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异质结作为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7423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体异质结作为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体异质结作为活性层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世界上使用的能源大多数来自于化石能源的开采,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然而,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占地球总能量99%以上的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污染等特点,因而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开发和利用的绿色新能源之一。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器件,其中,无机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较为成熟,效率远高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然而,无机半导体材料的加工工艺非常复杂、材料要求苛刻、制造能耗大、不易进行大面积柔性加工、生产设备昂贵、某些材料具有毒性等,这些缺点制约了无机太阳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其简单地工艺,廉价的材料,广泛的适用性,大规模的成产量、污染少、质量轻,可折叠等特点,逐步的走向主导地位。
[0003]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大难题是其转化效率低。目前的最高的转化效率已经超过10%,但是价格距离商业应用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廉价的提高转化效率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宄的主要的目标。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低的因素有很多,如光伏材料吸收光能少,所产生的激子易于复合,激子传输距离的限制,导致激子大量堆积而淬灭。每一种有机材料能够吸收的光谱宽度有限,许多材料只对狭窄的光谱范围敏感,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寻找频谱吸收范围更广的材料或者利用能够吸收不同光谱范围的多种材料。前者需要产生全新的光伏材料,实现难度较大,而后者则可以利用现存的材料进行匹配。在一般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上面,激子再复合一直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来自于激子本身传输距离,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是通过混合形成体异质结或者多个平面异质结。前者将有机材料进行互相掺杂,这样利用体异质结的特点,即大量增加两种材料接触面,激子可以不用传输立即分离,提高了传输效率;后者整个器件吸收光后产生的激子就不必须扩散到那唯一的异质结界面进行激子的分离,在其他靠近激子的异质结界面也可以进行激子的分离,大大提高了激子的分离效率。
[0004]但是这样的结构所形成的太阳能电池FF依旧不是特别高,有些激子长度很短依旧传输不到,活性层厚度和激子长度之间的博弈依然存在。因此如果提高激子传输效率和分离效率是太阳能电池的研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目的如何提供一种基于体异质结作为活性层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激子传输效率和分离效率。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体异质结作为活性层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正型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透明衬底、透明阳极电极、阳极修饰层、给体材料层、衔接层一、双极性材料层、衔接层二、受体材料层、电子缓冲层和阴极电极,衔接层一是由P型材料和双极性材料互相混合形成,衔接层二是由双极性材料和N型材料互相混合形成。
[0007]进一步地,本发明中,P型材料为:聚(3-己基噻吩)、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 4-亚苯基乙撑)、聚[[9-(1-辛基壬基)-9H-咔唑-2,7- 二基]-2,5-噻吩二基-2,I, 3-苯并噻二唑-4,7- 二基-2,5-噻吩二基]、聚苯乙烯撑系列材料、聚噻吩系列材料或基于芳环并噻二唑基团的给体材料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本发明中优选采用TTPA材料。
[0008]进一步地,本发明中,N型材料为:富勒烯衍生物、BBL、PTPTB或含芘酰亚胺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本发明中优选采用C6tl材料。
[0009]进一步地,本发明中,双极性材料是酞菁类化合物,本发明中采用亚酞菁。
[0010]进一步地,本发明中,衔接层一由TTPA和SubPc混合形成,衔接层二由SubPc和C6q混合形成。
[0011]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给体材料层的厚度为X nm ;衔接层一中P型材料和双极性材料的重量混合比例为1:4,其厚度为(90-3X)/2nm;双极性材料层的厚度为X nm ;衔接层二中双极性材料和N型材料的重量混合比例为1: 4,其厚度为(90-3X) /2nm ;N型材料的厚度为X nm,其中X的取值为20?30。
[0012]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所述阳极修饰层为有机导电聚合物薄膜或金属氧化物薄膜,其中有机导电聚合物薄膜为PEDOT: PSS或PANI类有机导电聚合物薄膜,金属氧化物薄膜为氧化钼薄膜或氧化镍薄膜,本发明中采用PEDOT: PSS。
[0013]进一步地,本发明中,透明衬底是玻璃或者柔性基片或者金属片;透明阳极电极是金属氧化物薄膜;阴极电极是锂、镁、钙、锶、铝或铟中的一种或由它们的合金,本发明中优选采用Ag作为阴极电极。
[00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体异质结作为活性层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0015]①洗由透明衬底及透明导电阳极ITO所组成的基板,然后用氮气吹干;
[0016]②在透明导电阳极ITO表面旋转涂覆、印刷或喷涂阳极修饰层溶液,并将所形成的薄膜进行烘烤,制备得到阳极极修饰层;
[0017]③在阳极修饰层上制备形成给体材料层;
[0018]④在给体材料层上制备形成衔接层一;
[0019]⑤在衔接层一上制备形成双极性材料层;
[0020]⑥在双极性材料层上制备形成衔接层二 ;
[0021]⑦在衔接层二上制备形成受体材料层;
[0022]⑧在受体材料层上制备形成电子缓冲层;
[0023]⑨在电子缓冲层上制备形成阴极。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②中薄膜烘烤的温度为120?150°C,时间为5?60min。
[0025]进一步地,透明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通过真空热蒸镀、磁控溅射、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丝网印刷或打印中的一种方法制备。
[0026]进一步地,衔接层一、衔接层二和电子缓冲层通过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热氧化、旋涂、真空蒸镀、滴膜、压印、印刷或气喷中的一种方法制备。
[0027]本发明中衔接层是由三种主体材料两两掺杂形成的,三种材料分别为P型材料、N型材料和双极性材料,由于P、N和双极性之间的极性匹配,可以形成两种异质结界面,分别是P型/双极性和双极性/N型,两种异质结界面。然后将P型材料和双极性材料,双极性材料和N型材料互相混合形成衔接层,进一步提高两种异质结界面的“数量”,从而提高激子的分离效率。同时,三种材料的吸收光谱互相不重叠,使得器件的光吸收增加。因为有了衔接层,载流子在界面的传输能力有所提高。
[0028]在P型/双极性/N型串联结构基础上,在各活性层之间添加了衔接层,有利于活性层之间的成膜性和电子空穴的传输。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30]1.提高了光谱的吸收范围。
[0031]2.提高了载流子的生成率。
[0032]3.增加了激子的分离界面,从而提高了激子的利用效率。
[0033]4.提高了载流子的传输效率。
[0034]5.增加了电池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体异质结作为活性层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体异质结作为活性层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内部激子分离以及载流子迀移的示意图;
[0037]图3是本发明一种基于体异质结作为活性层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部分实例的J-V曲线图;
[0038]图4是本发明一种基于体异质结作为活性层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各个材料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体异质结作为活性层衔接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如图1所示,器件结构包括透明衬底I,透明阳极电极2,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