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拆卸电池包

文档序号:33503939发布日期:2023-03-17 22:5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拆卸电池包

1.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拆卸电池包。


背景技术:

2.随着能源环境危机的加剧,研究一种能够缓解能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的节能环保汽车就显得尤为重要,纯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电动汽车是以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代替传统动力源的汽车,其中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
3.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的核心部件,其工作稳定性对电动汽车的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而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在冬天环境温度较低和夏天环境温度较高时,动力电池的使用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难免会受到一些震动或冲击载荷,提升动力电池的抗震动性能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尤为重要。
4.因此,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拆卸电池包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拆卸电池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拆卸电池包,包括内壳组件、定位组件、顶壳组件和外壳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定位组件均设置于内壳组件的内部,所述顶壳组件设置于内壳组件和定位组件的上方,所述内壳组件、定位组件和顶壳组件均位于外壳组件的内部;
7.所述内壳组件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置为箱式结构;
8.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定位框,所述定位框位于内壳体内;
9.所述顶壳组件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位于内壳体的顶端;
10.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外壳体,两个所述外壳体分别位于内壳体的两端。
11.优选的,两个所述定位框的内侧均设置有石蜡板,所述石蜡板的外侧面中部设置有与定位框贯穿连接的凸起,所述石蜡板的内侧面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插槽,两个所述石蜡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导热框,且导热框与插槽相适配。
12.优选的,所述导热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组呈错位分布的散热翅片,且散热翅片的截面设置为涡状结构,所述散热翅片的外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13.相邻两个所述导热框之间设置有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呈“v”形结构的导风板,且两组所述导风板呈错位分布,所述活动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呈“∩”形结构的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内侧设置有“y”形结构的膨胀气囊,所述膨胀气囊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延伸气囊,所述延伸气囊的顶端设置有两个伸缩气囊,所述伸缩气囊的顶端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与连接框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
板。
14.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四角处均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支撑气柱,所述外壳体的两侧内壁中部均设置有连接气柱,且连接气柱的两端均与支撑气柱相连接,所述外壳体的顶端内壁中部设置有储气囊,所述储气囊与连接气柱之间设置有多个导气柱,所述储气囊的两端中部均设置有膨胀气柱,所述膨胀气柱的外侧面中部设置有阻尼垫。
15.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的外侧壁中部贯穿开设有方形槽,所述固定壳的下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排气槽,且多个所述排气槽的顶端延伸至方形槽内,所述方形槽的槽口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倾斜结构的挡板,相邻两个所述挡板呈交错分布。
16.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外壳体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框,两个所述密封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两端均贯穿开设有多个条形槽,两个所述外壳体外侧壁四角处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
17.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底端内壁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螺孔的内插接连接有锁紧螺杆,所述内壳体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接线盖,所述接线盖的上方设置有多组限位框,每组所述限位框均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框的外侧壁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两个所述限位框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两个支臂,两个所述限位框之间设置有两个活动板,且活动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臂活动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活动板上表面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锁紧螺栓,位于上方的所述活动板上表面中部贯穿开设有与锁紧螺栓相适配的螺纹槽,每个所述限位框的外侧均设置有电池模块。
18.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框相互靠近的一侧顶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中部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压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限位槽,所述压板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通槽。
19.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0.1、本发明通过设置内壳组件,内壳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组件和电池模块,定位组件可以将电池模块安装在内壳组件内,且定位组件可以起到对电池模块的温度保护功能,通过设置顶壳组件,内壳组件、定位组件和顶壳组件可以对电池模块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在内壳组件的外侧设置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可以安装在电动汽车上,从而方便了装置的安装,且内壳组件、定位组件、顶壳组件和外壳组件相互拼接组成电池包,通过拆除各组件即可实现对电池包内部电池模块的拆卸,从而方便了电池模块的检修和维护;
21.2、本发明通过设置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上设置的导热框和散热翅片等结构可以实现对电池模块的散热处理,同时,导热框与电池模块之间的导热结构为石蜡板,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石蜡板可以跟随电池模块升温,由于石蜡材料的储热性能较高,因此石蜡板可以吸收电池模块的热量,起到延缓电池模块升温的作用,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石蜡材料可以将吸收的热量缓慢释放,以避免电池模块温度过低影响使用,从而使得装置可以不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正常使用;
22.3、本发明通过设置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内部设置有活动框,活动框的内部设置有导风板,活动框的底端设置有膨胀气囊,当电池模块温度过高时,膨胀气囊受热膨胀,使得活动框被向上顶起,此时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导风板进入定位组件内部,此时定位组件对电池模块的散热效果得到提升,而当电池温度过低时,膨胀气囊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活动框位于定位组件内部,此时外界的冷空气不会进入定位组件内,电池模块受到外界温度的影
响较小,活动框和膨胀气囊的设置降低了外界环境对电池模块温度的影响;
23.4、本发明通过设置外壳组件,外壳组件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气柱和储气囊,支撑气柱用于连接外壳组件与内壳组件,当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震动或冲击载荷时,支撑气柱受到内壳组件的挤压,此时支撑气柱发生形变,吸收动能,同时,储气囊中的气体因支撑气柱形变而进入膨胀气柱,使得膨胀气柱发生形变,而膨胀气柱形变后可以将内壳组件夹紧,使得内壳组件受到动能的影响降低,从而起到对内壳组件的缓冲防护作用,进而保证了电池包在受到外界动能作用时可以保持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内壳组件结构内部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的内壳组件和定位组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的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的定位组件结构爆炸图。
30.图7为本发明的石蜡板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发明的压板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发明的导热框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发明的活动框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发明的膨胀气囊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本发明的活动框结构剖视示意图。
36.图13为本发明的内壳体结构示意图。
37.图14为本发明的限位框结构示意图。
38.图15为本发明的固定壳结构示意图。
39.图16为本发明的固定壳结构剖视示意图。
40.图17为本发明的图16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41.图18为本发明的外壳组件结构示意图。
42.图19为本发明的外壳组件结构仰视示意图。
43.图中:1、内壳组件;2、定位组件;3、顶壳组件;4、外壳组件;101、内壳体;102、螺孔;103、锁紧螺杆;104、接线盖;105、限位框;106、卡块;107、支臂;108、活动板;109、锁紧螺栓;110、螺纹槽;111、电池模块;201、定位框;202、石蜡板;203、凸起;204、插槽;205、导热框;206、散热翅片;207、散热孔;208、活动框;209、导风板;210、连接框;211、膨胀气囊;212、延伸气囊;213、伸缩气囊;214、顶块;215、限位板;216、压板;217、卡座;218、定位孔;219、限位槽;220、通槽;301、固定壳;302、方形槽;303、排气槽;304、挡板;401、外壳体;402、支撑气柱;403、连接气柱;404、储气囊;405、导气柱;406、膨胀气柱;407、阻尼垫;408、密封框;409、条形槽;410、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至图19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拆卸电池包,包括内壳组件1、定位组件2、顶壳组件3和外壳组件4,定位组件2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定位组件2均设置于内壳组件1的内部,顶壳组件3设置于内壳组件1和定位组件2的上方,内壳组件1、定位组件2和顶壳组件3均位于外壳组件4的内部;
46.内壳组件1包括内壳体101,内壳体101设置为箱式结构;
47.内壳体101的底端内壁开设有多个螺孔102,螺孔102的内插接连接有锁紧螺杆103,内壳体10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接线盖104,电池模块111的接线端均位于接线盖104的上方,通过打开接线盖104可以直接显示对电池模块111的接线和检修;
48.具体的,接线盖104的上方设置有多组限位框105,每组限位框105均设置有两个,限位框105的外侧壁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06,卡块106可以对定位框201卡接连接,从而使得限位框105可以将电池模块111压紧在定位框201的外侧;
49.更为具体的,两个限位框105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两个支臂107,两个限位框105之间设置有两个活动板108,且活动板10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臂107活动连接,位于下方的活动板108上表面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锁紧螺栓109,位于上方的活动板108上表面中部贯穿开设有与锁紧螺栓109相适配的螺纹槽110,锁紧螺栓109和螺纹槽110配合,使得两个活动板108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调整,而活动板108可以带动支臂107运动,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框105之间的距离被调整,进而使得限位框105外侧的电池模块111可以被压紧固定;
50.并且,每个限位框105的外侧均设置有电池模块111,且电池模块111位于定位框201的一侧;
51.定位组件2包括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定位框201,定位框201位于内壳体101内;
52.具体的,两个定位框201的内侧均设置有石蜡板202,石蜡板202的外侧面中部设置有与定位框201贯穿连接的凸起203,凸起203可以与电池模块111的外侧壁贴合,从而使得石蜡板202可以吸收电池模块111上的热量;
53.更为具体的,石蜡板202的内侧面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插槽204,两个石蜡板202之间设置有多个导热框205,且导热框205与插槽204相适配,导热框205可以吸收石蜡板202上的热量,从而可以起到对石蜡板202的散热作用;
54.并且,导热框20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组呈错位分布的散热翅片206,且散热翅片206的截面设置为涡状结构,散热翅片206的外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07,涡状结构的设置使得散热翅片206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得到提升,从而使得散热翅片206的散热效果得到提升;
55.而且,相邻两个导热框205之间设置有活动框208,活动框208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呈“v”形结构的导风板209,且两组导风板209呈错位分布,两组导风板209错位分布的设置保证了外界的空气可以顺着导风板209进入导热框205内;
56.活动框20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呈“∩”形结构的连接框210,连接框210的内侧设置有“y”形结构的膨胀气囊211,膨胀气囊211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延伸气囊212,膨胀气囊211的
内部填充有氢气、氮气等受热易膨胀的气体;
57.具体的,延伸气囊212的顶端设置有两个伸缩气囊213,当电池模块111的温度过高时,膨胀气囊211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此时膨胀气囊211顶端的伸缩气囊213因气体膨胀而发生向上的形变,此时伸缩气囊213将连接框210向上顶起,而连接框210带动活动框208向上运动,使得活动框208被顶起,此时活动框208内部顶端的导风板209运动至压板216的上方,此时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顶壳组件3上的方形槽302和活动框208进入导热框205内,此时导热框205上的热量可以被排出,电池模块111的热量被排出;
58.更为具体的,伸缩气囊213的顶端设置有顶块214,顶块214与连接框210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活动框20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15;
59.并且,相邻两个定位框201相互靠近的一侧顶端设置有压板216,压板21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座217,卡座2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框201的顶端卡接,压板216和卡座217配合,可以实现对两个定位框201位置的固定;
60.而且,卡座217的中部贯穿开设有定位孔218,定位孔218与锁紧螺杆103相适配,锁紧螺杆103和定位孔218配合,可以将压板216与内壳体101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可以将定位框201与内壳体101之间的位置固定,而电池模块111位于定位框201的外侧,因此定位框201可以将电池模块111的位置固定;
61.同时,压板216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限位槽219,限位槽219与导热框205相适配,限位框219可以起到对导热框205的限位作用;
62.压板216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通槽220,活动框208与通槽220贯穿连接,且限位板215位于通槽220的槽口处,当活动框208被顶起时,空气可以通过通槽220进入活动框208内部;
63.顶壳组件3包括固定壳301,固定壳301位于内壳体101的顶端,固定壳301通过螺栓安装在内壳体101的顶端,固定壳301与内壳体101配合,可以起到对电池模块111的防护作用;
64.具体的,固定壳301的外侧壁中部贯穿开设有方形槽302,固定壳301的下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排气槽303,且多个排气槽303的顶端延伸至方形槽302内,方形槽302的槽口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倾斜结构的挡板304,相邻两个挡板304呈交错分布,挡板304的倾斜设置可以避免环境中的水进入方形槽302,而多个挡板304的交错设置保证了空气可以经过挡板304两侧的缝隙进入方形槽302内,从而保证了装置的散热效果;
65.外壳组件4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外壳体401,两个外壳体401分别位于内壳体101的两端;
66.具体的,外壳体401的内侧壁四角处均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支撑气柱402,外壳体401的两侧内壁中部均设置有连接气柱403,且连接气柱403的两端均与支撑气柱402相连接,外壳体401的顶端内壁中部设置有储气囊404,储气囊404与连接气柱403之间设置有多个导气柱405,储气囊404的两端中部均设置有膨胀气柱406;
67.更为具体的,当内壳组件1因震动或受到冲击载荷而挤压支撑气柱402,使得支撑气柱402发生形变,而支撑气柱402在形变过程中可以吸收一部分动能,从而起到对内壳组件1的缓冲作用;
68.并且,膨胀气柱406的外侧面中部设置有阻尼垫407,膨胀气柱406因气压增大发生
膨胀时,使得阻尼垫407被压紧在内壳组件1的表面,而内壳组件1与外壳组件4发生相对位移,阻尼垫407通过摩擦力作用再次吸收内壳组件1上的动能,从而起到对内壳组件1的再次缓冲;
69.而且,相邻两个外壳体401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框408,两个密封框408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外壳体401的外侧壁两端均贯穿开设有多个条形槽409,条形槽409的设置在保证了装置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装置的重量,同时也方便了装置的散热;
70.同时,两个外壳体401外侧壁四角处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10,安装座41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电动汽车的骨架上,从而可以实现装置的安装。
71.本发明工作原理:
72.本装置通过设置内壳组件1和定位组件2,定位组件2设置有多个,多个定位组件2可以将多个电池模块111安装在内壳组件1内,通过在内壳组件1的顶端设置顶壳组件3,顶壳组件3和内壳组件1配合,可以对电池模块111起到防护作用,通过在内壳组件1的外侧设置外壳组件4,外壳组件4可以安装在电动汽车上,从而方便了电池模块111为电动汽车供电,同时,外壳组件4还可以起到缓冲防护的作用,以保证装置免受振动和冲击的影响;
73.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定位组件2还可以对电池模块111的温度进行控制,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电池模块111工作产生热量,此时电池模块111上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输至石蜡板202上,而石蜡板202可以吸收电池模块111的热量,由于石蜡板202和电池模块111的初始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同,因此石蜡板202的初始温度较高,此时石蜡板202吸收热量升温,石蜡板202将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输至导热框205,导热框205将热量传输至散热翅片206,此时散热翅片206可以将热量排放至空气中,从而起到对石蜡板202的散热作用,进而起到对电池模块111的散热作用;
74.在此过程中,膨胀气囊211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此时膨胀气囊211顶端的伸缩气囊213因气体膨胀而发生向上的形变,此时伸缩气囊213将连接框210向上顶起,而连接框210带动活动框208向上运动,使得活动框208被顶起,此时活动框208内部顶端的导风板209运动至压板216的上方,此时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顶壳组件3上的方形槽302和活动框208进入导热框205内,此时导热框205上的热量可以被排出,电池模块111的热量被排出;
75.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电池模块111工作产生的热量被石蜡板202吸收,由于石蜡板202的初始温度较低,因此石蜡板202的温度缓慢升高,当电池模块111停止工作时,石蜡板202缓慢释放温度,保证电池模块111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并且,在此过程中膨胀气囊211中的气体不会发生膨胀,活动框208顶端的限位板215与压板216贴合,外界的空气无法进入定位组件2内,此时电池模块111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较低;
76.当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震动或冲击载荷时,此时内壳组件1因震动或冲击载荷的动能在外壳组件4中运动,此时内壳组件1挤压支撑气柱402,使得支撑气柱402发生形变,而支撑气柱402在形变过程中可以吸收一部分动能,从而起到对内壳组件1的缓冲作用,并且,支撑气柱402发生形变时,其内部的气体通过连接气柱403进入储气囊404中,而储气囊404中的气压增大,使得气体进入膨胀气柱406中,膨胀气柱406因气压增大发生膨胀,使得阻尼垫407被压紧在内壳组件1的表面,而内壳组件1与外壳组件4发生相对位移,阻尼垫407通过摩擦力作用再次吸收内壳组件1上的动能,从而起到对内壳组件1的再次缓冲,从而使得内壳组件1受到的动能作用降低,进而避免了内壳组件1内部的电池模块111因汽车的
碰撞而受到动能损坏。
7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