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3967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继电器,它涉及到一种对现有发、供、配电领域的继电器技术的改进,特别涉及到一种对发、供、配电领域的直流继电器脉冲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的改进。
在现有技术中,继电器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机械式的电磁继电器,一类为电子式继电器。机械式电磁继电器使用年代已较长久,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由于历史等原因,仍在大量使用,这种继电器需消耗大量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并且可靠性差。电子式继电器在我国使用时间还不长。从电路结构上讲,它包括采样电路、控制电路、指示转换电路和执行电路等几个基本电路。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它存在如下缺点1.可靠性差,由于采样电路多采用光电隔合器件,当取样电流较小时,通过光电耦合器的电流较小,灵敏度低,难以使继电器工作;当取样电流较大时,流过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也很大,又容易使电路器件损坏。2.成本较高一方面由于控制电路多采用集成器件,为提高它在高电压回路上应用的可靠性,需采取保护措施,增加很多器件,这样提高了成本,而且可靠性还是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指示转换电路中占用了执行继电器中的接点,使该接点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当控制接点需要较多时,势必增加执行继电器的个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新型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采样电路、控制电路、指示转换电路、执行电路,其特征在于在采样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设有包括二极管D7~D11和电容C4构成的限值滤波电路。其中二极管D8~D10串联,其负端与二极管D11的正极及电容C4的一端接地,其正端与二极管D11的负极、电容C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7的正极接成公共点与采样电路的输出点相连,而二极管D7的负极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点相连。
上述新型继电器还具有如下特征(1)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T1、T2及其集电极电阻R4、R5和稳压管DW1,其中T2的基极与D7的负极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T1的基极及R5相连;T1的发射极接地,集成极与稳压管DW1的负极及R4相连;DW1的正极与指示转换电路相连。
(2)指示转换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EL1、DEL2、电阻R3及可控硅SK,其中DEL2的正极与R3的一端串联;DEL1的负极与SK的阳极串联;DEL2的负极接地,SK的阴极接地;R3的另一端、DEL1的正极与执行电路相连;SK的触发极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点相连。
(3)指示转换电路中设有包括二极管D3~D5串联的旁路保护电路,它以同极性方式并联在DEL1的二端。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设有限值滤波电路,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弱电强信号干扰和大电流瞬时冲击及电流消失时反向感应造成的误动作,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同时,由于控制电路用分立元件,无需其他保护电路以及指示转换电路改为由发光二极管及可控硅构成,节省了执行继电器的接点,因而降低了成本,并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因此它具有电路简单、性能可靠、成本较低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结构框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从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框图中可看出它包括采样电路1、限值滤波电路2、控制电路3、指示转换电路4、执行电路5等部分。图2为其一种外壳示意图。图3为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从中不难看出(1)采样电路1包括直流感应变压器B、电容C5、二极管D12、D13,其中C5防止电磁场对B的干扰,D12对B原边限幅。D13隔离外电源。
(2)限值滤波电路2包括二极管D7~D11、电容C4;其中D8~D10串联,其负端与D11的正极及C4的一端接地,其正端与D11的负极、C4的另一端及D7的正极接成公共点与变压器B的付边相连;D7的负极与T2的基极相连。如需增大限值范围,串联二极可由图中所示的D8~D10三个,相应增加三个加上。
(3)控制电路3包括三极管T1、T2及其集电极电阻D4、R5稳压管DW1,其中T2的基极与D7的负极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T1的基极和R5相连;T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稳压管DW1的负极及R4相连;DW1的正极与可控硅SK的触发极相连。若SK为双向可控硅,则在它与DW1之间串接二极管D6(如图3中所示)。从图3中可看出T1、T2为一种开关电路。T1处在开通、T2处在截止状态。
(4)指示转换电路4包括发光二极管DEL1、DEL2、电阻R3及可控硅SK;其中DEL2的正极与R3的一端串联,DEL1的负极与SK的阳极串联;DEL2的负极和SK的阴极接地,SK的触发极与DW1的正极或D6的负极(如图3中所示)相连;R3的另一端、DEL1的正极与执行电路中的执行继电器ZJ的输出端相连;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可在DEL1的二端并联一个旁路保护电路,它可由D3~D5三个二极管串联而成(如图2中所示),也可由三个以上二极串联成而。其正负极与分别DEL1的正负极相连。旁路保护电路的主要作用1)为DEL1二端提供一个稳定电压。2)当DEL1一旦损坏时,它又是执行继电器ZJ的电流通导。
(5)执行电路5包括执行继电器ZJ,二极管D2、D1、电容C1、电阻R1、R2。其中,ZL启动主电源由C1瞬时充电提供。启动后的维持电源由R1提供;R2为C1的放电元件,D1是复归时防止C1充电元件,D2是ZJ反向电动势的回路。
需要有复归功能的继电器,在图3中还提供二种复归电路;手动复归YT和电复归J接点。它们复归的一端共同点都设在D1的正极,另一端设在工作电源的负极。
图3中还设有其他防干扰元件如C2防电源干扰,C3防复归时引起的干扰。
图3中的几对接点的一种参考接法为(1)、(2)为电流启动回路;(3)、(4)为信号继电器工作电源;(5)、(7)为复归启动回路;(6)、(8);(9)、(10);(11)、(12)为空接点。
为了节省篇幅,省去采样电路1和执行电路5,以及图3中的其他部件的相互连接关系的赘述。图为这对本专业人员来说,参照图3是不难实施的。
图3中一些元件的选用参考如下R1=12KΩ,R2=1兆Ω,R3、R4=36KΩ,R5=16KΩ;C1=0.22μf,C4=0.01μf,C5=0.22μf;D1-D131N4006;ZJHG4180;JJQX-14FC;T1、T2C2U82;SKTLL336A;YT常开。
下面再简略叙述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电源信号经感应变压器B,由电源冲击B的原边,副边产生一个感应电压,由于原边瞬时电流大、小不一,副边产生的感应电压也不等,但经过限幅滤器电路的处理,送入控制电路3的信号受到限幅的作用,不会太大。如果送入信号大于T2的门限电压,T2由原截止翻转为导通,使T1的基极瞬时变为低电压而截止,其集电极处高电位,迫使DW1导通,供SR的触发极一个触发电流,SK经触发由原关闭状态变成开状态,使DEL1与DEL2进行转换,DEL2原发光指示执行(继电器ZJ断线监视)转换成不指示;DEL1原不发光(ZJ动作指示)转换成发光指示。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继电器,包括采样电路、控制电路、指示转换电路、执行电路,其特征在于在采样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设有含二极管D7~D11和电容C4构成的限值滤波电路,其中二极管D8~D10串联,其负端和二极管D11的正极及电容C4的一端接地,其正端与二极管D11的负极、电容C4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7的正极接成公共点与采样电路的输出点相连,而二极管D7的负极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点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T1、T2及其集电极电阻R4、R5和稳压管DW1,其中T2的基极与D7的负极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T1的基级及R5相连;T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稳压管DW1的负极及R4相连;DW1的正极与指示转换电路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指示转换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EL1、DEL2、电阻R3及可控硅SK,其中DEL2的正极与R3的一端串联;DEL1的负极与SK的阳极串联;DEL2的负极、SK的阴极接地;R3的另一端、DEL1的正极与执行电路相连;SK的触发极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点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指示转换电路中设有包括二极管D3~D5串联的旁路保护电路,它以同极性方式并联在DEL1的二端。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继电器,它涉及到一种对发、供、配电领域的直流继电器:脉冲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的改进。它包括采样电路、控制电路、指示转换电路、执行电路,其特征为在采样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设有限值滤波电路。并对现有电子式继电器中的控制电路和指示电路作了改进,它具有电路简单、性能可靠、成本较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H01H47/00GK2289297SQ9623085
公开日1998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10日
发明者姬金富, 陈永兵, 陈煜鑫, 鲍友祥, 赵喜 申请人:姬金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