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3482发布日期:2021-01-15 11:5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风力发电场的防雷接地工程中,通常会设置泄放雷电流的接地装置,由于风力发电场址处地下方多为岩石,土壤电阻较高,一般需要将多台风发电机的接地装置互相连接以提高泄放电流的效果,满足接地要求。随着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增大和机身高度的增加,风力发电场中风电机组的间隔距离越来越大,使得把每台风力发电机的接地装置互联成网的成本越来越高。

对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保护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机舱,二是叶片。机舱防雷保护是在机舱外壳后端设置避雷针,并通过钢质外壳及塔筒接地。叶片的防雷保护,主要是在叶片两侧安装雷电接收器,雷电接收器连接一个传导系统,以受控的方式把雷电流引过叶片,并通过塔筒入地,从而实现对叶片的保护,机舱内的发电机必须使用专用的接地电缆与风力发电机的接地装置连接,而机舱内的其它部件均与机舱底座直接连接。出于保障风电机组的正常安全运行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考虑,风电机组的接地电阻一般要小于4欧姆,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小直接影响风电机组的防雷水平,接地装置的验收仍然以工频接地电阻是否合格作为唯一标准,但在高频率、大幅值的雷电流作用下,地网泄散电流过程中会产生火花效应和电感效应,此时工频特性无法真实反映出接地装置的防雷效果,需要考虑接地极的冲击特性。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电流的散流能力较差,冲击接地电阻较高,对风力发电场的正常安全运行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中国专利“风电机组垂直多层复合雷电保护接地装置(cn202495578u)”提供了一种由多个单层水平接地导体和垂直接地导体组成的接地装置,降阻效果明显,但其结构相对而言较为复杂。

中国专利“降低风力发电机接地电阻的接地体(cn202523855u)”提供了一种钢筋笼接地体,降阻效果明显,但该接地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不便于施工安装。

在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中,通常会设置泄放雷电流的接地装置,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接地装置一般为水平圆形,且仅采用圆形,占地面积大,施工难度高,接地电阻高,无法满足风力发电机组对接地电阻要求。为了降低风电机组的接地电阻,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采用多台风电机组接地装置互联、接地模块、扩大地网面积、引外接地等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随着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增大和机身高度的增加,风力发电场中风电机组的间隔距离越来越大,使得把每台风力发电机的接地装置互联成网的成本越来越高,且接地工程常常会受到接地面积的限制,无法通过扩大接地网面积和引外接地等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组用接地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主体,接地主体呈环状设置或者矩形底座设置,具体可根据不同尺寸的风机底座进行设置,接地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接地主体的顶端连接有连接电极,连接电极的外端位置固定连接有y型连接电极,y型连接电极的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地电极,连接电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接地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侧板,外侧板的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地电极,接地主体的内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内侧板,内侧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接地电极。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限位板呈弧状设置,设置四个,且限位板位于接地主体的顶端边缘位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限位板占据接地主体顶端边缘的二分之一位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连接电极在接地主体的顶端位置设置两组,呈十字交叉设置,接地主体的顶端边缘位置对应连接电极设置开口。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y型连接电极前端呈开叉设置,同时y型连接电极和连接电极螺旋套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接地电极每组设置两个,固定连接在y型连接电极前端开口底部。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支撑板呈圆形设置,支撑板作为支撑平台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外侧板设置在连接电极的底部位置,同时对连接电极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接地电极呈垂直设置,第三接地电极同时对应限位板的底部位置设置。

有益效果:

该种风力发电机组用接地装置,在将外部风机进行安装的时候,和接地主体顶部边缘错落设置的限位板对风机底座进行支撑连接。

通过设置的连接电极、y型连接电极和第一接地电极,在使用的时候增加了电流的散流,电流的增加下降速度加快,且增大了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小了相邻导体间的屏蔽效应,从而促进散流,同时另一方面,通过y型连接电极的存在,畸变了接地装置的局部电场,增强火花电离作用,促进端部散流。

在将风机进行安装的时候,支撑板对其进行支撑。

第二接地电极和第三接地电极配套设置,在将本装置固定的时候同时对接地主体受到的电流进行分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地主体结构俯视图。

图1-2中:接地主体1、限位板2、连接电极3、y型连接电极4、第一接地电极5、支撑板6、外侧板7、第二接地电极8、内测板9、第三接地电极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主体1,接地主体1呈环状设置或者矩形底座设置,具体可根据不同尺寸的风机底座进行设置,接地主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接地主体1的顶端连接有连接电极3,连接电极3的外端位置固定连接有y型连接电极4,y型连接电极4的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地电极5,连接电极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接地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侧板7,外侧板7的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地电极8,接地主体1的内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内侧板9,内侧板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接地电极10。

其中,限位板2呈弧状设置,设置四个,且限位板2位于接地主体1的顶端边缘位置。

其中,限位板2占据接地主体1顶端边缘的二分之一位置,在将外部风机进行安装的时候,和接地主体1顶部边缘错落设置的限位板2对风机底座进行支撑连接。

其中,连接电极3在接地主体1的顶端位置设置两组,呈十字交叉设置,接地主体1的顶端边缘位置对应连接电极3设置开口。

其中,y型连接电极4前端呈开叉设置,同时y型连接电极4和连接电极3螺旋套接。

其中,第一接地电极5每组设置两个,固定连接在y型连接电极4前端开口底部,通过设置的连接电极3、y型连接电极4和第一接地电极5,在使用的时候增加了电流的散流,电流的增加下降速度加快,且增大了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小了相邻导体间的屏蔽效应,从而促进散流,同时另一方面,通过y型连接电极4的存在,畸变了接地装置的局部电场,增强火花电离作用,促进端部散流。

其中,支撑板6呈圆形设置,支撑板6作为支撑平台设置,在将风机进行安装的时候,支撑板6对其进行支撑。

其中,外侧板7设置在连接电极3的底部位置,同时对连接电极3进行支撑。

其中,第二接地电极8呈垂直设置,第三接地电极10同时对应限位板2的底部位置设置,第二接地电极8和第三接地电极10配套设置,在将本装置固定的时候吗,同时对接地主体1受到的电流进行分散。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使用时,将本装置的接地主体1和外部风力发电机主体进行连接,向上凸起的支撑板6对风机进行支撑,将本装置和风机安装之后,将其埋入地表以下,使得第二接地电极8和第三接地电极10嵌入在地下的时候对本装置进行固定,当遭受雷击时,由于本装置设置了多个接地电极结构,在受到雷击的时候,相当于额外增加了散流通道,电流的增加下降速度加快,促进了同极性电流在土壤中的扩散,减小了散流电阻,增强了火花电离作用,增大了接地电极结构的有效长度,促进散流过程中的火花效应,从而达到降低风电机组冲击接地电阻的目的,提高风电机组的防雷水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