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7956发布日期:2020-07-24 16:3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



背景技术:

充电枪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必需设备,但是目前充电枪的充电线缆与充电枪本身的连接不紧固,仅仅是靠两个枪体半壳的夹紧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充电线缆容易松动,而致使枪体内线缆接线处接触不良或者断开。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能够稳定的将充电线缆夹持固定在充电枪本体上,防止充电线缆松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包括相互拼合设置的第一夹座和第二夹座,所述第一夹座和第二夹座夹持充电线缆,且拼合后的第一夹座和第二夹座设置在充电枪的进线口处;所述第一夹座、第二夹座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且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夹持在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夹持在充电线缆的径向方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包含若干第一夹紧块,若干所述第一夹紧块沿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含若干第二夹紧块,若干所述第二夹紧块分布设置在充电线缆的径向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块为板体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夹紧块的板面平面垂直于充电线缆设置,所述第二夹紧块为板体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夹紧块的板面平面平行于充电线缆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块与充电线缆的接触面为第一夹紧面,所述第一夹紧面为与充电线缆的外圆周壁贴合设置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夹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充电线缆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夹紧块与充电线缆的接触面为第二夹紧面,所述第二夹紧面为竖直面,且所述第二夹紧面沿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座与第二夹座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夹座为筒状半壳体结构,且筒状半壳体的径向壁上通过轴向贯通开设有半圆形的线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座对立于线孔的一端的内壁上凸设有若干固定凸块,且若干所述固定凸块沿第一夹座的内圆弧壁圆周分布设置,所述充电枪对应于进线口的壁体上圆周分布设置有若干卡扣通槽,所述固定凸块嵌设在卡扣通槽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夹块拼合安装,其安装方便,且通过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分别对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和径向方向的线缆外皮进行夹持夹紧,从而提升夹座结构对充电线缆的夹紧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进而防止充电线缆松动,保证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与充电枪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座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座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包括相互拼合设置的第一夹座2和第二夹座3,所述第一夹座2和第二夹座3拼合后夹持充电线缆,且拼合后的第一夹座和第二夹座可拆卸的设置在充电枪1的进线口10处,充电线缆穿过夹座结构和进线口10后进入到充电枪1的内部。所述第一夹座2和第二夹座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座2、第二夹座3相对拼合的一侧均设置有夹紧组件5,所述夹紧组件5包括第一夹紧组件6和第二夹紧组件7,且所述第一夹紧组件6夹持在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夹紧组件7夹持在充电线缆的径向方向上,两个夹持方向相互垂直,通过第一夹紧组件6和第二夹紧组件7分别对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和径向方向的线缆外皮进行夹持夹紧,从而提升夹座结构对充电线缆的夹紧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进而防止充电线缆松动,保证其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夹紧组件6包含若干第一夹紧块8,若干所述第一夹紧块8沿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通过若干第一夹紧块8夹紧在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一方面可防止线缆在长度方向上的拉拽,另一方面,还能防止充电线缆在轴向方向的扭转,所述第二夹紧组件7包含若干第二夹紧块9,若干所述第二夹紧块9分布设置在充电线缆的径向外侧,通过若干所述第二夹紧块9对充电线缆上对应于进线口10处的线缆段进行夹持夹紧,防止充电线缆的扭转和拉拽。

如附图2至附图4所示,所述第一夹紧块8为板体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夹紧块8的板面平面垂直于充电线缆设置,则若干第一夹紧块8相互作用围合成一个环状的夹紧面,所述第二夹紧块9为板体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夹紧块9的板面平面平行于充电线缆设置,则若干所述第二夹紧块9抵接在充电线缆上,防止线缆的扭转,且同时增加夹紧充电线缆的有效长度,提升夹持稳定性。

所述第一夹紧块8与充电线缆的接触面为第一夹紧面11,所述第一夹紧面11为与充电线缆的外圆周壁贴合设置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夹紧面11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充电线缆的曲率半径;以使得第一夹紧面11将充电线缆的外皮挤压变形,提升夹持力度,且增加接触面积。所述第二夹紧块9与充电线缆的接触面为第二夹紧面12,所述第二夹紧面12为竖直面,且所述第二夹紧面12沿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延伸,增加在线缆长度方向上的夹持面积。

所述第一夹座2与第二夹座3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夹座2为筒状半壳体结构,且筒状半壳体的径向壁上通过轴向贯通开设有半圆形的线孔13,线孔13用于充电线缆通过。所述第一夹座2对立于线孔13的一端的内壁上凸设有若干固定凸块14,且若干所述固定凸块14沿第一夹座2的内圆弧壁圆周分布设置,所述充电枪1对应于进线口10的壁体上圆周分布设置有若干卡扣通槽4,所述固定凸块14嵌设在卡扣通槽4内,以此将夹持稳定的固定在充电枪1上。

所述第一夹座与第二夹座的连接方式可通过热熔焊或者胶黏剂等连接。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夹座2的两个轴向方向上的对接侧壁内圈分别包含有第一锁紧柱15和第二锁紧柱16,且所述第一锁紧柱和第二锁紧柱均垂直于第二夹座2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锁紧柱15和第二锁紧柱16上分别贯通开设有螺纹锁紧孔,将第一夹座和第二夹座对接拼合后,通过螺钉锁紧,易于安装和拆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拼合设置的第一夹座(2)和第二夹座(3),所述第一夹座(2)和第二夹座(3)夹持充电线缆,且拼合后的第一夹座和第二夹座设置在充电枪(1)的进线口(10)处;所述第一夹座(2)、第二夹座(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夹紧组件(5),所述夹紧组件(5)包括第一夹紧组件(6)和第二夹紧组件(7),且所述第一夹紧组件(6)夹持在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夹紧组件(7)夹持在充电线缆的径向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6)包含若干第一夹紧块(8),若干所述第一夹紧块沿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所述第二夹紧组件(7)包含若干第二夹紧块(9),若干所述第二夹紧块(9)分布设置在充电线缆的径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块(8)为板体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夹紧块(8)的板面平面垂直于充电线缆设置,所述第二夹紧块(9)为板体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夹紧块(9)的板面平面平行于充电线缆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块(8)与充电线缆的接触面为第一夹紧面(11),所述第一夹紧面(11)为与充电线缆的外圆周壁贴合设置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夹紧面(11)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充电线缆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夹紧块(9)与充电线缆的接触面为第二夹紧面(12),所述第二夹紧面(12)为竖直面,且所述第二夹紧面(12)沿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座(2)与第二夹座(3)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夹座(2)为筒状半壳体结构,且筒状半壳体的径向壁上通过轴向贯通开设有半圆形的线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座(2)对立于线孔(13)的一端的内壁上凸设有若干固定凸块(14),且若干所述固定凸块(14)沿第一夹座(2)的内圆弧壁圆周分布设置,所述充电枪(1)对应于进线口(10)的壁体上圆周分布设置有若干卡扣通槽(4),所述固定凸块(14)嵌设在卡扣通槽(4)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线缆夹座结构,包括相互拼合设置的第一夹座和第二夹座,所述第一夹座和第二夹座夹持充电线缆,且拼合后的第一夹座和第二夹座设置在充电枪的进线口处;所述第一夹座、第二夹座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且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夹持在充电线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夹持在充电线缆的径向方向上,能够稳定的将充电线缆夹持固定在充电枪本体上,防止充电线缆松动。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峰;张敏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恒泰易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5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