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9605发布日期:2021-05-04 10:2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导线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将两根铜导线连接在一起的方式为:重叠放置两根铜导线的端部,采用点焊的方式将铜导线焊接在一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点焊的方式需要使用大电流、在短时间内完成焊接,具有耗能高、操作难,容易导致材料熔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以解决点焊铜线存在的耗能高、操作难的问题,以实现高效率的铜导线连接并降低操作的耗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包括位于底部的机箱,机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的左软化机构和可平动的右软化机构,固定的左软化机构和可平动的右软化机构相配合压紧铜导线;所述机箱内设置有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左软化机构和右软化机构的电源端连接。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左软化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机箱顶端面左端的左底板,所述左底板的上端面右侧固定设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左侧设有呈圆柱型的第一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的轴线处铰接有水平设置、带有第一压紧手柄的第一压紧轴,第一压紧轴的下方固定设有与第一底板配合使用、连通有电源的第一压紧板。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块的上方竖直穿设有用于固定第一压紧轴的第一螺栓。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紧板与第一底板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机箱顶端面的右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左底板平行设置,且限位板与左底板的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滑竿、第二滑竿;所述左软化机构与右软化机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但右底板滑动套装第一滑竿、第二滑竿上。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右软化机构中右底板右侧面的中部铰接有一根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限位板铰接有用于控制右软化机构左右平动的推拉杆。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软化机构和右软化机构分别对两根铜导线进行软化,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利用电流对铜导线进行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耗能少、效率高、无污染、无噪声的优点,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节省了经济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左底板,12、右底板,21、第一调节块,22、第二调节块,31、第一压紧轴,311、第一压紧手柄,312、第一螺栓,32、第二压紧轴,321、第二压紧手柄,322、第二螺栓,41、第一压紧板,411、第一底板,42、第二压紧板,421、第二底板,51、第一滑竿,52、第二滑竿,6、连接杆,7、推拉杆,8、限位板,9、左软化机构,10、右软化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结合图1所示,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设置在机箱的顶部,包括结构相同、对称设置的左软化机构9与右软化机构10,左软化机构9固定,右软化机构10可相对于左软化机构9左右平动,左软化机构9和右软化机构10相配合压紧铜导线。机箱内设置有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左软化机构9和右软化机构10的电源端连接。

左软化机构9包括左底板11,左底板11固定设置在机箱顶端面的左端,左底板11上端面的右侧固定设有第一底板411,第一底板411左侧设有呈圆柱型的第一调节块21。第一调节块21的轴线处铰接有第一压紧轴31,第一压紧轴31水平设置,且第一压紧轴31的侧面带有用于旋转第一压紧轴31的第一压紧手柄311。第一压紧轴31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一压紧板41,第一压紧板41连通有电源与第一底板411配合使用,且第一压紧板41与第一底板411形状、大小均相同。第一调节块21的上方竖直穿设有第一螺栓312,第一螺栓312用于根据铜导线的厚度调节第一压紧轴31的高度并固定第一压紧轴31的位置。

机箱顶端面的右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8,限位板8与左底板11平行设置,且限位板8与左底板11的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设置第一滑竿51、第二滑竿52,第一滑竿51与第二滑竿52相互平行。

右软化机构10中右底板12滑动套装第一滑竿51、第二滑竿52上,右软化机构10中右底板12右侧面的中部铰接有一根连接杆6,连接杆6的另一端通过限位板8铰接有推拉杆7,推拉杆7用于控制右软化机构10的左右平动。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底部机箱内开关电源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左软化机构9和右软化机构10的电源端连接。然后将第一压紧手柄311按下控制第一压紧轴31在第一调节块21内旋转、第一压紧板41抬起,把需要连接的一根铜导线从左到右放到第一压紧板41和第一底板411之间并露出一截,抬起第一压紧手柄311控制第一压紧板41落下将铜导线压住,旋转第一螺栓312将第一压紧手柄311的位置固定,以保证铜导线固定。将第二压紧手柄321按下控制第二压紧轴32在第二调节块22内旋转、抬起第二压紧板42,把需要连接的另一根铜导线从右到左放到第二压紧板42和第二底板421之间并露出一截,抬起第二压紧手柄321控制第二压紧板42落下将铜导线压住,旋转第二螺栓322将第二压紧手柄321的位置固定,以保证铜导线固定。通过旋转推拉杆7控制连接杆6带动右软化机构10沿第一滑竿51、第二滑竿52左右平动,使两根铜导线搭接在一起,然后开启机箱内的开关电源进行通电,使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将铜导线软化后再进行铜导线的连接,具有效率高、无污染、无噪声、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优点。



技术特征:

1.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部的机箱,机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的左软化机构(9)和可平动的右软化机构(10),固定的左软化机构(9)和可平动的右软化机构(10)相配合压紧铜导线;所述机箱内设置有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左软化机构(9)和右软化机构(10)的电源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软化机构(9)包括固定设置在机箱顶端面左端的左底板(11),所述左底板(11)的上端面右侧固定设有第一底板(411),第一底板(411)左侧设有呈圆柱型的第一调节块(21);所述第一调节块(21)的轴线处铰接有水平设置、带有第一压紧手柄(311)的第一压紧轴(31),第一压紧轴(31)的下方固定设有与第一底板(411)配合使用、连通有电源的第一压紧板(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块(21)的上方竖直穿设有用于固定第一压紧轴(31)的第一螺栓(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板(41)与第一底板(411)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顶端面的右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8),限位板(8)与左底板(11)平行设置,且限位板(8)与左底板(11)的前后两端之间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滑竿(51)、第二滑竿(52);所述左软化机构(9)与右软化机构(10)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但右底板(12)滑动套装第一滑竿(51)、第二滑竿(5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软化机构(10)中右底板(12)右侧面的中部铰接有一根连接杆(6),连接杆(6)的另一端通过限位板(8)铰接有用于控制右软化机构(10)左右平动的推拉杆(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导线连接用软化装置,包括位于底部的机箱,机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的左软化机构和可平动的右软化机构,固定的左软化机构和可平动的右软化机构相配合压紧铜导线;所述机箱内设置有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左软化机构和右软化机构的电源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加热速度快、耗能少、效率高、无污染、无噪声的优点,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节省了经济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润芳;许润普;奚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国潜线缆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2
技术公布日:2021.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