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连接器、导电通信模组及导电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719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通信连接器、导电通信模组及导电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连接器、导电通信模组及导电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0002]通信连接器广泛应用于远程通讯或数据网络设备中,一般通过RJ型连接器实现两设备之间的数据通讯。
[0003]现有的通信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件一般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和绝缘座,若干导电端子间隔排列固定于绝缘座,然而,此种导电端子组件不具备电容补偿功能,使得连接器的网络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通信连接器、导电通信模组及导电端子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通信连接器,其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导电通信模组;
[0007]导电通信模组安装于内壳体内,外壳体套设于内壳体外;导电通信模组包括导电端子组件、定位座和电路板;导电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和一绝缘座;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折弯部和接触部;折弯部位于连接部和接触部之间,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接触部均沿直线延伸;若干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均匀间隔排列,若干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匀间隔排列,至少两相邻导电端子的折弯部交叉间隔分布;若干导电端子的折弯部相互绝缘封装于绝缘座内,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接触部分别延伸出绝缘座外;绝缘座和电路板均安装于定位座上,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电性连接电路板,每一接触部用于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
[0008]优选地,每一导电端子的折弯部由若干V型件串联连接而成,至少两相邻V型件不在同一平面上。
[0009]优选地,连接部相对接触部成一角度。
[0010]优选地,绝缘座的两相对端各延伸出一定位凸条,定位座的顶壁上设有两定位件,两定位件之间构成一定位空间,两定位件分别自定位座的顶壁上竖直向上延伸再横向相对延伸,以使得每一定位件与定位座的顶壁之间构成一限位凹槽,绝缘座收容于该定位空间内,绝缘座的两定位凸条分别卡装于两限位凹槽内。
[0011]—种导电端子组件,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和一绝缘座;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折弯部和接触部;折弯部位于连接部和接触部之间,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接触部均沿直线延伸;若干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均匀间隔排列,若干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匀间隔排列,至少两相邻导电端子的折弯部交叉间隔分布;若干导电端子的折弯部相互绝缘封装于绝缘座内,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接触部分别延伸出绝缘座外。
[0012]一种导电通信模组,其包括导电端子组件、定位座和电路板;导电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和一绝缘座;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折弯部和接触部;折弯部位于连接部和接触部之间,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接触部均沿直线延伸;若干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均匀间隔排列,若干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匀间隔排列,至少两相邻导电端子的折弯部交叉间隔分布;若干导电端子的折弯部相互绝缘封装于绝缘座内,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和接触部分别延伸出绝缘座外;绝缘座和电路板均安装于定位座上,每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电性连接电路板。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如下:
[0014]上述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组件中至少两相邻导电端子的折弯部交叉间隔分布,从而具备电容补偿功能,优化网络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信连接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2为图1的通信连接器的导电通信模组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3为图2的导电通信模组的导电端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4为图2的导电通信模组的导电端子组件的透视图。
[0019]图5为图2的导电通信模组的导电端子组件的另一试图的透视图。
[0020]图6为图3的导电端子组件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0021]图7为图3的导电端子组件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3]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连接器,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外壳体10、内壳体20和导电通信模组30。
[0024]导电通信模组30安装于内壳体20内,外壳体10套设于内壳体20外。
[0025]参见图2,导电通信模组30包括导电端子组件31、定位座32和电路板33。
[0026]参见图3至图7,导电端子组件31包括若干导电端子311和一绝缘座312。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3113、折弯部3112和接触部3114。折弯部3112位于连接部3113和接触部3114之间,每一导电端子311的连接部3113和接触部3114均沿直线延伸;若干导电端子311的连接部3113均匀间隔排列,若干导电端子311的接触部3114均匀间隔排列,至少两相邻导电端子311的折弯部3112交叉间隔分布。
[0027]若干导电端子311的折弯部3112相互绝缘封装于绝缘座312内,每一导电端子311的连接部3113和接触部3114分别延伸出绝缘座312外。
[0028]绝缘座312和电路板33均安装于定位座32上,每一导电端子311的连接部3113电性连接电路板33,每一接触部3114用于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
[0029]上述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组件31中至少两相邻导电端子311的折弯部3112交叉间隔分布,从而具备电容补偿功能,优化网络性能。例如,生产时,可将信号端子的折弯部交叉间隔分布,而对于供电端子则可不作间隔交叉设计,优化网络性能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0030]优选地,连接部311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