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圈、电池盒及置物箱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341522阅读:来源:国知局
300 的外环面300a凸出,并具有共同之曲率中心轴A(如图4与图5所示)。弧面308a的曲率 中心轴A垂直于由顶环面300c朝向底环面300d之方向D2。藉由此结构配置,如图3B所 示,当电池盒3以设有凸出部308之一侧朝向一平面倒下时,箍圈30的凸出部308可具有 缓冲撞击并保护盒体32的功效,且凸出部308的弧面308a具有较大的接触角度,因此还具 有可平稳地支撑于不规则平面上的功效。换言之,即使电池盒3以设有凸出部308之一侧 朝向不规则之平面倒下,凸出部308的弧面308a仍可与不规则之平面平稳地接触。
[0065] 于实际应用中,箍圈30之凸出部308的数量并不以图3A至图5所示之实施方式 为限,可依据实际需求而弹性地调整。
[0066] 请参照图6以及图7。图6为绘示图2中之箱体20的俯视图。图7为绘示图2中 之置物箱2的俯视图。
[0067] 如图2至图3B所示,并配合参照图6与图7,于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盒3的盒体32 还具有顶面324以及底面326。盒体32的顶面324与底面326分别连接于外周面320的两 相对侧(亦即,图3B中之左右两侧)。箍圈30毗邻盒体32的顶面324。箍圈30与盒体32 的顶面324毗邻箱体20的开口 200。盒体32的底面326毗邻容置空间202的底部(如图2 所示)。另一方面,盒体32的外周面320还具有接线部320a。接线部320a毗邻盒体32的 顶面324。接线部320a毗邻箱体20的开口 200。箍圈30毗邻接线部320a。盒体32还包 含电性接头(图未示)以及接头盖328。电性接头与接头盖328皆位于接线部320a,且接头 盖328盖合电性接头。举例来说,接线部320a的电性接头可供充电线50 (如图7所示)之 电线接头500连接(如图3B所示)藉由此结构配置,当驾驶者欲以盒体32内的电池单元(图 未示)经由电源线28 (如图7所示)对电动机车1进行供电时,由于盒体32上毗邻顶面324 之电性接头亦毗邻箱体20的开口 200,因此可更方便驾驶者进行插接。
[0068] 进一步来说,由于箍圈30毗邻盒体32的顶面324与接线部320a,因此当电池盒 3置入箱体20时,箍圈30亦毗邻箱体20的开口 200。并且,箍圈30的凸出部308与盒体 32的电性接头位于同一侧。当充电线50的电线接头500与盒体32的电性接头连接时,藉 由此结构配置,同样毗邻箱体20之开口 200的箍圈30更可以其凸出部308对连接于盒体 32上的电线接头500起到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即使电池盒3以设有电线接头500之一侧 朝向平面G倒下(如图3B所示),位于同一侧的凸出部308可避免电线接头500与平面G碰 撞,进而起到保护电线接头500的功效。
[0069] 另外要说明的是,如图3A所示,盒体32的接线部320a相对顶面324为一倾斜表 面,其是沿着由顶面324朝向底面326之方向D3,朝盒体32的中央逐渐倾斜。藉由此结构 配置,当电池盒3置入箱体20时,即使有液体由盒体32的顶面324洒下,接线部320a可具 有防止液体直接进入电性接头的功效。
[0070] 如图6与图7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车1之电源线28的走线路径实质上 毗邻箱体20的开口 200,因此可就近插接同样毗邻开口 200之电性接头。另外,置物箱2的 箱体20还具有出线槽204,其毗邻座垫10与箱体20之间的枢接处(亦即,图7的左侧),并 经由箱体20的开口 200连通箱体20的容置空间202与箱体20的外壁面。藉由此结构配 置,在电池盒3置入容置空间202的状态下,外接之充电线50可经由出线槽204而由置物 箱2外进入容置空间202中,并插接至盒体32的电性接头。并且,即使座垫10盖合置物箱 2,也不会与充电线50相互干涉而发生无法盖合的问题。
[0071] 如图2与图7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置物箱2还包含固定带26。箱体20的容置 空间202还包含第二子空间202b2。第二子空间202b2毗邻第一子空间202bl。更具体来 说,第一子空间202bl与第二子空间202b2是在电动机车1前后方向上,一前一后进行配 置。备用电池盒4容置于第二子空间202b2中,并具有把手40。备用电池盒4的把手40毗 邻箱体20的开口 200。固定带26具有第一扣环260以及第二扣环262。固定带26的第一 扣环260扣合至固定于第二子空间202b2底部的固定架K上,而第二扣环262可拆卸地扣 合至设置于容置空间202的内壁面202a上的另一固定架K1上。因此,驾驶者欲固定备用 电池盒4时,可将固定带26的第二扣环262穿过把手40 (或直接由把手40上方越过),并 扣合至固定架K1,即可藉由紧束固定带26将备用电池盒4固定于容置空间202的第二子空 间202b2中,此时藉由框体300的凸出部308抵靠于容置空间202的内壁面202a上,可使 备用电池盒4稳定地固定于容置空间202的第二子空间202b2中。
[0072] 请参照图8A以及图8B。图8A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之置物箱2的立体示意 图。图8B为绘不图8A的另一立体不意图。
[0073] 如第8A与图8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置物箱2还包含固定盖24。置物箱2的固 定盖24包含盖体240、提把242以及弹性件244。固定盖24的盖体240枢接至箱体20的内 壁面202a,并毗邻箱体20的开口 200以及盒体32的顶面324。固定盖24的提把242枢接 至盖体240上,并与盖体240及内壁面202a之间之枢接处分别位于盖体240的两相对侧。 固定盖24的提把242可与内壁面202a相扣合。内壁面202a与盖体240之间的枢接处,以 及内壁面202a与提把242之间的扣合处,皆毗邻箱体20的开口 200。固定盖24的弹性件 244设置于盖体240,并实质上位于盖体240朝向电池盒3的一侧。藉由此结构配置,当固 定盖24的盖体240盖合至盒体32的顶面324时,固定盖24的提把242即可与箱体20的 内壁面202a相互扣合,且弹性件244可将电池盒3朝向容置空间202的底部压抵,进而使 得电池盒3可紧固地固定于箱体20中。相对地,当欲开启固定盖24的盖体240时,藉由往 上扳动提把242的方式,使用者即可解除提把242与内壁面202a之间的扣合关系,并将盖 体240相对电池盒3掀开。
[0074]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及制造复杂度低,并且可使电池盒的盒体与置物 箱的箱体起到紧配作用的箍圈,至少包含以下技术特征:箍圈可弹性变形,并包含框体、复 数个抵止部以及复数个固定部。框体具有外环面以及内环面。抵止部设置于外环面。固定 部设置于内环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盒,至少包含以下技术特征:电池盒包含上述箍 圈以及盒体。电池盒的盒体具有外周面。框体套设于外周面之外。固定部与外周面相互卡 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置物箱,至少包含以下技术特征:置物箱包含上述电池盒以及箱体。 置物箱的箱体具有开口以及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由开口内凹形成,用以容置盒体。容置空 间具有导引壁面。抵止部抵接导引壁面。根据此技术特征,本发明之箍圈即可藉由其弹性 变形的能力紧密地套设于盒体的外周面之外,并紧密地抵接箱体的导引壁面,进而达到降 低设计及制造复杂度,同时使盒体与箱体紧配的功效。因此,当电动机车行驶时,因路面起 伏不平等因素而产生振动,使得电池盒的盒体与置物箱的箱体相互碰撞而产生异音的问题 即可被解决。
[0075]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框体还具有顶环面以及底环面。顶环面与底环面分 别连接外环面与内环面的两相对侧。每一抵止部包含抵止面以及斜面。抵止面与斜面彼此 相连,并分别毗邻顶环面与底环面。斜面是沿着由顶环面朝向底环面之方向,由外环面逐渐 朝向内环面倾斜。抵止面与导引壁面相互抵接。根据此技术特征,当电池盒欲置入置物箱 之箱体时,藉由使箍圈以抵止部的斜面朝向箱体的容置空间,即可导引箍圈进入箱体,因此 更具有增加组装性的功效。
[0076]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框体具有四个角落,并且抵止部配置于角落之至少 其中之二。根据此技术特征,本发明还可具有增进框体的角落之耐磨耗性与结构强度的功 效。换言之,藉由将抵止部分别设置于框体的角落的作法,不仅可补强框体的角落与置物箱 之箱体紧配时之耐磨耗性,更有利于使框体维持原本外型。
[0077]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容置空间具有子空间。电池盒容置于子空间。导引 壁面是沿着由开口朝向容置空间底部之方向,逐渐朝向子空间的中央倾斜。根据此技术特 征,当电池盒逐渐接近容置空间的底部时,导引壁面才逐渐与箍圈之抵止面产生紧配的效 果。因此,当电池盒进入容置空间但尚未接近容置空间的底部时,电池盒仍可顺畅且无碍地 相对导引壁面滑动,故更具有增加组装性的功效。
[0078]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固定部配置于毗邻角落之至少其中之二。根据此技 术特征,本发明还可具有增进框体的结构强度的功效。换言之,藉由将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毗 邻框体的角落的作法,有利于使框体维持原本外型。
[0079]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其中内环面具有相对的两第一内侧面以及相对的两 第二内侧面。第一内侧面分别连接第二内侧面的两相对侧。每一固定部设置于对应之第一 内侧面,并连接对应之第二内侧面。根据此技术特征,本发明还可使固定部由电池盒之盒体 的两相对侧朝框体的中央夹持盒体,因此更具有增加箍圈对于盒体之固定能力的功效。
[0080]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箍圈进一步包含复数个定位部。每一定位部设置于 对应之第二内侧面。盒体包含复数个卡合部。卡合部位于外周面。每一^^合部与对应之定 位部相互卡合。根据此技术特征,本发明不仅更具有定位箍圈与盒体之间之相对位置的功 效,还可藉由相互配合之定位部与卡合部增加电池盒的组装防呆性。
[0081]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每一定位部贯穿框体,并实质上呈圆形。根据此技术 特征,本发明不仅更具有增加定位部与卡合部之间之卡合稳固性的功效,实质上呈圆形之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