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26542发布日期:2020-07-29 02:3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面板凭借其可弯折、便于携带等特点,成为当前显示屏的一大发展趋势。尤其是可拉伸显示面板,给用户带来了新的观看体验。然而可拉伸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损坏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可拉伸面板的散热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可拉伸基板、阵列层、发光器件层以及散热单元,

其中,可拉伸基板包括多个岛状结构以及多个桥接结构,多个所述岛状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间隔排布,相邻两个岛状结构以及连接两个岛状结构的桥接结构形成一可拉伸单元;

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阵列层以及发光器件层,其中,阵列层至少包括薄膜晶体管;

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岛状结构或所述桥接结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显示面板。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包括多个岛状结构以及多个桥接结构的可拉伸基板,其中,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岛状结构与位于二者之间的桥接结构形成一可拉伸单元,每个可拉伸单元中的岛状结构与桥接结构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间隙;

在形成阵列层以及发光器件层的同时,复用阵列层或发光器件层中的金属层,形成散热单元;

然后将散热单元固定在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远离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在所述岛状结构或所述桥接结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设置散热单元,通过散热单元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散热,进而提高了可拉伸面板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未拉伸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一可拉伸单元在拉伸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未拉伸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图;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现有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损坏显示面板。发明人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现有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除此,拉伸动作会使可拉伸基板发生形变,进一步增加热量的产生。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未拉伸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多个矩形的岛状结构10,岛状结构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01,相邻的两个岛状结构10通过桥接结构11连接。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一可拉伸单元在拉伸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当可拉伸显示面板受到拉伸力的作用时,岛状结构发生位置变化,桥接结构发生形变,进而产生热量。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包括:可拉伸基板、阵列层、发光器件层以及散热单元,

其中,可拉伸基板包括多个岛状结构以及多个桥接结构,多个岛状结构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间隔排布,相邻两个岛状结构以及连接两个岛状结构的桥接结构形成一可拉伸单元;

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阵列层以及发光器件层,其中,阵列层至少包括薄膜晶体管;

散热单元设置在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远离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包括多个岛状结构以及多个桥接结构的可拉伸基板,其中,任意两个相邻岛状结构与位于二者之间的桥接结构形成一可拉伸单元,每个可拉伸单元中的岛状结构与桥接结构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间隙;

在形成阵列层以及发光器件层的同时,复用阵列层或发光器件层中的金属层,形成散热单元;

然后将散热单元固定在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远离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在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远离发光器件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单元,通过散热单元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散热,提高了可拉伸面板的散热能力。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未拉伸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可拉伸基板31、阵列层32、发光器件层33以及散热单元34。

其中,可拉伸基板31包括多个岛状结构311以及多个桥接结构312,多个岛状结构31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间隔排布,任意两个相邻岛状结构311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桥接结构3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岛状结构311为可拉伸基板的一部分,岛状结构311是真实存在的一个结构,而不是单指一个岛状图案。岛状结构31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岛状结构311的形状还可以为五边形或六边形等,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岛状结构311的形状为矩形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拉伸基板可以是由柔性基板切割形成的具有一个个相互独立又通过桥接结构312连接的岛状结构311的基板,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其中,可拉伸基板的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此外,桥接结构312可以为可拉伸基板的一部分,即桥接结构312和岛状结构311都是由柔性基板切割形成的,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桥接结构312还可以是采用其他方式如蒸镀膜层的方式单独形成在岛状结构311之间的弹性结构。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层32设置在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一侧表面,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以及金属走线。发光器件层33设置在位于岛状结构上的阵列层远离岛状结构的一侧表面。其中,发光器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也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岛状结构311或桥接结构312远离发光器件层33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单元33。当可拉伸基板被拉伸时,岛状结构311发生位置上的移动,桥接结构312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拉伸,进而产生热量,本实施例通过散热单元实现对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进行散热,提高了可拉伸面板的散热能力。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单元可以是独立的散热器件,还可通过复用阵列层或发光器件层中的金属层制备而成,本实施例并不对散热单元的结构进行限定。除此,散热单元的散热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当散热单元为风扇时,实现主动散热,又如,散热单元为冷媒散热、又如热接触等散热方式。而无论是哪种散热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散热单元实现对可拉伸基板的散热即可。

为了扩大可拉伸基板的拉伸能力以及便于散热,结合图3,可以将可拉伸基板设置成多个岛状结构之间至少具有一个第一间隙35的结构,具体的,在本实施中,定义相邻的两个岛状结构与连接这两个岛状结构的桥接结构形成一可拉伸单元,且,可拉伸单元中的两个岛状结构与连接两个岛状结构的桥接结构形成第一间隙35,由于第一间隙是一镂空部,因此该第一间隙可以进行散热,还可以提升桥接结构312的可拉伸空间。发明人考虑到该第一间隙是被切割后形成,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优选复用原本被切割掉的阵列层或发光器件层制作金属散热单元,并将该散热单元固定在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背面。

具体的,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处于半成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通常,在岛状结构上形成发光器件时,首先要铺设阵列层,然后在阵列层的上方设置发光器件层,其中,阵列层至少包括逐层铺设的绝缘层、栅极金属层、层间绝缘层、源漏极金属层以及绝缘层。按照预设的图案对金属层进行刻蚀,以形成薄膜晶体管。发光器件层至少包括阳极金属层、阴极金属层以及位于阳极金属层以及阴极金属层之间的发光材料层。现有技术中,在形成发光器件之后,需要对阵列层以及发光器件层中与第一间隙对应的待切割部分41进行切割去除。而本方案中,对待切割部分进行切割,形成散热器件,并将该散热器件弯折到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背面,利用待切割部分中的金属进行热传导,使得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中的热量通过待切割部分中的金属传导至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背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单元设置在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远离发光器件层的一侧,是指将散热单元安装到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背面),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散热。

其中,将散热单元设置在岛状结构的背面(显示面板的背光面)可以如图5所示,此时,岛状结构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51覆盖与岛状结构相连的散热单元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52。即,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单元设置在岛状结构的背面,可以将散热单元通过卡接结构、胶粘等方式进行固定。

除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散热单元设置在桥接结构的背面,如图6所示,此时,桥接结构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61覆盖与桥接结构相连的散热单元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62。即,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单元设置在岛状结构的背面,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将散热单元可以通过卡接结构、胶粘等方式固定在桥接结构的背面。正如上文,发明人考虑到柔性显示面板是在可拉伸基板中的岛状结构上设置发光器件,且该可拉伸基板的岛状结构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因此,本实施例在制备发光器件的同时,可以对位于发光器件中的任一金属层与第一间隙对应位置的金属进行刻蚀,形成散热单元,这样既能降低选用单独的散热器件的成本,又不会增加发光器件的制备工序。

具体的,结合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图,其中,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71,阵列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每个发光器件的像素电极73与一个与薄膜晶体管t的漏极71d相连。其中,公共电极72位于像素电极73上方或者位于像素电极73和薄膜晶体管t之间,本实施例中以公共电极72位于像素电极73上方为例进行说明。该薄膜晶体管t包括有源层71a、栅极71b、源极71c、漏极71d、设置在有源层71a和栅极71b之间的栅极绝缘层71e、设置在栅极71b与源极71c和漏极71d之间的层间绝缘层71f。其中,源极71c和漏极71d位于同一层即源漏金属层。

可见,本实施例中,阵列层以及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金属层,如栅极所在金属层、源漏极所在金属层、像素电极所在金属层、公共电极所在金属层等,即,阵列层或发光器件层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层。在本实施例中,该金属层可以为栅极所在金属层、源漏极所在金属层、像素电极所在金属层、公共电极所在金属层中的任意一层,而散热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层散热金属层,当散热单元只包括一层散热金属层时,该散热金属层可以复用上述阵列层或发光器件层中的任一金属层即可。例如,当第一金属层75为栅极所在金属层时,在刻蚀栅极时,在该金属层与第一间隙对应的位置进行刻蚀,形成散热单元。然后将该第一金属层75以及位于该第一金属层75下方的膜层(栅极绝缘层71e以及柔性基板)弯折到岛状结构的背面,使得本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通过第一金属层75将显示面板上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的背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金属层75以及位于其下方的膜层一起弯折,以使柔性基板对第一金属层75进行支撑,进而避免第一金属层75在弯折时发生断裂的现象。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刻蚀出第一金属层75后,通过喷墨打印、打过孔等方式形成与第一金属层75连接的金属81,以使第一金属层75通过与其热接触的金属81将显示面板的热量传输至柔性基板的背面。相较于图7的方式,本实施例无需将第一金属层75下方的膜层进行弯折,能够减小整个显示面板在散热单元弯折后的整体厚度。

通常,显示面板安装在壳体上,因此,显示面板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金属层75(或与第一金属层75热接触的金属81)传导至壳体,更利于显示面板的散热。除此,还可以将弯折后的金属与其他散热结构相连,使得显示面板的热量通过第一金属层传导至其他散热结构,例如,将多个岛状结构背面的第一金属层与液冷散热模块相连,实现第一金属层对显示面板的热量的传导,进而对显示面板进行散热。

除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单元还可以包括多层散热金属层,如图9a所示,假设本实施例中,散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金属层91以及第二散热金属层92,那么,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金属层可以与上述栅极所在金属层、源漏极所在金属层、像素电极所在金属层以及公共电极所在金属层中的任意一层同层设置,除此,第二散热金属层还可以与除第一散热金属层外的其他金属层同层设置。例如,在图9a中,第一散热金属层91复用栅极所在金属层,第二散热金属层92复用源漏极所在金属层。然后将第一散热金属层91与位于其下方的膜层进行弯折,以使柔性显示面板对弯折的第一散热金属层91进行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金属层的散热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散热金属层91与第二散热金属层92通过至少一个过孔、沟槽等方式进行连接,其中,图9a中第一散热金属层与第二散热金属层之间通过过孔连接,图9b中第一散热金属层与第二散热金属层之间通过刻蚀沟槽连接。之后在过孔或沟槽内填充金属,以使第一散热金属层与第二散热金属层通过沟槽内的金属进行热接触,然后通过位于靠近柔性基板的第一散热金属层将显示面板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的背面,由于金属的散热能力高于层间绝缘层的散热能力,因此,通过本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更好的将显示面板上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进而实现更好的散热。

同样,当散热单元包括多层散热金属层时,还可以通过如图10a所示的方式,在刻蚀出第一散热金属层以及第二散热金属层后,通过喷墨打印、打过孔等方式形成与第一散热金属层以及第二散热金属层连接的金属101,以使第一散热金属层以及第二散热金属层通过与其热接触的金属101将显示面板的热量传输至柔性基板的背面。

除此,发明人考虑到第一散热金属层与第二散热金属层之间为无机层,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散热金属层以及第二散热金属层的耐弯折能力,如图10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将散热单元中位于第一散热层以及第二散热层之间的膜层进行挖槽处理,以便于第二散热金属层的弯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散热结构的弯折,结合图11,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散热单元设置成多个散热子单元,例如,散热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子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散热子单元。其中,第一散热子单元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位于可拉伸单元中的一个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内;第二散热子单元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位于同一可拉伸单元中的另一个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内。可见,本实施例将散热单元设置成多个散热子单元,使得散热单元更容易弯折到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背面。

以散热单元包括两个散热子单元为例,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子单元113与一个岛状结构111相连,第二散热子单元114与同一个可拉伸单元中的另一岛状结构112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第一散热子单元113是弯折到岛状结构111的背面的状态,同样,第二散热子单元114是弯折到岛状结构112的背面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拉伸单元中的两个岛状结构与连接两个岛状结构的桥接结构形成第一间隙,而该第一间隙是为了便于可拉伸基板的拉伸或散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同一可拉伸单元中,散热单元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位于岛状结构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内,或,位于桥接结构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内。且,散热单元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与第一间隙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互不交叠。

即,在散热单元弯折到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背面后,需要确保散热单元不位于第一间隙处,进而避免由于弯折导致的占用第一间隙的空间进而影响拉伸性能的问题。

除此,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散热子单元与第一间隙的大小,如,第一散热子单元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可以小于等于第一间隙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面积。第二散热子单元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可以小于等于第一间隙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面积。除此,同一个散热单元中的第一散热子单元与第二散热子单元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面积之和小于等于位于与第一散热子单元相连的第一岛状结构、与第二散热子单元相连的第二岛状结构、连接第一岛状结构以及第二岛状结构的桥接结构三者之间的第一间隙在可拉伸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示意性的,结合图11,第一散热子单元113与第二散热子单元114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一间隙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子单元可以与第二散热子单元为对称结构,其大小相同。除此,第一散热子单元还可以与第二散热子单元的大小不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柔性显示装置p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面板。其中,该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和数码相机等。在该显示装置中,由于在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远离发光器件的一侧设置与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相连的散热单元,因此,该显示装置可以通过散热单元实现对与该散热单元相连的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进行散热。

除此,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s1、提供一可拉伸基板;

其中,可拉伸基板包括多个可拉伸单元,可拉伸单元包括两个岛状结构以及连接两个岛状结构的桥接结构,多个岛状结构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间隔排布,且,可拉伸单元中的两个岛状结构与连接两个岛状结构的桥接结构形成第一间隙。

该可拉伸基板可以是由柔性基板切割形成的具有一个个相互独立又通过桥接结构连接的岛状结构的基板,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其中,可拉伸基板的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岛状结构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桥接结构可以为可拉伸基板的一部分,还可以是采用其他方式如蒸镀膜层的方式单独形成在岛状结构之间的弹性结构。

s2、在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一侧表面形成阵列层以及发光器件层,同时复用阵列层或发光器件层形成散热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也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具体的,发光器件层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器件,阵列层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像素电极相连。公共电极层位于像素电极上方或者位于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t之间。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有源层、栅极、源极、漏极、设置在有源层和栅极之间的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栅极与源极和漏极之间的层间绝缘层。其中,源极和漏极位于同一层。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单元是通过复用阵列层或发光器件层中的金属层制备而成的金属散热片,具体的,散热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层散热金属层,其中,例如,散热单元中的散热金属层可以与栅极所在金属层、源漏极所在金属层、像素电极所在金属层以及公共电极所在金属层中的任意一层同层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散热单元实现对可拉伸基板的散热。

s3、将散热单元选择性的弯折至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远离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在制备了散热单元之后,本实施例将散热单元固定到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背面,以进行对显示面板的散热。而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散热单元与岛状结构以及桥接结构的固定方式,如可以为卡接或粘接等方式。

可见,采用本方式,能够在不增加发光器件的制作工艺的同时制备散热单元,提高显示面板的散热特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步骤s2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4所示,包括:

s21、按照预设图案,刻蚀与阵列层以及发光器件层中任一金属层所处的同层金属,形成包括至少一层散热金属层的散热单元。

例如,本实施例可以刻蚀与阵列层中任一金属层所处的同层金属,形成散热单元,而复用发光器件中的金属层,可以采用刻蚀阵列层时的同一道工序完成。

正如上文,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单元包括至少一层散热金属层,那么,当本实施例中,散热单元包括至少两层散热金属层时,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步骤s2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s22、当散热单元包括至少两层散热金属层时,在相邻两层散热金属层之间开设至少一个过孔。

其中,过孔至少贯穿位于两层散热金属层之间的膜层,形成如图9所示的散热单元。由于在第一散热金属层与第二散热金属层之间开设多个沟槽,并在沟槽内填充金属,以使第一散热金属层与第二散热金属层通过沟槽内的金属进行热接触,然后通过位于外层的第二散热金属层将显示面板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的背面,由于金属的散热能力高于层间绝缘层的散热能力,因此,通过本方法制备的显示面板,能够更好的将显示面板上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进而实现更好的散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步骤s2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s23、刻蚀与阵列层以及发光器件层中任一金属层所处的同层金属,形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子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散热子单元的散热单元;

相应的,步骤s3包括:

s31、将第一散热子单元弯折至可拉伸单元中的一个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远离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s32、将第二散热子单元弯折至同一可拉伸单元中的另一个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远离发光器件层的一侧。

即,在本实施例中,将散热单元切割成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子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散热子单元,然后将第一散热子单元弯折到一个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背面,将第二散热子单元弯折到位于同一可拉伸单元中的另一个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的背面,以便于散热子单元的弯折。

综上,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显示面板,可以通过散热单元将显示面板上的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的背面,实现对岛状结构或桥接结构进行散热,提高了可拉伸面板的散热能力。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