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板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0960发布日期:2020-06-09 20:40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沉板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沉板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沉板式连接器,主要利用在电路板上设置缺口,再将连接器的下半部插入缺口且沉放至电路板之中,藉此降低连接器凸出电路板的高度,且能够减少在电子装置上占用的体积,有效缩减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

然而,部分类型的沉板式连接器(例如:供铜轴缆线插接的电源插座)有前端重、后端轻的情形,导致安装时或长期使用下,连接器容易在插头/接头处发生位置下沉的偏位状况,使沉板式连接器产生有组装误差或结构损坏等问题。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板式连接器,其利用绝缘本体突伸有跨设在电路板上且朝远离前侧壁方向逐渐增加厚度的二阶梯块,屏蔽壳体延伸有朝远离前侧壁方向逐渐增加高度的多对l形脚,以达到沉板式连接器具有重心稳定、组装精准及结构稳固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板式连接器,用于一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设有一缺口,该沉板式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安装于所述缺口内,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前侧壁、一左侧壁及一右侧壁,该前侧壁设有一插槽,该左侧壁与该右侧壁共同突伸有跨设在所述电路板上且朝远离该前侧壁方向逐渐增加厚度的二阶梯块;一导接端子组,穿接于该插槽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以及一屏蔽壳体,套接于该绝缘本体,该屏蔽壳体的左、右两侧延伸有插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多对l形脚,该多对l形脚朝远离该前侧壁方向逐渐增加高度。

基于上述,沉板式连接器的重心相较习知更接近后侧壁设置,以避免沉板式连接器有前端重、后端轻而发生前端位置下沉的偏位状况,使沉板式连接器具有重心稳定、组装精准及结构稳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使得沉板式连接器具有重心稳定、组装精准及结构稳固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沉板式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板式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沉板式连接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沿着4-4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沿着5-5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3沿着5-5线剖开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沉板式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沉板式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电路板

101…缺口

102…第一插孔

103…第二插孔

10…沉板式连接器

1…绝缘本体

11…上基座

12…下基座

121…定位柱

122…卡榫

13…前侧壁

131…插槽

14…后侧壁

15…左侧壁

16…右侧壁

17…阶梯块

18…凸柱

19…孔洞

2…导接端子组

21…导电环片

211…环圈

212…簧片

213…突出部

214…接地端子

2141…卡槽

22…导接端子

3…屏蔽壳体

31…l形脚

h…厚度

l…高度

w…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板式连接器,此沉板式连接器10主要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导接端子组2及一屏蔽壳体3。

如图3至图6所示,沉板式连接器10用于一电路板100上,电路板100设有一缺口101、多个第一插孔102及一第二插孔103。

如图1至图2、图4至图6所示,绝缘本体1安装于缺口101内,绝缘本体1具有一前侧壁13、一后侧壁14、一左侧壁15及一右侧壁16,前侧壁13设有一插槽131,左侧壁15与右侧壁16共同突伸有跨设在电路板100上且朝远离前侧壁13方向逐渐增加厚度h的二阶梯块17。其中,本实施例的每一阶梯块17为三层阶梯,但不以此为限制。

详细说明如下,左侧壁15与右侧壁16分别定义出一长度w,每一阶梯块17位在自后侧壁14始朝前侧壁13算起的三分之二长度w内,即每一阶梯块17的位置较接近后侧壁14、较远离前侧壁13。

另外,绝缘本体1由上下组接的一上基座11及一下基座12所构成,上基座11与下基座12之间延伸有多个凸柱18及设有多个孔洞19,各凸柱18卡合于各孔洞19,且下基座12一体延伸成型有二阶梯块17及多个定位柱121,多个定位柱121插接于电路板100。

如图1至图2、图5至图6所示,导接端子组2穿接于插槽131且与电路板100电性连接;进一步说明如下,导接端子组2包含沿着插槽131环设的一导电环片21及穿设在导电环片21中间的一导接端子22,导电环片21与导接端子22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00。

另外,导电环片21包含二环圈211及自二环圈211一体延伸且跨接在二环圈211之间的多个簧片212,每一簧片212朝插槽131内部方向弯折有一突出部213。其中,本实施例的每一突出部213的形状为v字形,但不以此为限制。

再者,导电环片21更延伸有裸露于屏蔽壳体3且罩设在其一阶梯块17外部的一接地端子214,接地端子214插接于电路板100的第二插孔103。

此外,导电环片21由一金属板片卷绕成c字状方式构成,以令二环圈211分别为一c字状环圈,但导电环片21也可为一金属环体,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屏蔽壳体3套接于绝缘本体1,屏蔽壳体3的左、右两侧延伸有插接于电路板100的多个第一插孔102的多对l形脚31,多对l形脚31朝远离前侧壁13方向逐渐增加高度l。其中,本实施例之多对l形脚31的部分罩设在二阶梯块17的外部,但不以此为限制,多对l形脚31也可全部罩设在二阶梯块17的外部。

部分类型的沉板式连接器(例如本实施例的供铜轴缆线插接的电源插座)有前端重、后端轻的情形,导致安装时或长期使用下,沉板式连接器容易在插头/接头处发生位置下沉的偏位状况。

然而,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沉板式连接器10的使用状态,其系利用绝缘本体1突伸有跨设在电路板100上且朝远离前侧壁13方向逐渐增加厚度h的二阶梯块17,屏蔽壳体3延伸有朝远离前侧壁13方向逐渐增加高度的多对l形脚31,使沉板式连接器10的重心相较习知更接近后侧壁14设置,以避免沉板式连接器10有前端重、后端轻而发生前端位置下沉的偏位状况,使沉板式连接器10具有重心稳定、组装精准及结构稳固等优点。

另外,左侧壁15与右侧壁16定义出长度w,每一阶梯块17位在自后侧壁14始朝前侧壁13算起的三分之二长度w内,即每一阶梯块17的位置较接近后侧壁14、较远离前侧壁13,更确实沉板式连接器10的重心接近后侧壁14设置。

又,二阶梯块17自下基座12一体延伸成型,使二阶梯块17同时能止挡上基座11、下基座12位置向下偏位,以提高沉板式连接器10的结构稳固性。

请参考图7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沉板式连接器10的另一实施例,图7至图8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6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图7至图8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6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接地端子214设有一卡槽2141,下基座12延伸有一卡榫122,卡榫122穿接于卡槽2141,使接地端子214稳定地固定在下基座12上,以加强沉板式连接器10的结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沉板式连接器,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习知的缺失,并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完全符合专利申请要件,故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创作人之权利。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