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255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接器转接装置,特别是指其金属壳体具有较佳机构性能的连接器转接装置。
电子卡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有很多方式,而最常见的连结方式就是将连接器的端子直接弯折后焊接于电路板。但弯折后的端子经常无法达到对正及共平面的要求,因此必须增加对正装置,然而其在制造及与电路板焊接上仍很不方便。现有技术是先将转接装置与电路板焊接再提供与电子卡连接器的对接,以避免将电子卡连接器端子直接与电路板焊接,如

图1所示,其转接装置50仅由一转接本体51及金属壳体52组成,构件虽简单且具有与连接器接地金属片55的导电接触机构,可以提供良好的电讯遮蔽效果。但是,现有转接装置的金属壳体52与转接本体51是借金属壳体与转接本体两端的扣槽结合,且金属壳体52的中央冲压出方孔53及弹片54,使得金属壳体52中央的机械性能较差,当金属壳体52在制造及装配程序上控制不当,导致金属壳体52翘曲(请参阅图2),容易使弹片54的形状改变,弹片的预设弹力随之改变,这导致连接器的接地金属片55与转接装置50的金属壳体52的弹片54接合出现误差,容易丧失电器讯号的遮蔽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其金属壳体具有较佳机械性能的连接器转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转接装置包括转接本体及金属壳体,其中金属壳体具良好的机械性能,且借设于转接本体上的钮扣与金属壳体上抽引孔的配合,使金属壳体可以轻易地固定于转接本体上,并提供金属壳体较佳的平面度及稳定性,以达到控制金属壳体上的弹片尺寸,从而保证稳定的正向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金属壳体具有较佳的机械性能且制造简易、组装便捷。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连接器转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连接器转接装置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前的斜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斜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壳体1及转接装置2,其中金属壳体1为片状体,金属壳体1两侧垂直向下弯折两翼片11,该翼片具阶梯状内缩缘12,其最底端在水平延伸两脚片13,金属壳体后缘可向下延伸出数个尾片18,另外,金属壳体1中间设一方孔14,方孔14内设一弹片15,弹片15相对壳体略向下弯折,金属壳体1在弹片两端分设两抽引孔16,孔缘设有上凸缘17,以与转接本体2结合。
再请参阅图3,转接本体2为一长方形体,具有对接面20及结合面20′,在对接面20与接合面20′间设有若干通孔21,可收容连接器端子3,该等端子的一端位于通孔21内,另一端则适当弯折为水平并露出接合面20′外,转接本体2邻对接面20的上端面上设一凹面22,其相对金属壳体的抽引孔16位置设有两组钮扣23,其中钮扣23由两个扣体231组成,每对扣体为相对的四分之一圆,其与脱模方向呈错开斜向设置,此设计在制造时不必设计滑块且制造简易。扣体231顶面设有水平凸缘232,用于与金属壳体1的两抽引孔16扣合。另外,本体2两端设有"L"状收容座24,其与本体2保持适当距离而形成槽缝241,在中央设剖空部25,以使壳体脚片13通过并定位。
请参阅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组装时,金属壳体1由转接本体2上方由上往下直接插组,此时金属壳体2的抽引孔16将与转接本体2的钮扣23相结合,利用扣体231本身的弹力,使抽引孔16与钮扣23瞬间卡合,即在组装过程中该扣体231会向内弯曲,当金属壳体1的抽引孔16完全进入钮扣23时,扣体231恢复原状扣住抽引孔16,另外,金属壳体1两端翼片11会置入转接本体2的"L"状收容座24内,翼片11的阶梯状内缩缘12正好卡于L状收容座24与本体侧壁的槽缝241中,而脚片13正好位于剖空部25内,组装迅速且简易。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组装后,在金属壳体1的底面与转接本体2的凹面22之间形成间隙3,以供连接器40的接地金属片41的插入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转接装置,包括转接本体及金属壳体,其中该转接本体具有对接面与接合面,其特征在于该转接本体的对接面与接合面之间设有若干通孔,每一通孔内设有一端位于通孔内而另一端水平露出接合面的端子,且相邻于对接面设有至少一个钮扣;而该金属壳体用于罩盖转接本体的钮扣所在的面并与该面保持适当间隙,其对应钮扣设有抽引孔,抽引孔的附近设有弹片,其另外两侧用以与转接本体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钮扣由相对四分之一圆的扣体组成,每一扣体的上缘具有一水平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接本体侧壁设有槽缝,而金属壳体的两侧延伸出具阶梯状内缩缘的翼片,且可扣合金属壳体与转接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上的弹片设于金属壳体的中央,而抽引孔则分别设于弹片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抽引孔还设有上凸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接器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主要包括转接本体及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上设有抽引孔,其可以锁固于转接本体的钮扣上,使组合后的金属壳体具有较佳的平面度,并使金属壳体的弹片能提供足够的正向力,以承接连接器的接地金属片的插入,借以改善金属壳体与转接本体组合后的机械性能,并提供组装便捷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355465SQ98252250
公开日1999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9日
发明者何有明, 赖明骏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