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640720阅读:来源:国知局
66。如图7所示,第一压合端子130的第一中间部136、第二压合端子140的第二中间部146及自由端子160的第三中间部166分别朝轴向A延伸,且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更包括一电路板170,这些第一连接部134及这些第二连接部144分别延伸至电路板170且这些第三连接部164穿过电路板170,以与电路板170电性连接。另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这些自由端子160的第三连接部16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轴向A且沿着同一直线排列。
[0058]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压合端子130、这些第二压合端子140及这些自由端子160分别位于不同平面。更精确地说,第一压合端子130的第一中间部136、第二压合端子140的第二中间部146及自由端子160的第三中间部166分别位于不同平面。换句话说,第一中间部136、第二中间部146及第三中间部166位于不同的高度,此配置可降低第一压合端子130、第二压合端子140及自由端子160彼此之间的讯号干扰。
[0059]上面仅示意性地揭露其中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上面的描述。下面将提供另一种的电连接器。
[0060]图8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图9是移除图8的电连接器的遮蔽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10是图8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压合端子、第二压合端子、副基座及自由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侧视示意图。图17是图12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压合端子、第二压合端子、副基座及自由端子的侧视示意图。
[0061]请参阅图8至图11及图17,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0与前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其中一个主要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200更包括一连接板280,第一压合端子230的第一连接部234与第二压合端子240的第二连接部244连接至此连接板280,连接板280作用在于固定端子,于工艺完成时会摘除。另一个主要差异在于,副基座250的形状,且本实施例中,主基座220在对应于副基座250处具有一^^合部228,卡合部228可限制副基座250不能够相对于主基座220往远离开口 214的方向运动,图14可看到副基座150的另一卡合实施例。此外,在前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压合端子130位在主基座120的上表面120a,且第一压合端子130的第一中间部136的高度大于第二压合端子140的第二中间部146的高度。相反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压合端子230贯穿于主基座220的中心座身222,并且,如图11所示地第二压合端子240的第二中间部246的高度大于第一压合端子230的第一中间部236的高度,图17亦是采用此种设计。
[0062]仅管上面两种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存在上述的差异,但是电连接器100、电连接器200的第一压合端子130、第一压合端子230与第二压合端子140、第二压合端子240均是以埋入射出的方式成型于主基座120、主基座220且自由端子160、自由端子260固接于副基座150、副基座250,其在工艺上具有较简单的工序以及较低的成本。此外,上面两种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压合端子130、第一压合端子230、第二压合端子140、第二压合端子240及自由端子160、自由端子260分别位于不同平面,可降低彼此之间的讯号干扰。
[0063]图18是图13的后视示意图。由此图可以看出主基座120中设有第一中间部136向下延伸出第一连接部134,两第一连接部134之间设有第二中间部146向下延伸出第二连接部144,副基座150中设有第三中间部166向下延伸出第三连接部164,第三连接部164为穿孔式(DIP),第一连接部134和第二连接部144为表面粘着式(SMT)。上面仅示意性地揭露其中一种连接部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面的描述,亦包含易于想到的其他排列方式。
[00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创新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遮蔽件,所述遮蔽件具有中空膛室及连通于所述中空膛室的开口; 主基座,所述主基座设置于所述中空膛室且所述主基座包括中心座身以及自所述中心座身凸出且沿轴向延伸的舌部,所述舌部较所述中心座身更靠近于所述开口,且所述中心座身包括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多个贯穿槽以及凹陷于所述中心座身的底面的凹陷部; 多个第一压合端子,所述第一压合端子以埋入射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基座的上表面; 多个第二压合端子,所述第二压合端子以埋入射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基座且容设于所述贯穿槽内; 副基座,所述副基座配置于所述凹陷部中与所述舌部相邻的区域; 多个自由端子,所述自由端子固持于所述副基座, 所述第一压合端子、所述第二压合端子及所述自由端子分别位于相异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座的所述上表面与所述遮蔽件之间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开口的第一空间,且所述舌部的底面、所述副基座与所述遮蔽件之间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开口的第二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压合端子、各所述第二压合端子及各所述自由端子分别包括与所述开口相邻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与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三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内能被对接电连接器伸入,所述对接电连接器能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且所述第二空间内能被储存媒体插入,所述储存媒体能与所述第三接触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 电路板,各所述第一压合端子、各所述第二压合端子及各所述自由端子分别包括与所述开口相反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电路板且所述第三连接部穿过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轴向且沿直线排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压合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第一中间部,各所述第二压合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各所述自由端子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接触部及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的第三中间部,且所述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中间部及所述第三中间部沿着所述轴向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相异平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部包括垂直于所述轴向的多个贯孔,所述第二压合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位于所述贯孔上方且所述第二接触部能匹配伸入所述贯孔,各所述贯孔的尺寸大于各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件包括两个第一卡合单元,且所述舌部包括对应于所述两个第一卡合单元的两个第二卡合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端子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压合端子的数量为五个,且所述第一压合端子与所述第二压合端子能传输USB 3.0的讯号D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遮蔽件、主基座、多个第一压合端子、多个第二压合端子、副基座及多个自由端子。遮蔽件具有中空膛室及连通于中空膛室的开口。主基座安装于中空膛室且包括中心座身及自中心座身凸出且沿轴向延伸的舌部。舌部较中心座身更靠近于开口,且中心座身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多个贯穿槽及凹陷于中心座身的底面的一凹陷部。第一压合端子埋入射出于主基座的上表面。第二压合端子埋入射出于主基座且容设于贯穿槽内。副基座配置于凹陷部中靠近舌部的区域。自由端子固持于副基座。第一压合端子、第二压合端子及自由端子分别位于相异平面。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在工艺上具有较简单的工序以及较低的成本。
【IPC分类】H01R13-405
【公开号】CN204349001
【申请号】CN201520072345
【发明人】林志坚, 周君吉, 颜铭辉, 邱文达, 资华古, 简雨晴, 吴连溪
【申请人】诠欣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