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充电保护结构的汽车锂电池

文档序号:28187747发布日期:2021-12-25 01:4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充电保护结构的汽车锂电池

1.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充电保护结构的汽车锂电池。


背景技术:

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3.现有的锂电池存在的缺陷是:
4.1、现有的锂电池在使用时一般都是通过散热孔进行散发,散热性能较差;
5.2、现有的锂电池在充电的时候,经常会因为电池过放、过充、过流,导致锂电池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充电保护结构的汽车锂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在使用时一般都是通过散热孔进行散发,散热性能较差;锂电池在充电的时候,经常会因为电池过放、过充、过流,导致锂电池出现损坏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充电保护结构的汽车锂电池,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的内侧镶嵌安装有两块导热板,且上下分布于电池箱的内侧,所述导热板上焊接有分隔板,且位于导热板的上端中部,所述导热板上固定连接有多组锂电池本体,且分布于分隔板的两侧,所述导热板上且位于锂电池本体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阻块固定座,所述电阻块固定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阻块,且电阻块通过导线与锂电池本体电性连接,所述电阻块的一侧焊接有散热翅片,所述电池箱的一侧开有多个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安装有排气扇,所述电池箱的另一侧开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内设有充放电端口,且充放电端口与锂电池本体之间相互电性连接,该实用新型可以快速的排出锂电池在充放电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散热性能,且有效的防止电池过放、过充、过流,导致锂电池出现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导热板上焊接有多个导热块,且分布于锂电池本体的四周。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电池箱的前侧设有箱体柜门,所述箱体柜门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柜门把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箱体柜门上焊接有开关固定板,所述开关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锂电池本体、电阻块、散热口和排气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均位于电池箱的内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电池箱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且分布于电池箱底部的四个角。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方案通过将两块导热板镶嵌安装在电池箱的内侧,再将多个散热口开在电池箱的一侧,然后将排气扇安装在散热口内,再将多个导热块焊接在导热板上,且分布于锂电池本体的四周,锂电池本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导热板上,导热板把热量传递到导热块上,再通过排气扇可以快速的把热量散发到电池箱外界,提高散热性能。
15.2.本方案通过将电阻块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导热板上且位于锂电池本体的一侧,再将电阻块固定连接在电阻块固定座的上端,且将电阻块通过导线与锂电池本体电性连接,可以使锂电池本体在过度充放电时实现断电保护,有效的防止电池过放、过充、过流,导致锂电池出现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电池箱;2、导热板;3、分隔板;4、锂电池本体;5、电阻块固定座;6、电阻块;7、散热翅片;8、散热口;9、排气扇;10、连接口;11、充放电端口;12、导热块;13、箱体柜门;14、柜门把手;15、开关固定板;16、控制开关;17、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充电保护结构的汽车锂电池,包括电池箱1,电池箱1的内侧镶嵌安装有两块导热板2,且上下分布于电池箱1的内侧,导热板2上焊接有分隔板3,且位于导热板2的上端中部,导热板2上固定连接有多组锂电池本体4,且分布于分隔板3的两侧,导热板2上且位于锂电池本体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阻块固定座5,电阻块固定座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阻块6,且电阻块6通过导线与锂电池本体4电性连接,电阻块6的一侧焊接有散热翅片7,电池箱1的一侧开有多个散热口8,散热口8内安装有排气扇9,电池箱1的另一侧开有连接口10,连接口10内设有充放电端口11,且充放电端口11与锂电池本体4之间相互电性连接。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电池箱1起到保护该实用新型的作用,导热板2起到传导热量的作用,首先将两块导热板2镶嵌安装在电池箱1的内侧,且上下分布于电池箱1的内侧,然后将分隔板3焊接在导热板2上,且位于导热板2的上端中部,再将多组锂电池本
体4固定连接在导热板2上,且分布于分隔板3的两侧,然后将电阻块固定座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导热板2上且位于锂电池本体4的一侧,再将电阻块6固定连接在电阻块固定座5的上端,且将电阻块6通过导线与锂电池本体4电性连接,然后将散热翅片7焊接在电阻块6的一侧,分隔板3起到分隔的作用,锂电池本体4起到供电的作用,电阻块固定座5起到固定连接电阻块6的作用,电阻块6起到使锂电池本体4在过度充放电时实现断电保护的作用,散热翅片7起到给电阻块6进行散热的作用,通过将多个散热口8开在电池箱1的一侧,再将排气扇9安装在散热口8内,然后将连接口10开在电池箱1的另一侧,再将充放电端口11设置在连接口10内,且将充放电端口11与锂电池本体4之间相互电性连接,散热口8起到排出电池箱1内热量的作用,排气扇9起到提高散热效率的作用,连接口10起到安装充放电端口11的作用,充放电端口11起到给锂电池本体4进行充放电的作用,该实用新型可以快速的排出锂电池在充放电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散热性能,且有效的防止电池过放、过充、过流,导致锂电池出现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25.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3,导热板2上焊接有多个导热块12,且分布于锂电池本体4的四周。
26.本实施例中:导热块12起到传导热量的作用,将多个导热块12分布于锂电池本体4的四周,提高其散热效果。
27.具体的,请参阅图1,电池箱1的前侧设有箱体柜门13,箱体柜门13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柜门把手14。
28.本实施例中:箱体柜门13起到方便对电池箱1内设备进行检修的作用,柜门把手14起到方便打开箱体柜门13的作用。
29.具体的,请参阅图1,箱体柜门13上焊接有开关固定板15,开关固定板15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6。
30.本实施例中:开关固定板15起到固定连接控制开关16的作用,控制开关16起到控制该实用新型的作用。
31.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3,锂电池本体4、电阻块6、散热口8和排气扇9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均位于电池箱1的内部。
32.本实施例中:将锂电池本体4、电阻块6、散热口8和排气扇9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均位于电池箱1的内部,使其散热效果更好,提高工作效率。
33.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电池箱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17,且分布于电池箱1底部的四个角。
34.本实施例中:支撑腿17起到支撑电池箱1的作用,将多个支撑腿17分布于电池箱1底部的四个角,使其支撑更稳固。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该实用新型工作前,首先将两块导热板2镶嵌安装在电池箱1的内侧,且上下分布于电池箱1的内侧,然后将分隔板3焊接在导热板2上,且位于导热板2的上端中部,再将多组锂电池本体4固定连接在导热板2上,且分布于分隔板3的两侧,然后将电阻块固定座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导热板2上且位于锂电池本体4的一侧,再将电阻块6固定连接在电阻块固定座5的上端,且将电阻块6通过导线与锂电池本体4电性连接,然后将散热翅片7焊接在电阻块6的一侧,电池箱1起到保护该实用新型的作用,导热板2起到传导热量的作用,分隔板3起到分隔的作用,锂电池本体4起到供电的作用,电
阻块固定座5起到固定连接电阻块6的作用,电阻块6起到使锂电池本体4在过度充放电时实现断电保护的作用,散热翅片7起到给电阻块6进行散热的作用,通过将多个散热口8开在电池箱1的一侧,再将排气扇9安装在散热口8内,然后将连接口10开在电池箱1的另一侧,再将充放电端口11设置在连接口10内,且将充放电端口11与锂电池本体4之间相互电性连接,散热口8起到排出电池箱1内热量的作用,排气扇9起到提高散热效率的作用,连接口10起到安装充放电端口11的作用,充放电端口11起到给锂电池本体4进行充放电的作用,再将多个导热块12焊接在导热板2上,且分布于锂电池本体4的四周,锂电池本体4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导热板2上,导热板2把热量传递到导热块12上,再通过排气扇9可以快速的把热量散发到电池箱1外界,该实用新型可以快速的排出锂电池在充放电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散热性能,且有效的防止电池过放、过充、过流,导致锂电池出现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