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0382发布日期:2021-03-19 12:2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抗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具备线圈、磁芯、壳体、密封树脂部以及支承部的电抗器。在壳体内收纳线圈和磁芯的组合体,并且填充密封树脂部。支承部与密封树脂部一起防止组合体从壳体脱落。支承部是带状的平板件。支承部的中央部重叠于外侧芯部上而配置,该外侧芯部构成组合体的端部。支承部的两端部分别螺栓紧固于壳体内的对置的角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77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具备壳体和密封树脂部的电抗器中,期望能够抑制由振动等引起的密封树脂部的移位。另外,期望小型的电抗器。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抗器中,通过螺栓紧固使壳体和支承部一体化。因此,当壳体振动时,受到壳体振动的支承部也振动。考虑到如下:当密封树脂部振动时,通过支承部和壳体成为一体地以与密封树脂部的振动频率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动,从而支承部不能适当地抑制密封树脂部的移位。特别是,在密封树脂部与组合体共振从而密封树脂部的振幅大的情况下,密封树脂部的移位容易变大。由于起因于较大移位的应力、形变,密封树脂部容易破坏凝聚、或者容易从壳体剥离。其结果是,上述组合体容易从壳体脱落、或者电抗器的散热性降低。因此,关于抑制密封树脂部移位的结构有改善的余地。

另外,在将壳体和支承部通过螺栓紧固的情况下,壳体需要螺栓用的底座。除此之外,在板簧嵌入到壳体的内壁面与组合体的外周面之间且板簧将组合体向壳体的内底面侧直接按压的结构中,壳体需要配置板簧的空间。在这些结构中,壳体容易变得大型。因此,关于小型化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公开将如下作为目的之一: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振动引起的密封树脂部的移位的电抗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电抗器,具备:

组合体,其包括线圈和磁芯;

壳体,其收纳所述组合体;

密封树脂部,其填充到所述壳体内;以及

按压构件,其收纳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具备底部、侧壁部、以及在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开口的至少一个槽部,

所述槽部具有:

开口端,其设置于所述侧壁部中的与所述底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和

封闭端,其在比所述开口端靠所述底部侧设置,

所述按压构件具备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至少一个安装部,

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组合体中的与所述底部相反的一侧的面重叠地配置,

所述安装部嵌入到所述槽部,

所述密封树脂部包括:

第一树脂部,其填充到所述组合体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和

第二树脂部,其填充到所述槽部。

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电抗器能够抑制由振动引起的密封树脂部的移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的立体图。

图2是针对构成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的构件将密封树脂部以外的构件分解示出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具备的按压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具备的按压构件的俯视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电抗器具备的壳体用a-a切断线切断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将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用a-a切断线切断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将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用b-b切断线切断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对将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具备的按压构件安装到壳体的步骤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电抗器,其具备:

组合体,其包括线圈和磁芯;

壳体,其收纳所述组合体;

密封树脂部,其填充到所述壳体内;以及

按压构件,其收纳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具备底部、侧壁部、以及在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开口的至少一个槽部,

所述槽部具有:

开口端,其设置于所述侧壁部中的与所述底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和

封闭端,其设置于比所述开口端靠所述底部侧,

所述按压构件具备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至少一个安装部,

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组合体中的与所述底部相反的一侧的面重叠地配置,

所述安装部嵌入到所述槽部,

所述密封树脂部包括:

第一树脂部,其填充到所述组合体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和

第二树脂部,其填充到所述槽部。

本公开的电抗器能够利用按压构件抑制由振动等引起的密封树脂部的移位。特别是,即使在壳体振动的情况下,按压构件也由于以下的理由(a)而不易受到壳体振动的影响。因此,本公开的电抗器更容易抑制密封树脂部的移位。另外,按压构件由于以下的理由(b)、(c)而可更确实地抑制密封树脂部的移位。

(a)按压构件与通过螺栓紧固、压入、板簧等直接固定于壳体的结构不同,是安装部与槽部嵌合的结构。在该结构中,按压构件的安装部和壳体的接触面积与利用螺栓紧固、压入、板簧等的结构比较要小。因此,壳体的振动不易传递到按压构件。

(b)按压构件不易从槽部脱离。

其理由之一可举出:在按压构件的安装部嵌入到槽部的状态下,在槽部填充有第二树脂部。通过第二树脂部,安装部相对于槽部的位置不易偏移。

(c)按压构件即使在组合体振动的情况下,也不易受到组合体振动的影响。

作为其理由之一可举出:在按压构件与组合体之间存在第一树脂部,按压构件不与组合体直接接触。

另外,本公开的电抗器是小型。作为其理由之一可举出:不需要用于将按压构件固定于壳体的螺栓的底座、将板簧配置于组合体与壳体的侧壁部之间的空间,因此壳体容易变得小型。作为其他的理由可举出:虽然具备按压构件,但是按压构件为能收纳于壳体内的大小。

(2)作为本公开的电抗器的一例,可举出如下方式:

所述壳体具备两个所述槽部,

所述按压构件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具备两个所述安装部。

两个所述槽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内表面中的对置部位,

两个所述安装部分别嵌入到所述槽部。

在上述方式中,与槽部是一个的情况比较,按压构件不易从两槽部脱离。

(3)作为本公开的电抗器的一例,可举出如下方式:

所述槽部具备第一槽部和与所述第一槽部连接的第二槽部,

所述第一槽部具有所述开口端,

所述第二槽部具有所述封闭端,

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槽部的延伸方向不同。

在上述方式中,与槽部的延伸方向是一方向的情况比较,按压构件不易从槽部脱离。

(4)作为上述(3)的电抗器的一例,可举出如下方式:

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是所述壳体的深度方向,

所述第二槽部的延伸方向是与所述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上述方式中,按压构件更不易从槽部脱离。

(5)作为本公开的电抗器的一例,可举出如下方式:

所述主体部中的与所述底部相反的一侧的面从所述密封树脂部露出。

上述方式中,壳体的高度也可以较低,因此为小型。另外,上述方式中,构成密封树脂部的树脂的填充时间、固化时间等也可以较短,因此制造性也优良。

(6)作为本公开的电抗器的一例,可举出如下方式:

所述主体部的平面形状是菱形。

上述方式中的按压构件与如后所述具有一样的宽度的带状件的情况比较,具有高刚性,并且为小型、轻量。因此,上述方式能够抑制密封树脂部的移位,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具体例。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同一名称物。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8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

(概要)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具备组合体10、壳体5、密封树脂部6以及按压构件7,组合体10包括线圈2和磁芯3。组合体10收纳于壳体5。在该壳体5内填充密封树脂部6。另外,在壳体5内收纳按压构件7。壳体5内的按压构件7与组合体10重叠地配置。

在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中,按压构件7具备主体部70和安装部71,抑制由振动等引起的密封树脂部6的移位。特别是,按压构件7相对于壳体5配置成:在壳体5振动的情况下,来自壳体5的振动不易传递到按压构件7。该配置状态通过设置于壳体5的槽部53和密封树脂部6构成。概括描述的话,壳体5具备在侧壁部52的端面520及内表面521开口的至少一个槽部53。在槽部53中嵌入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密封树脂部6以与主体部70及安装部71双方接触的方式填充到壳体5内。密封树脂部6具备第一树脂部61(图7)和第二树脂部62。在槽部53填充第二树脂部62(图6)。通过该第二树脂部62,可保持按压构件7嵌入到槽部53的状态。即,可防止按压构件7从槽部53脱离。

本例的壳体5在内表面521的对置位置具备两个槽部54、55。按压构件7具备两个安装部74、75。在各槽部54、55嵌入安装部74、75,并且填充第二树脂部62。

以下,主要参照图1、图2,按顺序说明组合体10、壳体5、密封树脂部6的概要。接着,按顺序说明按压构件7、壳体5的槽部53、密封树脂部6的详情。

(组合体)

组合体10具备线圈2和磁芯3。除此之外,组合体10也可以具备将线圈2与磁芯3之间的电绝缘性提高的构件等。作为这样的构件,可举出后述的保持构件4、未图示的树脂模制部等。

<线圈>

线圈2具备将绕线卷绕成螺旋状而构成的筒状的卷绕部。在与卷绕部连续的绕线的端部连接电源等外部装置。绕线、绕线的端部以及外部装置省略图示。

关于绕线可举出具备导体线和将导体线的外周覆盖的绝缘包覆部的包覆线。关于导体线的构成材料可举出铜等。关于绝缘包覆部的构成材料可举出聚酰胺酰亚胺等的树脂。本例的绕线是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包覆平角线。

本例的线圈2具备两个卷绕部21、22和连接两卷绕部21、22的连结部23。两卷绕部21、22以各轴平行的方式排列(图2)。在本例中,卷绕部21、22的形状、卷绕方向、匝数、绕线的尺寸等的规格相同。另外,本例的线圈2由一根连续的绕线构成。连结部23由架设在卷绕部21、22间的绕线的一部分构成。

本例的卷绕部21、22是四方筒状的扁绕线圈。在该情况下,卷绕部21、22的外周面容易变为平坦的长方形的平面。其结果是,卷绕部21、22的外周面和壳体5的内表面521以平面彼此对置。因此,容易进行卷绕部21、22和壳体5的内表面521的间隔的调整。

另外,线圈2的形状、大小等能够适当变更。这点参照后述的变形例4即可。

<磁芯>

磁芯3具有配置于线圈2的卷绕部内的部分和配置于卷绕部外的部分,构成线圈2产生的磁通通过的闭磁路。

本例的磁芯3具备四个柱状的芯片(图2)。两个芯片分别是具有配置于卷绕部21、22内的部分的内侧芯部31、32。剩余的两个芯片是构成配置于卷绕部21、22外的部分的外侧芯部33。两个外侧芯部33夹着分开配置的两个内侧芯部31、32。

在本例中,构成内侧芯部31、32的芯片是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各芯片是与卷绕部21、22的内周形状大致对应的长方体状。另外,各芯片是一体物,没有被分割。

在本例中,构成各外侧芯部33的芯片是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各芯片是长方体状,但是芯片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另外,各芯片是一体物,没有被分割。进一步地,芯片的角部被倒角,但是也可以省略倒角。被倒角的芯片不易使角部缺口,强度优良。

关于构成磁芯3的芯片,可举出以软磁性材料为主体的成形体。软磁性材料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都可以。关于金属可举出例如铁、铁基合金。关于铁基合金可举出例如fe-si合金、fe-ni合金等。关于非金属可举出例如铁氧体等。关于上述成形体可举出复合材料的成形体、压粉成形体、电磁钢板等由软磁性材料构成的板材的层积体、铁氧体芯等烧结体等。

复合材料的成形体包括磁性粉末和树脂。磁性粉末分散于树脂中。关于上述树脂可举出例如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关于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例如聚苯硫醚(pps)树脂、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液晶聚合物(lcp)、尼龙6、尼龙66之类的聚酰胺(pa)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关于热固化性树脂可举出例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硅树脂等。复合材料的成形体代表性地可举出通过注射成形等而成形的成形体。

压粉成形体是磁性粉末的集合体。关于压粉成形体代表性地可举出在将包括磁性粉末和粘合剂的混合粉末压缩成形后实施热处理得到的成形体。

关于构成上述的磁性粉末的粉末粒子,可举出由软磁性材料构成的磁性粒子、或者在磁性粒子的外周具备绝缘包覆部的包覆粒子。

在磁芯3具备多个芯片的情况下,既可以是所有的芯片的构成材料相同,也可以是一部分芯片的构成材料不同。例如,可举出如下:磁芯3如本例那样包括由复合材料的成形体构成的芯片和由压粉成形体构成的芯片。或者可举出如下:所有的芯片是复合材料的成形体,各芯片的软磁性材料的种类、磁性粉末的含量不同。

除此之外,图2所示的磁芯3在芯片间不具有磁隙,但是也可以具有磁隙。磁隙无论是气隙还是由氧化铝等非磁性件料构成的板材等都可以。不具有磁隙的磁芯3容易变得小型。

另外,磁芯3的形状、大小、芯片的个数等能够适当变更。这点参照后述的变形例5即可。

<保持构件>

电抗器1也可以具备配置于线圈2与磁芯3之间的保持构件4。本例的保持构件4对卷绕部21、22、内侧芯部31、32及外侧芯部33进行支承,将内侧芯部31、32、外侧芯部33相对于卷绕部21、22定位于。图1、图2示出保持构件4的概要,省略详细的图示。

本例的保持构件4是配置于卷绕部21、22的各端部的框状构件。各保持构件4具备:框板,设置有一对贯穿孔;和周壁43,沿着框板的周缘设置。各保持构件4的基本结构相同。

保持构件4的框板配置于卷绕部21、22的端面与外侧芯部33的内端面之间。在设置于框板的贯穿孔中分别插通内侧芯部31、32的端部。另外,框板具备突片。突片从框板的卷绕部21、22侧的面中的贯穿孔的内周缘沿着内侧芯部31、32的轴方向突出。另外,突片插入到卷绕部21、22的内周面与内侧芯部31、32的外周面之间。通过突片隔开卷绕部21、22和内侧芯部31、32,从而两者间的电绝缘性提高。另外,两者通过突片定位。

保持构件4的周壁43将外侧芯部33的外周面包围,进行外侧芯部33相对于保持构件4的定位。本例的周壁43是将外侧芯部33的外周面、即与壳体5的侧壁部52的内表面521对置的面连续地覆盖的长方形的框状。

保持构件4的形状、大小等能够适当变更。保持构件4也可以利用公知的结构。

关于保持构件4的构成材料可举出树脂之类的电绝缘材料。例如,可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关于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在<磁芯>的项中参照复合材料的成形体的说明。保持构件4能够通过注射成形等公知的成形方法制造。

<树脂模制部>

电抗器1也可以具备将磁芯3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树脂模制部。树脂模制部除了将线圈2或者电抗器1的周围部件与磁芯3之间的电绝缘性提高之外,还从外部环境对磁芯3进行保护、机械的保护等。

树脂模制部当将磁芯3覆盖、且不将卷绕部21、22的外周面覆盖而使其露出时,散热性优良。其理由是因为能够使卷绕部21、22的外周面接近壳体5的内表面521。

树脂模制部的包覆范围、厚度等能够适当选择。

例如,可举出树脂模制部具备:内侧树脂部,将内侧芯部31、32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和外侧树脂部,将外侧芯部33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在该情况下,当内侧树脂部和外侧树脂部是连续的一体成型物时,树脂模制部能够将多个芯片保持为一体。因此,树脂模制部可提高作为磁芯3中的一体物的强度、刚性。可举出这样的树脂模制部例如按如下制造。以在上述的保持构件4的周壁43的内周面与外侧芯部33的外周面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调整周壁43的大小。在将该间隙、保持构件4的贯穿孔、以及卷绕部21、22与内侧芯部31、32之间的间隙连通的空间中填充成为树脂模制部的原料的树脂,进行固化。

或者,例如树脂模制部也可以不具备内侧树脂部,实质上仅将外侧芯部33覆盖。

关于树脂模制部的构成材料可举出各种树脂。例如可举出热塑性树脂。关于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在<磁芯>的项中参照复合材料的成形体的说明。上述构成材料除了树脂之外,也可以包括在(密封树脂部)的项中说明的由非金属无机材料构成的粉末。包括该粉末的树脂模制部的散热性优良。树脂模制部的成形能够利用注射成形等公知的成形方法。

另外,电抗器1也可以不具备树脂模制部及上述的保持构件4的一方或者双方。

(壳体)

壳体5收纳组合体10的大致整体,从外部环境对组合体10进行保护、机械的保护等。本例的壳体5由金属构成,也作为组合体10的散热路径发挥作用。

壳体5具备底部51和侧壁部52。底部51是平板状的构件。侧壁部52是从底部51的周缘立设、并与上述周缘连续的框状构件。壳体5是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在图1中为上侧开口的有底筒状体。底部51和侧壁部52构成具有能收纳组合体10的形状及大小的内部空间。

本例的壳体5是长方体状的容器。底部51及开口部从壳体5的深度方向俯视时为长方形。侧壁部52是四方筒状。侧壁部52的内表面521具有对置的内表面522、523和对置的内表面524、525的(图4、图5)。在此,内表面522、523是位于上述长方形的短边方向的两侧的面(图4)。内表面524、525是位于上述长方形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面(图5)。内表面522、523的长度相当于上述长方形的长边长度。内表面524,525的长度相当于上述长方形的短边长度。

在本例中,底部51的内底面及侧壁部52的内表面522~525均是平面。在组合体10收纳于壳体5内的状态下,卷绕部21、22的外周面和内表面522~525以平面彼此对置。卷绕部21、22的外周面和壳体5的内表面522~525的距离相当于密封树脂部6的厚度。以密封树脂部6的厚度成为预定厚度的方式,根据组合体10的大小调整壳体5的大小。

本例的壳体5是底部51和侧壁部52一体成形的金属制的箱子。特别是,当如本例那样构成壳体5的金属是铝系材料时,壳体5是散热性优良且轻量的非磁性件,因此起到不易对线圈2赋予磁影响的效果。铝系材料是纯铝或者铝基合金。

在本例中,在组合体10收纳于壳体5内的状态下,卷绕部21、22的轴方向与壳体5的深度方向平行。在该情况下,两个外侧芯部33中的一方外侧芯部33的端面配置于壳体5的开口侧。该端面是组合体10中的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以下称为上端面330。另一方外侧芯部33的端面是配置于壳体5的底部51侧并与内底面对置的面。

另外,组合体10的向壳体5的收纳状态能够适当变更。这点可以参照后述的变形例3。

(密封树脂部)

密封树脂部6将收纳于壳体5内的组合体10的大致整体覆盖。更具体地,密封树脂部6填充到组合体10的外周面与壳体5的内表面521的间隙。另外,密封树脂部6将组合体10中的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此为外侧芯部33的上端面330覆盖。结果是,组合体10的大致整体埋设于密封树脂部6。这样的密封树脂部6具有如下功能:从外部环境对组合体10进行保护、机械的保护,提高组合体10与壳体5之间的电绝缘性,提高组合体10和壳体5的一体化、散热性等。

优选密封树脂部6的厚度定性地调整为满足以下条件。

●通过密封树脂部6弹性变形而吸收密封树脂部6和壳体5的界面应力。

●不易由于起因于密封树脂部6的振动的应力、形变而在密封树脂部6产生凝聚破坏、剪切。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范围内,将组合体10的外周包围的密封树脂部6的厚度越薄,电抗器1的散热性越优良,上述厚度越厚,越容易维持组合体10固定于壳体5内的状态。

进一步地,密封树脂部6与按压构件7接触。另外,密封树脂部6维持按压构件7配置于壳体5的预定位置的状态。这点将后述。

关于密封树脂部6的构成材料可举出各种树脂。例如,可举出热固化性树脂。关于热固化性树脂例如可举出硅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以硅树脂为主体的密封树脂部6的耐热性、散热性优良。另外,硅树脂也可以为凝胶状。关于以环氧树脂为主体的密封树脂部6,其弹性模量高,能够在组合体10牢固地固定壳体5。作为其他的树脂,可举出pp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

密封树脂部6的构成材料除了上述树脂之外,还可以含有由热传导系数高的非金属无机材料构成的粉末。关于这样的非金属无机材料可举出例如陶瓷、碳系材料等。关于陶瓷可举出例如氧化铝、硅等。包括由热传导系数高的非金属无机材料构成的粉末的密封树脂部6的散热性优良。进一步地,包括由陶瓷构成的粉末的密封树脂部6的电绝缘性也优良。密封树脂部6的构成材料也可以利用公知的树脂组合物。

(按压构件)

以下,主要参照图3、图4说明按压构件7。

<概要>

按压构件7具备主体部70和从主体部70延伸的至少一个安装部71。按压构件7与密封树脂部6接触地配置(参照后述的图6、图7),抑制密封树脂部6主要向壳体5的深度方向移位。但是,按压构件7并不利用螺栓紧固、压入等固定于壳体5,而是安装部71相对于壳体5的槽部53具有游隙地嵌入(图6)。另外,在安装部71中与构成槽部53的内周面未接触的部位被密封树脂部6覆盖(图6)。其结果是,按压构件7长期维持嵌入到槽部53的状态、即收纳于壳体5内的状态。因此,按压构件7虽然是与壳体5独立的构件,但是可抑制密封树脂部6在壳体5的深度方向的移位。

本例的按压构件7在主体部70的两侧具备两个安装部74、75。两个安装部74、75分别嵌入到壳体5的槽部54、55(图4)。主体部70与组合体10的外侧芯部33的上端面330重叠地配置(图1、图7)。

<主体部>

本例的主体部70为平板状。在按压构件7配置于壳体5的状态下,主体部70中的与壳体5的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此为表面701朝向壳体5的开口侧配置(图4)。与表面701对置的背面702与壳体5的底部51的内底面对置地配置(图7)。该背面702与密封树脂部6接触地配置(图7)。

主体部70只要在密封树脂部6振动时能够直接按压密封树脂部6,形状就不被特别限定。例如,按压构件7可以是主体部70和安装部71为相同宽度的带状构件。在该情况下,主体部70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

特别是,从抑制密封树脂部6的移位的目的出发,优选主体部70的刚性优良,即不是弹簧件,而是刚体。在本例中,主体部70的平面形状为菱形。另外,主体部70中的菱形的短轴方向的长度大于安装部71的宽度。此处的安装部71的宽度是与菱形的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上述长轴方向相当于按压构件7的长度方向、在图4中为纸面上下方向。

菱形的主体部70具有在与按压构件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比安装部71突出的部位。具备这样的主体部70的按压构件7与具有和安装部71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的带状的情况比较,刚性优良。另外,该按压构件7与具有和菱形的短轴长度相同的宽度的带状的情况比较,具有相同程度的刚性,并且平面面积小,因此小型、轻量。因此,本例的按压构件7可良好地抑制密封树脂部6的振动,并且小型、轻量。另外,按压构件7的平面形状是从按压构件7的厚度方向俯视的形状。上述厚度方向在图4中相当于纸面垂直方向。

作为长方形、菱形以外的主体部70的平面形状的具体例,可举出多边形、椭圆等。特别是,主体部70的平面形状较佳是如本例那样长宽的一方比另一方长的形状。

<安装部>

本例的安装部74、75位于主体部70的长轴方向的各端部。另外,本例的按压构件7不是主体部70和安装部74、75配置于同一平面上的平板件,而是安装部74、75相对于主体部70在厚度方向错开(图3)。详细地讲,在按压构件7配置于壳体5的状态下,主体部70位于壳体5的开口侧,安装部74、75位于比主体部70靠壳体5的底部51侧(图1)。为了成为这样的配置,安装部74、75具备腿部和卡合部。腿部相对于沿着主体部70的表面701的方向在交叉方向延伸。以主体部70在壳体5的深度方向的位置成为预定位置的方式调整腿部的长度。卡合部连接到腿部,与沿着表面701的方向平行地设置。卡合部是嵌入到槽部54、55的部位。

<大小>

主体部70的大小、在此为菱形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平面面积等可以根据壳体5的开口部的大小、密封树脂部6的厚度、特别是后述的第一树脂部61的厚度t6(图7)等来调整。在本例中,以主体部70的长轴方向沿着壳体5的短边方向的方式将按压构件7配置于壳体5内(图4)。因此,主体部70的长轴长度短于壳体5的短边长度。在这点上,按压构件7为小型。另外,壳体5的短边长度是内表面522、523间的距离。

安装部74、75的大小、在此为厚度t7,宽度w7等可以调整成能够嵌入到壳体5的槽部53的大小。

厚度t7也依赖于按压构件7的构成材料等,例如可举出0.8mm以上2.0mm以下。当厚度t7为上述范围时,按压构件7薄且轻量。

宽度w7是沿着与主体部70的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短轴方向的安装部74、75的长度。在本例中,安装部74、75的宽度w7小于主体部70的菱形的短轴长度。

关于安装部74、75的大小和槽部53的大小的关系,在下面的(壳体的槽部)的项中说明。

<构成材料>

按压构件7的构成材料优选刚性优良的材料。关于上述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金属。特别是不锈钢等的铁基合金、铝基合金等因为刚性优良而优选。铁基合金优选非磁性的铁基合金。金属制的按压构件7例如可举出通过锻造等塑性加工而制造。锻造品的尺寸精度优良。

另外,按压构件7的形状、大小等能够适当变更。例如,本例的按压构件7是以菱形的短轴及长轴分别为中心而对称的形状,但是也可以是非对称的形状。或者,主体部70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是除菱形之外的长方形等。或者,按压构件7也可以是主体部70和安装部71配置于同一平面上的平板件。

(壳体的槽部)

以下,主要参照图4至图6说明壳体5的槽部53。

图4将壳体5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的区域用双点划线虚拟示出。另外,图4是从壳体5的开口侧向深度方向俯视壳体5的图。

图5、图6是将电抗器1用与壳体5的深度方向平行的平面、即图1所示的a-a切断线切断的剖视图,是仅示出槽部53的附近的区域的局部剖视图。图5仅示出壳体5。图6仅示出一方槽部54的附近。

a-a切断线将比壳体5的短边方向的中心靠近内表面522的位置切断。

<概要>

在壳体5的侧壁部52设置有槽部53。槽部53在侧壁部52的内表面521和位于侧壁部52中的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在图5、图6中为上侧的端面520开口(也参照后述的图8)。槽部53具有设置于端面520的开口端530、和设置于比开口端530靠底部51侧、在图5、图6中为下侧的封闭端535。在槽部53从开口端530被插入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图8),并配置于封闭端535侧(图6)。在构成槽部53的内周面与安装部71的外周面的间隙中填充密封树脂部6的一部分、在此为第二树脂部62(图6)。槽部53与第二树脂部62一起支承按压构件7。

<个数>

设置于壳体5的槽部53的个数只要为一个以上即可。本例的壳体5相对于一个按压构件7具备两个槽部54、55。壳体5具备两组槽部54、55的组,合计具备四个槽部53(图1)。两个槽部54、55分别设置于内表面521中的对置部位(图4)。在此,在对置的两个内表面522、523中,在一方内表面522设置槽部54,在另一方内表面523设置槽部55。另外,本例的壳体5在内表面522的长边方向的两侧具备槽部54(图5),在内表面523的长边方向的两侧具备槽部55。上述长边方向在图5中是纸面左右方向。在一组槽部54、55中分别嵌入一个按压构件7的两安装部74、75(图1)。即,壳体5相对于一个按压构件7在对置位置具备两个支承部位。

<形状>

本例的槽部54、55是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因此,以下将槽部54、55统一称为槽部53进行说明。

本例的槽部53由延伸方向不同的多个槽构成。具体地,槽部53具备第一槽部531和与第一槽部531连接的第二槽部532。第一槽部531是具有开口端530的槽。第二槽部532是具有封闭端535的槽。第一槽部53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槽部532的延伸方向不同。在本例中,第一槽部531的延伸方向是壳体5的深度方向。第二槽部532的延伸方向是与上述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5、图6中,上述深度方向是纸面上下方向,与上述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纸面左右方向、即壳体5的长边方向。

图5、图6将第一槽部531和第二槽部532的界限用双点划线虚拟示出。本例的第一槽部531、第二槽部532是如图5、图6所示设置于内表面521的开口缘为长方形的直线状的槽。另外,本例的槽部53是t字状的槽。

<位置>

相对于壳体5,槽部53的开口端530的配置位置、封闭端535的配置位置可以根据按压构件7的配置位置来调整。特别是,可举出以在能抑制密封树脂部6的移位的位置配置按压构件7的方式调整槽部53的配置位置。在本例中,在用通过壳体5的短边的二等分线、且沿着长边方向的平面将电抗器1切断的情况下,密封树脂部6中将组合体10的开口侧覆盖的第一树脂部61的最大振幅位于长边方向的中心及其附近。以在该最大振幅的地点的两侧配置按压构件7的主体部70的方式设置有槽部53。特别是,以在主体部70中刚性优良的区域、即菱形的短轴和长轴的交点及其附近的区域配置于通过上述短边的二等分线、且沿着长边方向的直线上的方式设置有槽部53。另外,本例的壳体5以将长边的二等分线作为中心成为线对称的形状的方式具备槽部53。另外,密封树脂部6的振幅或者移位量通过使用例如市售的模拟软件等来分析振动状态而求出。

可举出槽部53通过切削加工等机械加工形成于壳体5的内表面521的预定位置。

<大小>

槽部53的大小、例如图5所示的长度w51、w52、w53、高度h53、h52根据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的宽度w7(图4)、厚度t7(图3)来调整。特别是,槽部53的大小以安装部71相对于第二槽部532具有游隙地嵌入的方式进行调整。

长度w53是槽部53中沿着壳体5的长边方向的最大长度。在此,长度w53是第二槽部532的最大长度。

长度w51是开口端530中的沿着壳体5的长边方向的长度。

长度w52是第二槽部532中、从将第一槽部531的周缘沿着壳体5的深度方向延长的虚拟线到一方封闭端535为止的长度,是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的长度。一方封闭端535是接近上述长边的二等分线的一侧、在图6中为右侧的封闭端535。从上述虚拟线到另一方封闭端535的长度、且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的长度(w53-(w51+w52))短于长度w52。

高度h53是槽部53中沿着壳体5的深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在此,高度h53是第一槽部531的沿着上述深度方向的长度和第二槽部532的高度h52的合计长度。

高度h52是第二槽部532中沿着壳体5的深度方向的长度。

在本例中,开口端530的长度w51是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的宽度w7加上预定似然得到的值。当w7<w51时,在制造过程中能够将按压构件7容易地插入到开口端530(图8)。

第二槽部532的长度w52是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的宽度w7加上预定似然得到的值。当w7<w52时,在安装部71已嵌入的第二槽部532内,在安装部71的周围产生间隙(图6)。图6例示在第二槽部532的右侧的封闭端535与上述的虚拟线之间在安装部71的两侧具有间隙的情况。在该间隙中填充第二树脂部62。当w7<w52时,第二槽部532中的第二树脂部62的填充量增多。通过这样的槽部53和密封树脂部6,可良好地维持按压构件7配置于壳体5内的预定位置的状态。另外,当w7<w52时,构成第二槽部532的内周面中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和安装部71中的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整个面重叠地配置。因此,按压构件7不易从第二槽部532脱离。另外,上述安装部71中的底部51侧的面在图6中是下表面。

第二槽部532的高度h52是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的厚度t7加上预定似然得到的值。当t7<h52时,在安装部71已嵌入的第二槽部532内,在构成第二槽部532的内周面中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和安装部71中的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之间产生间隙(图6)。在该间隙中填充第二树脂部62。当t7<h52时,第二槽部532中的第二树脂部62的填充量变多。通过这样的槽部53和密封树脂部6,可良好地维持按压构件7配置于壳体5内的预定位置的状态。另外,与上述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在图6中是上表面。

进一步地,在本例中,槽部53的长度w53超过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的宽度w7的2倍且为3倍以下。安装部71在槽部53内的配置位置、且沿着壳体5的长边方向的位置能够在长度w53的范围内调整。当2×w7<w53≦3×w7时,关于安装部71的配置位置,调整的自由度高。

在本例中,即使是在图6所示的左侧的封闭端535侧配置有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的情况,按压构件7也不易从第二槽部532脱离。其理由是因为:(w53-(w51+w52))<w7<w52,因此第二槽部532和安装部71的一部分确实地重叠配置。

图6针对嵌入到第二槽部532的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示出安装部71的卡合部中的底部51侧的面、在此为下表面与第二槽部532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该配置状态是例示。例如,安装部71的卡合部嵌入到第二槽部532,但是也可以不与第二槽部532的内周面接触,而仅与第二树脂部62接触。即,安装部71的卡合部的整个外周面也可以不被第二树脂部62覆盖。

槽部53的个数、形状、大小等能够适当变更。例如,相对于一个按压构件7,槽部53的个数可以是一个。在该情况下,可举出按压构件7的一端嵌入到槽部53、按压构件7的另一端抵止于例如壳体5的内表面521。但是,如本例那样按压构件7的两端部嵌入到槽部54、55的结构使壳体5的振动不易传递到按压构件7而优选。关于槽部53的形状的变更,可以参照后述的变形例2。

(密封树脂部)

以下,主要参照图6、图7说明密封树脂部6的详情。

密封树脂部6包括第一树脂部61(图7)和第二树脂部62(图6)。第一树脂部61在壳体5内填充到组合体10与按压构件7的主体部70之间。第二树脂部62填充到在壳体5的侧壁部52设置的槽部53。第二树脂部62将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的至少一部分埋设。

在本例中,第一树脂部61设置于组合体10中配置于壳体5的开口侧的面、在此为外侧芯部33的上端面330与主体部70的背面702之间。通过第一树脂部61被夹着,从而按压构件7与组合体10不接触。因此,在组合体10振动的情况下,组合体10的振动不直接传递到按压构件7。在这点上,按压构件7在密封树脂部6伴随组合体10的振动而振动时容易抑制密封树脂部6的移位。另外,在本例中,第一树脂部61与主体部70中的壳体5的底部51侧的面、在此为背面702接触。在此,如果在第一树脂部61与背面702之间具有间隙,则在密封树脂部6振动时,第一树脂部61在上述间隙的范围内移位。如果第一树脂部61越是与背面702接触越是移位,则由按压构件7抑制在此以上的进一步的移位。与此相对,在密封树脂部6没有振动的状态下,当第一树脂部61和背面702接触时,按压构件7确实抑制第一树脂部61的移位,故优选。

优选第一树脂部61的厚度t6定性地调整成:组合体10和按压构件7不接触,由密封树脂部6的移位引起的应力、形变减小。也取决于密封树脂部6的构成材料、按压构件7的构成材料、大小等,例如,关于厚度t6可举出在密封树脂部6中填充到组合体10的外周面与侧壁部52的内表面521之间的部位的最小厚度以上、且按压构件7的厚度t7以下。

第二树脂部62只要在槽部53中将至少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的周围覆盖即可。在本例中,在第二槽部532中安装部71与第二槽部532的内周面接触的部位以外的部位整体填充有密封树脂部6即可。也可以在槽部53的一部分、在此为第一槽部531中的开口端530侧的区域不填充密封树脂部6。另外,也可以在槽部53整体填充有密封树脂部6。

密封树脂部6只要与按压构件7的主体部70的背面702接触即可,但是也可以将主体部70的至少一部分埋设。通过主体部70埋设于密封树脂部6,从而更容易维持按压构件7配置于壳体5的状态。在本例中,主体部70的一部分埋设于密封树脂部6(图7)。但是,主体部70中的与壳体5的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此为表面701从密封树脂部6露出。另外,在本例中,主体部70的表面701与壳体5的侧壁部52的端面520实质上齐平,不从端面520突出。即,壳体5的高度与主体部70的厚度t7、第一树脂部61的厚度t6、收纳于壳体5内的组合体10的沿着壳体5的深度方向的长度、以及底部51的厚度的合计厚度实质上相等。

(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例如能够通过具备以下工序的电抗器的制造方法制造。

(第一工序)准备组合体10、壳体5以及按压构件7。

(第二工序)将组合体10收纳于壳体5内。

(第三工序)将按压构件7配置于壳体5。

(第四工序)在壳体5内形成密封树脂部6。

在第一工序中,通过将线圈2、磁芯3、保持构件4适当组合,可得到组合体10。在组合体10具备树脂模制部的情况下形成树脂模制部。例如在线圈2及磁芯3被保持构件4定位的状态下,通过作为树脂模制部的原料的未固化的树脂将组合体1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使上述树脂固化。上述树脂也可以将磁芯3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而不将线圈2覆盖,而且也可以将线圈2及磁芯3覆盖。

在第二工序中,以组合体10变为预定的收纳状态的方式在壳体5内收纳组合体10。在收纳于壳体5的组合体10的外周面与侧壁部52的内表面521之间设置预定的间隙。

在第三工序中,将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嵌入到壳体5的槽部53。安装部71在从槽部53的开口端530插入后沿着槽部53的延伸方向滑动。在本例中,使安装部71沿着槽部53的延伸方向向二方向滑动。

详细地讲,如图8中用双点划线虚拟所示,以按压构件7的主体部70的表面701朝向壳体5的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即开口侧的方式将按压构件7配置于壳体5。在该状态下,在设置于壳体5的侧壁部52的各内表面522、523上的槽部54、55中,将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4、75分别向侧壁部52的端面520的开口端530插入。图8的白箭头示出按压构件7的移动方向。

接着,使安装部74、75沿着各槽部54、55的第一槽部531的延伸方向、即壳体5的深度方向朝向壳体5的底部51侧滑动。此时,主体部70的背面702与组合体10中的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此主要为外侧芯部33的上端面330对置地配置。

在通过各槽部54、55的第一槽部531后,使安装部74、75沿着第二槽部532的延伸方向、在此为壳体5的长边方向朝向封闭端535滑动。图8中用双点划线虚拟地示出即将从第一槽部531向第二槽部532转移之前的状态的按压构件7。安装部74、75的相对于槽部54、55的第二槽部532的配置位置只要适当调整即可。

在本例中,关于两个按压构件7,如图2所示,使安装部71朝向在壳体5的长边方向相邻的两个槽部53中相邻的封闭端535滑动。图2的白箭头示出各按压构件7的移动方向。

通过上述的滑动动作,如图8中实线所示,按压构件7的主体部70与组合体10中的与底部51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此为外侧芯部33的上端面330重叠地配置。在该配置状态下,在组合体10的上端面330与主体部70的背面702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隙。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4、75嵌入到各槽部54、55。

代表性地,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4、75与第二槽部532的内周面中、壳体5的底部51侧的面、在图5中为下表面接触。通过安装部74、75和第二槽部532的接触,按压构件7支承于槽部54、55。除了上述的接触部位之外,在第二槽部532内、且安装部74、75的周围设置有间隙。

在本例中,相对于一个组合体10,两个按压构件7分开地配置(图1)。详细地讲,在外侧芯部33的上端面330中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有按压构件7。另外,在本例中,主体部70中的短轴和长轴的交点及其附近位于壳体5的短边的二等分线及其附近。

在第四工序中,在收纳有组合体10并且配置有按压构件7的壳体5内填充作为密封树脂部6的原料的未固化的树脂。例如可举出如下:将导入管的开口部配置于壳体5的底部51侧,利用导入管填充上述树脂。在该情况下,上述树脂的液面从底部51侧朝向壳体5的开口侧上升。伴随该液面的上升,上述树脂填充到在组合体10的周围设置的上述间隙。另外,上述树脂将组合体10中的与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在此主要为外侧芯部33的上端面330覆盖。其结果是,组合体10的外周被上述树脂覆盖。

上述树脂填充到在上述的组合体10的上端面330与按压构件7的主体部70之间设置的间隙,并与主体部70的背面702接触。该树脂固化,构成第一树脂部61。另外,上述树脂填充到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所配置的槽部53内。该树脂固化,构成第二树脂部62。

另外,通过上述的树脂的液面上升,有时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相对于槽部53的配置位置变动。当在槽部53、在本例中特别是第二槽部532内配置安装部71时,容许上述的变动。

在上述的树脂的液面达到壳体5的预定位置后停止填充,将上述树脂固化。通过固化的密封树脂部6埋设组合体10。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的至少一部分与槽部53一起埋设于密封树脂部6。在本例中,主体部70的一部分也埋设于密封树脂部6,主体部70的表面701从密封树脂部6露出(图7)。通过填充到槽部53的密封树脂部6,按压构件7相对于槽部53定位。

(用途)

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能够利用于进行电压的升压动作、降压动作的电路的部件。例如,电抗器1能够利用于各种转换器、电力变换装置的构成部件等。作为转换器的一例,可举出车载用转换器、空调机的转换器等。车载用转换器代表性地是dc-dc转换器。作为转换器所搭载的车辆的一例,可举出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主要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能够利用与第一树脂部61接触配置的按压构件7抑制由振动等引起的密封树脂部6的移位、在此主要为壳体5的深度方向的移位。

特别是,在电抗器1中,按压构件7不通过螺栓紧固、压入等直接固定于壳体5。因此,按压构件7中的与壳体5的接触面积与通过螺栓紧固、压入、板簧等直接固定的结构比较减小。其结果是,在壳体5振动的情况下,壳体5的振动不易传递到按压构件7。因此,按压构件7不易与壳体5成为一体地振动。

另外,通过密封树脂部6中的第一树脂部61,按压构件7不与组合体10直接接触。可以说,按压构件7将组合体10间接地固定。因此,按压构件7也不易受到组合体10的振动的影响。

进一步地,通过密封树脂部6中的第二树脂部62,按压构件7可维持嵌入到槽部53的状态。

从这些点来看,容易维持按压构件7的主体部70与组合体10重叠配置的状态。这样的电抗器1能够利用按压构件7更确实地抑制上述的密封树脂部6的移位。

在本例的电抗器1中,因为按压构件7的主体部70具有刚性优良的平面形状,所以也容易抑制上述的密封树脂部6的移位。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中,密封树脂部6作为将组合体10固定在壳体5内的构件、组合体10的散热路径等而长期良好地发挥作用。这样的电抗器1在构成密封树脂部6的树脂是具有比较低的弹性模量的树脂的情况下,例如即使是硅树脂等的情况,也能够将组合体10的固定结构的可靠性提高,在此基础上散热性优良。

进一步地,本例的电抗器1从以下四点来看,按压构件7更不易从槽部53脱离,在此基础上密封树脂部6容易保持于壳体5。因此,在电抗器1中,组合体10更不易从壳体5脱落。

■一个按压构件7具备多个安装部74、75,并且壳体5具备多个槽部54、55,各安装部74、75嵌入到槽部54、55。由此,与槽部53相对于一个按压构件7为一个的情况比较,按压构件7不易从槽部54、55脱离。另外,槽部53的个数越多,密封树脂部6中的与槽部53钩挂的个数越多。

●槽部53由延伸方向不同的多个槽构成。嵌入到这样的槽部53的封闭端535侧的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在槽部53的延伸方向是一方向的情况下,与例如槽部53是沿着上述深度方向的直线状的槽的情况比较,不易向开口端530侧移位。另外,第二树脂部62中的与槽部53钩挂的区域与槽部53的延伸方向是一方向、即槽部53为i字状的情况比较容易变大。

■具有封闭端535的第二槽部532的延伸方向是与具有开口端530的第一槽部53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位于这样的槽部53的封闭端535侧的安装部71与第二槽部532非正交地交叉的情况比较,更不易向开口端530侧移位。另外,第二树脂部62与第二槽部532非正交地交叉的情况比较,容易与第二槽部532钩挂。

■槽部53为t字状,因此即使向壳体5的开口侧脱离的力作用于与组合体10为一体的密封树脂部6,第二树脂部62也与槽部53的第二槽部532钩挂。当槽部53为t字状时,第二树脂部62中的与第二槽部532钩挂的区域在槽部53为i字状的情况下,与为l字状的情况比较容易变为宽广范围。

另外,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从以下三点来看为小型。

■不需要用于螺栓紧固的底座、板簧的配置空间等,壳体5容易变小。

■按压构件7为能收纳于该壳体5的大小。

■在本例中,按压构件7的主体部70的表面701从密封树脂部6露出,壳体5的高度容易进一步减小。

这样,在壳体5的高度小这点上,进一步在通过主体部70的表面701露出从而密封树脂部6的填充量可以减少这点上,电抗器1为轻量。

此外,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从以下六点来看,制造性也优良。

■因为不需要螺栓紧固,所以部件数量少,组装时间容易变短。

■通过使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沿着槽部53的延伸方向滑动,能够将安装部71容易嵌入到槽部53。特别是在本例的电抗器1中,具有开口端530的第一槽部531的延伸方向沿着壳体5的深度方向。因此,容易使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从开口端530朝向第一槽部531的底部51侧滑动。第二槽部532的延伸方向是与第一槽部53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因此,容易使安装部71从第一槽部531向第二槽部532的封闭端535侧滑动。

■按压构件7的主体部70小于壳体5的开口部,能够容易地收纳于壳体5。

■按压构件7的安装部71的宽度w7小于主体部70,容易嵌入到槽部53。

■在本例中,如上所述,密封树脂部6的填充量少,因此填充时间、固化时间容易变短。也能够期待制造成本的削减。

■因为槽部53为t字状,所以与例如槽部53为l字状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用于形成槽的切削加工。

[试验例1]

对具备按压构件的电抗器和不具备按压构件的电抗器评价密封树脂部的振动特性。

评价的电抗器是除了有无按压构件之外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同样的结构。即,哪个电抗器都具备:组合体,具有线圈和磁芯;壳体;以及密封树脂部(图1等)。试样编号1的电抗器进一步具备两个按压构件。试样编号100的电抗器不具备按压构件。

关于振动特性的评价,使用结构分析软件通过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来进行。结构分析软件使用nxnastran进行频率响应来分析。密封树脂部在通过与组合体的共振频率而振动时,对密封树脂部向壳体的深度方向移位的量进行分析。

分析的结果是,在试样编号100的电抗器中,在密封树脂部中位于壳体的开口侧的部分、也就是将组合体中的与壳体的底部相反的一侧的面覆盖的部分的大致整体振动,因此振幅大。特别是,上述的开口侧的部分中、壳体的长边的二等分线和壳体的短边的二等分线的交点及其附近朝向壳体的开口侧较大地膨胀。因此,可以说在试样编号100的电抗器中,由较大的移位引起的应力、形变容易施加于密封树脂部。由于上述应力、形变,有可能密封树脂部凝聚破坏、或者从壳体剥离。

与此相对,在试样编号1的电抗器中,在密封树脂部中位于壳体的开口侧的部分的移位小于试样编号100。在此,以试样编号100的最大振幅为基准,试样编号1的最大振幅为60%程度。即,试样编号1将最大振幅减少40%程度。由此,可以说按压构件能够抑制密封树脂部的移位。另外,在试样编号1中,密封树脂部的与组合体的共振频率大于试样编号100,向高频侧移动。在此,以试样编号100的共振频率为基准,试样编号1的共振频率高出15%程度。由此,可以说按压构件也有助于密封树脂部中的上述共振频率的高频化。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针对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能够进行以下的至少一个变更。

(变形例1)按压构件7的个数是一个。

在该情况下,按压构件7相对于壳体5的配置位置只要设为在密封树脂部6振动时能够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即可。例如,可举出在图1所示的壳体5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槽部53。

或者,例如可举出按压构件7相对于图1所示的壳体5不是沿着壳体5的短边方向、而是沿着壳体5的长边方向配置。在该情况下,槽部53、54设置于内表面524、525。

(变形例2)槽部53的形状是以下的(1)至(4)中的任一个。

(1)槽部53是从开口端530到封闭端535沿着壳体5的深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

(2)槽部53是从开口端530到封闭端535沿着与壳体5的深度方向非正交地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可以说,槽部53是倾斜槽。

(3)在槽部53中,是第一槽部531的延伸方向为壳体5的深度方向、第二槽部532的延伸方向沿着与上述深度方向非正交地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可以说,第一槽部531和第二槽部532的交叉角度不是直角,而是钝角或者锐角。

(4)在槽部53中,是第一槽部531的延伸方向为壳体5的深度方向、第二槽部532的延伸方向沿着与上述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是l字状的槽。

(变形例3)组合体10中的向壳体5的收纳状态是以下的(1)或者(2)。

(1)在组合体10收纳于壳体5内的状态下,卷绕部21、22的轴方向与壳体5的深度方向正交、且卷绕部21、22的轴配置于上述深度方向的相同位置。该收纳状态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收纳状态。在该收纳状态下,组合体10中的与壳体5的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是两卷绕部21、2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和两外侧芯部3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2)在组合体10收纳于壳体5内的状态下,卷绕部21、22的轴方向与壳体5的深度方向正交,且卷绕部21、22的轴在上述深度方向排列。在该收纳状态下,组合体10中的与壳体5的底部51相反的一侧的面是一方卷绕部2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和两外侧芯部3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变形例4)线圈2满足以下的结构(1)~(5)中的至少一个。

(1)卷绕部21、22分别由不同的绕线构成。

在该情况下,连结部23无论是将绕线的端部中、不连接外部装置的端部彼此利用焊接、压接等直接连接的方式还是利用零件间接连接的方式都可以。

(2)绕线是除包覆平角线以外的线材、例如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包覆圆线。

(3)卷绕部21、22的形状是方筒以外的形状、例如圆筒状等。

(4)在卷绕部21、22彼此中,规格不同。

(5)卷绕部的个数是一个。

(变形例5)磁芯3满足以下的结构(1)~(4)的至少一个。

(1)构成磁芯3的芯片的个数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个以上。

(2)磁芯3具备芯片,芯片具有配置于线圈2的卷绕部内的部分和配置于卷绕部外的部分。作为这样的芯片,例如可举出u字状的芯片、l字状的芯片、e字状的芯片等。

(3)内侧芯部31、32的至少一方不是由一个芯片,而是由多个芯片构成。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相邻的芯片间具有磁隙。

(4)内侧芯部31、32的外周形状与卷绕部21、22的内周形状不相似。例如,可举出卷绕部21是四方筒状,且内侧芯部31是圆柱状。

(变形例6)电抗器1在组合体10与壳体5的底部51的内底面之间具备未图示的粘合层。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抗器;10组合体

2线圈;21、22卷绕部;23连结部

3磁芯;31、32内侧芯部;33外侧芯部

330上端面

4保持构件;43周壁

5壳体;51底部;52侧壁部

520端面;521、522、523、524、525内表面

53、54、55槽部

530开口端;535封闭端;531第一槽部;532第二槽部

6密封树脂部;61第一树脂部;62第二树脂部

7按压构件;70主体部;71、74、75安装部

701表面;702背面

w51、w52、w53长度;w7宽度;h52、h53高度;t6、t7厚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