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端子及其连接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4641发布日期:2022-06-08 06:3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端子及其连接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及其连接座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终端功能模块的不断增多,智能终端内部的有效空间也越来越狭小,在有效空间内,器件信号稳定已逐渐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瓶颈。怎样利用有限的设计空间实现越来越多的高度集成要求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器件对本身的抗信号干扰能力。
3.连接端子作为电子元器件间的电气连接配件,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对连接端子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其中,解决连接端子自身的抗信号干扰问题成为最常见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端子及其连接座结构,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层端子及下层端子,所述上层端子及下层端子呈上下不同高度设计,所述上层端子及下层端子一侧设置有左连接块,所述上层端子及下层端子另一侧设置有右连接块,所述上层端子由第一上端子、第二上端子、第三上端子及第四上端子组成,所述下层端子由第一下端子、第二下端子、第三下端子及第四下端子组成,所述第一上端子上设置有第一上端子折弯部,所述第三上端子上设置有第三上端子折弯部,所述第四上端子上设置有第四上端子折弯部,所述第一下端子上设置有第一下端子折弯部,所述第二下端子上设置有第二下端子折弯部,所述第四下端子上设置有第四下端子折弯部。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端子、下层端子、左连接块及右连接块设置为一体结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端子折弯部、第三上端子折弯部及第四上端子折弯部设置为同一高度。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端子折弯部、第二下端子折弯部及第四下端子折弯部设置为同一高度。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端子、第一下端子、第二上端子、第二下端子、第三上端子、第三下端子、第四上端子及第四下端子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右连接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通孔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二通孔设置每4个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为一组,按组均匀分布设计。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的连接座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可选择地设置有若干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设置为1~2个。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连接端子及其连接座结构,其中,连接端子包括层端子及下层端子,所述上层端子及下层端子呈上下不同高度设计,所述上层端子及下层端子一侧设置有左连接块,所述上层端子及下层端子另一侧设置有右连接块,所述上层端子由第一上端子、第二上端子、第三上端子及第四上端子组成,所述下层端子由第一下端子、第二下端子、第三下端子及第四下端子组成,所述第一上端子上设置有第一上端子折弯部,所述第三上端子上设置有第三上端子折弯部,所述第四上端子上设置有第四上端子折弯部,所述第一下端子上设置有第一下端子折弯部,所述第二下端子上设置有第二下端子折弯部,所述第四下端子上设置有第四下端子折弯部;端子折弯部的设计,使两层端子的相邻端子间形成一种空间差,有效降低了导体间的信号干扰;此外,连接端子的连接座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一侧可选择地设置有若干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使端子能很好的固定在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上,避免在安装及实用时发生变形而影响导体间的信号传输,再次有效降低导体间的信号干扰。达到了结构简单,双重降低导体间的信号干扰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端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端子之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端子之壳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端子之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端子之壳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端子及其端子的连接座结构之装配示意图之一;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端子及其端子的连接座结构之装配示意图之二;
24.图例中元件说明:1-上层端子;11-第一上端子;111-第一上端子折弯部;12-第二上端子;13-第三上端子;131-第三上端子折弯部;14-第四上端子;141-第四上端子折弯部;2-下层端子;21-第一下端子;211-第一下端子折弯部;22-第二下端子;221-第二下端子折弯部;23-第三下端子;24-第四下端子;241-第四下端子折弯部;3-左连接块;31-第一通孔;4-右连接块;41-第二通孔;5-壳体;51-第一缺口;52-第二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看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连接端子,包括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所述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呈上下不同高度设计,所述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一侧设置有左连接块3,所述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另一侧设置有右连接块4,所述上层端子1由第一上端子11、第二上端子12、第三上端子13及第四上端子14组成,所述下层端子2由第一下端子21、第二下端子22、第三下端子23及第四下端子24组成,所述第一上端子11上设置有第一上端子折弯部111,所述第三上端子13上设置有第三上端子折弯部131,所述第四上端子14上设置有第四上端子折弯部141,所述第一下端子21上设置有第一下端子折弯部211,所述第二下端子22上设置有第二下端子折弯部221,所述第四下端子24上设置有第四下端子折弯部241。
27.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端子,所述上层端子1、下层端子2、左连接块3及右连接块4设置为一体结构。
28.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端子,所述第一上端子折弯部111、第三上端子折弯部131及第四上端子折弯部141设置为同一高度。
29.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端子,所述第一下端子折弯部211、第二下端子折弯部221及第四下端子折弯部241设置为同一高度。
30.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端子,所述第一上端子11、第一下端子21、第二上端子12、第二下端子22、第三上端子13、第三下端子23、第四上端子14及第四下端子24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31.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端子,所述左连接块3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31,所述右连接块4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41。
32.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若干第一通孔31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33.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若干第二通孔41设置每4个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为一组,按组均匀分布设计。
3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的连接座结构,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一侧可选择地设置有若干第一缺口51及第二缺口52,所述第一缺口51设置为1~2个。
35.优选的,上述的一种连接端子的连接座结构,所述第一缺口51及第二缺口52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36.实施例1
37.请参看图1,请参看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连接端子,包括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所述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呈上下不同高度设计,所述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一侧设置有左连接块3,所述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另一侧设置有右连接块4,所述上层端子1由第一上端子11、第二上端子12、第三上端子13及第四上端子14组成,所述下层端子2由第一下端子21、第二下端子22、第三下端子23及第四下端子24组成,所述第一上端子11上设置有第一上端子折弯部111,所述第三上端子13上设置有第三上端子折弯部131,所述第四上端子14上设置有第四上端子折弯部141,所述第一下端子21上设置有第一下端子折弯部211,所述第二下端子22上设置有第二下端子折弯部221,所述第四下端子24上设置有第四下端子折弯部241。
38.所述上层端子1、下层端子2、左连接块3及右连接块4设置为一体结构。
39.所述第一上端子折弯部111、第三上端子折弯部131及第四上端子折弯部141设置为同一高度。
40.所述第一下端子折弯部211、第二下端子折弯部221及第四下端子折弯部241设置为同一高度。
41.所述第一上端子11、第一下端子21、第二上端子12、第二下端子22、第三上端子13、第三下端子23、第四上端子14及第四下端子24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42.所述左连接块3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31,所述右连接块4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41。
43.所述若干第一通孔31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44.所述若干第二通孔41设置每4个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为一组,按组均匀分布设计。
45.请参看图2-5,一种连接端子的连接座结构,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一侧可选择地设置有若干第一缺口51及第二缺口52,所述第一缺口51设置为1个。
46.所述第一缺口51及第二缺口52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47.实施例2
48.请参看图1,请参看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连接端子,包括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所述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呈上下不同高度设计,所述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一侧设置有左连接块3,所述上层端子1及下层端子2另一侧设置有右连接块4,所述上层端子1由第一上端子11、第二上端子12、第三上端子13及第四上端子14组成,所述下层端子2由第一下端子21、第二下端子22、第三下端子23及第四下端子24组成,所述第一上端子11上设置有第一上端子折弯部111,所述第三上端子13上设置有第三上端子折弯部131,所述第四上端子14上设置有第四上端子折弯部141,所述第一下端子21上设置有第一下端子折弯部211,所述第二下端子22上设置有第二下端子折弯部221,所述第四下端子24上设置有第四下端子折弯部241。
49.所述上层端子1、下层端子2、左连接块3及右连接块4设置为一体结构。
50.所述第一上端子折弯部111、第三上端子折弯部131及第四上端子折弯部141设置为同一高度。
51.所述第一下端子折弯部211、第二下端子折弯部221及第四下端子折弯部241设置为同一高度。
52.所述第一上端子11、第一下端子21、第二上端子12、第二下端子22、第三上端子13、第三下端子23、第四上端子14及第四下端子24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53.所述左连接块3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31,所述右连接块4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41。
54.所述若干第一通孔31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55.所述若干第二通孔41设置每4个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为一组,按组均匀分布设计。
56.请参看图2-5,一种连接端子的连接座结构,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一侧可选择地设置有若干第一缺口51及第二缺口52,所述第一缺口51设置为2个。
57.所述第一缺口51及第二缺口52呈先后顺序排列均匀分布设计。
58.以上详细说明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之具体说明,惟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之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之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