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开关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298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段开关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段开关,尤其涉及一种使多段开关中的二极管易于装设,并可降低开关成本的多段开关的改进结构。
众所周知,已用的一种多段开关如

图1所示,具有一座体11,一电枢件12,设于该座体11中央,可受旋动;一导电桥接件13,具有三个片部,该导电桥接件13套设在该电枢件12上,使电枢件12的周面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桥接导电部14、15、16以及一绝缘部17;三导电片18、19、20,设于该座体12内,并分别与该三桥接导电部14、15、16接触;三电线21、22、23,分别连接于该三导电片18、19、20,其中,该第三电线23并连接一具降压作用的二极管24,用以提供一阻抗,该第一电线21系为一输入端,而第二、第三电线22、23系为输出端。
使用时,当该电枢件12被拨转于如图上所示的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桥接导电部14系与第一导电片18导接,同样的,该第二、第三桥接导电部15、16亦分别与该第二、第三导电片19、20导接,此时,输入端的该第一电线21,与输出端的该二、第三电线22、23间均呈导通状态,由于该第三电线23连接一具阻抗的二极管24,因此,电流自无阻抗的第二电线22输出,此时为高的输出功率。
将该电枢件12顺时针方向拨转至第二位置时,此时仅有该第二桥接导电部15与该第一导电片18导接、以及该第三桥接导电部16与该第二导电片19呈导接的状态,因此,电流仍是自第一电线21输入,而自第二电线22输出,同样为高的输出功率。
将该电枢件12再沿顺时针方向拨转至下一位置时,该第三桥接导电部16是与该第一导电片18导接、该第一桥接导电部14与第三导电片20导接、而该绝缘部17与第二导电片19导接,则电流仅能自该第一电线21输入,自该第三电线23输出,经过二极管24的降压作用,而为一低的输出功率。
再将电枢件12顺时针拨转至第四位置时,该绝缘部17与该第一导电片18导接,此时,电流无法自第一电线21输入,而形成关闭的状态。再拨转该电枢件12时,即回复第一位置,再次形成打开的状态。
由上述说明可知,已用的多段开关的电枢件12具有四段的拨动位置,但它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均为高的输出,并不具调整电压的作用,使得开关的电源输出仅具三段的切换变化,显然其中一个拨动位置是多余的。
为改进上述缺陷,张秀兰曾提出专利申请,请参阅图2、图3所示,其座体31底面复向下延伸一容置部32,该容置部32具有一开口向下的容室33;其电枢件34同样容置在座体31中,其导电桥接件35具有二片部,该导电桥接件35套接在电枢件34后,使电枢件34具有二桥接导电部36、37以及一绝缘部38;三导电片39、40、41,分别容设在该座体31中,而分别与该电枢件34的该二桥接导电部36、37及该绝缘部38导接;其中该第二、第三导电片40、41的片身上各向延伸一插接部42,该二插接部42分别穿伸于座体31底面的槽孔43,而穿伸于该容室33中;一第一电线44,为一输入端,它连接在该第一导电片39上;一第二电线45,为一输出端,连接在该第二导电片40上;其二极管46自该座体31底端容设在该容室33中,二极管46二端并分别受该二插接部42所插接,使第二、第三导电片40、41呈导接状态。
使用时,如图4所示,当该电枢件34在第一位置时,其绝缘部38与第一导电片39导接,使得电源无法输入,而呈关闭状态。顺时针将电枢件34旋拨至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桥接导电部36与第一导电片39导接、该第二桥接导电部37与第三导电片41导接,而该绝缘部38则与第二导电片40导接。则电源即自第一电线44输入,经过第一导电片39、第三导电片41及该二极管46之后,再自第二导电片40、第二电线45输出,,借助于该二极管46的压降作用,形成低的输出。再将电枢件34拨转至第三位置时,该第一、第二桥接导电部36、37分别与第一、第二导电片39、40导接,电源即自第一电线44输入,自第二电线45输出,不经过该二极管46,形成高的输出功率。藉此,该开关在三个切换位置中,恰完成高、低、关闭的三段输出电压,解决已用开关多一次无谓的切换位置的缺陷。
上述结构虽能改进已用开关的弊端,但它仍有不尽完善之处,系由于一、该座体31上欲供该二极管46容设时,自其底面另行向下延伸该容置部32,如此一来,增加了该成本的用料及制造成本。
二、开关的部份构件均装设在座体的顶面,部份构件装设在座体底面,装设各构件的动作无法一贯。再者,欲使位于座体底面的二极管46,以及位于座体顶面的该二导电片40、41相连接,在装设上实在相当不便。
三、该座体31另须开设该二槽孔43以供该二导电片40、41穿设,增加模具开发的困难及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缺陷,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段开关的改进结构,以便降低材料、模具等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段开关的改进结构,它使开关的各构件均易于装设。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所要达到的功效,兹举下列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附图的安排为图1是已用一种多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已用另一种多段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显示图2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图8是显示图5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并显示其各个动作位置的动作状态。
图9概同于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段开关的改进结构50,包含有一座体60,其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61,该容纳空间61的底壁于左侧向上延伸一肋部62,将该容纳空间61分隔成一第一容室63与一第二容室64,该第二容室64的上、下方均设有缺口641、642,使第二容室64的上、下方仍与第一容室63保持连通状。该容纳空间61中的第一容室63在上方壁面设一定位部65,再于临近其下方壁面的地方设一柱部66,如图6。该座体60在左侧端上方及右侧端下方各设一置线槽67、68与该容纳空间61连通(如图5所示)。
一电枢件70,其周面系形成三棘齿状。
一桥接导电件80,具有一底部82以及二自该底部82周缘向上延伸的第一、第二桥接导电部84、86,在该二导电部84、86部间具有一缺口,该底部82并具一穿孔83,该桥接导电件80套设在该电枢件70底端及周面,电枢件70的周面未受该二导电部84、86覆盖的部位为一绝缘部72。该电枢件70连同该桥接导电件80容设在该座体60的容纳空间61的第一容室63中,以电枢件70底端所预设的凹孔(未示)及该桥接导电件80的穿孔83套接在该第一容室63的凸柱69上,而可受旋动。
三导电片90、92、94,各具有一平片身901、921、941以及一连接在该平片身901一端,并反向弯折、往一侧延伸的弧片身902、922、942,其中,该第一及第三导电片90、94的平片身901、941的另一端各设一嵌槽903、943;二电线96、97,是以其裸线分别连接在该第一、第二导电片90、92的平片身901、902,该第一电线96为一输入端,该第二电线97为一输出端。该三导电片90、92、94分别容设在该容纳空间61的第一容室63中,该第一导电片90的前端抵靠在该定位部65而定位,并平贴在第一容室63的上方壁面;该第二导电片92平贴于第一容室63的右侧壁面;该第三导电片94的片身平贴于第一容室63下方壁面,受该柱部66所嵌固。该第一导电片90的嵌槽903位于该第二容室64上方;该第三导电片94的嵌槽943凸伸于该第二容室64下方。各该导电片的弧片身并分别顶触在电枢件70周面的该二导电部84、86及该绝缘部72。该第一电线96容纳在该第一置线槽67内;该第二电线97容置在该第二置线槽68内。
一二极管98,容设于该容纳空间61的第二容室64中,该二极管98的二端并分别受该第一、第三导电片90、94的嵌槽903、943所嵌接,使该二导电片90、94呈导通状。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于座体60顶面盖设一盖板100,该盖板100上复设一旋动构件110,可供旋动该电枢件70,该旋动构件100系已用结构,容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请配合图6所示,在第一位置时,该电枢件70周面上的第一桥接导电部84与第二导电片92导接,该第二桥接导电部86与第一导电片90导接,而该绝缘部72与第三导电片94导接。此时,电源自第一电线96输入,而直接自第二电线97输出,不经过该二极管98,为高的输出功率。
该电枢件70被拨转至图7所示的第二位置时,该绝缘部72与第一导电片90接触,该第一桥接导电部84与第三导电片94接触,该第二桥接导电部86与第二导电片92接触,此时,因该第一导电片90至该电枢件70间呈绝缘状态,自该第一电线96输入的电源无法直接自该第一导电片90输入,而经由该二极管98传导至该第三导电片94,再经第二导电片92,而自第二电线97输出,此一电源输出过程,经过该二极管98的降压作用,而为低的输出。
再将该电枢件70拨转至图8所示的第三位置时,该绝缘部72导接在该第二导电片92上,而第一、第二桥接导电部84、86分别导接在第一、第三导电片90、94上,此时由于第二导电片92呈绝缘状态,无法输出电源,因而形成关闭状态。
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其与上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该座体120的容纳空间122中并未设有肋部加以分隔,电枢件124及桥接导电件126系设于容纳空间122右侧,二极管128直接设在容纳空间122左侧,其二端直接受该第一、第三导电片130、132的嵌槽所固持。其可达到的功效与上一较佳实施例同,容不赘述。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一、本实用新型将二极管98直接装设在座体60的容纳空间61内部,则座体60底端无须再向下延伸容置部供二极管容设,可减少材料及制造成本。
二、该开关50的所有构件均装设在座体60顶面,装设容易,且装设动作一贯化,组装便利并提高了组装速度。
三、二极管98组装于容纳空间内,使导电片90、94可直接在二极管,该座体60底面即无须另行开设槽孔供导电片穿设,得以降低模具制造的困难度,降低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于同类物品中实为首创,并具实用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多段开关的改进结构,包含有一座体,其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座体二侧端各设一置线槽与该容纳空间连通;一电枢件;一桥接导电件,套设在该电枢件上,使该电枢件的周面环设有一第一桥接导电部、一第二桥接导电部及一绝缘部;该电枢件及该桥接导电件设在该容纳空间中,得受拨转;三导电片,其容设在该容纳空间中,第一导电片贴靠在容纳空间的上方壁面;第二导电片贴靠在容纳空间的右侧壁面;第三导电片贴靠在容纳空间的下方壁面,其一端并分别接触在该电枢件周面的第一、第二桥接件及该绝缘部,该第一、第三导电片的另一端朝向该容纳空间左侧;一第一、第二电线,分别连接在该第一、第二导电片,该第一电线容设在座体左侧端的第一置线槽;该第二电线容设在座体右侧端的第二容线槽;一二极管,容设在该座体中,其二端与该三导电片中的二导电片连接,用以提供一降压作用;其特征在于该电枢件及该三导电片设在该容纳空间右侧;该第一及第三导电片的左端均设一嵌槽;该二极管容设在该容纳空间左侧,其二端受该第一、第三导电片的嵌槽嵌接,并借以导接该第一、第三导电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开关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纳空间的底壁向上延伸一肋部,该肋部将该容纳空间分隔成一位于右侧的第一容室以及一位于左侧的第二容室;该第二容室的上下方并实质上与该第一容室连通;该电枢件及该桥接导电件设在该第一容室中;该二极管设在该第二容室中,其二端位于第二容室的上下方;该第一、第三导电片横跨在该第一、第二容室的上下方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段开关的改进结构,包含有一座体,其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一电枢件;一桥接导电件,套设于该电枢件,该电枢件及该桥接导电件设于该容纳空间右侧,得受拨转;三导电片,容设于该容纳空间中,其一端并分别接触于该电枢件周面的第一、第二桥接件及该绝缘部,该第一、第三导电片的另一端朝向该容纳空间左侧;一第一、第二电线,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第二导电片,并分别自该座体二侧端穿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组装便利、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H01H19/02GK2261078SQ9620113
公开日1997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9日
发明者洪文辉 申请人:洪文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