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框架、电池模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0149发布日期:2020-03-20 06:4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框架、电池模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框架、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动力供给部件,决定了整车的续驶里程、成本、使用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指标。

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1的结构如图1中所示,包括呈长方体的电池模组本体10、围合在电池模组本体10的外围的模组框架12,模组框架12包括沿电池模组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模组侧板120和沿电池模组本体1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模组端板122,两个模组侧板120和两个模组端板122共同围合形成了模组框架12。其中,模组端板122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模组端板122呈板状且具有多个沿模组端板122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贯穿腔室124,贯穿腔室124沿模组端板122的长度方向延伸,模组端板122上开设有相应的功能安装孔,通常情况下,模组端板122可由口琴管裁切获得,之后再通过cnc方式加工相应的功能安装孔。

然而上述模组端板122的重量较重,由此会影响电池模组的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另外,在加工具有上述结构的模组端板122的过程中还需要额外的cnc加工处理方式,由此提高了模组端板122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模组框架,以提高电池模组的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模组框架,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围设在电池模组本体的外围,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本体的两端的一对电池模组端板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本体的两侧的一对电池模组侧板,一对所述电池模组端板和一对所述电池模组侧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其中:所述电池模组端板呈框架式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池模组端板设置为呈框架式结构,从而能够减少所述电池模组端板自身的重量,由此将所述电池模组端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中时,相应的能够减少所述电池模组框架的重量,这样,在利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组装电池模组时,能够提高所述电池模组的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端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本体的端部的框架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内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端板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内的多条所述连接筋,其中:多条所述连接筋彼此相互间隔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端板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内的多条所述连接筋,其中:多条所述连接筋交叉排列以形成网格状。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和所述连接筋形成为一体件。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上开设有功能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端板为铝型材件或铝铸造件。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本体的厚度为5mm-10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本体以及围设在所述电池模组本体外围的电池模组框架,所述电池模组框架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框架。通过在所述电池模组中设置所述电池模组框架,从而能够使得所述电池模组的重量得到减轻,由此提高了所述电池模组的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通过在车辆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由于所述电池模组具有较高的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用户满意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电池模组的肢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模组的模组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模组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模组;10-电池模组本体;12-模组框架;120-模组侧板;122-模组端板;124-贯穿腔室;14-正极插件;16-负极插件;18-上盖;19-模组支架;30-电池模组端板;300-框架本体;302-连接筋;32-模组安装吊孔;34-高压插件安装孔;40-功能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结合附图中所示的方位和实际应用中的方位理解,“内、外”是指部件的轮廓的内、外。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框架,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围设在电池模组本体10的外围,参考图1中所示,所述电池模组框架环绕在电池模组本体10的外周缘,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包括分别设置于电池模组本体10的两端的一对电池模组端板30和分别设置于电池模组本体10的两侧的一对电池模组侧板,可以理解的是,电池模组本体10可呈长方体状,相应的,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可呈长方体状,每个电池模组端板30设置于电池模组本体10的相应的端部,每个所述电池模组侧板设置于电池模组本体10的相应的侧部,一对电池模组端板30和一对所述电池模组侧板共同围合形成电池模组框架,其中:电池模组端板30呈框架式结构。通过将电池模组端板30设置为呈框架式结构,从而能够减少电池模组端板30自身的重量,由此将电池模组端板30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中时,相应的能够减少所述电池模组框架的重量,这样,在利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组装电池模组1时,能够提高电池模组1的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组装电池模组1时,可在电池模组1的顶面盖设模组支架19以及在模组支架19上盖设上盖18,另外,还需设置正极插件14和负极插件16。

如图3中所示,电池模组端板30可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本体10的端部的框架本体300和设置于框架本体300内的连接筋302,连接筋302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框架本体300的内壁。通过将电池模组端板30设置成为上述结构,在保证电池模组端板30的使用强度的前提下,可减少电池模组端板30的自身重量。其中,框架本体300可呈长方形状。另外,还可在框架本体300上开设模组安装吊孔32、高压插件安装孔34和高压插件安装槽。

另外,可将框架本体300的厚度设定为5mm-10mm,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强度需求,而且进一步使得电池模组端板30的自身重量得到减轻。

至于连接筋302的设置数量以及设置方式并不受到特别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可在框架本体300内设置多条连接筋302,如图5中所示,多条连接筋302可彼此相互间隔排列;例如可设置两条连接筋302,两条连接筋302可间隔设置在框架本体300内,电池模组端板30可大致呈目字型结构。

另外,如图3中所示,可在框架本体300内设置多条连接筋302,其中:多条连接筋302可交叉排列以形成网格状。例如,可设置两条连接筋302,两条连接筋302可交叉设置,电池模组端板30可大致呈田字型结构。当然,也可在框架本体300内设置一条连接筋302,如图4中所示,一条连接筋302可分别支撑在框架本体300的两个相对的壁面,电池模组端板30可大致呈日字型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模组端板30的强度,可使得框架本体300和连接筋302形成为一体件,这样,也便于电池模组端板30的制备。电池模组端板30可为铝型材件以便于挤压成型,电池模组端板30也可为铝铸造件。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模组端板30可由铝型材挤压成型得到,其中,铝型材可被挤压一体成型,也可分块成型,再将各分块焊接以得到相应结构的电池模组端板30。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池模组端板30呈框架式结构,因此设置在电池模组端板30具体来讲设置在框架本体300上的功能孔40如模组安装吊孔32、高压插件安装孔34可在挤压成型的过程中与电池模组端板30的主体结构一体成型,而无需额外的cnc加工处理方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1包括电池模组本体10以及围设在电池模组本体10外围的电池模组框架,所述电池模组框架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框架。通过在电池模组1中设置所述电池模组框架,从而能够使得电池模组1的重量得到减轻,由此提高了电池模组1的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1。通过在车辆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1,由于电池模组1具有较高的成组效率和能量密度,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用户满意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