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1621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转接工具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工作人员进入变电站内进行安装、试验、调试等作业时,需要从检修电源箱或墙壁插座取电。通常,变电站内的检修电源有两种形式:插座式和接线端子排式。进站工作时所用临时电源线也有插头式和接线式两种形式。实际工作中,进入工作场所时经常发现所带电源线与检修电源接口形式不符,难以接入,造成用电困难,举例说明:情况一、工作人员携带的电源线终端为插头式,而来到施工现场发现检修电源箱为接线端子排式,两种形式接口不匹配,造成取电困难;情况二、工作人员携带的电源线终端为接线式,而来到施工现场发现检修电源箱为插座式,两种形式接口不匹配,同样造成取电困难。为保证工作继续进行,通常采取将插头拆下或将电源线直接塞入插座等方式,该种取电方式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能为现场的线路连接作业带来极大便利的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的结构特点是包括至少由第一面体、第二面体、第三面体和第四面体围成的多面体空腔结构,第一面体上设置电源插座,第二面体上设置电源插头,第三面体上设置接线端子排,第四面体上引出两根电源线,多面体空腔结构内部设置多股线路,电源插座的零线、火线插口分别通过设置在多面体空腔内部的其中的两股线路与两根电源线电连接,电源插头通过设置在多面体空腔内部的另一股线路与接线端子排电连接。
[0005]采用上述结构,分别将插座、插头、接线端子排和电源线四种接线方式集成在一个多面体空腔结构的其中四个面上,插座与两根电源线连接,实现了接线式电源线与插座之间的转接功能,插头与接线端子排连接,实现了插头与端子排的转接功能,从而解决了现场环境的接口形式与工作人员携带的设备的接口形式不匹配的问题,为线路连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装置采用标准的接口形式,不需要人为私自改变线路,使用的安全性更高;另外,装置小巧,使用和携带均十分方便。
[0006]所述第四面体上开设有可容纳两根电源线的凹槽,凹槽上扣装有可将凹槽的开口封闭的扣板。在不使用电源线时,可将电源线盘成一盘然后放入凹槽内并将扣板封闭,从而保护了两根电源线,也避免了电源线无序放置影响其他接口的正常使用。
[0007]所述接线端子排包括两个间隔开设在第三面体上的端子插孔和用于将插入端子插孔内的线针锁紧的紧固螺栓。利用紧固螺栓将线针压紧,保证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0008]所述第三面体的上部向内凹陷并在端子插孔的上方形成用于安装紧固螺栓的平台,第三面体上安装有可扣装在第三面体上的翻转板。在不使用接线端子排的时候,翻转板封闭,将接线端子排与外界隔离,保证绝缘,避免影响其它线路连接,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0009]所述两根电源线的端部为压接线针或者在端部连接线夹子。电源线根据其需要连接的电源接口形式选择使用压接线针式的接头或者使用线夹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和能为现场的线路连接作业带来极大便利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包括至少由第一面体1、第二面体2、第三面体3和第四面体4围成的多面体空腔结构。其中,图中示出的多面体为为正六面体结构,即正方体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仅用到正方体的其中四个面,另外两个面可以做扩展功能使用。在第一面体I上设置电源插座11,第二面体2上设置电源插头21。
[0015]参照附图,第三面体3上设置接线端子排31,接线端子排31包括两个间隔开设在第三面体3上的端子插孔311和用于将插入端子插孔311内的线针锁紧的紧固螺栓312。利用紧固螺栓312将线针压紧,保证了电连接的可靠性。由于紧固螺栓312需要和端子插孔311垂直设置,因此,需要在第三面体3上进行开槽,如图所示,第三面体3的上部向内凹陷并在端子插孔311的上方形成用于安装紧固螺栓312的平台32,第三面体3上安装有可扣装在第三面体3上的翻转板33。在不使用接线端子排31的时候,翻转板33封闭,将接线端子排31与外界隔离,保证绝缘,避免影响其它线路连接,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0016]参照附图,第四面体4上引出两根电源线41。其中,两根电源线41的端部为压接线针或者在端部连接线夹子。两根电源线41根据其需要连接的电源接口形式选择使用压接线针式的接头或者使用线夹子。第四面体4上开设有可容纳两根电源线41的凹槽40,凹槽40上扣装有可将凹槽40的开口封闭的扣板42。在不使用电源线时,可将电源线41盘成一盘然后放入凹槽40内并将扣板42封闭,从而保护了两根电源线41,也避免了电源线41无序放置影响其他接口的正常使用。
[0017]其中,上述的扣板42和翻转板33可以为通过铰接形式安装的可开合结构,在使用时打开,在不使用时扣合。当然,扣板42和翻转板33也可采用卡扣式安装或者利用磁铁吸附安装等其它可方便打开和关闭的安装形式。
[0018]图中未示出,多面体空腔结构的内部设置多股线路,电源插座11的零线、火线插口分别通过其中的两股线路与两根电源线41电连接,电源插头21通过另一股线路与接线端子排31电连接。
[0019]上述结构中,分别将电源插座11、电源插头21、接线端子排31和电源线41四种接线方式集成在一个多面体空腔结构的其中四个面上,电源插座11与两根电源线连接,实现了电源线与插座之间的转接功能,电源插头21与接线端子排31连接,实现了插头与端子排的转接功能,从而解决了现场环境的接口形式与工作人员携带的设备的接口形式不匹配的问题,为线路连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装置采用标准的接口形式,不需要人为私自改变线路,使用的安全性更高;另外,装置小巧,使用和携带均十分方便。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至少由第一面体(I)、第二面体(2)、第三面体(3)和第四面体(4)围成的多面体空腔结构;第一面体(I)上设置电源插座(11),第二面体(2)上设置电源插头(21),第三面体(3)上设置接线端子排(31),第四面体(4)上引出两根电源线(41);多面体空腔结构的内部设置多股线路,电源插座(11)的零线、火线插口分别通过其中的两股线路与两根电源线(41)电连接,电源插头(21)通过另一股线路与接线端子排(31)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四面体(4)上开设有可容纳两根电源线(41)的凹槽(40),凹槽(40)上扣装有可将凹槽(40)的开口封闭的扣板(4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接线端子排(31)包括两个间隔开设在第三面体(3 )上的端子插孔(311)和用于将插入端子插孔(311)内的线针锁紧的紧固螺栓(3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面体(3)的上部向内凹陷并在端子插孔(311)的上方形成用于安装紧固螺栓(312)的平台(32),第三面体(3)上安装有可扣装在第三面体(3)上的翻转板(3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两根电源线(41)的端部为压接线针或者在端部连接线夹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电源转接装置,其包括至少由第一面体、第二面体、第三面体和第四面体围成的多面体空腔结构,第一面体上设置电源插座,第二面体上设置电源插头,第三面体上设置接线端子排,第四面体上引出两根电源线,多面体空腔结构内部设置多股线路,电源插座的零线、火线插口分别通过设置在多面体空腔内部的其中的两股线路与两根电源线电连接,电源插头通过设置在多面体空腔内部的另一股线路与接线端子排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和能为现场的线路连接作业带来极大便利的优点。
【IPC分类】H01R27/00, H01R13/502, H01R31/06
【公开号】CN204668673
【申请号】CN201520420708
【发明人】刘明明, 李文东, 李全俊, 董玉春, 孟晓东, 陈文文, 魏炜, 陈启超, 邓明明, 潘亮
【申请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