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转动接线端子的整流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1772发布日期:2022-12-24 02:5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转动接线端子的整流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整流器外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转动接线端子的整流器外壳。


背景技术:

2.为了实现整流器外壳内部的元器件与外部电缆的相连接,通常会在整流器外壳的侧壁上的接线肚端子。现有的接线端子,虽然能够满足与带插头的外接电缆进行电性连接的基本需求,但却存在着如下缺陷:其一,不能进行转动连接,是以存在着满足所需的插接角度的使用需求;其二,接线端子与整流器外壳的连接处的连接牢固性较差,是以存在着容易致使接线端子从整流器外壳上发生脱落的缺陷;其三,接线端子与整流器外壳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较差,是以存在着容易致使外界的灰尘和潮气进入整流器外壳的内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转动接线端子的整流器外壳,不仅能够满足实现整流器外壳内部与外接电缆的电性连接的基本需求,而且还能对接线端子进行转动连接,从而更好地满足外接电缆的不同插接角度的使用需求,且能够使得接线端子与整流器外壳的连接处具有显著的连接牢固性和密封性。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转动接线端子的整流器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与外壳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盖体、设置在外壳本体上的连接插筒、与连接插筒的内侧壁套合连接的接线端子、设置在接线端子的内端且用来与外壳本体内部的元器件电性连接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的外端侧壁螺纹连接且与连接插筒的外端套合连接的连接筒、设置在连接筒上且用于对连接插筒进行固定的连接螺栓、设置在接线端子与连接插筒的连接处的第一密封圈和设置在连接筒与连接插筒的连接处且与连接螺栓错位设置的第二密封圈。
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插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螺栓相适配的防滑纹。
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栓为手拧螺栓。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筒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拧杆,所述拧杆上还设置有防滑套。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本体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导线进行固定的固定模块。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模块包括设置在外壳本体的内侧壁上的u型的卡线槽和设置在卡线槽上且用于对导线进行固定的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靠近导线的一端还设置有固定压板,所述固定压板靠近导线的一端还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卡线槽的侧端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外壳本体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所述外壳本体上设置有与紧固螺栓相适配的螺纹紧固孔,所述螺纹紧固孔为盲孔。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插筒位于外壳本体外端的部位上还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11.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侧端与外壳本体的侧端铰接,所述盖体还与外壳本体卡接固定,所述盖体的侧端还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外壳本体进行固定
的固定螺栓,所述外壳本体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固定孔,所述螺纹固定孔为盲孔,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拉手。
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本体与盖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其一,通过外壳本体、盖体、连接插筒、接线端子、导线、连接筒、连接螺栓、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配合,不仅能够满足实现整流器外壳内部与外接电缆的电性连接的基本需求,而且还能对接线端子进行转动连接,从而更好地满足外接电缆的不同插接角度的使用需求,且能够使得接线端子与整流器外壳的连接处具有显著的连接牢固性和密封性。
14.其二,通过防滑纹,能够增强连接插筒与连接螺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强连接螺栓对连接插筒与连接筒的连接处的限位固定效果;因为连接螺栓为手拧螺栓,所以能够方便地对连接螺栓进行调节。
15.其三,通过拧杆,能够使得用户更方便地对连接筒进行拧转调节,即能够为实现对接线端子的转动连接提供方便;通过防滑套,能够方便地对拧杆进行调节;通过卡线槽和限位螺栓的配合,能够使得导线靠近接线端子的位置与外壳本体的内壁固定到一起,从而避免转动接线端子时因为操作不慎而对导线施加了牵拉作用力而对导线与元器件的连接处发生损坏或脱落;通过固定压板,能够使得限位螺栓更牢固地对导线与卡线槽的连接处进行固定,通过防滑垫,能够进一步限位螺栓更牢固地对导线与卡线槽的连接处的固定效果;通过延伸板、紧固螺栓和螺纹紧固孔的配合,能够实现卡线槽与外壳本体内侧壁的灵活连接和拆卸。
16.其四,通过透明观察窗,能够使得用户方便地对连接插筒内部的导线的情况进行查看,避免导线因为过于缠绕搅动而发生损坏;通过固定板、固定螺栓和螺纹固定孔的配合,能够对盖体与外壳本体的连接处进行灵活加固;通过拉手,能够使得用户方便地对盖体进行打开、关闭的操作提供方便;通过第三密封圈,能够提高外壳本体与盖体的连接处的密封性、防尘性和防潮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明观察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外壳本体;2、盖体;3、连接插筒;4、接线端子;5、导线;6、连接筒;7、连接螺栓;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拧杆;11、防滑套;12、卡线槽;13、限位螺栓;14、固定压板;15、防滑垫;16、延伸板;17、紧固螺栓;18、透明观察窗;19、固定板;20、固定螺栓;21、拉手;22、第三密封圈;23、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
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24.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转动接线端子的整流器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与外壳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盖体2、设置在外壳本体1上的连接插筒3、与连接插筒3的内侧壁套合连接的接线端子4、设置在接线端子4的内端且用来与外壳本体1内部的元器件23电性连接的导线5、与接线端子4的外端侧壁螺纹连接且与连接插筒3的外端套合连接的连接筒6、设置在连接筒6上且用于对连接插筒3进行固定的连接螺栓7、设置在接线端子4与连接插筒3的连接处的第一密封圈8和设置在连接筒6与连接插筒3的连接处且与连接螺栓7错位设置的第二密封圈9。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连接插筒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螺栓7相适配的防滑纹。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连接螺栓7为手拧螺栓。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连接筒6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拧杆10,所述拧杆10上还设置有防滑套11。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外壳本体1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导线5进行固定的固定模块。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固定模块包括设置在外壳本体1的内侧壁上的u型的卡线槽12和设置在卡线槽12上且用于对导线5进行固定的限位螺栓13,所述限位螺栓13靠近导线5的一端还设置有固定压板14,所述固定压板14靠近导线5的一端还设置有防滑垫15,所述卡线槽12的侧端设置有延伸板16,所述延伸板16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外壳本体1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17,所述外壳本体1上设置有与紧固螺栓17相适配的螺纹紧固孔,所述螺纹紧固孔为盲孔。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连接插筒3位于外壳本体1外端的部位上还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8。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盖体2的侧端与外壳本体1的侧端铰接,所述盖体2还与外壳本体1卡接固定,所述盖体2的侧端还设置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外壳本体1进行固定的固定螺栓20,所述外壳本体1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栓20相适配的螺纹固定孔,所述螺纹固定孔为盲孔,所述盖体2上还设置有拉手21。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外壳本体1与盖体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2。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先松动固定螺栓20,使得固定螺栓20与螺纹固定孔分离,然后通过拉手21打开盖体2,之后使得接线端子4穿过连接插筒3并移动到连接插筒3的外部,之后使得连接筒6与接线端子4螺纹连接,随后再使得接线端子4重新与连接插筒3套合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一密封圈8增强接线端子4与连接插筒3的连接处的密封性,之后便可使得连接螺栓7穿过连接筒6的侧壁并抵在连接插筒3的外侧壁上,从而实现对连接筒6、连接插筒3的连接处的固定连接。
34.之后使得卡线槽12对导线5进行卡接固定,并使得卡线槽12与外壳本体1的内侧壁贴合到一起,之后使得紧固螺栓17穿过延伸板16并与螺纹紧固孔相连接,从而使得卡线槽12与外壳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到一起,随后拧动限位螺栓13,使得限位固定压板14、防滑垫
15向着靠近导线5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防滑垫15抵在导线5的外侧壁上,从而实现对导线5与卡线槽12的连接处的固定连接,避免导线5相对于卡线槽12发生偏移滑动。
35.之后便可使得盖体2与外壳本体1卡接固定,接着拧紧固定螺栓20,使得固定螺栓20与螺纹固定孔固定到一起,从而使得外壳本体1与盖体2固定到一起,并通过第三密封圈22增强外壳本体1与壳体的连接处的密封性、防尘性和防潮性。
36.之后,便可对接线端子4进行使用。在使用接线端子4的过程中,若是发现接线端子4的角度不合适、需要对接线端子4进行转动调节时,只需松动连接螺栓7,解除对连接插筒3与连接筒6的连接处的固定,之后便可通过拧杆10、防滑套11对连接筒6进行拧转调节,使得接线端子4随着连接筒6一同进行转动,当完成对接线端子4的转动调节时,只需重新拧紧连接螺栓7,使得连接螺栓7抵在连接插筒3的外侧壁上,从而对连接筒6与连接插筒3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对完成转动调节的接线端子4进行限位固定。
37.通过透明观察窗18,能够使得用户方便地对连接插筒3内部的导线5的情况进行查看,避免导线5因为过于缠绕搅动而发生损坏;通过固定板19、固定螺栓20和螺纹固定孔的配合,能够对盖体2与外壳本体1的连接处进行灵活加固;通过拉手21,能够使得用户方便地对盖体2进行打开、关闭的操作提供方便;通过第三密封圈22,能够提高外壳本体1与盖体2的连接处的密封性、防尘性和防潮性。
3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