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电路板或排线连接器之端子片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8490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性电路板或排线连接器之端子片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软性电路板或排线连接器之端子片改良,属基本电气元件领域。
传统的软性电路板或软性排线连接器,如附

图1所示的立体图及其用以连接软性排线之分解动作图,连接器1主要是由塑胶射出成型之绝缘座11,套于绝缘座之套筒12,以及一系列植入绝缘座11之导电端子13组成,当软性排线4插入绝缘座11后,再推动套筒12,利用其舌片14迫使排线4与端子13保持紧密接触,藉此完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讨论的正是端子13在植入绝缘座11和套筒12之前的状态一端子片。
请参阅附图2、3,是配对使用的二种传统端子片侧视图,二端子片2、3乃是冲压成型的,即在一适于导电之金属片上冲出一连串等间距排列之端子21、31,各端子之间距为槽穴间距的四倍,并藉上方之料带22、32暂时连接在一起,而每一端子21、31皆由一呈U形之承窝23、33以及一端脚24、34组成,而端子片2、3唯一不同的是端脚位置,其中端子片2之端脚24在承高23下方,另一端子片3之端脚34在承窝33上方。
请参阅附图4,组立时,截取四片(二组)预定长度之端子片,其中第一、三端子片2相同,第二、四端子片3相同,并依序插入绝缘座11,使每一端子21、31之承窝23、33均可插入一相应之槽穴14,只留端脚24、34伸出绝缘座11外,供焊接于电路板;每插妥一端子片2、3,再把料带22、32折断丢弃,如此经过四次插入及四次折断料带之动作,才可将端子21、31植入绝缘座11,然后将上下错开的二排端脚24、34弯折90度至直垂于绝缘座11,再套上套筒12即组成如附图1所示之连接器1。
上述传统之端子片设计,存在如下缺点在制造方面,组装连接器所需之四片(二组)端子片,其端脚为上下对称关系(即一组端脚在下,一组在上),故每一组端子片需一套冲模,故模具费高,且若二套模具同时上线,则需二部冲床配合,购置机器成本高,如为二套模具轮流上线,则装卸及调整模具之过程都将使生产暂时停顿,降低了生产效率。
其次,在组立方面,一连接器需四片端子片,并分四次插入绝缘座,每次插妥后,还要一次折断料带之动作,始能完成一连接器,故组立工作非常耗费工时,增加了成本。
另外,因二端子片之端脚为对称关系,而绝缘座之槽穴形状则完全一样,故第一(三)端子片实际上也能插入第二(四)端子片之槽穴中,反之一然,因此,人工组立时,一旦疏于注意,很容易将端子片插错槽穴,而且插错也不易发觉。
最后,在材料利用方面,传统端子片之承窝系在材料上直接冲压成U形后,再向后弯折90度而成,由于U形结构有一定宽度,以致端子要能正确插入槽穴,其间距至少必须扩大为槽穴间距之四倍,始有足够之面积冲出U形承窝;换言之,在一定单位长度之传统端子片上,只能冲出少量的端子,故传统端子片显然未能有效利用材料,不但浪费材料,而且浪费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一导电冲压成型之软性电路板或排线连接器端子片,使端子片只要一次插入绝缘座及一次折断料带动作,即可迅速组成一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该端子片是在一适于导电之金属片上冲出一连串等间距排列之端子,该间距和绝缘座槽穴间距相等,其奇数端子和偶数端子上方分别用预断线和料带暂时连接在一起,料带上每隔一预定长度有一折断线,而每一端子皆由一端脚及一端身组成,其中奇数(或偶数)端子之端身和端脚以撕破线并连,偶数(或奇数)端子之端身连接于端脚侧边下方,即二者不在同一直线上,并将各端身向后弯成U形承窝,使所有承窝平行排列,而端脚则保持上下对称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节省大量工时,提高生产效率,组装方便迅速,并且可节省材料,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可避免因插错绝缘座槽穴而造成产品品质下降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并对附图作简要说。
附图1是传统的软性电路板或排线连接器立体图及其用以连接软性排线之连续分解动作图。
附图2是端脚在下方之传统连接器端子片侧视图。
附图3是端脚在上方之传统连接器端子片侧视图,其与附图2之端子片是配对使用。
附图4是使用四片(二组)传统的端子片分四次插入绝缘座,再将端脚弯折90度至垂直于绝缘座之连续分解动作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片正视图。
附图6是附图5的端身向后弯成U形之正视图。
附图7是附图6的端子片右侧视图。
附图8是端子片一次插入绝缘座,再将端脚弯折90度之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附图5,端子片10用冲压成型制成,它是在一适于导电之金属片上冲出一连串等间距排列之端子,该间距与绝缘座槽穴间距相等,其奇数端子5和偶数端子6上方分别用预断线51、61和料带7暂时连接在一起,便于端子片10插妥于绝缘座9后(参阅附图8),沿预断线51、61将料带7折断丢弃,只留下端子5、6于绝缘座9中,料带7每隔一预定长度有一折断线71,沿折断线71折断,便可获取一段期望长度之端子片10,每一端子5、6皆由一端脚52、62以及一端身54、64组成,其中奇数端子5之端身54和端脚52以撕破线53并连(本文中奇数和偶数系以附图左边为起始点),偶数端子6之端身64连接于端脚62侧边下方(即端身64与端脚62系上下错开,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配合绝缘座槽穴91一端较宽,另一端较窄之构造,并分别将端身54、64向后弯成U形之承窝55、65(参阅附图7、8),使所有承窝55、65得以平行排列,以供软性电路板或排线插入,而相邻之端脚52、62则为上下对称关系,即奇数端子5之端脚52位在承窝55下方,偶数端子6之端脚62在承窝65上方,如此,当端子片10插入绝缘座9后,即可保持奇数端脚52在绝缘座9下方,偶数端脚62在绝缘座9的上方状态(参阅附图8),进一步将二排端脚52、62弯折90度至垂直于绝缘座9,以适于焊接在电路板上;当然,奇数端子5和偶数端子6之端脚52、62位置也可互换,其情形可在以附图6或附图8之右边为计奇数、偶数之起始点时获得明白。
由于承窝55、65系先在端子片10上冲出细长形之端身54、64后,再向后弯曲成U形而成,因而端身54、64宽度很小,其实际占用端子片10之面积亦很小,故相邻二端子5和6之间距足可维持和绝缘座槽穴91间距相同之密度,此设计不仅满足了只须一端子片10即可插满一绝缘座9之条件,同时又能有效地利用材料,减少废料,降低制造成本。
如前所述,因端子5和6之间距和槽穴91间距相同,而相邻端子5、6之端脚52、62为上下对称关系,故只要端子5和6合计之数目等于槽穴91数目,一端子片10便可完成插满绝缘座9,现以附图8为例,有二十个槽穴91之绝缘座9,奇数端子5插入第1、3、5....19等奇数槽穴91,其端脚52则穿出绝缘座9下方;偶数端子6则插入第2、4、6....20等偶数槽穴91,其端脚62则突出于绝缘座9上方,当端子片10插妥于绝缘座9后,沿预断线51、61将料带7折断丢弃,这样,只要一次插入一次折断之动作,即可将端子5、6之承窝55、65植妥于绝缘座9之槽穴91,再将伸出绝缘座9上、下方之二排端脚62、52弯90度至垂直于绝缘座9,再套上附图1所示之套筒即可组成所需软性电路板或排线连接器,此设计较前述传统的需用四片端子片,再分四次插入绝缘座之过程,足足可缩短75%工时。
权利要求1,一种软性电路板或排线连接器之端子片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片是在一适于导电之金属片上中出一连串等间距排列之端子,该间距和绝缘座槽穴间距相等,其奇数端子和偶数端子上方分别用预断线和料带暂时连接在一起,料带上每隔一预定长度有一折断线,而每一端子皆由一端脚及一端身组成,其中奇数(或偶数)端子之端身和端脚以撕破线并连,偶数(或奇数)端子之端身连接于端脚侧边下方,即二者不在同一直线上,并将各端身向后弯弯成U形承窝,使所有承窝平行排列,而端脚则保持上下对称关系。
专利摘要该端子片是在一适于导电之金属片上冲出一连串等间距排列之端子,该间距和绝缘座槽穴间距相等,其奇数端子和偶数端子上方分别用预断线和料带暂时连接在一起,料带上每隔一预定长度有一折断线,而每一端子皆由一端脚及一端身组成,其中奇数端子之端身和端脚以撕破线并连,偶数端子之端身连接于端脚侧边下方,即二者不在同一直线上,并将各端身向后弯成U形承窝,使所有承窝平行排列,而端脚则保持上下对称关系,优点是节省大量工时,提高生产效率,组装方便迅速。
文档编号H01R13/02GK2319938SQ9724312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6日
发明者詹文财 申请人:詹文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