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盒体接线用连接器以及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8441发布日期:2021-01-05 17:5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盒体接线用连接器以及盒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盒体接线用连接器以及盒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整流器或其他一些对防水要求较高的装置中,通常采用对盒体内进行灌胶实现密封与固定。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929474y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装饰灯用整流器,包括盒体、盖体、整流桥堆与进、出线线卡;整流桥堆位于盒体内,进、出线线卡穿进盒体与整流桥堆电连接;盒体内腔设置有注胶腔,进、出线线卡穿过注胶腔,且注胶腔内灌有胶体进行固化密封。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进、出线线卡因为通用性低的问题导致其使用较为不便;且进、出线线卡的外层为橡胶材质,与盒体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在灌胶之前或是胶体固化之前,进、出线线卡的连接位置容易出现偏差,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盒体接线用连接器以及盒体,具有便于连接器与盒体连接且连接稳固性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盒体接线用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接插槽、后端设置有若干铜制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引脚端与插片端;所述插片端位于接插槽内,所述引脚端朝远离接插槽方向延伸至壳体外侧;所述壳体上靠近引脚端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卡槽,用于插接配合在盒体上的缺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接插式连接器代替现有的进、出线线卡,通用性更强;且通过壳体外侧的卡槽直接插接固定于盒体上的缺口内,连接更加牢固,且在灌胶之前结构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绕壳体的三侧外壁呈u型设置,将壳体分隔为引脚端与接插槽所在的两个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壳体的左右两侧以及下方均能够与缺口实现插接配合,增强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且使得壳体与缺口之间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背向接插槽的一端设置有若干贯穿至接插槽内的插孔,所述插片端插设于插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插接的方式将连接端子固定于壳体上,便于产品的自动化装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片端靠近引脚端的一端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插孔的开口两侧设置有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限制插片端往插孔内插入的深度,使得各个连接端子的插片端插入插孔内的深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片端的两侧设置有与插孔内壁挤压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朝向接插槽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引导斜面便于凸块进入插孔内,而凸块挤压在插孔的内壁上对插片端实现固定效果,使插片端不易从插孔内拔出或是发生松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连接于插片端与引脚端之间的连接段;所述插孔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若干上孔与下孔;位于上孔处与下孔处的连接段分别朝中间方向延伸,使上下两排连接端子的引脚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上下两排插孔,使插片端同样为上下并排设置,合理利用接插槽内的空间,且便于自动化装配设备同时插接多个连接端子;而连接段使上下两排连接端子的引脚端能够位于同一平面,便于引脚端插入电路板上的焊孔中进行点焊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段垂直于插片端和引脚端设置;所述壳体于上孔的开口处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上嵌槽;所述壳体于下孔的开口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上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连接段能够嵌入到上嵌槽或下嵌槽内,增强连接段的结构稳固性,防止连接段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外侧弯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段设置于插片端端部的一侧;所述上孔与下孔内的连接端子的连接段分别位于插片端端部上不同的一侧,并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上下两排连接端子的引脚端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从而能够位于同一水平面;而上孔与下孔内的连接端子结构相同,可以通过翻转180度进行相互替换,便于生产与自动化装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片端端部上与连接段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余料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自动化装配流水线中,所有连接端子均通过余料端连接于同一料条上。在装配时将连接端子裁下,并通过机械手夹取余料端上的余料,从而将各个连接端子插入壳体上对应的插孔内,最后通过往复多次弯折将余料从余料端上掰断即可;且连接段与引脚端分别位于插片端的端部两侧,在装配过程中均可通过相同的设备进行弯折,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盒体,包括盒状主体;所述盒状主体内设空腔且上方开口,空腔用于安装电路板与电子元件;所述盒状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空腔的缺口;所述缺口朝空腔开口方向贯穿设置,供盒体接线用连接器向下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盒状主体上开设向上贯穿的缺口,使壳体能够沿卡槽与缺口的配合方向向下插接,从而将盒体接线用连接器初步安装于盒体上,避免之后对盒状主体的空腔内灌注胶体时,壳体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结构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接插式连接器代替现有的进、出线线卡,通用性更强;且通过壳体外侧的卡槽直接插接固定于盒体上的缺口内,连接更加牢固,且在灌胶之前结构稳定性高;

2、采用插接的方式将连接端子固定于壳体上,便于产品的自动化装配,且设置上下两排插孔,使插片端同样为上下并排设置,合理利用接插槽内的空间,便于自动化装配设备同时插接多个连接端子;而连接段使上下两排连接端子的引脚端能够位于同一平面,便于引脚端插入电路板上的焊孔中进行点焊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盒状主体、电路板与盒体接线用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连接端子局部剖视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于插孔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盒状主体;11、空腔;12、电路板;121、焊孔;13、缺口;2、壳体;21、接插槽;22、卡槽;23、插孔;231、上孔;2311、上嵌槽;232、下孔;2321、下嵌槽;24、限位槽;3、连接端子;31、引脚端;32、连接段;33、插片端;331、限位块;332、凸块;34、余料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盒体,如图1所示,包括盒状主体1;盒状主体1内设空腔11且上方开口,空腔11内用于安装电路板12与电子元件。盒状主体1的一侧壁上冲压成型有连通空腔11的缺口13,缺口13呈u字形,朝上方开口贯穿设置,供盒体接线用连接器向下插接配合,从而将盒体接线用连接器初步安装于盒体上,避免之后对盒状主体1的空腔11内灌注胶体时,壳体2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结构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适配上述盒体的盒体接线用连接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塑料材质的壳体2,壳体2的前端成型有供接插件插入的接插槽21、后端成型有若干贯穿至接插槽21内的插孔23。插孔23内对应插接有铜制的连接端子3,本实施例中为四个连接端子3,也可以根据所需采用三个、六个或其他数量的连接端子3,利用接插式连接器代替现有的进、出线线卡,通用性更强。

如图2所示,连接端子3包括引脚端31、连接段32与插片端33;其中,插片端33采用插接的方式通过插孔23穿入接插槽21内,便于产品的自动化装配。而插孔23成型的数量与连接端子3的数量相同,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两个上孔231与两个下孔232,使位于接插槽21内的插片端33同样为上下并排设置,合理利用接插槽21内的空间,且便于自动化装配设备同时插接多个连接端子3。

如图2所示,插片端33靠近连接段32的一端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一个限位块331,而插孔23的开口两侧则成型有与限位块331配合的限位槽24,利用限位块331限制插片端33往插孔23内插入的深度,使得各个连接端子3的插片端33插入插孔23内的深度相同。插片端33位于插孔23内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一个凸块332,凸块332挤压在插孔23的内壁上对插片端33实现固定效果,使插片端33不易从插孔23内拔出或是发生松动;且凸块332朝向接插槽21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斜面,便于凸块332进入插孔23内。

如图1、图2所示,壳体2上靠近引脚端31的一端外侧成型有卡槽22,卡槽22绕壳体2的三侧外壁延伸呈u型,将壳体2分隔为引脚端31与接插槽21所在的两个部分,能够通过卡槽22直接将壳体2插接固定于盒体上的缺口13内,使壳体2的左右两侧以及下方均能够与缺口13实现插接配合,增强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且使得壳体2与缺口13之间在灌封时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如图2、图3所示,引脚端31与插片端33相互平行,且引脚端31朝远离接插槽21方向延伸至壳体2外侧;而连接段32沿垂直方向连接于插片端33与引脚端31之间,使连接端子3整体呈z字形。而上孔231与下孔232内的连接端子3结构相同,可以通过翻转180度进行相互替换,两者的连接段32分别朝相对方向延伸至上孔231与下孔232中间的位置处;且插片端33较宽,连接段32较窄,连接段32只连接于插片端33端部的一侧,使得上孔231与下孔232处的连接段32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从而使上下两排连接端子3的引脚端31位于同一平面内。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下两排连接端子3的引脚端31端部均通过自动弯折装置朝上方弯折,当壳体2插接于盒体上的缺口13内时,电路板12再从上方向下安装至盒体内,并使引脚端31的端部向上插入电路板12上的焊孔121内,便于进行点焊作业。

如图2所示,插片端33的端部上与连接段32相对的另一侧连接有余料端34,在自动化装配流水线中,所有连接端子3均通过余料端34连接于同一料条上。在装配时将连接端子3裁下,并通过机械手夹取余料端34上的余料,从而将各个连接端子3插入壳体2上对应的插孔23内,最后通过往复多次弯折将余料从余料端34上掰断即可;且连接段32与引脚端31分别位于插片端33的端部两侧,在装配过程中均可通过相同的设备进行弯折,便于操作。

如图2、图3所示,上孔231的开口处对应连接段32的位置成型有向下延伸的上嵌槽2311,而下孔232的开口处对应连接段32的位置成型有向上延伸的上嵌槽2311,使上、下两个连接端子3的连接段32能够分别嵌入到上嵌槽2311与下嵌槽2321内,增强连接段32的结构稳固性,防止连接段32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外侧弯折。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