘子主体4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在绝缘子主体内部中间位置还纵向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把绝缘子主体4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组反冲灌注灭弧通道9,所述隔板8上设有壁电极7;在左侧的反冲灌注灭弧通道的上端固定安装一个反冲灭弧组件,下端为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反冲喷口;在右侧的反冲灌注灭弧通道的上端为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反冲喷口,下端固定安装一个反冲灭弧组件;绝缘子主体上端的反冲灭弧组件与上电极2电气连接,绝缘子主体下端的反冲灭弧组件与下电极3电气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反冲灭弧组件5主要由反冲管12和接闪器13组成;所述的反冲管12一端开口、另一端固定安装接闪器13,使反冲灭弧组件5成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半封闭管件;所述的接闪器13与上电极或者下电极电气连接。所述的反冲管12开口处设有导弧环11。所述的绝缘子主体4的外表面设有裙边10。所述的壁电极7采用导弧电极片。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壁电极7采用压缩灭弧管。压缩灭弧管采用陶瓷管,并且在管的中间位置放有导弧金属球。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壁电极7采用反冲管。反冲管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安装接闪电极的半封闭管体。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3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的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反冲喷口的开口向下倾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左侧的反冲灌注灭弧通道的上端固定安装一个反冲灭弧组件,下端为垂直向下延伸设置反冲喷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