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试验用±1500kV分段复合绝缘子耐张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5612发布日期:2020-04-03 14:44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高海拔地区试验用±1500kV分段复合绝缘子耐张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电线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高海拔±15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复合绝缘子导线耐张串。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最高的为±1100kv直流输电线路,特高压输电线路耐张串通常采用盘型悬式绝缘子,采用复合绝缘子的较少,且已有的耐张串连接导线均为固定分裂根数及分裂间距。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076055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复合绝缘子耐张串,其包括联板组件、两串绝缘子、两个塔头连接金具及导线连接金具,联板组件的一端分别经两串绝缘子与两个塔头连接金具连接,联板组件的另一端与导线金具连接,两串绝缘子均为耐压水平为±800kv的复合绝缘子,未采用分段绝缘。

然而,对于4300m高海拔地区,电压±1500kv的绝缘配置要求高,采用常规的盘型悬式绝缘子,耐张串长度长、重量大,不仅增加铁塔荷载增加塔重,其产生的集中荷载对导线弧垂产生较大影响。如若采用单只复合绝缘子,其长度超过了18m,运输极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适用于海拔4300m地区、电压±1500kv的分段绝缘复合绝缘子导线耐张串,解决了4300m高海拔地区绝缘、单只复合绝缘子尺寸大运输困难、进行特高压试验时导线组合多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一种高海拔地区试验用±1500kv分段复合绝缘子耐张串,其特征在于,包含从低压侧至高压侧顺次连接的金具组、2组四联复合绝缘子组和屏蔽环组;所述2组四联复合绝缘子组之间通过第一联板连接,该第一联板外环设第一均压环;所述屏蔽环组包含第二联板和第三联板,该第二联板一侧连接于所述四联复合绝缘子组的高压侧端部,另一侧通过金具连接于第三联板,该第二联板外环设第二均压环;第三联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均压环和第二均压环设置,该第三联板外周均匀分布连接复数只屏蔽环,第三联板上设有复数个对应6分裂和8分裂导线的导线安装孔。

所述第一联板为2个且水平上下排列,第一均压环的环内设有2组均压环支脚且分别连接于2个第一联板上,2个第一联板位于第一均压环的环内。

所述第二联板为2个且水平上下排列,第二均压环的环内设有2组向环外高压侧倾斜设置的均压环支脚且分别连接于2个第二联板上,2个第二联板位于第二均压环的高压侧。

所述第三联板为卡盘式联板,其包含圆形联板本体,沿该圆形联板本体的圆周设置复数个与屏蔽环对应的凸板,所述屏蔽环通过环内倾斜设置的屏蔽环支脚连接于凸板上。

所述凸板沿圆周等间距设置。

所述屏蔽环和凸板的数量均为4个。

所述导线安装孔分为内环孔和外环孔,所述内环孔按所在圆周等分为6个孔组,每个孔组为沿直径方向上的3个孔,所述外环孔按所在圆周等分为8个孔组,每个孔组为沿直径方向上的3个孔。

所述导线分裂间距分别为450mm、500mm、550mm。

每个四联复合绝缘子组包含4只复合绝缘子串,该4只绝缘子串以上、下2行、每行2只的方式排列,且单只复合绝缘子串长度≥9.6m。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适用于高海拔地区试验用±1500kv分段复合绝缘子耐张串,可以满足海拔4300m、电压±1500kv的挂线需求。

2)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绝缘的复合绝缘子串,利用符合绝缘子耐张串重量轻、单只长度可最短至9.6m的特点,解决了使用常规盘式绝缘子因耐张串长度长、重量大而导致的集中荷载较大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由于单只复合绝缘子长度过长、向高海拔地区运输困难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复合绝缘子耐张串在高压侧采用组合式均压屏蔽环,通过均压环和多个屏蔽环的组合方式,可满足高海拔、高电压下的电磁环境要求。

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适用多种导线组合型式的卡盘式联板,可以适用于试验阶段应用于多种分裂导线组合,满足试验对不同导线组合的需求,且在试验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卡盘,节省时间和部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段绝缘子耐张串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段绝缘子耐张串的放大结构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段绝缘子耐张串的放大结构侧视角度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联板连接均压屏蔽环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均压环的正面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均压环的侧剖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均压环的正面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均压环的侧剖视图。

图7为另一种屏蔽环组设置方式的实施例。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变八引流夹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海拔4300m地区、电压±1500kv的分段绝缘复合绝缘子导线耐张串,解决了4300m高海拔地区绝缘、单只复合绝缘子尺寸大运输困难、进行特高压试验时导线组合多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耐张串分两段,如图1所示,其包含从低压侧至高压侧顺次连接的金具组1、第一复合绝缘子组2、第二复合绝缘子组4、屏蔽环组6。具体结合图1及图2所示,第一复合绝缘子组2、第二复合绝缘子组4均为四联绝缘子组,即4只复合绝缘子排列为上、下2行,每行2只,即截面呈长方形排列。每只复合绝缘子其最小长度为9.6m。实际应用中以采用由2组9.6m复合绝缘子串联组成四联550kn的耐张串为最佳。

第一复合绝缘子组2、第二复合绝缘子组4之间通过第一联板31连接,具体如图2及图3所示,其为2个且水平上、下排列。第一联板31外环设第一均压环3。第一均压环3的环内设有如图5a所示的2组向环内延伸的均压环支脚32,分别连接固定在2个第一联板31上。如图5b所示,2个第一联板31位于第一均压环3的环内。该第一均压环3的设置,可保证复合绝缘子分段连接金具的表面不产生电晕。实际应用中以采用管径500mm的均压环为最佳。

第一联板31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复合绝缘子组2中的2个复合绝缘子和第二复合绝缘子组4中的2个复合绝缘子。具体来说,上方第一联板31一侧连接第一复合绝缘子组2上面一行的2个复合绝缘子,上方第一联板31另一侧连接第二复合绝缘子组4的上面一行的2个复合绝缘子,下方第一联板两侧与复合绝缘子连接的方式相同,不再具体描述。各复合绝缘子均通过直角挂板连接于第一联板31预设的孔洞处。

第二复合绝缘子组4的另一端与屏蔽环组6连接,具体如图2及图3所示,屏蔽环组6包含第二联板51和第三联板61,以及配合使用的第二均压环5和4个屏蔽环62。

第二联板51为2个且上、下水平排列,第二复合绝缘子组4的上、下2行的各2个复合绝缘子端部均通过u型挂环分别连接于上、下方的第二联板51一侧,第二联板51的另一侧通过金具如直角挂板、调整板连接于第三联板61的连接挂点624上,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其他现有可实现的方式均可。第二均压环5内设有如图6所示的2组均压环支脚52,分别连接固定在2个第二联板51上。如图1所示,为了缩短连接金具的长度同时不影响屏蔽环组6和第二均压环5的作用,第二均压环5的均压环支脚52向环外倾斜设置,2个第二联板51位于第二均压环5的高压侧外。

如图1至3所示,第三联板61平行于第一均压环3和第二均压环5设置。第三联板61外周沿圆周均匀分布连接4只屏蔽环62,该4只屏蔽环62垂直于第一、第二均压环。

如图4所示,第三联板61是适用于多种导线分裂组合的卡盘式联板,可满足不同导线组合的安装需求。其包含圆形联板本体611,该联板本体611边沿等间距设置4个供屏蔽环62连接的凸板612,每个屏蔽环62内设有2组屏蔽环支脚621,结合图1所示,该2组屏蔽环支脚621分别连接于凸板612的正反两面,以将屏蔽环62固定于凸板612上。

使用时第三联板61竖立固定,第三联板61上设置对应6分裂、8分裂导线的导线安装孔623,以供分裂间距分别为450mm、500mm、550mm的不同导线组合的连接,具体如图4所示,包含内环孔和外环孔,内环孔按所在圆周等分为6个孔组,每个孔组为沿直径方向上的3个孔,外环孔按所在圆周等分为8个孔组,每个孔组为沿直径方向上的3个孔。

为保证耐张串高压侧连接金具的表面不产生电晕,需对高压侧金具采取均压屏蔽措施,由于高压侧需保护的金具较多,采用单个均压环尺寸过大,工程上难以实施,因此采用4个管径500mm的屏蔽环和1个第二均压环,组合成一个大的均压屏蔽组,如此屏蔽电晕的效果更佳。

在实际工程的时候还可如图7所示的另一屏蔽环组实施例的方式设置,屏蔽环组仍包含4个屏蔽环62,在第三联板61的上、左、右3个方向上各通过上述凸板连接1个屏蔽环62,而第三联板61下方向无凸板,而是将下方的屏蔽环连接在其他图未视的金具上,同时该下方屏蔽环相对第三联板的位置仍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第三联板61上还可焊接“井”型的加强筋,提高联板强度。

如图2、图3及图8所示,在6分裂或8分裂导线上的耐张线夹上设置一变八引流线夹,确保实验测量设备端子与各子导线实现可靠的物理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配备此装置,不再具体限定。

金具组1可由挂点金具、u型环、db调整板、牵引板、直角挂板、联板等传统金具组成,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实现的连接方式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