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散热装置以及蓄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6397发布日期:2020-03-24 15:3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散热装置以及蓄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蓄电池散热装置以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蓄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各种电池供电的用电产品琳琅满目,充斥消费者的眼球。众所周知,启动用电产品之后,其内部的蓄电池与负载之间形成通电回路后,负载就会正常运行。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清楚,蓄电池对外供电(或者利用充电器进行充电)的同时,其内部也会由于电流热效应而产生一定的热量,一旦热量无法及时散出,蓄电池温度会上升到一定程度。若蓄电池温度过高,就容易影响电池的工作效率以及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相关生产企业为蓄电池所配置的散热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装置结构有所欠缺,无法起到最佳的蓄电池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散热装置以及应该散热装置的蓄电池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蓄电池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控制电路以及风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设置在散热器上以检测散热器表面温度的热敏电阻rt,所述控制电路与风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热敏电阻rt的阻值控制风机的转速;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块,所述散热块的顶部均匀地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块的底部均匀地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散热翅片,相邻的两个第二散热翅片与散热块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安装蓄电池的装配区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个所述第一散热翅片以及第二散热翅片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散热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块、第一散热翅片以及第二散热翅片是一体成型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lm317的稳压器芯片、电阻r1以及开关,所述热敏电阻rt的一端与稳压器芯片的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稳压器芯片的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与风机电性连接,所述开关与稳压器芯片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入端以及地相连接,所述电容c2与热敏电阻rt并联,所述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以及地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负极分别与稳压器芯片的接地端以及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负极分别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以及输入端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1以及电阻r2,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入端相连;若所述三极管q1是pnp三极管,所述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若所述三极管q1是npn三极管,所述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蓄电池装置,包括蓄电池以及以上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蓄电池安装在散热器的装配区域中,所述蓄电池与装配区域中的散热块、第一散热翅片以及第二散热翅片紧密贴合,所述蓄电池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器紧密贴合着蓄电池,由于散热器的导热性高,能够快速地将蓄电池的热量导出,通过利用风机迅速将散热器的热量通过对流方式传递出去,且通过控制电路根据散热器热量多少实时控制风机转速,以调节散热装置整体的散热速率,保证蓄电池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状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如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则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参照图1~图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散热装置,其第一实施例,包括散热器、控制电路以及风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设置在散热器上以检测散热器表面温度的热敏电阻rt,所述控制电路与风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根据热敏电阻rt的阻值控制风机的转速;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块100,所述散热块100的顶部均匀地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翅片200,所述散热块100的底部均匀地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散热翅片300,相邻的两个第二散热翅片300与散热块100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安装蓄电池的装配区域40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散热器紧密贴合着蓄电池,由于散热器的导热性高,能够快速地将蓄电池的热量导出,通过利用风机迅速将散热器的热量通过对流方式传递出去,且通过控制电路根据散热器热量多少实时控制风机转速,以调节散热装置整体的散热速率,保证蓄电池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状况。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的出风方向优先设置为与第一散热翅片200的延伸方向一致,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散热速率。而所述热敏电阻rt可设置在散热块100、第一散热翅片200以及第二散热翅片300其中一处。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第一散热翅片200以及第二散热翅片30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散热通孔500。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散热翅片200以及第二散热翅片300设置的散热通孔500,加强第一散热翅片200以及第二散热翅片300与外部空气的对流效果,而第一散热翅片200以及第二散热翅片300中散热通孔500以外的部分依然是实体结构,充分地保证了第一散热翅片200以及第二散热翅片300的热传导效率。当然了所述散热通孔5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散热翅片200以及第二散热翅片300的延伸方向一致。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块100、第一散热翅片200以及第二散热翅片300是一体成型的,能够有效地缩减散热器的生产制造工序流程。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lm317的稳压器芯片、电阻r1以及开关,所述热敏电阻rt的一端与稳压器芯片的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稳压器芯片的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与风机电性连接,所述开关与稳压器芯片相连接以控制供电端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入端或者接地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型号的稳压器芯片是一款输出电压可调且调压范围宽、稳压性能好、噪声低、纹波抑制比高的芯片,蓄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热敏电阻rt根据散热器温度改变其自身的阻值,从而改变输出到风机的电压值,改变风机转速,调节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入端以及地相连接,所述电容c2与热敏电阻rt并联,所述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以及地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负极分别与稳压器芯片的接地端以及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负极分别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以及输入端相连接。其中所述电容c1、电容c2以及电容c3用于将线路中的杂波信号虑除,使整个控制电路以及风机运行更为流畅,同时通过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的设置,断电后能够防止电容c2以及电容c3放电对稳压器芯片造成影响。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1以及电阻r2,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入端相连;若所述三极管q1是pnp三极管,所述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若所述三极管q1是npn三极管,所述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本实施例通过所述三极管q1的设置,有效提高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流,从而提高风机运行功率。

本申请同时还公开了一种蓄电池装置,其第一实施例,包括蓄电池以及以上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蓄电池安装在散热器的装配区域400中,所述蓄电池与装配区域400中的散热块100、第一散热翅片200以及第二散热翅片300紧密贴合,所述蓄电池与稳压器芯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蓄电池可直接与稳压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或者通过电阻与稳压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以上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