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过渡接线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0524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电缆过渡接线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电压(电压高于2.5KV)大电流(脉冲峰值电流大于105A)同轴电缆与设备、器件引出线的过渡接线箱。尤其适宜大型高攻率激光系统及工业工程系统上所用。
已有的接线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实验室设计的一种如图一所示,是用铝合金铸成的底座、两内侧有两块环氧树脂板制成的接线板,接线板的下端是同轴电缆的固定架,在固定架上可以固定八个同轴电缆。固定架一侧装有八根螺杆与作为零电位的由环氧树脂板制成的接线板连接,螺杆上有电流互感器线圈套与灯头线的连接螺丝,接线板的上端是双头导线电螺栓,有用塑料膜复盖的钢板制作的外罩。
上述结构存在的缺点是1.结构复杂,而且不甚合理。因为若将同轴电缆连接在接线上时,必须将伸进接线箱的同轴电缆弯成直角,而要将电缆引出接线箱时,需要将电缆再次弯成直角,在这么小的空间内同轴电缆连弯正反两个直角,造成安装和维修的困难。安装螺杆时,需要用特别的工具,而且仍然是操作困难。
2.螺杆之间,螺丝之间经常爬电、打火。
3.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元件。由于火花干扰和破坏,有时新的接线箱,在短时间内就被损坏甚至无法使用。
4.造价高,因为结构复杂,构件多,所以所用的材料多,成本就提高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设计一种既结构简单合理,又无爬电打火,寿命长,造价低廉的过渡接线箱。
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接线箱是由固定于左右两块立板上端的两块上横板,镶嵌于立板中间位置上的集电板,安置在立板下方由上下两块板组成的两块夹板,外加绝缘外罩所组成。
上面所说的两块上横板上带有多个长圆孔,这些长圆孔是用来固定电缆芯线和器件引出线的高压端,这些长圆孔之间应该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所以在上横板上的长圆孔不应布置得太密,但也不应太疏。根据所接的同轴电缆芯线的电压和上横板的大小和绝缘材料的情况而定。
上面所述的集电板是零电位的接线板,所以用金属板如铜板制作,集电板布有多个通孔,供螺杆穿入。所有的同轴电缆终端头和器件引出线的零电位都接于集电板上,同时接地。
上述两块夹板是固定在立板的下方,每块夹板都是两块板组成的。是供安放电流互感器所用。每安放一个电流互感器的位置上有一个槽口和一个圆通孔,圆通孔的直径大于引出线的外径,通常大于引出线直径的1.5倍,这是为了便于穿入器件零电位引出线。所用的电流互感器是穿心式的。
上述左右两块立板,两块上横板,两块夹板均用环氧板树脂板制作。
绝缘外罩是用有机玻璃或塑料所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结构简单合理。由上述两种结构比较,不难看出这一优点。
2.不爬电,不打火。本新型的结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接触点,消除了过渡线箱的电火花干扰。
3.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使用方便,维修量少。
4.成本低。本实用新型比上述接线箱减去了铝合金铸件的底座,省去了金属的电缆固定架,省去了特制的导电螺杆等金属件,因此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二。


图1.带有铝合金铸件底座的过渡接线箱。图中,1——外罩,由两层薄板组成,里边一层是薄钢板制作,外边一层是高压绝缘薄板。
2——同轴电缆终端头固定架。
3——铝合金铸件的底座,4——高电压环氧树脂接线板,5——零电位环氧树脂接线板,6——电流互感器线圈,7——双头导电铜螺栓,8——底板(为同轴电缆固定架)。
图2.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过渡接线箱。图中9——上横板,10——立板,11——集电板,
12——夹板,13——固定接线箱的三角固定板。
最佳实施例如图2所示。用环氧树脂板制作左右两块立板,两块上横板,两块安放电流互感器的夹板。上横板长260mm,长圆孔数是4,孔距为60mm,高压端电压大于25KV,而且有

倍的安全系数。外罩采用有机玻璃板。
用于高功率铷玻璃激光器系统上,其激光能量为448千焦耳电压高于25KV,脉冲峰值电流大于3×105A。其中同轴电缆的数量可以任意组合,经长时间使用,无爬电打火现象,不需要更换元件,从而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电缆过渡接线箱,其特征在于是由固定于左右两块立板上端的两块上横板,镶嵌于立板中间位置上的集电板,安置在立板下方由上下两块板组成的两块夹板,外加绝缘外罩所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缆过渡接线箱,其特征在于两块上横板上带有多个长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缆过渡接线箱,其特征在于集电板上布有多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缆过渡接线箱,其特征在于夹板上每安装一个电流互感器的位置上有一个槽口和一个圆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高电压大电流同轴电缆过渡接线箱。它由固定于左右两块立板上端的两块上横板、镶嵌于立板中间位置上的集电板和置于立板下方的两块夹板所组成。具有结构简单,不爬电,不打火,寿命长,造价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H01R9/22GK2079812SQ9020742
公开日1991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11日
发明者崔振吉, 牟俊杰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