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66121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20A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端向Z轴方向延伸。因此,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而且,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以与蓄电元件1的第一壁100c大致同等的大小形成。
[0054]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在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的第一面和蓄电元件1之间以及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的第二面和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用于使流体(冷却用的流体,以下设为“冷却风”)通过的通风路径203。
[0055]S卩,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构成为,能够与该蓄电元件1 一起形成使冷却相邻的蓄电元件1的冷却风流通的通风路径203。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基体20A包括:与相邻的蓄电元件1 一起形成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通风路径203的风路形成部204A。风路形成部204A包括:在Z轴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至少两个支撑部201A ;以及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202A、即连接至少两个支撑部201A的连接部202A。
[0056]支撑部201A确定在X轴方向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之间的间隔。S卩,支撑部201A确保在X轴方向上在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之间成为通风路径203的间隙。
[0057]支撑部201A在Y轴方向上延伸,在Y轴方向的大致全长范围支撑蓄电元件1的壳体10。根据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的通风路径203的尺寸(X轴方向的宽度)设定支撑部201A的X轴方向的长度。
[0058]在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中包括:在Z轴方向上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部201A的连接部202A、即连接两个支撑部201A的各自的X轴方向中的一端的连接部202A ;在Z轴方向上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部201A的连接部202A、即连接两个支撑部201A各自在X轴方向的另一端的连接部202A。S卩,在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中,相对于该基体20A的X轴方向的中央位置向X轴方向的一侧位移的连接部202A ;以及当相对于该基体20A的X轴方向的中央位置向X轴方向的另一侧位移的连接部202A。
[0059]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向X轴方向的一侧位移的连接部202A连接的两个支撑部201A中的一个支撑部201A、和与向X轴方向的另一侧位移的连接部202A连接的两个支撑部201A中的一个支撑部201A是共同的。由此,从Y轴方向看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成为方波形状。即,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中,形成朝向X轴方向的一侧开放的沟的风路形成部204A、以及形成朝向X轴方向的另一侧开放的沟的风路形成部204A在Z轴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0060]风路形成部204A形成由在X轴方向的一侧相邻的蓄电元件1的壳体10封闭沟的开放部分的、向X轴方向的一侧位移的通风路径203、即使用于冷却该蓄电元件1的冷却风流通的通风路径203。而且,风路形成部204A形成由在X轴方向的另一侧相邻的蓄电元件1的壳体10封闭沟的开放部分的、向X轴方向的另一侧位移的通风路径203、即使用于冷却该蓄电元件1的冷却风流通的通风路径203。
[0061]限制部21A构成为能够约束沿着基体20A配置的蓄电元件1的壳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21A构成为能够部分地约束蓄电元件1的壳体10。
[0062]具体地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壳体10的第一壁100c朝向X轴方向来配置蓄电元件1。与此相随,将壳体10的第一壁100c沿着基体20A的状态下配置蓄电元件1。而且,根据与从蓄电元件1的壳体10的X轴方向的投影形状对应地形成基体20A、20A。与此相随,限制部21A构成为能够约束相邻的壳体10的第一壁100c的周围。
[0063]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沿着基体20A的四个角部的各个角部设置限制部21A。SP,基体20A在第一角部、第二角部、第三角部、以及第四角部各个角部具有限制部21A。
[0064]各限制部21A包括:与向基体20A的Z轴方向延伸的外缘连接的第一限制片216A、即从基体20A向X轴方向延伸出的第一限制片216A ;以及与向基体20A的Y轴方向延伸的外缘连接的第二限制片217A、即从基体20A向X轴方向延伸出的第二限制片217A。
[0065]具体地说,第一角部中设置的第一限制部210A包括:从基体20A的第三端延伸出的第一限制片216A ;以及从基体20A的第一端延伸出的第二限制片217A。第二角部中设置的第二限制部211A包括:从第四端延伸出的第一限制片216A ;以及从基体20A的第一端延伸出的第二限制片217A。第三角部中设置的第三限制部212A包括:从基体20A的第三端延伸出的第一限制片216A ;以及从基体20A的第二端延伸出的第二限制片217A。第四角部中设置的第四限制部213A包括:从基体20A的第四端延伸出的第一限制片216A ;以及从基体20A的第二端延伸出的第二限制片217A。
[0066]构成各个限制部21A的第一限制片216A和第二限制片217A相互连接,成为大致直角。由此,四个限制部21A覆盖蓄电元件1的壳体10的四角,约束蓄电元件1。S卩,通过在基体20A的四个角部具有限制部21A,隔板2A限制相邻的蓄电元件1中的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移动。具体地说,第一限制片216A限制蓄电元件1的Y轴方向的移动,第二限制片217A限制蓄电元件1的Z轴方向的移动。
[0067]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冷却蓄电元件1,使冷却风流入通风路径203。第一限制片216A具有作为限制冷却风泄漏到外部的风路限制部的功能。
[0068]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风的流过。如图7(a)所示,在蓄电装置中安装冷却管道6。为了使冷却风流入通风路径203,设置吸气风扇(未图示)。图7 (a)中箭头表示冷却风的流动。
[0069]图7(b)是表示在内部隔板2A之间形成的间隙、以及内部隔板2A和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的间隙的、以往的冷却风流动的图。图7(c)是表示在内部隔板2A之间形成的间隙、以及内部隔板2A和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的、本实施方式的冷却风流动的图。在图7(b)中,将冷却风的流动设为实线的箭头,在图7(c)中,将冷却风的流动设为虚线的箭头,在图7(c)中,表示与图7(b)相比,在所述间隙中冷却风的流动受到抑制。而且,图8?图11以箭头表示从第二方向观察的冷却风在所述间隙中的流动。
[0070]在夹持蓄电元件1下相邻的内部隔板2A中的一个内部隔板2A的第一限制片216A具有向另一个内部隔板2A的限制部21A突出的凸部214A。而且,所述另一个内部隔板2A的限制部21A具有与所述凸部214A对应的凹部215A。凸部214A以及凹部215A空出间隙而嵌合地形成。
[0071]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夹持蓄电元件1下相邻的内部隔板2A中的一个的第一限制片216A的凸部214A,朝向另一个内部隔板2A,在X轴方向上突出。通过在与所述一个第一限制片216A的凸部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陷,容纳凸部214A而形成另一个第一限制片216A的凹部215A。由此,凸部214A以及凹部215A嵌合地形成。
[0072]凸部214A以及凹部215A隔开间隙而嵌合地形成。S卩,在凸部214A的突出侧的端缘与凹部215A的凹陷侧的端缘之间形成间隙。
[0073]本实施方式的凸部214A形成为大致梯形状。凹部215A通过凹陷形成为大致梯形状而与其对应。
[0074]阀盖部22A形成在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的第一端。更具体地进行说明。阀盖部22A连接到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的第一端的中央部,向与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的第一面相邻的蓄电元件1和与第二面相邻的蓄电元件1延伸。因此,在蓄电装置中,隔着蓄电元件1而相邻的内部隔板2A的各个阀盖部22A协同动作,覆盖在蓄电元件1的气体排出阀101a上。
[0075]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有多个蓄电元件1,由此内部隔板2A被分别配置在相邻的蓄电元件1之间。即,蓄电装置具有多个内部隔板2A。
[0076]接着,说明外部隔板2B。外部隔板2B包括:具有与蓄电元件1 (壳体本体100的第一壁100c)相对的第一面以及与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的基体(以下,称为基体)20B ;以及确定与该基体20B相邻的蓄电元件1的位置的限制部(以下,称为限制部)21B。
[0077]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外部隔板2B,其基体20B和保持构件3的后述的终端构件30相对。即,外部隔板2B被配置在蓄电元件1和终端构件30之间。与此相随,外部隔板2B在与基体20B的终端构件30相对的位置,具有与终端构件30嵌合的嵌合部22B。S卩,外部隔板2B具有用于确定终端构件30对于基体20B的位置的嵌合部22B,即在基体20B的第二面上形成的嵌合部22B。而且,外部隔板2B具有用于确定终端构件30对于基体20B的位置的轴部23B,即从基体20B的第二面突出的轴部23B。
[0078]外部隔板2B具有从基体20B的第二面向终端构件30突出的外部接触部24B,即与终端构件30抵接的外部接触部24B。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隔板2B包括:从基体20B的第一面向蓄电元件1突出的支撑部201B,即与该蓄电元件1抵接的支撑部201B。
[0079]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向与X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扩展。S卩,基体20B形成为板状。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包括:被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的盖板101对应的位置的第一端;以及与该第一端相反侧的第二端,即被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的闭塞部100a对应的位置的第二端。而且,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包括:被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的一个第二壁100d对应的位置的第三端;以及与该第三端相反侧的第四端,即被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的另一个第二壁100d对应的位置的第四端。
[0080]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包括:连接第一端和第三端的部分即第一角部;以及连接第一端和第四端的部分即第二角部。而且,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包括:连接第二端和第三端的部分即第三角部;以及连接各个第二端和第四端的部分即第四角部。
[0081]而且,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向Y轴方向延伸。然后,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端向Z轴方向延伸。因此,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为大致矩形形状。而且,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为与蓄电元件1的第一壁100c为大致同等的大小。
[0082]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在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的第一面和蓄电元件1之间,形成用于在该基体20B的第一面和蓄电元件1之间使流体通过的通风路径203。
[0083]S卩,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构成为,能够与该蓄电元件1 一起形成使冷却相邻的蓄电元件1的冷却风流入的通风路径203。外部隔板2B中的蓄电元件1侧的结构与内部隔板2A的基体20A基本上是共同的结构。以下,说明与内部隔板2A不同的结构。
[0084]支撑部201B确定X轴方向上相邻的外部隔板2A和蓄电元件1的间隔。S卩,支撑部201B确保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外部隔板2A和蓄电元件1之间成为通风路径203的间隙。支撑部201B的X轴方向的长度根据相邻的外部隔板2A和蓄电元件1间形成的通风路径203的尺寸(X轴方向的宽度)来设定。
[0085]在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中包括:在Z轴方向上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部201B的连接部202B,即与两个支撑部201B的X轴方向的基体20B侧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202B。即,在外部隔板2B的基体20B中包含在Z轴方向上排列的连接部202B。
[0086]在本实施方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