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片输送载具及硅片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0731发布日期:2020-05-26 17:5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硅片输送载具及硅片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硅片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片输送载具及硅片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hit(heterojunctionwithintrinsicthinlayer)太阳能光伏电池制备时,硅片表面印刷完导电浆后需要进行烘干、固化。

相关技术中载具采用u型槽设计,载具直接与硅片表面接触,而且载具采用单个小方槽固定,整个装置结构复杂,而且在生产传送时抖动严重容易产生电池片划伤、红外el黑点(红外缺陷)、隐裂等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片输送载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硅片输送载具的硅片传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硅片输送载具,包括:支撑板;定位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定位件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适于与所述硅片上朝向所述支撑板的边沿相抵接,并将所述边沿限位于所述弯折部处;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所述定位件的一侧,并用于限位所述硅片的侧边。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硅片输送载具,在支撑板一侧设置定位件,定位件包括弯折部,硅片上朝向支撑板的边沿位于弯折部处并与弯折部相抵接,从而弯折部能够对硅片上朝向支撑板的边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该边沿相对于支撑板运动,从而使得载具能够承载硅片。该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实现对硅片的稳定承载,避免硅片相对于载具晃动,从而避免硅片因晃动出现的划伤、红外el黑点、隐裂等质量隐患。

固定件与定位件设置在支撑板的同一侧,从而可以实现载具对硅片的侧立输送,满足传送要求,并有效提升烘干等工作效率,以致将硅片传送到炉体中,可实现对硅片的正面与背面加热烘干,缩短工艺时间,提升烘干效果及成品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硅片输送载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弯折部呈圆弧形或r形。

硅片限位于弯折部处,增加了硅片的受力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个小方槽固定容易晃动的弊端。定位件托起硅片底部的边沿,圆弧形对硅片进片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硅片不被损伤。弯折部处呈圆弧形,将硅片与定位件接触时的瞬时压力分解成多个方向的,使得硅片不会因自身下落而碎裂,降低裂片率。

或者,弯折部呈r形或类似r形。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部、定位件本体和凸起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定位件本体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并用于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定位件本体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定位件本体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弯折部。

定位件与硅片的底部相抵接,硅片的边沿包括硅片底部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以硅片大致呈长方体形为例,硅片的边沿包括长方体形底部的两边沿(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沿支撑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弯折段与第一边沿相抵接,第二弯折段与第二边沿相抵接,从而实现定位件对硅片的两点定位固定,增加了受力点,解决了传统单个小方槽固定容易晃动的弊端。

凸起部与定位件本体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硅片上朝向支撑板的边沿限位于弯折部内,通过弯折部可以对硅片进行稳定的限位,防止硅片相对于载具运动。

连接部和凸起部分别位于定位件本体相对的两侧,其中,连接部靠近支撑板设置,凸起部远离支撑板设置,这样,连接部和凸起部之间相互不干涉,而且能够使得凸起部与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隙,换言之,使得凸起部与支撑板不共面,这样硅片底部边沿与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隙,从而提高对硅片的烘干效率。

进一步地,定位件呈s形或类似s形。

进一步地,连接部靠近支撑板的第一侧壁设置,凸起部靠近支撑板的第二侧壁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为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件本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隙。

定位件本体与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硅片与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隙,进而可以对硅片的底部进行加热,提升对硅片的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

进一步地,定位件本体与支撑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定位件为一体式结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件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定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增强对硅片的限位及支撑效果,进一步提高硅片在载具中的稳定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与硅片传送装置上的多个连接配合部一一对应并相连接。

支撑板上设有多个连接部,多个连接部分别用于与硅片传送装置上的多个连接配合部一一对应并连接,增加了支撑板与硅片传送装置之间的连接点和受力点,解决了传统单个小方槽固定容易晃动的弊端,实现了对硅片的稳定承载,避免硅片相对于载具晃动,从而避免硅片因晃动出现的划伤、红外el黑点、隐裂等质量隐患。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供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以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硅片传送装置通过所述紧固件相连接,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连接部包括安装孔,连接配合部包括连接孔,紧固件(例如螺钉)穿过安装孔和连接孔,实现支撑板与硅片传送装置之间的连接。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多个安装孔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从而增强了支撑板与硅片传送装置之间在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安装孔位于支撑板宽度方向上的中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固定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耳托部,所述耳托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背离所述定位件的一侧并限定出开口朝向所述定位件的开口槽,所述耳托部用于限位所述硅片的侧边。

固定件在支撑板的端头立起,且固定件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耳托部,耳托部围设硅片的相应侧边,耳托部与硅片的侧边接触,避免接触硅片的中部,有效保护硅片上的印刷,提升产品成品率及光电效率。

固定件由杆体弯折构造,固定件具有前后间隔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间隙适配硅片侧立置放,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由耳托部连在一起。该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进一步地,耳托部为v形侧翼状,满足硅片的宽度尺寸,并保证耳托部围设硅片的相应侧边、适当托持,实现硅片侧立输送,满足传送要求。

进一步地,支撑板与固定件组合成凹字形,支撑板与硅片输送方向交叉横设,支撑板的上侧面与固定件合围满足硅片侧立置放,固定件接触硅片的边缘,避免接触硅片的中部,有效保护硅片上的印刷。

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向两端沿支撑板的轴向(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后,形成一个v型耳托部,具有v形槽,以放置硅片,降低了电池片(硅片)划伤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例如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件分别位于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两端。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口槽和所述弯折部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以使所述硅片在所述载具中倾斜放置。

开口槽与弯折部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换言之,沿支撑板的宽度方向,开口槽和弯折部依次设置,这样硅片能够在载具中倾斜设置,一方面提高硅片在载具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硅片的烘干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镂空),通孔可以呈圆形、矩形等各种形状。在保证载具使用功能完好的前提下,通孔有助于热风均匀流动,提升对硅片的烘干固化效果,最大限度的减轻了载具整体重量,降低设备传动负载,也方便了安装检修工作。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硅片传送装置,包括:链条,设有多个连接配合部;和如第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片输送载具,所述载具设置在所述链条上,所述硅片输送载具的支撑板上的多个连接部与多个所述连接配合部一一对应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硅片传送装置,因包括第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片输送载具,因而具有第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片输送载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硅片传送装置包括链条和链轮,链条和链轮相啮合,载具固定在链条上,从而在链轮的作用下,载具随链条运动。

进一步地,链条上设有安装台,安装台与支撑板上背离定位件的表面相抵接,连接配合部设置在安装台上,安装台上用于与支撑板相抵接的表面呈平面状,支撑板上用于与安装台相抵接的表面(支撑板上背离定位件的表面)呈平面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载具与硅片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载具,10支撑板,101通孔,102安装孔,20定位件,201凸起部,202定位件本体,203连接部,204弯折部,30固定件,301第一连杆,302第二连杆,303耳托部,304第一连接段,305第二连接段,306开口槽,200硅片,300链条,301安装台,30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硅片输送载具和硅片传送装置。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硅片输送载具,包括:支撑板10和定位件20。

定位件20设置在支撑板10的一侧,定位件20包括弯折部204,弯折部204适于与硅片200上朝向支撑板10的边沿相抵接,并将边沿限位于弯折部204处。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硅片输送载具100,在支撑板10一侧设置定位件20,定位件20包括弯折部204,硅片200上朝向支撑板10的边沿位于弯折部204处并与弯折部204相配合,从而弯折部204能够对硅片200上朝向支撑板10的边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该边沿相对于支撑板10运动,从而使得载具100能够承载硅片200。该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实现对硅片200的稳定承载,避免硅片200相对于载具100晃动,从而避免硅片200因晃动出现的划伤、红外el黑点、隐裂等质量隐患。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弯折部204呈圆弧形。

硅片200限位于弯折部204处,增加了硅片200的受力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个小方槽固定容易晃动的弊端。定位件20托起硅片200底部的边沿,圆弧形对硅片200进片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硅片200不被损伤。弯折部204处呈圆弧形,将硅片200与定位件20接触时的瞬时压力分解成多个方向的,使得硅片200不会因自身下落而碎裂,降低裂片率。

如图1中,弯折部204处呈r角形。

进一步地,定位件20包括相连接的定位件本体202和凸起部201,凸起部201位于定位件本体202背离支撑板10的一侧,凸起部201与定位件本体202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204,弯折部204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与定位件本体202相连接,第二弯折段与凸起部201相连接,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的连接处形成弯折,硅片200的边沿包括硅片200底部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一弯折段适于与第一边沿相抵接,第二弯折段适于与第二边沿相抵接。

定位件20与硅片200的底部相抵接,硅片200的边沿包括硅片200底部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以硅片200大致呈长方体形为例,硅片200的边沿包括长方体形底部的两边沿(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沿支撑板10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弯折段与第一边沿相抵接,第二弯折段与第二边沿相抵接,从而实现定位件20对硅片200的两点定位固定,增加了受力点,解决了传统单个小方槽固定容易晃动的弊端。

进一步地,定位件20包括连接部203,连接部203、定位件本体202和凸起部201依次设置,其中,连接部203位于定位件本体202靠近支撑板10的一侧并用于与支撑板10相连接。

凸起部201与定位件本体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204,硅片200上朝向支撑板10的边沿限位于弯折部204内,通过弯折部204可以对硅片200进行稳定的限位,防止硅片200相对于载具100运动。

连接部203和凸起部201分别位于定位件本体202相对的两侧,其中,连接部203靠近支撑板10设置,凸起部201远离支撑板10设置,如图1所示,凸起部位于定位件本体的上方,连接部位于定位件本体的下方,这样,连接部203和凸起部201之间相互不干涉,而且能够使得凸起部201与支撑板10之间具有间隙,换言之,使得凸起部201与支撑板10不共面,这样硅片200底部边沿与支撑板1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提高对硅片200的烘干效率。如图1所示,凸起部201高于支撑板10,定位件20设置在支撑板10的上侧面上,并靠近支撑板10的端部设置,凸起部201高于支撑板10,使硅片200的底部边沿与支撑板10的上侧面留有间隙,有助于上下透风,利于烘干等作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定位件20呈s形或类似s形。

进一步地,连接部203靠近支撑板10的第一侧壁设置,凸起部201靠近支撑板10的第二侧壁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为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

进一步地,定位件本体202与支撑板10之间具有间隙。

定位件本体202与支撑板1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硅片200与支撑板10之间具有间隙,进而可以对硅片200的底部进行加热,提升对硅片200的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

进一步地,定位件本体202与支撑板10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定位件20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定位件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件20沿支撑板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定位件20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增强对硅片200的限位及支撑效果,进一步提高硅片200在载具100中的稳定性。

如图1中,定位件20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硅片输送载具包括固定件30,固定件30设置在支撑板10上设有定位件20的一侧,并用于限位硅片200的侧边。

固定件30与定位件20设置在支撑板10的同一侧,从而可以实现载具100对硅片200的侧立输送,满足传送要求,并有效提升烘干等工作效率,以致将硅片200传送到炉体中,可实现对硅片200的正面与背面加热烘干,缩短工艺时间,提升烘干效果及成品率。

进一步地,固定件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设置在支撑板10上,固定件3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之间的耳托部303,耳托部30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304和第二连接段305,第一连接段304和第二连接段305分别与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相连接,并位于第一连杆301及第二连杆302背离定位件20的一侧,第一连接段304和第二连接段305的连接处设有开口槽306,耳托部303、定位件20共同限定出用于限位硅片200的承载空间。

固定件30在支撑板10的端头立起,且固定件30远离支撑板10的一端设有耳托部303,耳托部303围设硅片200的相应侧边,耳托部303与硅片200的侧边接触,避免接触硅片200的中部,有效保护硅片200上的印刷,提升产品成品率及光电效率。

固定件30由杆体弯折构造,固定件30具有前后间隔的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之间的间隙适配硅片200侧立置放,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远离支撑板10的一端由耳托部303连在一起。该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进一步地,耳托部303为v形侧翼状,满足硅片200的宽度尺寸,并保证耳托部303围设硅片200的相应侧边、适当托持,实现硅片200侧立输送,满足传送要求。

进一步地,支撑板10与固定件30组合成凹字形,支撑板10与硅片200输送方向交叉横设,支撑板10的上侧面与固定件30合围满足硅片200侧立置放,固定件30接触硅片200的边缘,避免接触硅片200的中部,有效保护硅片200上的印刷。

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向两端沿支撑板10的轴向(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后,形成一个v型耳托部303,具有v形槽,以放置硅片200,降低了电池片(硅片200)划伤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固定件30的数量为多个,例如固定件3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件30分别位于支撑板10长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地,开口槽306和弯折部204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以使硅片200在承载空间中倾斜放置,而不是完全沿竖直方向放置。

开口槽306与弯折部204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设置,换言之,沿支撑板10的宽度方向,开口槽306和弯折部204依次设置,这样硅片200能够在承载空间中倾斜设置,一方面提高硅片200在载具100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硅片200的烘干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支撑板10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01。

支撑板10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01(镂空),通孔101可以呈圆形、矩形等各种形状。在保证载具100使用功能完好的前提下,通孔101有助于热风均匀流动,提升对硅片200的烘干固化效果,最大限度的减轻了载具100整体重量,降低设备传动负载,也方便了安装检修工作。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硅片传送装置,包括:链条300和链轮;和如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硅片输送载具,载具设置在传动件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硅片传送装置,因包括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硅片输送载具,因而具有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硅片输送载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链条300和链轮相啮合,载具100固定在链条300上,从而在链轮的作用下,载具100随链条300运动。

支撑板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硅片200传送装置上的连接配合部一一对应并相连接。

支撑板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分别用于与硅片200传送装置上的连接配合部一一对应并连接,增加了支撑板与硅片200传送装置之间的连接点和受力点,解决了传统单个小方槽固定容易晃动的弊端,实现了对硅片200的稳定承载,避免硅片200相对于载具晃动,从而避免硅片200因晃动出现的划伤、红外el黑点、隐裂等质量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供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102,以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硅片200传送装置通过所述紧固件相连接,且所述安装孔102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连接部包括安装孔102,连接配合部包括连接孔,紧固件(例如螺钉)穿过安装孔102和连接孔,实现支撑板与硅片200传送装置之间的连接。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

安装孔102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从而增强了支撑板与硅片200传送装置之间在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安装孔102位于支撑板宽度方向上的中部。

载具与链条除采用紧固件连接外,还可以相卡接,此时,连接部包括卡孔或卡扣,连接配合部包括卡扣或卡孔,卡扣位于卡孔内。

进一步地,如图1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部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连接配合部的数量也为两个,并与两个连接部一一对应。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片200输送载具100,太阳能电池片(硅片200)通过上游皮带水平输送到由两件固定件30组合而成的v型槽的槽口(开口槽306处)内,通过链轮传动,将电池片由水平状态翻转成竖直状态,电池片落到定位件20上,在电池片与定位件20接触时首先和定位件20圆弧角(弯折部204处)接触,将电池片与定位件20接触时的瞬时压力分解成多个方向的,使得电池片不会因自身下落而碎裂,降低裂片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