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8021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0002] 【【背景技术】】 参照中国第CN204273292号专利,公开了一种USB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含绝缘 座、干设于绝缘座的多个导电端子、W及包覆于绝缘座与运些导电端子外缘W提供屏蔽保 护的屏蔽外壳。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个信号端子、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所述信号端子 与插接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与插接口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支持热插 拔。但是,由于电源端子与插接口之间的距离和接地端子与插接口之间的距离相同,断开接 地信号的同时亦断开电源信号,有静电不能有效导走的可能,即接地效果不好。
[0003]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W克服上述缺陷。
[0004] 【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支持热插拔的同时保证良好接地效果的电连接器。 阳〇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W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定义了插接口,从而定 义了与插接方向垂直的横断方向及与插接方向和横断方向均垂直的竖直方向,所述电连接 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支撑于绝缘本体内的加强件W及套设于 绝缘本体外部的金属外壳,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及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 子包括显露于绝缘本体表面的接触部、自接触部向前延伸且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倾斜部及自 接触部向后延伸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相连接的焊接部,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位于接触部和倾斜 部之间的折弯点,分别定义接地端子、电源端子、信号端子的折弯点为第一、第二、第=折弯 点,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一折弯点较电源端子的第二折弯点远离插接口但较信号端子的第= 折弯点靠近插接口。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一折弯点较电源端子的第二折弯点后退0. 2mm。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包括设有上表面、下表面及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表 面的主体部、自主体部上表面的后缘竖直向下弯折形成的连接部、自连接部下缘水平向后 弯折延伸且悬于导电端子焊接部上方的挡板及自挡板左右两侧弯折的一对挡臂,所述主体 部包括自侧表面向后继续延伸至挡板旁侧的侧墙,所述挡臂和侧墙抵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挡臂系自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向下弯折延伸至侧墙的外侧。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卡持槽,所述侧墙向内水平弯折延伸有抵持部,所述 抵持部伸入至卡持槽内形成稳定固持。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包括自尾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后挡板,所述挡臂系自所述后挡 板的左右两侧向前弯折延伸至侧墙的外侧。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固持槽,所述后挡板下缘向内水平弯折延伸有一对 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伸入至固持槽内形成稳定固持。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侧墙径直向下延伸形成一对位于整个连接器尾部的第一焊脚,所 述加强件包括一对加强件焊脚,所述第一焊脚和加强件焊脚彼此靠近不邻接,所述挡臂在 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焊脚的上方。
[0013] 进一步地,所述侧表面设有一对第二焊脚,第二焊脚包括自侧表面侧向弯折延伸 的水平部及自水平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于靠近插接口的前缘设有向下凸 设的凸包。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金属外壳内侧且前端部分露出于金属外壳的 金属内壳,所述第二焊脚位于整个电连接器插接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相较于 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总是最先导通而最后断开,支持热插拔的同时,保证了导静电效果。
[0016]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阳017]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阳01引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0019] 图4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
[0020] 图5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和加强件与绝缘本体分离的分解图。
[0022] 图7是本发明上排导电端子的俯视图。
[0023] 图8是本发明下排导电端子的仰视图。
[0024]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巧]【【具体实施方式】】 W下,将结合图1至图8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义所述电连接 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端口为插接口,从而定义了插接方向、与插接方向垂 直的横断方向及与插接方向和横断方向均垂直的竖直方向。所述插接方向与横断方向所在 面构成水平面。
[00%]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 内的导电端子2、安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加强件3、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内壳4及安 装于金属内壳4上的金属外壳5。
[0027] 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舌 板12。所述基部11尾端设有固持槽111及两侧设有卡持槽112。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 一绝缘本体101、第二绝缘本体102及第=绝缘本体103。
[0028] 请参照图3至图8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上下反向对称设置的上排导电端子 21和下排导电端子22。上排导电端子21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101,下排导电端子22固持 于第二绝缘本体102。每排导电端子2为十二个,包括两个接地端子27、两个电源端子28 及八个信号端子29。所述电源端子28分布于信号端子29之间,接地端子27位列于所有信 号端子29的最外侧。每一导电端子2均包括显露于绝缘本体1表面的接触部23、自接触部 23向前延伸且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倾斜部24及自接触部23向后延伸用于与印刷电路板 200(PrintedCircuitBoard,PCB)相连接的焊接部25。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连接接触部 23和倾斜部24之间的折弯点20,由于折弯点20的位置不同,分别定义为接地端子27的第 一折弯点207、电源端子28的第二折弯点208及信号端子29的第=折弯点209。所述接地 端子27的第一折弯点207较电源端子28的第二折弯点208远离插接口但接地端子27的 第一折弯点207较信号端子29的第=折弯点209靠近插接口,即支持热插拔的同时,优化 了产品的制程。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接地端子27的第一折弯点207和电源端子28的 第二折弯点208之间的距离为dl,所述接地端子27的第一折弯点207和信号端子29的第 =折弯点209之间的距离为d2。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端子27的第一折弯点207较电 源端子28的第二折弯点208后退0. 2mm,即dl=0. 2mm。
[0029] 参阅图3至图6所示,所述加强件3夹持于固持有上排导电端子21的第一绝缘本 体10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