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处理系统和电池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6731发布日期:2020-11-13 12:4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电池处理系统和电池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电池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处理系统和电池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自放电小,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以及清洁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

从权威部门统计,截止到2013年,车载动力电池的产能已突破4400兆瓦时,到2020年,车用锂离子电池产能将攀升至49000兆瓦时,相当于2013年的10倍还多,如此巨大的产能和消费市场,决定了每年有上百兆甚至上千兆瓦时的锂离子电池报废或者退役,而且在未来的数十年内,报废数量仍会有较大的增加。报废的锂离子电池中,具有丰富的铜,铝等金属资源,同时正极材料中还含有大量的镍、钴、锰、锂等稀有金属,由于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所以目前对比废旧锂离子电池研究较多的,集中在贵重金属的回收再利用方面,为了避免资源的大量浪费,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势在必行。

目前锂离子电池主流的回收方案是对锂电池放电后直接进行破碎,通过溶解、萃取、提纯等手段分别提取其中的有价金属。然而在批量处理废旧电池过程中,由于短路、破碎等过程,促使电池内部残余电量放出,造成局部过热甚至爆炸,因此废旧锂离子电池在回收前必须充分放电,必须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监测,根据情况进行放电操作。

常用的放电方法有物理放电和盐水放电,物理放电一般用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耳,负载串联电阻放电,物理放电适合于动力电池包、大容量电池等电池放电,对于小型、单体电池放电的缺点是成本高,工作量大。

盐水放电适合于各种不同型号的电池,目前主要以氯化钠溶液为电解质,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工序复杂,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具体的体现在:1、电池种类琳琅满目,型号繁多,业内对放电操作无可用的规范,操作环境杂乱差,且由于电解水产生的有害气体(氧气、氯气、氢气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由于锂电池有过载保护和反弹效应,仍需要做余能检测;3、缺乏有效的细分手段,耗费人力物力成本高;4、部分电池(或模组)由于能量密度还较高,回收利用的价值较高,但人工挑选,耗时费力。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处理的方式仍存在多种缺陷的情况,目前尚未得到任何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处理系统和电池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处理的方式仍存在多种缺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处理系统,该电池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电池调整组件,用于调整待处理电池的摆放角度,并将摆放角度已调整的待处理电池依据预设输出频率输出至导电传送带上;所述导电传送带和导电滚轮,其中,所述导电传送带设置在所述电池调整组件下方,用于接收所述电池调整组件输出的待处理电池,所述导电滚轮与导电传送带配合设置,用于对所述待处理电池的电压和/或电量进行检测处理。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电池调整组件均包括:电池滑道,设置为呈螺旋上升状的滑道,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滑道的螺旋倾斜角调整所述待处理电池的摆放角度;电池滚筒,内部设有预设通道,其中,所述预设通道在所述电池滚筒位于第一预设角度时与所述电池滑道连通,用于接收所述电池滑道输出的待处理电池,所述预设滑道在所述电池滚筒位于第二预设角度时与所述导电传动带连通,用于向所述导电传动带输出所述待处理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滑道的螺旋倾斜角由所述待处理电池的重量及大小所确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池处理系统包括多组电池调整组件的情况下,所述多组电池调整组件的电池滚筒并排设置;以及,所述电池滑道的输出口依次沿所述滚筒横截面外周间隔排布设置,和/或,所述导电传送带的接收口依次沿所述滚筒横截面外周间隔排布设置,其中,所述导电传送带的接收口的间隔距离与所述多组电池组件的预设输出频率相关联。

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池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电池调整组件和第二电池调整组件,且所述第一电池调整组件包括的第一电池滑道和第一电池滚筒,所述第二电池滚筒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电池调整组件包括的第二电池滑道和第二电池滚筒,所述第二电池滚筒内设有第二通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池滚筒和所述第二电池滚筒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滚筒横截面上呈垂直交叉状态,所述第一电池滑道的输出口和所述第二电池滑道的输出口均设置在所述滚筒横截面垂直方向上的上方,且所述第一电池滑道的输出口和所述第二电池滑道的输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滚筒横截面水平方向上的左侧、右侧,而所述导电传送带的接收口设置在所述滚筒横截面垂直方向上的下方,以及水平方向上的左测/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处理系统还包括:阻挡部件,用于在所述电池滚筒未对准所述电池滑道/所述导电传动带的情况下,阻挡所述待处理电池滑出所述电池滚筒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部件包括以下任意之一:凹槽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电池滚筒外周,且所述凹槽的内凹面与所述滚筒外表面对应设置,用于在所述电池滚筒未对准所述电池滑道/所述导电传动带的情况下,阻挡所述待处理电池滑出所述电池滚筒的通道;挡板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电池滚筒内预设通道的端口,且每个端口的挡板组件均包括活动挡板和固定挡板,所述活动挡板铰链连接于所述端口的第一侧壁,所述端口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电池滑道的底面对应连接;所述固定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端口的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端口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以及所述固定挡板用于限定所述活动挡板在所述通道内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导电传送带和所述导电滚轮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电传送带和所述导电滚轮所检测出的结果,确定所述待处理电池的电压和/或电量所属的分类类别,其中,所述分类类别为多种,且每种所述分类类别所对应的参数范围各不相同;推杆,用于与所述导电传送带配合设置且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待处理电池推送至所述待处理电池所属的分类类别对应的行进路线上;多个收集箱,用于分别设置于多个行进路线的终点处,以接收各个行进路线上运输的待处理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回收系统,该电池回收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处理系统。

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通过电池调整组件向导电传送带和导电滚轮批量输送,摆放角度合理、间距合理的待测试电池,以便导电传送带和导电滚轮能高效、精准地检测待处理电池的电压和/或电量,进而对待处理电池进行一个初步预处理,以解决在批量处理废旧电池过程中,无法回收利用可利用电池的问题,同时能在放电前将电池进行简单分类,既将能量密度较大或电压较高的电池与能量密度小或电压较低的彻底分开,做到合理有序的分离,进而降低电池放电过程中的风险,利于实现自动化过程,从而降低电池分拣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滚轮和导电传送带相当于两个触针,用于电池的电压/电量检测。具体的,电池正极与外壳连接,待测试电池在导电传送带上传送过程中,其正极与导电传动带接触;在待测试电池传动至导电滚轮处,其负极与导电滚轮接触,从而完成对待测试电池的电压/电量的检测;此外,电池负极与导电传送带接触,导电滚轮与正极接触的方式也可实施。进而达到快速、高效且低成本(设备投资成本低、设备运行成本低)地检测电池有无余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处理系统中电池滚轮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处理系统中电池滚轮的阻挡部件的示意图一;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处理系统中电池滚轮的阻挡部件的示意图二。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电池调整组件;20、导电传送带;30、导电滚轮;40、阻挡部件;50、推杆;60、收集箱;11、电池滑道;12、电池滚筒;12a、电机;12b、铰链;21、传动带挡板;41、凹槽组件;42、挡板组件;42a、活动挡板;42b、固定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处理系统,电池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电池调整组件10、导电传送带20和导电滚轮30,其中,电池调整组件10用于调整待处理电池的摆放角度,并将摆放角度已调整的待处理电池依据预设输出频率输出至导电传送带20上;而所述导电传送带20设置在所述电池调整组件10下方,用于接收所述电池调整组件10输出的待处理电池;以及所述导电滚轮30用于与导电传送带20配合设置,以对所述待处理电池的电压和/或电量进行检测处理。

也即,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通过电池调整组件10向导电传送带20和导电滚轮30批量输送,摆放角度合理、间距合理的待测试电池,以便导电传送带20和导电滚轮30能高效、精准地检测待处理电池的电压和/或电量,进而对待处理电池进行一个初步预处理,以解决在批量处理废旧电池过程中,无法回收利用可利用电池的问题,同时能在放电前将电池进行简单分类,既将能量密度较大或电压较高的电池与能量密度小或电压较低的彻底分开,做到合理有序的分离,进而降低电池放电过程中的风险,利于实现自动化过程,从而降低电池分拣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滚轮30和导电传送带20相当于两个触针,用于电池的电压/电量检测。具体的,电池正极与外壳连接,待测试电池在导电传送带20上传送过程中,其正极与导电传送带20接触;在待测试电池传动至导电滚轮30处,其负极与导电滚轮30接触,从而完成对待测试电池的电压/电量的检测;此外,电池负极与导电传送带20接触,导电滚轮30与正极接触的方式也可实施。进而达到快速、高效且低成本(设备投资成本低、设备运行成本低)地检测电池有无余能。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规格的电池,导电滚轮30的设置位置不同;也即,导电滚轮30的设置位置随待处理电池的型号变化可随机调整。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每组电池调整组件10均包括电池滑道11、电池滚筒12,其中,电池滑道11设置为呈螺旋上升状的滑道,用于根据电池滑道11的螺旋倾斜角调整待处理电池的摆放角度;电池滚筒12内部设有预设通道12a,而预设通道12a在电池滚筒12位于第一预设角度时与电池滑道11连通,用于接收电池滑道11输出的待处理电池,以及该预设滑道在电池滚筒12位于第二预设角度时与导电传送带20连通,用于向导电传送带20输出待处理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池滑道11的螺旋倾斜角由所述待处理电池的重量及大小所确定。也即,待处理电池在电池滑道11基于重力因素向下滑落时,同时受到由于螺旋滑道自身形状所产生的向心力的作用,对其摆放角度进行校对,其中,待处理电池所受到的向心力分别与电池滑道11的螺旋倾斜角、所述待处理电池的重量及大小相关联。根据待处理电池的重量及大小,整待处理电池摆放角度的最佳螺旋倾斜角度,进而根据该最佳螺旋倾斜角度制定电池滑道11。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滚筒12内部设置的预设通道12a优选为经过滚筒横截面圆心的直线通道。

优选的,在所述电池处理系统包括多组电池调整组件10的情况下,所述多组电池调整组件10的电池滚筒12并排设置;且所述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依次沿所述滚筒横截面外周间隔排布设置,其中,所述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的间隔距离与所述多组电池组件的预设输出频率相关联。

此外,该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也可以依次沿所述滚筒横截面外周间隔排布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用于向所述电池滚筒12输送待处理电池,而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依次沿所述滚筒横截面外周等间距排布设置。进一步的,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在滚筒横截面从九点钟方向至三点钟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例如:a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位于在滚筒横截面十点钟方向,b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位于在滚筒横截面十一点钟方向,c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位于在滚筒横截面一点钟方向,d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位于在滚筒横截面两点钟方向。

同理,所述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是导电传送带20用于接收电池滚筒12输送的待处理电池的连接口。此外,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在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为多个的情况下,该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依次沿所述滚筒横截面外周等间距排布设置。进一步的,电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在滚筒横截面从三点钟方向至九点钟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例如:a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位于在滚筒横截面四点钟方向,b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位于在滚筒横截面五钟方向,c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位于在滚筒横截面七点钟方向,d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位于在滚筒横截面八点钟方向

举例说明:电池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电池调整组件和第二电池调整组件,且第一电池调整组件包括的第一电池滑道的输出口和第一电池滚筒,第二电池滚筒内设有第一通道,第二电池调整组件包括的第二电池滑道的输出口和第二电池滚筒,第二电池滚筒内设有第二通道。此时,如图2所示,第一电池滚筒和第二电池滚筒并排设置,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在滚筒横截面上呈垂直交叉状态,第一电池滑道的输出口和第二电池滑道的输出口均设置在滚筒横截面垂直方向上的上方,且第一电池滑道的输出口和第二电池滑道的输出口分别设置在滚筒横截面水平方向上的左侧、右侧,而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设置在滚筒横截面垂直方向上的下方,以及水平方向上的左测/右侧。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滚筒12还通过铰链12b连接电机12a,以实现转动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电池处理系统还包括:阻挡部件40,用于在所述电池滚筒12未对准所述电池滑道11/所述导电传送带20的情况下,阻挡所述待处理电池滑出所述电池滚筒12的通道。

举例说明:阻挡部件40可以为凹槽组件41,该凹槽组件41用于设置在所述电池滚筒12外周,且所述凹槽的内凹面与所述滚筒外表面对应设置,用于在所述电池滚筒12未对准所述电池滑道11/所述导电传送带20的情况下,阻挡所述待处理电池滑出所述电池滚筒12的通道。

也即,沿滚筒外表面设计一个凹槽,使得该凹槽的内凹面贴合于滚筒外表面;同时,凹槽留有多个通道,该通道用于在电池滚筒12对准所述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所述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的情况下,令待处理电池滑进/滑出所述电池滚筒12的通道;或者,凹槽的内凹面至少贴合于部分滚筒外表面,其中,部分滚筒外表面为滚筒横截面的三点钟方向至九点钟方向任意区域,视具体情况而具体调整,例如图3所示。

举例说明:阻挡部件40可以为挡板组件42,该挡板组件42用于设置在所述电池滚筒12内预设通道12a的端口,且每个端口的挡板组件42均包括活动挡板42a和固定挡板42b,所述活动挡板42a铰链连接于所述端口的第一侧壁,所述端口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电池滑道11的底面对应连接;所述固定挡板42b固定设置于所述端口的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端口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以及所述固定挡板42b用于限定所述活动挡板42a在所述通道内活动,例如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通道12a的端口采用挡板组件42,以阻挡在所述电池滚筒12未对准所述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所述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的情况下,所述待处理电池滑出所述电池滚筒12的预设通道12a,可以应用于如下情况: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设置在滚筒横截面垂直方向上的上方,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设置在滚筒横截面垂直方向上的下方,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和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均设置于滚筒横截面水平方向上的右侧,且滚筒顺时针旋转;又或者,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设置在滚筒横截面垂直方向上的上方,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设置在滚筒横截面垂直方向上的下方,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和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均设置于滚筒横截面水平方向上的左侧,且滚筒逆时针旋转。

也即,以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设置在滚筒横截面垂直方向上的上方,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设置在滚筒横截面垂直方向上的下方,电池滑道11的输出口和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均设置于滚筒横截面水平方向上的右侧,且电池滚筒12顺时针旋转为例进行说明:在滚筒通道的一侧端口朝向一点钟方向,接收到电池滑道11输出的待处理电池,此时,电池沿滚筒通道滑落至滚筒通道另一侧端口,并受到挡板组件42阻挡;此时,滚筒通道的一侧端口的活动挡板42a受重力影响,贴合于滚筒通道内壁上,未阻挡待处理电池滑入滚筒通道,滚筒通道的另一侧端口的活动挡板42a受重力影响,落于固定挡板42b上,与固定挡板42b配合阻挡待处理电池滑出滚筒通道;进一步的,随着电池滚筒12顺时针旋转,滚筒通道的一侧端口的活动挡板42a逐渐受重力影响,落于固定挡板42b上,以便与固定挡板42b配合阻挡待处理电池滑出滚筒通道,滚筒通道的另一侧端口的活动挡板42a逐渐受重力影响,贴合于滚筒通道内壁上,以便待处理电池滑入滚筒通道中。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电池处理系统还包括:传送带挡板21,用于设置在导电传送带20两侧,阻挡待处理电池由导电传动带20两侧滑出。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导电传送带20和所述导电滚轮30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电传送带20和所述导电滚轮30所检测出的结果,确定所述待处理电池的电压和/或电量所属的分类类别;推杆50,用于与所述导电传送带20配合设置且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待处理电池推送至所述待处理电池所属的分类类别对应的行进路线上;多个收集箱60,用于分别设置于多个行进路线的终点处,以接收各个行进路线上运输的待处理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分类类别可以为多种,且每种所述分类类别所对应的参数范围各不相同。也即,工作人员/工厂可以基于其自身需要制定不同的分类类别,和不同类别所对应的参数范围,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也即,待处理电池经电池滑道11落入电池滚筒12中,随电池滚筒12一起转动,当转动至导电传送带20的接收口时,由于重力原因,从电池滚筒12中滑落于导电传送带20上,并随导电传送带20一起向前运动,当电池运动到导电滚轮30时,对待处理电池电量和/或电压进行检测,若待处理电池的电量和/或电压隶属于第一分类类别所对应的参数范围,则启动液压推杆50将超过规定要求的待处理电池推送到第一行进路线上,最终落入第一收集箱60;若待处理电池的电量和/或电压隶属于第二分类类别所对应的参数范围,则启动液压推杆50将超过规定要求的待处理电池推送到第二行进路线上,最终落入第二收集箱60……

此外,在最少耗能的情况下,该电池处理系统可设置两个收集箱60和两个行进路线,即,处理器根据所述导电传送带20和所述导电滚轮30所检测出的结果,确定所述待处理电池的电压和/或电量是否隶属于目标分类类别所对应的参数范围;若隶属于,则驱动推杆50将该待处理电池由第一行进路线推送至第二行进路线上,此时,待处理电池随第二行进路线前行直至滑落于第二收集箱60内;若不隶属,则不作任何操作,直至待处理电池随第一行进路线前行直至滑落于第一收集箱60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实现如下效果:1、在放电处理前,将无电电池与带电电池分离,可避免无电电池因破损、漏液等损伤对放电设备造成损害,同时也可避免很多安全隐患;2、快速高效分离有电/无电电池,提高废旧电池回收工序中电池余能监测、放电环节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3、提升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工艺效率,且设备结构简单,便于扩大产能和规模;4、大大降低工人分拣的劳动强度。

此外,与已有专利相比,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方案的运行费用低,具体的,已有专利,在分拣电池时,推杆50的运行轨迹长,势必造成传送带的运行速度降低,从而大大降低分拣效率。

此外,与已有专利相比,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方案可设计有多个进料口,多个出料口,且多个滚筒的内部结构成一定角度,可大大提高分拣效率,结合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方案的推杆50运行轨迹短的技术特点,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方案将分拣效率提升5倍以上。

此外,本申请所提供实施例方案可满足市面上所有型号的方壳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回收系统,其中,该电池回收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处理系统。而该电池回收系统通过池调整组件向导电传送带20和导电滚轮30批量输送,摆放角度合理、间距合理的待测试电池,以便导电传送带20和导电滚轮30能高效、精准地检测待处理电池的电压和/或电量,进而对待处理电池进行一个初步预处理,以解决在批量处理废旧电池过程中,无法回收利用可利用电池的问题,同时能在放电前将电池进行简单分类,既将能量密度较大或电压较高的电池与能量密度小或电压较低的彻底分开,进而实现如下效果:1、在放电处理前,将无电电池与带电电池分离,可避免无电电池因破损、漏液等损伤对放电设备造成损害,同时也可避免很多安全隐患;2、快速高效分离有电/无电电池,提高废旧电池回收工序中电池余能监测、放电环节的工作效率,设备之间的灵活组合,大大降低运行成本;3、提升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工艺效率,且设备结构简单,无放大效应,便于扩大产能和规模;4、大大降低工人分拣的劳动强度;5、做到合理有序的分离,进而降低电池放电过程中的风险,利于实现自动化过程,从而降低电池分拣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