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自动端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2301发布日期:2020-02-08 00:2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头自动端子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头自动端子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双头端子机机器中的送线主要由人工和线轴操作,需要将线材两端分别放入机器内进行打端子,打端子过程中全程靠手拿住线缆,待打完端子后再拿下线缆换取另一根线材打端子,生产效率低,这已经不符合现代产业的要求,因此急需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端子机需要人工进行配合,不能全自动运行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双头自动端子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自动端子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两个相对错位的端子机体,所述端子机体前方分别设置有进线机构与出线机构,所述端子机体之间设有过渡机构,所述过渡机构包括低侧板、高侧板,顶板、推板、切刀、以及驱动气缸,所述低侧板靠近进线机构,所述高侧板靠近出线机构并与低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设于高侧板顶部,所述低侧板与顶板形成有缺口,所述推板在低侧板与高侧板之间上下滑移,所述推板顶面上设有切刀,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推板运动。

采用上述方案,进线机构将线缆推进端子机体内对一端打端子,然后将线缆移动至过渡机构处,线缆从缺口处进入后停止,驱动气缸推动推板向上,切刀将线缆切断形成一节线缆,该节线缆被推板压紧在顶板上,进线机构退回原位进行下一节线缆进线打端子操作,同时出线机构靠近过渡机构,夹持住线缆,驱动气缸下落解除对线缆的限制,出线机构带着线缆到另一个端子机处对另一端打端子,然后收集,完成一个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进线机构包括进线机体,所述进线机体侧边依次设有位于线缆上下两侧的进线压板、第一胶轮、第二胶轮以及出线压板,所述进线机体下方设有第一步进带。

采用上述方案,线缆经过进线压板的捋平后由滚动的胶轮带动向前,再经过出线压板的进一步的限位压平,进入端子机打端子,打完端子后第一步进带运动带动进线机体整体位移,将打好的端子线进行剪切然后进入后方进行另一端打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出线机构包括第二步进带,所述第二步进带上滑移连接有出线机体,所述出线机体上开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滑移连接有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外部的控制气缸,设于所述控制气缸端部的夹块,设于所述箱体内用于使控制气缸旋转的转轴,以及带动所述转轴运动的步进电机。

采用上述方案,线缆一侧打完端子后,经设备推送到出线机构处,第二步进带运动带动出线机体接近线缆,然后出线机体从滑动槽上滑移进一步贴近线缆,待到达距离后,夹块位于线缆上下两侧,控制气缸驱动夹块闭合夹住线缆,出线机体退回,第二步进带带动出线机体靠近端子机,线缆进入端子机后进行打端子操作,端子打完后,步进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得控制气缸和夹块旋转,控制气缸驱动夹块松开,线缆会随重力下落收集,步进电机带动控制气缸和夹块复位,第二步进带再运动带动出线机体靠近线缆,循环不断,较人工操作,有着极高的效率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头自动端子机,进线后自行对双头进行打端子,过程完全自动化,有着很好的效率提升,有着较强的实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机台;2、端子机体;3、过渡机构;31、低侧板;32、高侧板;33、顶板;34、推板;35、切刀;36、驱动气缸;4、进线机构;41、进线机体;42、进线压板;43、第一胶轮;44、第二胶轮;45、出线压板;46、第一步进带;5、出线机构;51、第二步进带;52、出线机体;53、滑动槽;54、箱体;55、控制气缸;56、夹块;5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的双头自动端子机,包括机台1,机台1上设有两个相对错位的端子机体2,端子机体2前方分别设置有进线机构4与出线机构5,端子机体2之间设有过渡机构3。

进线机构4包括进线机体41,进线机体41侧边依次设有位于线缆上下两侧的进线压板42、第一胶轮43、第二胶轮44以及出线压板45,进线机体41下方设有第一步进带46。

线缆经过进线压板42的捋平后由滚动的胶轮带动向前,再经过出线压板45的进一步的限位压平,进入端子机打端子,打完端子后第一步进带46运动带动进线机体41整体位移,将打好的端子线进行剪切然后进入后方进行另一端打端子。

过渡机构3包括低侧板31、高侧板32,顶板33、推板34、切刀35、以及驱动气缸36,低侧板31靠近进线机构4,高侧板32靠近出线机构5并与低侧板31相对设置,顶板33设于高侧板32顶部,低侧板31与顶板33形成有缺口,推板34在低侧板31与高侧板32之间上下滑移,推板34顶面上设有切刀35,驱动气缸36驱动推板34运动。

线缆从缺口处进入后停止,驱动气缸36推动推板34向上,切刀35将线缆切断形成一节线缆,该节线缆被推板34压紧在顶板33上,进线机构4退回原位进行下一节线缆进线打端子操作,同时出线机构5靠近过渡机构3,夹持住线缆,驱动气缸36下落解除对线缆的限制,出线机构5带着线缆到另一个端子机处对另一端打端子。

出线机构5包括第二步进带51,第二步进带51上滑移连接有出线机体52,出线机体52上开有滑动槽53,滑动槽53上滑移连接有收集组件,收集组件包括箱体54,设于箱体54外部的控制气缸55,设于控制气缸55端部的夹块56,设于箱体54内用于使控制气缸55旋转的转轴57,以及带动转轴57运动的步进电机。

第二步进带51运动带动出线机体52接近过渡机构3处的线缆,然后出线机体52从滑动槽53上滑移进一步贴近线缆,待到达距离后,夹块56位于线缆上下两侧,控制气缸55驱动夹块56闭合夹住线缆,出线机体52退回,第二步进带51带动出线机体52靠近端子机,线缆进入端子机后进行打端子操作,端子打完后,步进电机带动转轴57转动,使得控制气缸55和夹块56旋转,控制气缸55驱动夹块56松开,线缆会随重力下落收集,步进电机带动控制气缸55和夹块56复位,第二步进带51再运动带动出线机体52靠近线缆,循环不断,较人工操作,有着极高的效率提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