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用高效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9680发布日期:2020-02-18 14:3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用高效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用高效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形式与环境压力日益紧张。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具有节能环保、能量转化效率高、能源来源多样化等优点的新型汽车迅速发展起来。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到1万辆,仅为0.72万辆;到2015年,全年生产新能源汽车总计34.04万辆,销量达33.11万辆,增长近50倍。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在动力电池冲放电过程中其内部剧烈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电池温度急剧变化。而电池温度的变化又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放电容量及充放电效率等性能,进而影响整车的工作性能,所以温度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目前,动力电池的散热方法主要有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两种。风冷散热虽然简单方便,但由于空气的比热容较小,很难满足电池温度较高时的散热要求。液体冷却的能力较气体冷却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很好的满足动力电池的散热要求。但传统使用水冷装置进行散热时,水的流通性较大,使得冷凝水不能充分对电池进行降温散热,使得更多的冷源流走,大大降低散热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用高效水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用高效水冷装置,节约冷凝水的用量,并提高了水冷降温的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用高效水冷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由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组成;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工件为中空的环形柱体结构,且第一工件内设置有电池安装槽;第一工件的右侧上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端安装有进水管;第一工件的左侧上端设置有循环进口;循环进口端安装有第二连通管;第一工件内安装有螺旋板,螺旋板的顶部安装在第一工件右侧内壁的顶部;螺旋板的底部安装在第一工件底部的左侧,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之间设置有流通孔,且流通孔位于螺旋板底部安装处;

第二工件为中空的箱体结构;第二工件内安装有隔板;隔板上方的空腔为第二散热腔;隔板下方的空腔为工作腔;隔板上安装有温度监测仪,且隔板上设置有出口;第二散热腔右侧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处安装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

工作腔内设置有液压缸、液压柱、活塞板、缸体、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液压缸安装在第二工件右侧内壁上;液压缸输出端与液压柱连接,液压柱穿过缸体,并与缸体滑动连接;缸体安装在第二工件的内部底面上;缸体的顶部设置有进口;缸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出口;第一连通管进液端与隔板上的出口连接,第一连通管出液端与缸体的进口连接;第二连通管的进液端与缸体的出口连接;第二连通管的出液端穿过第二工件,并与第一工件的循环进口连接;温度监测仪分别与电磁阀和液压缸信号连接。

优选的,温度监测仪位于流通孔处的正下方。

优选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优选的,隔板倾斜设置在第二散热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向进水管内注入冷凝水;使得冷凝水沿着螺纹板从流通孔处流入到第二散热腔内,通过螺纹板增加了冷凝水在第二散热腔的路径,使得冷凝水可以充分地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散热,然后,冷凝水从第二散热腔的左侧流向右侧,从而实现可以对动力电池底部进行降温散热,冷凝水再从连通管进入到缸体上;通过控制液压缸工作,带动液压柱的左右移动,使得活塞板推动冷凝水经过第二连通管进入第一散热腔内继续进行降温散热;进而可以充分利用的冷凝水吸收电池工作的热量;当温度监测仪检测到从流通孔处流出的液体温度过高,达不到明显的散热效果时,温度监测仪便将信号传送给电磁阀开启,使得冷凝水从排水管处排出,并控制液压缸停止工作,然后,继续再通过进水管向第一散热腔内注入冷凝水,进行降温工作,因此,实现提高了水冷降温的效率,并节约冷凝水的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用高效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装置本体;2、第一工件;3、第一散热腔;4、电池安装槽;5、螺旋板;6、进水管;7、出水管;8、电磁阀;9、温度监测仪;10、隔板;11、第二散热腔;12、工作腔;13、液压缸;14、液压柱;15、活塞板;16、缸体;17、第一连通管;18、第二连通管;19、第二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用高效水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用高效水冷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由第一工件2和第二工件19组成;第一工件2和第二工件19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工件2为中空的环形柱体结构,且第一工件2内设置有电池安装槽4;第一工件2的右侧上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端安装有进水管6;第一工件2的左侧上端设置有循环进口;循环进口端安装有第二连通管18;第一工件2内安装有螺旋板5,螺旋板5的顶部安装在第一工件2右侧内壁的顶部;螺旋板5的底部安装在第一工件2底部的左侧,第一工件2与第二工件19之间设置有流通孔,且流通孔位于螺旋板5底部安装处;

第二工件19为中空的箱体结构;第二工件19内安装有隔板10;隔板10上方的空腔为第二散热腔11;隔板10下方的空腔为工作腔12;隔板10上安装有温度监测仪9,且隔板10上设置有出口;第二散热腔11右侧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处安装有排水管7;排水管7上安装有电磁阀8;

工作腔12内设置有液压缸13、液压柱14、活塞板15、缸体16、第一连通管17和第二连通管18;液压缸13安装在第二工件19右侧内壁上;液压缸13输出端与液压柱14连接,液压柱14穿过缸体16,并与缸体16滑动连接;缸体16安装在第二工件19的内部底面上;缸体16的顶部设置有进口;缸体16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出口;第一连通管17进液端与隔板10上的出口连接,第一连通管17出液端与缸体16的进口连接;第二连通管18的进液端与缸体16的出口连接;第二连通管18的出液端穿过第二工件19,并与第一工件2的循环进口连接;温度监测仪9分别与电磁阀8和液压缸13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向进水管6内注入冷凝水;使得冷凝水沿着螺纹板5从流通孔处流入到第二散热腔11内,通过螺纹板5增加了冷凝水在第二散热腔11的路径,使得冷凝水可以充分地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散热,然后,冷凝水从第二散热腔11的左侧流向右侧,从而实现可以对动力电池底部进行降温散热,冷凝水再从连通管17进入到缸体16上;通过控制液压缸13工作,带动液压柱14的左右移动,使得活塞板15推动冷凝水经过第二连通管18进入第一散热腔3内继续进行降温散热;进而可以充分利用的冷凝水吸收电池工作的热量;当温度监测仪9检测到从流通孔处流出的液体温度过高,达不到明显的散热效果时,温度监测仪9便将信号传送给电磁阀8开启,使得冷凝水从排水管7处排出,并控制液压缸13停止工作,然后,继续再通过进水管6向第一散热腔3内注入冷凝水,进行降温工作,因此,实现提高了水冷降温的效率,并节约冷凝水的用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温度监测仪9位于流通孔处的正下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通管17和第二连通管18上均安装有单向阀,使得冷凝水在循环工作时,可以防止冷凝水发生倒流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隔板10倾斜设置在第二散热腔11内,加快冷凝水从第二散热腔11内流入到缸体16的速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