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电装置及其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1715发布日期:2020-12-08 13:4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电装置及其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电装置及其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电动工具需要配置电源,用于户外作用,电源与电动工具一般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通电,而电动工具的插头基本是固定于电动工具壳体外侧,插头长时间裸露在外侧,容易粘到水一类的液体从而使其易于老化,同时在外出携带时也容易剐蹭和被压弯曲,增加了其毁坏的可能性。同时,很多电动工具在户外使用时会被摇晃,而现有的电源与电动工具连接容易在晃动时连接不良,导致电动工具出行使用故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稳定的连接方式实现电源与电动工具的稳定电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接电装置,其可对电源插接件进行保护,且保证电源插接件和电源可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采用上述接电装置,保证了电源插接件和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接电装置,包括壳体、电源插接件以及顶推部件,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源安装槽,用于放置电源,所述电源插接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顶推部件包括顶部和推部,所述顶部与所述电源插接件联动;其中,所述推部具有两个状态,所述推部处于第一状态时,露出在所述电源安装槽中;所述推部处于第二状态时,在电源的顶推下退入所述壳体并将另一端上的所述电源插接件推出所述壳体与电源插接;所述顶推部件还包括复位部,用于在所述电源退出所述电源安装槽后实现所述推部从第二状态返回第一状态。

优选地,所述顶部与所述推部之间设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用于将对所述推部的横向推力传递至所述顶部,使所述电源插接件从上至下推出所述壳体插入所述电源;所述顶部、所述推部和所述弯曲部为一体化结构。

优选地,所述顶推部件包括转轴部,所述顶部和所述推部设置在所述转轴部的两侧,并以所述转轴部为圆心转动;所述复位部为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部,以带动所述顶部和所述推部复位。

优选地,所述顶部和所述推部为分体式结构,所述顶部和所述推部之间设有传导组件,所述传导组件用于将对所述推部的横向推力传递至所述顶部,使所述电源插接件从上至下推出所述壳体插入所述电源。

优选地,所述复位部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块和第一复位件,所述电源插接件设置在所述复位块与所述传导组件之间,并与所述复位块和所述传导组件联动配合,穿出或缩入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源接通或断开。

优选地,所述传导组件包括呈直角设置的第一传导件和第二传导件,所述第一传导件的一端与所述推部的后侧斜面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导件的一端斜面配合;所述第二传导件的另一端为所述顶部,与所述电源插接件斜面配合。

优选地,所述推部后侧设有第二复位件,所述电源插接件下表面设有第三复位件。

优选地,接电装置还包括锁定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源锁在所述电源安装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主体、电源和上述的接电装置,其中,所述电源与所述接电装置活动连接,具有置于所述电源安装槽中与所述电源插接件接通的第一状态,和退出所述电源安装槽的第二状态。

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操作部;所述主体的外壳与所述接电装置的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推部件与电源插接件配合,在电源置入电源安装槽后,顶推部件将电源插接件顶出壳体进入电源安装槽与电源插接,实现电源插接件与电源的稳定电连接;而在电源退出电源安装槽后,在复位件的作用下,顶推部件复位,电源插接件缩入壳体中,避免电源插接件长期外露,延长了电源插接件的使用寿命。电动工具采用上述的接电装置,保证了电源与电源插接件真实插接,不会出现虚接的情况,使电源与电源插接件之间的电连接更稳定,电动工具可以在户外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电源位于电源安装槽中时的电源插接件和顶推部件的状态,此时推部处于第二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电源离开电源安装槽时的电源插接件和顶推部件的状态,此时推部处于第一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插接件与顶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电源离开电源安装槽时的电源插接件和顶推部件的状态,此时推部处于第一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电源位于电源安装槽中时的电源插接件和顶推部件的状态,此时推部处于第二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壳体;11、电源安装槽;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转轴;15、挡板;16、第一限位板;17、锁定件;20、顶推部件;21、推部;22、顶部;23、弯曲部;24、传导组件;241、第一传导件;242、第二传导件;25、扭簧;26、复位块;261、第一复位件;262、第二复位件;263、第三复位件;27、第二限位板;28、转轴部;281、轴孔;30、电源;31、插接孔;40、电源插接件;41、接线孔;50、电动工具;51、操作部;52、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1至附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电装置及其电动工具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通过顶推部件与电源插接件配合,实现电源插接件的伸缩,使电源插接件可以在电源置于电源安装槽中与电源30插接,而在未连接电源时缩入壳体,对电源插接件起保护作用,同时使电源插接件与电源可稳定插接。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电工具,包括壳体10、电源插接件40以及顶推部件20,壳体10上设有电源安装槽11,用于放置电源30,电源30为可充电电源30,可以为一个锂电池,也可以为多个锂电池组成。当电源安装槽11中没有设置电源30时,电源插接件40位于壳体10内,壳体10对电源插接件40起保护作用,其用于安装顶推部件20;顶推部件20包括顶部22和推部21,顶部22与电源插接件40联动,而推部21与电源30配合联动;更具体地说,推部21具有两个状态,电源安装槽11中未设置电源30,推部21处于第一状态时,露出在电源安装槽11中;电源30放入电源安装槽11中,则推部21处于第二状态,在电源30的顶推下退入壳体10并将另一端上的电源插接件40推出壳体10与电源30插接;顶推部件20还包括复位部,用于在电源30退出电源安装槽11后实现推部21从第二状态返回第一状态,即在电源30退出电源安装槽11之后,通过复位部时使电源插接件40退回壳体10内,从而保护电源插接件40。

壳体10上设有供推部21和电源插接件40通过的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推部21和电源插接件40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可以位于电源安装槽11的相邻面上。当推部21和电源插接件40位于同一平面,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位于同一平面上,电源30从一侧顶住推部21,电源插接件40从同一侧顶出与电源30插接,比如,推部21横向缩入壳体10,电源插接件40横向顶出壳体10。当推部21和电源插接件40位于相邻面时,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位于相邻面上,电源30从一侧顶住推部21,电源插接件40从另一个方向顶出与电源30插接,比如,推部21横向缩入壳体10,电源插接件40从上至下穿出壳体10,在电源30上方插入电源30,与其连接。如附图1至附图6中所出的具体示例均是采用推部21横向缩入壳体10,电源插接件40从上至下穿出壳体10,在电源30上方插入电源30的方式。

顶推部件20的结构有多种,下面对其中两种进行举例描述。

实施例一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顶推部件20的顶部22与推部21之间设有弯曲部23,弯曲部23用于将对推部21的横向推力传递至顶部22,使电源插接件40从上至下推出壳体10插入电源30;对应的,推部21斜着穿过第一通孔12,因此,第一通孔12为斜孔或孔径大于推部21的直孔;电源插接件40斜着穿过第二通孔13,因此,第二通孔13为斜孔或孔径大于推部21的直孔。优选地,顶部22、推部21和弯曲部23为一体化结构,方便力传递和顶推部件20的加工安装。

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壳体10内设有转轴14,顶推部件20包括转轴部28,顶部22和推部21设置在转轴部28的两侧,并以转轴部28为圆心转动;转轴部28上设有轴孔281,顶推部件20通过轴孔281套设在转轴14上,并以轴心为中心转动。顶推部件20通过转动实现推部21和顶部22之间的传动,实现电源插接件40的穿出和缩入。此时,复位部为扭簧25,套设在转轴部28,以带动顶部22和推部21复位,而壳体10内的转轴14上设有挡板15,用于与扭簧25的两端抵接。

为了避免电源插接件40转动过渡,壳体10内设有第一限位板16,顶部22上设有第二限位板27,第一限位板16和第二限位板27相抵后顶推部件20不再向前转动。如附图4所示,电源插接件40固定在顶部22上,第二限位板27与顶部22为一体式结构,电源插接件40上设有用于电连接的接线孔41。

实施例二

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顶推部件20的顶部22和推部21为分体式结构,顶部22和推部21之间设有传导组件24,传导组件24用于将对推部21的横向推力传递至顶部22,使电源插接件40从上至下推出壳体10插入电源30。

更具体地说,传导组件24包括呈直角设置的第一传导件241和第二传导件242,第一传导件241的一端与推部21的后侧斜面配合,另一端与第二传导件242的一端斜面配合;第二传导件242的另一端为顶部22,与电源插接件40斜面配合。而为了实现电源插接件40的复位,复位部还包括复位组件,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块26和第一复位件261,电源插接件40设置在复位块26与传导组件24之间,并与复位块26和传导组件24联动配合,穿出或缩入壳体10,与电源30接通或断开。推部21后侧设有第二复位件262,电源插接件40下表面设有第三复位件263。第一复位件261、第二复位件262和第三复位件263可以为弹簧。

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传导组件24包括呈直角设置的第一传导件241和第二传导件242,第一传导件241的一端与推部21的后侧斜面配合,另一端与第二传导件242的一端斜面配合;第二传导件242的另一端为顶部22,与电源插接件40斜面配合;推部21后侧设有第二复位件262,电源插接件40下表面设有第三复位件263;还包括一复位按钮,复位按钮包括复位块26和第一复位件261,电源插接件40的前侧面与复位块26斜面配合;复位块26与壳体10活动连接;电源插接件40在第二传导件242的作用下移露出壳体10,且顶部22与复位块26的下表面相抵,使电源插接件40位置固定;当电源30脱出电源安装槽11,推部21在第一复位件26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推动复位块26至其与电源插接件40的顶部22分离后,电源插接件40在第二复位件262的作用下上移,顶推第二传导件242和第一传导件241复位。

为了进一步增强电源30与电源插接件40的稳定连接,避免电源30因为意外从电源安装槽11中脱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电装置还包括锁定件17,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用于将电源30锁在电源安装槽11中。更具体地说,锁定件17可以为位于电源30下方的栏板,其朝向壳体10的一面设有卡块,对应的,壳体10上设有卡槽,当电源30安装在电源安装槽11中时,电源插接件40从上至下插入电源30上的插接孔31,此时,电源30无法横向退出电源安装槽11,而电源30下方又设置有锁定件17,使电源30无法竖向退出电源安装槽11,推部21始终位于壳体10,电源插接件40在顶推部件20的作用下始终插入电源30的插接孔31,从而保证了电源30和电源插接件40的稳定连接。锁定件17可采用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材料制成,比如塑料,方便其与壳体10的可拆卸卡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50,主体、电源3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接电装置,其中,电源30与接电装置活动连接,具有置于电源安装槽11中与电源插接件40接通的第一状态,和退出电源安装槽11的第二状态。当电源30置于电源安装槽11中时,电源插接件40与电源30电连接,电动工具50可以正常使用;当电源30退出电源安装槽11,电源插接件40缩入壳体10中,电动工具50断电,无法使用。电动工具50可以为比如割草机、电动剪切器等园艺工具,也可以为电动螺丝刀、电动打磨机等维修工具。主体包括操作部51,操作部51可以为割草机的剪切头、电动螺丝刀的螺丝刀等,是用于实现电动工具50的实际功能的部件。

电动工具50一般具有外壳52,为简化结构,主体的外壳52与接电装置的壳体10为一体式结构。当然,主体的外壳52和接电装置的壳体10可以为分体式结构,通过卡接或插接等方式实现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