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732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缆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遮蔽效果的电缆连接器。
现有的电缆连接器请参阅美国专利第5,711,686、5,718,607、5,716,236、5,725,387、5,823,825号等案,在前述现有设计中,电缆连接器通常在外部设有上盖体与下盖体,在上、下盖体内包容有上、下遮蔽壳体,在遮蔽壳体内包容有前壳体与绝缘本体,而绝缘本体内收容有若干个导电端子,用来将电缆通过连接器而连接到对接电子元件上。同时,因为遮蔽壳体是以金属制成,其还具有屏蔽电磁干扰的功能。请参阅图7,现有技术中,上、下遮蔽壳体7、8在与前壳体9相互组接时,单纯依靠其上所设的凸点80与孔口70及卡扣片90与扣孔71、81的相互卡扣而结合在一起,并在组接后以相互贴靠的壳体产生屏蔽功效,从而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因三间者的凸点80与孔口70及卡扣片90与扣孔71、81结合不够紧密而产生间隙,进而不能达到良好的电磁屏蔽功效,并导致电讯传输的品质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具有紧密配合的遮蔽壳体的电缆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设有盖体、前壳体、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其中盖体在朝向对接电子元件的一端设为对接端,而相应于对接端的另一端设有缺口以供电缆组入。前壳体承接在盖体朝向对接方向的一端,其上设有插接口以供对接电子元件插接。遮蔽壳体收容在盖体所形成的空间内,其包括有上遮蔽壳体与下遮蔽壳体,其中上遮蔽壳体局部包覆在下遮蔽壳体的外表面,而前壳体则卡固在上、下遮蔽壳体朝向对接元件的一端,并在其相互重合的表面位置处,设有弹性元件与上、下遮蔽壳体相互抵触。绝缘本体设在遮蔽壳体上相对在开口的另一末端,而在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个端子通道以固定相应数目的导电端子。
依据上述特征,上遮蔽壳体与下遮蔽壳体可组合在一起并与前壳体相互结合。在三者包覆的空间内还可收容有绝缘本体、端子座、导电端子及偏设在一侧的接地装置。
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讯号传输品质,并可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并且因为其上的上、下遮蔽壳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组装便捷,故有利于大量生产。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除去上盖体与上遮蔽壳体的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上、下遮蔽壳体与前壳体组装前的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下遮蔽壳体与前壳体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上、下遮蔽壳体与前壳体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7是现有的电缆连接器的上、下遮蔽壳体与前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设有组合在一起的上盖体11与下盖体12,在上、下盖体11、12间容置有前壳体20与上、下遮蔽壳体31、32,其中,上、下遮蔽壳体31、32可组合在一起并与前壳体20相互结合,在前壳体20与上、下遮蔽壳体31、32三者所包覆的空间内收容有绝缘本体41、端子座42、导电端子43及偏设在一侧的接地装置44,而在电缆连接器两侧另设有螺杆50,以用来将电缆连接器与对接电子元件(未图示)组合在一起。此外,在电缆连接器后端设有塑胶制成的缓冲件60与金属制成的封闭环70,其中缓冲件60在电缆组入后,可防止电缆受不当外力而发生断裂,而封闭环70则用于将上、下遮蔽壳体31、32的后端部组装在一体。
请参阅图2与图3,下盖体12朝向对接电子元件(未图示)的一端设为对接端121,而相应于对接端121的另一端则设有缺口122,前壳体20与下遮蔽壳体32均承接在下盖体12的上方,其中前壳体20朝向对接方向设有插接口201,用来供对接电子元件插接,而在另一端设有收容口用来收容绝缘本体,下遮蔽壳体32略呈半漏斗形,其相对在前壳体20的一端设有紧缩的开口321,开口321可与下盖体12的缺口相配合而供电缆(未图示)插入。在前壳体20插接口201的另一末端接合有绝缘本体41,在绝缘本体41上设有若干个端子通道411以固定有相应数目的导电端子43,而导电端子43在远离绝缘本体41的另一端则贯穿于端子座42。组装时,先将导电端子43固定在端子座42上,再将整排导电端子43插置在绝缘本体41中。此外,在绝缘本体41的一侧开设有通槽412,其贯穿收容有接地装置44,而接地装置44包括有接地片441与转接件442,其中接地片441一端贯穿于绝缘本体41并延伸至前壳体20的插接口201(请配合参照图1),而接地片441的另一端则固定有弧圈443。弧圈443包覆在接地片441外,转接件442可插置在弧圈443中,其包括夹持臂444与导电体445,当电缆组入电缆连接器后,电缆内的接地导线则可与导电体接触,从而将电缆所带的静电通过导电体445、弧圈443与接地片441导出至电缆连接器外,并进而与对接电子元件形成一接地回路。
续请参阅图3,在下遮蔽壳体32的开口321外设置有封闭环70,封闭环70在上、下遮蔽壳体31、32组合时(本图仅标示下遮蔽壳体),包覆在上、下遮蔽壳体31、32的开口321外以将两者紧密结合。而电缆连接器在设有封闭环70的一端最外部设有缓冲件60,缓冲件60可在电缆组入后,保护电缆以使其不致于因不当外力而使电缆导线与导电端子的连接受影响,并进而导致电缆电讯传输功能的丧失。另外,在电缆连接器两侧另设有螺杆50,其可在电缆连接器与对接电子元件插接时,将两者锁固在一体。
又,请参照图4、5、6所示,电缆连接器的前壳体20收容口204的周围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小孔202与卡扣片203,其中小孔202可与绝缘本体41的相应凸体相互配合(图3示),而卡扣片203自前壳体20向外翻折,并可进一步与上、下遮蔽壳体31、32相应的卡孔312、325相卡合,从而将前壳体20与上、下遮蔽壳体31、32扣合在一起。此外,在下遮蔽壳体32两侧壁面对称冲制有内弹片322、外弹片323与突起324,而上遮蔽壳体31则相应在所述突起324设有干涉孔311,而下遮蔽壳体32的内、外弹片322、323则斜向冲出,其中内弹片322与前壳体20的收容口204两侧壁面相互弹性接触,而外弹片323则与上遮蔽壳体31的内侧壁面相互弹性接触,并且下遮蔽壳体32的突起324与上遮蔽壳体31的干涉孔311发生干涉并牢固配合。这样,依靠卡扣片203与卡孔312、325及突起324与干涉孔311的配合,并通过前述的封闭环70的锁扣,将前壳体20与上、下遮蔽壳体31、32紧密地锁扣在一起,从而具有较佳的电磁屏蔽效果,而下遮蔽壳体32的内、外弹片322、323可分别与前壳体20与上遮蔽壳体31相互弹性接合。并且内、外弹片的设置实质上是在上、下遮蔽壳体与前壳体间提供一种弹性抵接元件以将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弹片不一定要设置在下遮蔽壳体上,其也可以设置在上遮蔽壳体与前壳体上。所以当电缆连接器受不当外力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电磁屏蔽功效,并提高讯号传输品质。
权利要求1.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有盖体、前壳体、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其中盖体朝向对接电子元件的一端设为对接端,前壳体设置在盖体的对接端处,其朝向对接方向一侧设有插接槽,相对的另一侧则设有插接口,绝缘本体,设在遮蔽壳体上相对于前壳体的另一端,并在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个端子通道以固定有相应数目的导电端子,而遮蔽壳体收容在盖体所形成的空间内,包括有上遮蔽壳体与下遮蔽壳体,其中上遮蔽壳体局部包覆在下遮蔽壳体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在上遮蔽壳体与下遮蔽壳体相互重合的表面位置处,设有可与上遮蔽壳体及下遮蔽壳体相互抵触的弹性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遮蔽壳体与下遮蔽壳体间的弹性元件设在下遮蔽壳体的侧壁面上并向外斜向延伸,此外在下遮蔽壳体的侧壁面上可冲制有突起及向内斜向延伸的弹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包括相互组合在一起的上盖体与下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遮蔽壳体与下遮蔽壳体可组合在一起并与前壳体相互结合,并在三者包覆的空间内可收容有绝缘本体、端子座、若干个导电端子及偏设在一侧的接地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下遮蔽壳体的向内斜向延伸的弹片可与前壳体的外侧壁面相互弹性接触,而向外斜向延伸的弹片则可与上遮蔽壳体的内侧壁面相互弹性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后端连接有塑胶制成的缓冲件与金属制成的封闭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下遮蔽壳体上相对于前壳体的一端设有紧缩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一侧开设有通槽,并且接地装置包括有接地片与转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壳体在相对插接口的另一端设有若干个小孔与卡扣片,并且卡扣片从前壳体向外翻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缆连接器,其设有盖体、前壳体、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其中盖体朝向对接元件的一端设为对接端,遮蔽壳体收容在盖体所形成的空间内,包括有上遮蔽壳体与下遮蔽壳体,其中上遮蔽壳体局部包覆在下遮蔽壳体的外表面,而前壳体则卡固在上、下壳体朝向对接元件的一端,并在其相互重合的表面处,设有弹片使前壳体与上、下遮蔽壳体相互抵触,这样可以使前壳体与上、下遮蔽壳体紧密配合以有效屏蔽电磁干扰。
文档编号H01R9/05GK2390286SQ99239480
公开日2000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31日
发明者赖金德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