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耳卷绕式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5419发布日期:2020-11-27 12:5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极耳卷绕式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双极耳卷绕式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双极耳卷绕式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主要是通过将电解液注入极板和隔板中,没有游离的电解液,通过负极板的潮湿来提高吸收氧的能力,从而使氧气能够参与能量转换反应,且为了防止电解液的泄露往往会对蓄电池主体进行完全密封,而放电产生的多余氧气可通过单向安全阀向外排出,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双极耳卷绕式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

由于双极耳卷绕式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是通过单向安全阀将多余的氧气向外排出,且蓄电池内部的氧气是由电解液反应产生,从而会使蓄电池内部的氧气较为潮湿,以至于单向安全阀在对氧气进行长时间排放后内壁会附着湿气,且单向安全阀闭合时是完全密封的,导致内壁附着的湿气难以风干,长时间停留则会使酸性湿气对安全阀的内壁产生腐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极耳卷绕式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极耳卷绕式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其结构包括安全阀、蓄电池、接电头,所述接电头与蓄电池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全阀嵌固于蓄电池的上端位置;所述安全阀包括受力块、外管、回扯条、导框,所述受力块与导框间隙配合,所述回扯条安装于受力块与导框之间,所述导框与外管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受力块包括框架、导液机构、摆动板、中固杆、弹力片,所述框架与导液机构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液机构与中固杆活动卡合,所述摆动板与中固杆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中固杆与弹力片的底部嵌固连接,所述弹力片安装于两个框架之间,所述导液机构上设有上下通透的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摆动板包括弹力条、板面、阻挡块、撞击球,所述阻挡块与板面一体化结构,所述撞击球通过弹力条与板面的内壁嵌固连接,所述弹力条采用弹性较强的天然乳胶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撞击球包括活动块、弹力架、中接块、外环,所述活动块与中接块间隙配合,所述弹力架安装于活动块与中接块之间,所述中接块与外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块设有六个,且均匀的在中接块上呈圆形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液机构包括引导杆、块体、升降块、带动块,所述引导杆与块体与一体化机构,所述升降块与带动块的边侧连接,所述带动块与引导杆活动卡合,所述升降块设有两个,且均匀在带动块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块包括贴合块、助推条、板块、结合板,所述贴合块与结合板间隙配合,所述助推条安装于贴合块与结合板之间,所述结合板与板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贴合块设有三个,且均匀的在结合板的右侧呈平行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贴合块包括携带块、连接杆、承接板,所述携带块通过连接杆与承接板的右侧活动卡合,所述携带块的右侧设有连续三角形凹槽。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氧气排放完成后通过回扯条能够快速拉动受力块进行下滑复位,且通过弹力片能够推动框架与外管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使外管与受力块之间的液体能够通过框架向外排入导液机构,有效的避免了外管的内壁附着的湿气难以风干,长时间停留则会使酸性湿气对安全阀的内壁产生腐蚀的情况。

2、通过受力块复位到极致产生反向力,能够使带动块带动升降块向上滑动,从而使助推条能够推动贴合块与块体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再通过带动块带动升降块向下滑动复位,则能够使携带块在连接杆的配合下将块体内部残留的液体向下刮除,有效的避免了导液机构在对液体进行下排时会有小部分液体残留在导液机构的内侧难以掉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极耳卷绕式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安全阀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受力块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摆动板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撞击球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导液机构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升降块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贴合块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全阀-1、蓄电池-2、接电头-3、受力块-11、外管-12、回扯条-13、导框-14、框架-a1、导液机构-a2、摆动板-a3、中固杆-a4、弹力片-a5、弹力条-a31、板面-a32、阻挡块-a33、撞击球-a34、活动块-b1、弹力架-b2、中接块-b3、外环-b4、引导杆-c1、块体-c2、升降块-c3、带动块-c4、贴合块-c31、助推条-c32、板块-c33、结合板-c34、携带块-d1、连接杆-d2、承接板-d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例图1-例图5所展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极耳卷绕式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其结构包括安全阀1、蓄电池2、接电头3,所述接电头3与蓄电池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安全阀1嵌固于蓄电池2的上端位置;所述安全阀1包括受力块11、外管12、回扯条13、导框14,所述受力块11与导框14间隙配合,所述回扯条13安装于受力块11与导框14之间,所述导框14与外管12为一体化结构。

其中,所述受力块11包括框架a1、导液机构a2、摆动板a3、中固杆a4、弹力片a5,所述框架a1与导液机构a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液机构a2与中固杆a4活动卡合,所述摆动板a3与中固杆a4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中固杆a4与弹力片a5的底部嵌固连接,所述弹力片a5安装于两个框架a1之间,所述导液机构a2上设有上下通透的孔,通过导液机构a2能够将电解液向下排放。

其中,所述摆动板a3包括弹力条a31、板面a32、阻挡块a33、撞击球a34,所述阻挡块a33与板面a32一体化结构,所述撞击球a34通过弹力条a31与板面a32的内壁嵌固连接,所述弹力条a31采用弹性较强的天然乳胶材质,通过物体向下摆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撞击球a34向下滑动,从而使撞击球a34能够在阻挡块a33的配合下撞击板面a32的内壁。

其中,所述撞击球a34包括活动块b1、弹力架b2、中接块b3、外环b4,所述活动块b1与中接块b3间隙配合,所述弹力架b2安装于活动块b1与中接块b3之间,所述中接块b3与外环b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块b1设有六个,且均匀的在中接块b3上呈圆形分布,通过物体滑动产生的晃动,能够使活动块b1撞击外环b4的内侧。

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

本发明中,通过氧气对受力块11产生向上的推力,能够使受力块11沿着导框14向上滑动,从而使氧气能够通过受力块11与外管12之间的缝隙向外排出,当氧气排放完成后通过回扯条13能够快速拉动受力块11进行下滑复位,且通过弹力片a5能够推动框架a1与外管12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使外管12与受力块11之间的液体能够通过框架a1向外排入导液机构a2,再通过导液机构a2进行下排,且通过液体大量累积后对摆动板a3产的推力,能够使摆动板a3沿着中固杆a4向下摆动,从而使液体能够通过摆动板a3与框架a1之间的缝隙排入下方电解液中进行回收,并且通过摆动板a3摆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撞击球a34向外滑动,再通过阻挡块a33的配合,能够使撞击球a34在滑动时反复的撞击板面a32的内侧,通过撞击球a34内部的活动块b1在弹力架b2的配合下,能够撞击外环b4的内侧,从而能够增强撞击球a34的对板面a32的撞击频率,故而能够使摆动板a3上表面残留的小部分液体进行振动弹除,有效的避免了外管12的内壁附着的湿气难以风干,长时间停留则会使酸性湿气对安全阀1的内壁产生腐蚀的情况。

实施例2

如例图6-例图8所展示:

其中,所述导液机构a2包括引导杆c1、块体c2、升降块c3、带动块c4,所述引导杆c1与块体c2与一体化机构,所述升降块c3与带动块c4的边侧连接,所述带动块c4与引导杆c1活动卡合,所述升降块c3设有两个,且均匀在带动块c4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通过机构复位产生的振动,能够使升降块c3在带动块c4的配合下向上滑动。

其中,所述升降块c3包括贴合块c31、助推条c32、板块c33、结合板c34,所述贴合块c31与结合板c34间隙配合,所述助推条c32安装于贴合块c31与结合板c34之间,所述结合板c34与板块c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贴合块c31设有三个,且均匀的在结合板c34的右侧呈平行分布,通过助推条c32对贴合块c31产生的推力,能够使贴合块c31与物体的内壁相贴合。

其中,所述贴合块c31包括携带块d1、连接杆d2、承接板d3,所述携带块d1通过连接杆d2与承接板d3的右侧活动卡合,所述携带块d1的右侧设有连续三角形凹槽,能够对液体进行携带。

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

本发明中,由于导液机构a2在对液体进行下排时会有小部分液体残留在导液机构a2的内侧难以掉落,通过受力块11复位到极致产生反向力,能够使带动块c4带动升降块c3向上滑动,从而使助推条c32能够推动贴合块c31与块体c2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此外当导液机构a2正常排液时,通过液体对贴合块c31产生的挤压,则能够使贴合块c31向内收缩,再通过带动块c4带动升降块c3向下滑动复位,则能够使携带块d1在连接杆d2的配合下将块体c2内部残留的液体向下刮除,最后通过升降块c3与块体c2之间的间隙向下排入,有效的避免了导液机构a2在对液体进行下排时会有小部分液体残留在导液机构a2的内侧难以掉落的情况。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