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设备和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17755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部分组装式立体和透明视图。还请注意图5,其示出了电线端接装置的俯视图。
[0019]用于接受被剥除电线端部插入并保持在其中从而提供电连接的电线端接装置10,至少局部地由非导电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以便允许例如可以为Imm厚以便包住所有导电部件的电线可视化。
[0020]电线端接装置10仅允许将单条电线进行插入,所以复数条电线无法被勉强塞入其中,由此减少了电线变得松弛或者具有通过紧固连接件的不良接触的风险。因此,对于每条电线而言需要一个装置。
[0021]理想地需要多个这样的电线端接装置10,从而使电缆内每个暴露的电线端部都能够安全地得以端接。
[0022]电线端接装置10侧面上的连接件12允许多个电线端接装置10附连成一排从而形成端子模块66,或者附连到相关联的电气固定件上的端子模块附连部位62。
[0023]在另外一个和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堆叠复数个电线端接装置10,从而有助于电线之间的连接。每个电线端接装置10通过将接触通道42的凹端在导电突出连接杆14(在图6中首先示出)的远端之上或者在另一个电线端接装置10的接触通道42的凸端之上进行插入而得以连接,该导电突出连接杆14在其近端处被附连到电气元件49 (也是在图6中首先示出),其中突出固定件连接杆14或者接触通道42的凸端可以通过接触通道42的凹端伸出来并且进行连接。然后电线端接装置10的相同接触通道42的凸端可以允许另一个电线端接装置10的凹端进行附连从而允许堆叠。
[0024]电线端接装置10提供了一种通过上塑料板16的位置来加以控制的对于电线的锁定与释放方法,其依次控制上导电板18的位置,因此当压力施加到上塑料板16时进入电线得以保持,从而如附图中所示出那样沿向下方向将其移位,并且通过弹簧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0025]优选实施例中的上塑料板16为非导电塑料浮动板,其通过相对锯齿肋件34在垂直平面上得以保持,相对锯齿肋件的动作在下文中加以描述。
[0026]上塑料板16还通过上导电板18的头部24和颈部26在水平平面上得以保持。
[0027]上导电板18的头部24和颈部26抵靠着上塑料板16在垂直平面上保持上导电板18。上导电板18具有突出侧28,其在装置10的体部内的锯齿肋件30之间在水平平面上保持上导电板。
[0028]装置的内壁32上的不对称锯齿肋件30确保随着上塑料板16向下移动,其抓牢上塑料板16的侧面上的相对锯齿肋件34,由此阻止上塑料板16向上移动。
[0029]在备选实施例中,螺丝可以穿过上塑料板16,从而随着该螺丝被旋转而将上导电板18向上拉动,由此允许受控式位移。
[0030]在所有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唇件36沿垂直平面拉出上塑料板16以释放电线,其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小型槽头螺丝刀的相关工具来有效地实现。
[0031]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经由唇件36远离装置10的后端并朝向电线水平地拉出上塑料板16,使上塑料板16复位或移位到打开位置,由此使其脱离锯齿肋件30的保持而进行移动直到某一点,在那里上导电板18的头部24和颈部26滑动到最大距离并阻止上塑料板16全部移出。之后,可以接着提升上塑料板16并且插回到起始位置。允许这样的移动并且防止未经许可或不合需要的移动的手段可以包括扩张式头部或颈部,在进口处的脊部或者上塑料板或主体部上的其它不对称布置,它们中的任意一个均未示出。
[0032]在备选实施例中,压缩弹簧被用于顶着一个或多个内导电板将压力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在电线芯上。
[0033]在下导电板38和上导电板18上,在装置的电线入口内互相相对的表面包括平缓升高与下降或锯齿表面40,其一旦被夹持在一起时将会牢固地保持电线。
[0034]下导电板38对由两半形成的接触通道42提供连接,其中接触通道的一端为凹连接并且相对端为凸连接。
[0035]接触通道42的凹端允许连接在导电突出连接杆的远端上方或者另一个电线端接装置10的凸连接上方。
[0036]接触通道42的凹端提供电接触弹簧固定器,该电接触弹簧固定器在来自该电接触弹簧固定器的表面的每一侧(并且因此得以连接)都具有两个导电凹形薄片(向内弯曲),并且允许突出连接杆14或接触通道42的凸端穿过,以便通过向外轻轻地推压薄片46的边缘而实现良好接触。
[0037]然后相同接触通道42的凸端可以允许能够堆叠在上部的另一个电线端接装置10的凹端进行附连。
[0038]装置10理想地做成两个尺寸,6安培和32安培,但是还能保留成为一个尺寸的能力,其允许所有电流高达32安培。例如下导电板38针对6安培装置可以为Imm厚,并且针对32安培装置10可以为1.5-2mm厚。优选地入口被设置为比露出的电线长2.5mm,例如,对于I和1.5mm电缆的5mm长的电线而言在6安培下为7.5mm长,对于2.5mm电缆的1mm长的电线而言在32安培下为12.5mm长。
[0039]在所描绘和优选的实施例中装置10的宽度是9mm,其具有允许装置10和5mm宽的导电板之间的联接(linkage)的2mm非导电侧壁的横截面。
[0040]接着请注意图6,其示出在电气设备连接中所使用的电气支承构件48上的安装布置。电气支承构件48可以但不限于是诸如电灯开关和插头插座之类的电气元件。优选地将电气支承构件48设置在电气元件49的后面。图6中所示的示例能够固定三个电线端接装置10。在这个示例中设置三个间隔开的突出连接杆14,其通过端壁50而加以限制并且从电气元件49的背面延伸出来。
[0041]请注意图7,其示出在附连电线端接装置10情况下的图6的电气元件49。在这个示例中,三个电线端接装置10被附连在一起,然后被固定在突出连接杆14上面来加以保持。经过组装的整套电线端接装置10可以由保护覆盖件52进行覆盖。突出连接杆14可以大于或小于三个并且以多排和多层的方式进行编号而成排地竖直或水平布置。
[0042]接着请注意图8,其示出单长度电线端接装置10和双长度突出连接杆14 (在这个示例中)的电气元件49上的四宽布置的示例。电线端接装置10在各种各样的电气元件49上被卡合就位,该电气元件49诸如但不限于电气插座54(如图12至16中示出)以及电灯开关56(如图18至20中示出),接线盒58(如图10至11中示出)以及供电箱。图8示出了个别电线端接装置10是如何可以被安装到比个别电线端接装置的长度更长的突出连接杆14上。图8还示出了若干电线端接装置10是如何可以被附连到一起,以使得它们可以被插入在相应地间隔开的突出连接杆14上面。
[0043]接着请注意图9,其示出双长度突出连接杆14和以成对方式设置在该突出连接杆14上的堆叠式电线端接装置10的三宽布置。图9示出了两个或更多个电线端接装置10是如何可以被放置在突出连接杆14上的示例。突出连接杆14可以由适合于接纳选定数量的电线端接装置10的任何长度制成。电线端接装置10可以适合于不仅以并排地成一直线的形式,而且以向后成一直线并且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的形式被附装在一起。突出连接杆14可以被布置成接受从电线端接装置10的任何机械连接式布置进行插入。
[0044]图8和图9 一起示出了单个端子模块66如何进行附连从而形成支线固定件(spurfixture),或者两个或者更多端子模块66如何在两个或者更多端子模块附连部位62处被附连或者在单个端子模块附连部位62处被堆叠在彼此上面,从而允许以串联方式进行提供的电路。
[0045]虽然优选的是突出连接杆14彼此为相同尺寸,但是本发明包括的系统具有代表一定范围的可能电流(例如,6到32安培)的两个或更多不同长度的电线端接装置10,该电线端接装置10具有突出连接杆14被增加的可能性,该突出连接杆14具有反映所期望的电流承载能力的不同尺寸和直径(如果是圆形的话)。
[0046]理想地在优选实施例中,突出连接杆14允许被附连到相同或内部连接的突出连接杆14进行附连,并且将来自它的电流传输到在固定件内相应的电流电路上。在优选实施例中,突出连接杆14可以是单倍长度从而允许对一层电线端接装置10进行附连,但是也可以是两倍长度(或者更多)从而允许两层堆叠式电线端接装置的附连。
[0047]电气元件49 54 56 58的现有布线将不得不加以改造以便紧密地配合,从而形成新的和独立的火线、地线、零线,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终止于突出连接杆14的每个通用电路都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端子模块附连部位62处会接在一起。这可以通过移除现有的螺丝端子来加以帮助,其中剩余区域将会对于若干新端子模块附连部位62的附连具有空间。
[0048]理想地在合适的情况下,固定件还具有接地突出连接杆14,从而允许例如金属电气配件盒通过固定件接地电路而被接地。
[0049]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作为图10和11中的示例所示那样,在这个(示例)中接线盒58设置有缩进或降低式基底60,其根据所连接的突出连接杆14电流种类来进行彩色标记。这有助于将单个电线端接装置10正确地电气放置到其适当的突出连接杆14上。如理想地在固定件和/或连接器上进行彩色标记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