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铁芯生产用扎铁丝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8973发布日期:2020-09-23 01:2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块状铁芯生产用扎铁丝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向硅钢铁芯生产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块状铁芯生产用扎铁丝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由取向硅钢生产的块状铁芯广泛的应用于变压器、电抗器等产品中,铁芯的生产一般经过切片、扎铁丝、浸漆、干燥、切割、调整和检验等工序完成。在扎铁丝的工序中,一般将块状铁芯成叠堆砌,然后捆扎,这种方式无法将块状铁芯进行充分压紧,导致在扎铁丝后块状铁芯容易松散,严重影响后续输送、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块状铁芯生产用扎铁丝锁紧装置,其能够将块状铁芯压紧后捆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块状铁芯生产用扎铁丝锁紧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分别安装有下托板、上托板、顶板,所述下托板、上托板上分别安装有夹紧机构,下托板与支架固定;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导向壳、夹紧板、定位板,导向壳内卡合、可滑动地安装有锲形块,所述锲形块底部设置有压紧斜面、顶部与第二伸缩轴一端装配固定,第二伸缩轴另一端装入第二油缸内,第二油缸固定在导向壳上;

所述夹紧板有两块,且两块夹紧板平行设置在块状铁芯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夹紧板与第三伸缩轴一端装配固定,第三伸缩轴另一端装入第三油缸内,第三油缸固定在下托板或上托板上,两块夹紧板之间的两端上分别固定有定位板。

优选地,两块夹紧板分别套装在螺杆上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螺杆位于夹紧板外侧与限位螺母通过螺纹旋合装配。

优选地,锲形块的宽度不大于块状铁芯宽度。

优选地,远离锲形块一侧的定位板上设置有贯穿的容纳孔,且此定位板上还固定有检测筒,检测筒内部为中空的检测内筒,检测内筒与容纳孔连通或同轴;所述容纳孔与受力端可轴向滑动装配,受力端与连杆一端装配固定,连杆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环后与触发环装配固定,触发环与按钮开关的触发端正对且可触发按钮开关;按钮开关固定在第二固定环上,所述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分别固定在检测内筒中,且所述连杆位于受力端与第一固定环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压簧;按钮开关串联在指示灯的供电电路上,指示灯安装在支架上。

优选地,初始状态时,受力端穿出容纳孔。

优选地,安装在上托板的夹紧机构的导向壳还与第一伸缩轴一端装配固定,第一伸缩轴另一端穿过顶板后与第一油缸装配;此导向壳与上托板装配固定,且上托板上还安装有导向轴,导向轴穿过顶板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将块状铁芯压紧、锁紧后捆扎铁丝,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防止捆扎的块状铁芯松散,保证后期运输、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再次扎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f1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5,块状铁芯生产用扎铁丝锁紧装置,包括支架110,支架110上分别安装有下托板130、上托板120、顶板140,所述下托板130、上托板120上分别安装有夹紧机构,下托板130与支架固定;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导向壳150、夹紧板420、定位板430,导向壳150内卡合、可滑动地安装有锲形块410,所述锲形块410底部设置有压紧斜面411、顶部与第二伸缩轴321一端装配固定,第二伸缩轴321另一端装入第二油缸320内,第二油缸320固定在导向壳150上。使用时,第二油缸驱第二伸缩轴轴向移动以驱动锲形块410同步移动,所述锲形块410在图3俯视图方向上位于定位板430内侧。

所述夹紧板420有两块,且两块夹紧板420平行设置,两块夹紧板420分别套装在螺杆220上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螺杆220位于夹紧板420外侧与限位螺母221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从而限制两块夹紧板420之间的最大间距;所述夹紧板420还与第三伸缩轴331一端装配固定,第三伸缩轴331另一端装入第三油缸330内,第三油缸固定在下托板130或上托板120上;

两块夹紧板420之间的两端上分别固定有定位板430,远离锲形块410一侧的定位板430上设置有贯穿的容纳孔431,且此定位板430上还固定有检测筒230,检测筒230内部为中空的检测内筒231,检测内筒231与容纳孔431连通或同轴;所述容纳孔431与受力端610可轴向滑动装配,受力端610与连杆620一端装配固定,连杆620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环640后与触发环621装配固定,触发环621与按钮开关340的触发端正对且能够触发按钮开关;按钮开关340固定在第二固定环650上,所述第一固定环640、第二固定环650分别固定在检测内筒231中,且所述连杆620位于受力端610与第一固定环640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压簧630,压簧630用于对连杆620产生向块状铁芯510推动的弹力。

按钮开关340串联在指示灯的供电电路上,从而控制指示灯的电流通电,指示灯安装在支架110上。

初始状态时,受力端610穿出容纳孔431。使用时,块状铁芯510被压紧,从而使得块状铁芯510挤压受力端610,受力端610克服压簧的弹力进入容纳孔431中,且受力端610完全进入容纳孔431内时,触发环621会触发按钮开关340,此时指示灯亮,操作者判断为挤压到位。

在对块状铁芯510进行压紧时,首先将块状铁芯510靠近设置有容纳孔的定位板靠近,然后逐渐向另一侧的定位板430立放,直到达到锲形块410下方;然后启动第二油缸320,第二油缸驱动锲形块410向块状铁芯510移动,使得锲形块410进入定位板430与块状铁芯510之间的间隙,直到指示灯亮起,此时判断为块状铁芯510在端面方向已经压紧。然后启动第三油缸330,第三油缸330驱动第三伸缩轴331向块状铁芯510移动,也就是带动夹紧板420挤压块状铁芯510,这能够使得块状铁芯510的侧面被压紧、对其。再捆扎铁丝,捆扎完成后,第二伸缩轴、第三伸缩轴复位;最后取出捆扎好的块状铁芯510即可。

优选地,安装在上托板120的夹紧机构的导向壳150还与第一伸缩轴311一端装配固定,第一伸缩轴311另一端穿过顶板140后与第一油缸310装配,第一油缸310可驱动第一伸缩轴轴向移动;

此导向壳150与上托板120装配固定,且上托板120上还安装有导向轴210,导向轴210穿过顶板140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使用时,第一油缸驱动第一伸缩轴轴向移动即可带动上托板120、以及安装在上托板120上的夹紧机构同步移动。

在需要取出捆扎好的块状铁芯510时,第一油缸驱动上托板120上移,从而使得块状铁芯510顶部空出来即可,这种方式十分方便吊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