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液装置及负压化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0049发布日期:2020-05-08 13:54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接液装置及负压化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壳电池化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液装置及负压化成系统。



背景技术:

负压化成对动力方壳电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电解质界面膜(sei)好坏对电池寿命、容量、安全性及自放电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在负压化成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此时会采用抽负压的方式通过注液口将有害气体排走,避免损害工人健康,实现电池化成工艺,目前负压化成设备中用于直接对接动力方壳电池储液端口的结构称为负压接液杯,其通过负压来将动力电池中的有害气体抽离,在抽负压的同时也会将部分电解液带出,电解液会在负压接液杯中暂时存储,破真空时将电解液再次注入到电池内以免造成电解液浪费。

现有的负压接液杯存在如下缺点:现有的负压接液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相对设置,在实际操作时,气化的电解液会直接抽到真空系统内,从而影响负压化成工艺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负压接液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相对设置,在实际操作时,气化的电解液会直接抽到真空系统内,从而影响负压化成工艺的正常进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液装置,所述接液装置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杯体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内腔的部分腔壁在沿所述进气口向所述内腔进气的进气方向上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前端,且与所述进气口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延伸方向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的远离所述出气口的一端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杯体的内腔连通,形成所述进气口,所述导杆远离所述杯体的一端用于与电池的进液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液装置包括安装座和弹性部件,所述安装座套设在所述导杆上,且能够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所述导杆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锁止结构,所述第一转动锁止结构用于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导杆滑动时,在所述导杆的周向方向上将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导杆之间的转动锁止;

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杆远离所述杯体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垂直于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扁平状,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截面的形状对应的通孔,以使滑动连接的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导杆在所述导杆的周向上的相互转动锁止。

进一步的,垂直于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为与所述截面对应的多边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与所述杯体通过导向通道连接,沿所述导杆朝向所述杯体方向,所述导向通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所述杯体远离所述杯盖的一端的内壁与所述导向通道的一端通过弧形过渡部连接,以使所述杯体内的电解液流入电池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远离所述杯体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上连接有螺母,所述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导杆上,且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螺纹部的侧面抵接,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母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的材质为透明材料。

一种负压化成系统,包括吸嘴、固定板和所述的接液装置;

所述吸嘴用于与电池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接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液装置,所述接液装置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杯体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内腔的部分腔壁在沿所述进气口向所述内腔进气的进气方向上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前端,且与所述进气口相对。在抽真空时,气化的电解液会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入到所述杯体的内腔中,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冷却液化,并暂存在所述杯体的内腔中,因进气口的进气方向朝向所述内腔的部分腔壁,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内腔的电解液受到部分腔壁的阻挡,所以,电解液不会通过出气口直接抽到真空管路系统内,避免了对真空管路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化成系统,包括上述的接液装置,所以,也具有所述接液装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接液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接液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c-c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接液装置的导杆与安装座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化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接液装置;20-电池;30-吸嘴;40-固定板;100-杯体;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10-杯体本体;111-弧形过渡部;112-导向通道;120-端盖;200-导杆;201-第一平面;202-第二平面;203-第一弧形面;204-第二弧形面;210-第二加强筋;300-接头;310-第一加强筋;400-安装座;410-定位标记;500-弹簧;600-螺母;70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液装置10包括杯体100,杯体100上设置有与杯体100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

内腔的部分腔壁在沿进气口101向内腔进气的进气方向上位于进气口101的前端,且与进气口101相对。

在实际使用时,气化的电解液会通过进气口101吸入到杯体100中,在进气口101与出气口102之间冷却液化,并暂存在杯体100的内腔中,因进气口101的进气方向朝向内腔的部分腔壁,从进气口101进入内腔的电解液受到部分腔壁的阻挡,所以,电解液不会通过出气口102直接抽到真空管路系统内,避免了对真空管路造成损害。

进气口101的延伸路径和出气口102的延伸路径不重合,从而使进气方向与内腔的部分腔壁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口101的延伸路径和出气口102的延伸路径可以重合,但是需要有部分腔壁位于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之间,以使进气方向与这部分腔壁直接相对,避免进入内腔的电解液直接通过出气口102进入真空管路系统。

优选地,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的延伸方向平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气口101设置在杯体100的下端面,出气口102设置在杯体100的上端面,且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不相交。

杯体100的远离出气口102的一端连接有导杆200,导杆200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杯体100的内腔连通,形成进气口101,导杆200远离所述杯体100的一端用于与电池20的进液口连接。

具体地,通孔贯穿导杆200的上下表面,通孔的一端与杯体100的内腔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电池20的进液口连通,以使电池20在化成工艺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能够通过导杆200上设置有通孔进入杯体100的内腔,并经出气口102进入负压管路系统,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危害。

优选地,接液装置10包括安装座400和弹性部件,安装座400套设在导杆200上,且能够沿导杆200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导杆200和安装座400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锁止结构,第一转动锁止结构用于在安装座400与导杆200滑动时,在导杆200的周向方向上将安装座400和导杆200之间的转动锁止。

弹性部件的一端与安装座400连接,另一端与导杆200远离杯体100的端部连接。

优选地,弹性部件可以采用弹簧500。

传统的负压接液杯没有导向功能,安装座400和导杆200会旋转导致压缩后无法复位,会影响操作的连续性。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垂直于导杆200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扁平状,安装座400上设置有与导杆200截面的形状对应的通孔,以使滑动连接的安装座400和导杆200在导杆200的周向上的相互转动锁止。

具体地,导杆20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平面201和第二平面202,且第一平面201和所述第二平面202平行设置。导杆20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面203和第二弧形面204,第一弧形面203的一侧与第一平面201的一侧连接,第一平面201的另一侧与第二弧形面204的一侧连接,第二弧形面204的另一侧与第二平面202的一侧连接,第二平面202的另一侧与第一弧形面203的另一侧连接。

安装座400上的通孔是与导杆200的横截面对应形状和大小的孔,导杆200插装在通孔内部,以使安装座400能够沿导杆200的长度方向滑动,但是无法在导向的周向转动。

当接液装置10通过连接吸嘴30接触电池20的进液口时,弹簧500会进行压缩,导杆200的第一平面201和第二平行对安装座400进行导向,有效的防止接液装置10在弹簧500压缩时,安装座400与导杆200之间的旋转、卡顿不复位等问题,同时安装座400上具有用于安装的定位标记410,方便接液装置10的安装及维护。

优选地,通孔与杯体100的内腔通过导向通道112连接,沿导杆200朝向杯体100方向,导向通道112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杯体100远离杯盖的一端的内壁与导向通道112的一端通过弧形过渡部111连接,以使杯体100内的电解液能够快速地流入电池20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导向通道112的横截面为圆形,沿导杆200朝向杯体100方向,导向通道112的直径逐渐增大,有利用杯体100的内腔中的电解液通过通孔流向电池20的进液口,能够起到导向作用。

同时,杯体100的内腔和导向通道112连接处采用弧形过渡部111连接,以使吸入到杯体100内腔中的电解液能够顺利通过该弧形过渡部111流入到导杆200的通孔内,不会在杯体100的内腔中残留,从而导致电解液的结晶,避免将负压真空管路堵塞以及造成电解液的浪费。

优选地,导杆200远离杯体100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部,螺纹部上连接有螺母600,弹性部件套设在导杆200上,且弹性部件的一端与安装座400朝向螺纹部的侧面抵接,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螺母600抵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为弹簧500,弹簧500套装在导杆200上,弹簧500的一端与安装座400朝向导杆200螺纹部的底面抵接,另一端与螺接在该螺纹部上的螺母600抵接,即弹簧500的另一端与螺母600朝向安装座400方向的侧面抵接。

优选地,导杆200的螺纹部上套设有垫片700,并通过螺母600固定,弹簧500的另一端与垫片700朝向安装座400的一侧抵接。

优选地,杯体100的材质为透明材料,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杯内电解液。

具体地,杯体100可以采用透明聚四氟乙烯(铁氟龙)材质。

杯体100包括端盖120和杯体本体110,端盖120上连接有接头300,接头300用于与负压管路连接,接头300内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杯体100的内腔连通,形成出气口102。

第一步,端盖120和接头300通过一次成型工艺而成,同时接头300与端盖120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筋310,防止因为强度不足导致接头300断裂、旋转而漏气。

第二步,杯体本体110和导杆200通过一次成型工艺而成,导杆200和杯体本体110连接处具有第二加强筋210,可保证导杆200强度,防止因为强度不足导致导杆200断裂、旋转而漏气。

第三步,将端盖120和杯体本体110通过热熔工艺连接为一体。

最后,将安装座400、弹簧500、垫片700、螺母600组装为接液装置10。

接头300、导杆200、弹簧500、垫片700、螺母600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安装座400采用聚碳酸酯(pc)+玻纤材质,以使接液装置10耐高温老化及电解液腐蚀。

需要说明的是,杯体100可以采用圆形或者方形结构,以使杯体100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空间结构,当该接液装置10用在方形的空间内时,这时杯体100优选采用方形,从而在同样的空间内使杯体100的容积更大。

另外,当该接液装置10用在圆形的空间内时,这时杯体100优选采用圆形,从而在同样的空间内使杯体100的容积更大。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地,垂直于导杆200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多边形,安装座400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通孔为与所述导杆200的截面对应的多边形通孔。

具体地,导杆200与安装座400滑动连接的部分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安装座400上的通孔也为正方形,导杆200插装在该通孔内,两者可以为间隙配合,以使安装座400能够沿导杆200的长度方向滑动,且安装座400在滑动时,无法在导杆200的周向上转动,防止安装座400因为卡顿而无法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导杆200的横截面也可以为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如图6所示,一种负压化成系统,包括吸嘴30、固定板40和上述的接液装置10。

吸嘴30用于与电池20的进液口连接,固定板40用于固定接液装置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液装置10,接液装置10包括杯体100,杯体100上设置有与杯体100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内腔的部分腔壁在沿进气口101向内腔进气的进气方向上位于进气口101的前端,且与进气口101相对。在抽真空时,气化的电解液会通过进气口101吸入到杯体100中,在进气口101与出气口102之间冷却液化,并暂存在杯体100的内腔中,因进气口101的进气方向朝向内腔的部分腔壁,从进气口101进入内腔的电解液受到部分腔壁的阻挡,所以,电解液不会通过出气口102直接抽到真空管路系统内,避免了对真空管路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液装置10相较于现有的负压接液杯具有以下优点:

1、接液装置10的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相互交错,在抽真空时气化的电解液会冷却液化暂存在一体式负压接液杯中,不会抽到真空管路系统内。

2、接液装置10采用一体式工艺而成,制造成本低,密封效果好,合格率高达99%,化成时更加稳定,提高电池20的性能;

3、杯体100采用聚四氟乙烯(铁氟龙),经过验证聚四氟乙烯耐电解液腐蚀效果优于聚碳酸酯,导杆200和接头300采用不锈钢材质,耐高温耐腐蚀。

4、杯体100采用方形结构在同样的方形空间内容积做到最大,和圆形的比较容积大于圆形30%。

5、接液装置10的杯体本体110和端盖120采用热熔而成,密封效果及寿命更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