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电磁致动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06670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扩展凸台,并且在旋转磁轭的下部分别构成有第一、第二让位缺口,因而实现了在不改变旋转磁轭相对于固定磁轭在第一、第二位置之间的动作行程的前提下同时可减小旋转磁轭在第一位置时磁路中的磁阻,既可不改变旋转电磁致动器整体结构,不影响电开关的其它部件的装配,又能增大旋转磁轭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一位置附近所受到的电磁力矩,确保对电开关的脱扣机构的脱扣发挥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已有技术中的旋转电磁致动器的侧视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旋转电磁致动器的的旋转磁轭的详细结构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旋转电磁致动器的固定磁轭的详细结构图。
[0022]图4为本发明旋转电磁致动器的组装结构图。
[0023]图5为图4所示的旋转磁轭的详细结构图。
[0024]图6为图4所示的固定磁轭的详细结构图。
[0025]图7为图1所示的旋转磁轭相对于固定磁轭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1所示的旋转磁轭相对于固定磁轭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0027]图9为图4所示结构与图1所示结构的旋转磁轭所受到的电磁力矩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30]请参见图4,在该图4中给出了属于本发明旋转电磁致动器的结构体系的支架1、旋转磁轭2 (也可称“衔铁”,以下同)、固定磁轭3和反力弹簧4,固定磁轭3在对应于支架I的腔体11内的位置与支架I固定,固定磁轭3呈U字形,U字形的两折弯端部分别构成第一固定磁轭磁极面31和第二固定磁轭磁极面32,旋转磁轭2在对应于腔体11的腔口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支架I上,并且该旋转磁轭2的旋转磁轭磁极面21与固定磁轭3的第一固定磁轭磁极面31以及第二固定磁轭磁极面32相对应,反力弹簧4连接在支架I与旋转磁轭2之间,该反力弹簧4可以是拉簧也可以是扭簧,该反力弹簧4的作用是为旋转磁轭2提供背离固定磁轭3的方向斥开的反力。在本实施例中的反力弹簧4为拉簧,其一端即图4所示位置状态的上端与旋转磁轭2的上部固定,而另一端即图4所示位置状态的下端与支架I固定。
[003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内容的要点:在固定磁轭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第一固定磁轭磁极面31上构成有一凸起于第一固定磁轭磁极面31的表面的用于减小旋转磁轭2与固定磁轭3之间的气隙L (图7示)的长度的第一扩展凸台33,而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固定磁轭磁极面32上构成有一凸起于第二固定磁轭磁极面32的表面的同样用减小旋转磁轭2与固定磁轭3之间的气隙L的长度的第二扩展凸台34,第一、第二扩展凸台33、34彼此对应并且均朝向旋转磁轭2。优选地,前述第一、第二扩展凸台33、34分别构成于第一固定磁轭磁极面31和第二固定磁轭磁极面32的下方的位置,而在该旋转磁轭2的下部并且朝向第一扩展凸台33的一侧构成有一用于避免旋转磁轭2在向固定磁轭3运动时即由图7所示状态的第一位置变为由图8所示状态的第二位置运动时遭前述第一扩展凸台33干涉(即阻挡)的第一让位缺口 22,同时在旋转磁轭2的下部并且朝向第二扩展凸台34的一侧构成有一同样用于避免旋转磁轭2在向固定磁轭3运动时遭前述第二扩展凸台34干涉(即阻挡)的第二让位缺口 23。
[0032]依据专业常识,前述第一、第二让位缺口 22、23之间的距离小于前述第一、第二扩展凸台33、34之间的距离。由图4的示意可知,旋转磁轭2大体上呈中国汉字的倒凸字形,即下部的宽度小于上部的宽度,这里所称的上部的概念是指旋转磁轭磁极面21 (图5示)与固定磁轭3的第一、第二固定磁轭磁极面31、32相对应的区域。
[0033]继续见图4,前述的支架I的整体形状呈U字形并且U字形的开口朝向旋转磁轭2,前述的腔体11呈U形腔体,在该支架I第一支架壁12的上部构成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形状呈U字形的第一开口槽121,而在支架I的第二支架壁13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开口槽121的位置构成一同样与外界相通的形状呈U字形的第二开口槽131,在前述旋转磁轭2朝向第一支架壁12的一侧即图4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开口槽121的位置延伸有一第一枢转支承凸缘24,而在旋转磁轭2朝向第二支架壁13的一侧即图4所示位置状态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开口槽131的位置延伸有一第二枢转支承凸缘25,第一枢转支承凸缘24枢转支承在第一开口槽121内,而第二枢转支承凸缘25枢转支承在第二开口槽131内。
[0034]请参见图5并仍然结合图4,在旋转磁轭2的上部并且朝向第一支架壁12的一侧延伸有一致动杆26,前述的反力弹簧4的一端(上端)以钩挂方式固定在该致动杆26上,而另一端(下端)同样以钩挂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架壁12上。致动杆26的顶部以水平状态构成有一反力弹簧固定臂261,在该反力弹簧固定臂261的上表面以间隔状态凹设有反力弹簧位置调整凹腔2611,前述的反力弹簧4的一端挂着固定在反力弹簧位置调整凹腔2611固定。当反力弹簧4的上端在对应于不同的反力弹簧位置调整凹腔2611的位置与反力弹簧固定臂261挂着固定时,产生的弹簧拉力不同,只有当电磁吸力大于反力弹簧4的拉力时旋转磁轭2才得以由固定磁轭3吸合,使致动杆26击动电开关的脱扣机构脱扣,实现电开关(典型的电开关如断路器)跳闸。当然电磁吸力的大小取决于流过下面还要提及的并且由图4示意的良导体5的电流大小。由此可知,反力弹簧固定臂261上的不同的反力弹簧位置调整凹槽2611对应不同的电流,也就是说反力弹簧位置调整凹槽2611是为了应对电开关的脱扣机构的不同电流值的调整而设置的。
[0035]在前述的旋转磁轭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第二枢转支承凸缘25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形状和大小与第二枢转支承凸缘25相同的用于阻止前述第一、第二枢转支承凸缘24、25从第一、第二开口槽121、131中挣脱的限位凸缘27。当反力弹簧4拉力过小或反力弹簧4对于旋转磁轭2与支架I间的连接失去作用时,由该限位凸缘27阻止第一、第二枢转支承凸缘24、25掉出第一、第二开口槽121、131。
[0036]在图4中还示出了构成于支架I的第一支架壁12的后端部位的一弹簧固定耳123,在该弹簧固定耳123上开设有一弹簧固定孔1231,反力弹簧4的下端以挂着方式与弹簧固定孔1231固定。
[0037]在本实施例中,将前述的限位凸缘27在旋转磁轭2上的位置对应于第二枢转支承凸缘25的下方,然而如果将限位凸缘27转移至对应于第一枢转凸缘24的下方,那么同样是可以的,因为两种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等效的。正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将限位凸缘27在旋转磁轭2上的位置选择在了第二枢转支承凸缘25的同侧,因此旋转磁轭2的另一侧表现为只有一个第一枢转支承凸缘24,据此,作为优选的方案将前述的致动杆26延伸构成于旋转磁轭2具有第一枢转支承凸缘24 —侧的顶部;反之,如果限位凸缘27转移到对应于第一枢转支承凸缘24的下方,那么致动杆26在旋转磁轭2上的位置便转移至具有第二枢转支承凸缘25的一侧的顶部。
[0038]由图4所示,在第一支架壁12朝向前述第二支架壁13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腔体11的腔口的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