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溃pin的导电端子及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65799阅读:来源:国知局
2,第一接触臂331与第二接触臂332的连接处形成与S頂卡5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部333。为了保证S頂卡5能够顺利地插入卡连接器的卡容置腔8 (参见图4)中,在主体片32上开设一通槽321,将第二接触臂332的末端倾斜地收容于主体片32的通槽321内,使第二接触臂332的末端位于主体片32上表面的下方。当S頂卡5按照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插入卡容置腔8中时,第二接触臂332的末端始终被限位于通槽321内,不会因变形、上翘而导致插卡不畅,从而确保插卡过程顺畅并避免接触端子33发生溃PIN现象。
[00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大创新,在接触端子33两侧对称地设置了防溃端子34,该防溃端子34为弹性臂结构,具体包括:自主体片32边缘的两侧位置向前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341、自第一弹性臂341的末端向上向后反向弯折形成的第二弹性臂342以及自第二弹性臂342的末端向后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弹性臂343,其中第二弹性臂342与第三弹性臂343的连接处形成用于与卡接触的第二接触部344,且第三弹性臂343的末端与第一弹性臂341之间留有间隙。这样一来,当插入S頂卡5后,由于防溃端子34的最高处(即第二接触部344)也起到了支撑S頂卡5的作用,并且防溃端子34的该第二接触部344在接触端子33的最高处即第一接触部333的前方,因此能够防止拔卡操作时尤其是带卡套或卡托的小型Micro-S頂卡或空卡框拔卡操作时刮到接触端子33的前端而将接触端子33拖拉至变形,有效起到了防溃PIN的作用。
[0034]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I除了可解决前面所述的防溃PIN问题,还能够防止损伤S頂卡5的卡体,具体为:接触端子33的第一接触臂331与第二接触臂332以及防溃端子34的第二弹性臂342与第三弹性臂343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这些可能与S頂卡5的卡体接触的部位均采用柔和的弧形过渡,能够有效避免导电端子I与卡接触时刮伤卡表面。此夕卜,防溃端子34的第一弹性臂341与第二弹性臂342的连接处也采用弧形过渡,可避免防溃端子34下压时刮伤卡连接器所安装的电路板9 (参见图6)的表面。
[0035]进一步地,接触端子33与卡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部333形成有凸起的加强筋334。该加强筋334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提高接触端子33的结构强度,防止第一接触部333变形;二是可以提高弹性接触的可靠性,确保第一接触部333与SIM卡5的金手指的可靠接触。
[0036]下面结合图4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I的一个具体应用一一卡连接器进行简要阐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卡连接器包括多个如前重点介绍的防溃PIN的导电端子1、塑胶本体6及壳体7,其中导电端子I以注塑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嵌设于塑胶本体6内,壳体7组装在塑胶本体6上以与塑胶本体6构成卡容置腔8。壳体7与塑胶本体6具体的组装方式为:壳体7的两侧各弯折形成一 U型滑槽71,塑胶本体6的两侧滑动组设于对应U型滑槽71内,组装完成后沿着图6中箭头所示方向即从后向前的方向即可将SIM卡5插入卡容置腔8中,相反方向即可拔出S頂卡5。
[00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导电端子I的数量为8个,分成两排等间距地嵌设于塑胶本体6上;壳体7由金属薄片一体成型制成,在壳体7的上表面设有方向指示标识72,以提示用户正确的插卡方向。
[0038]图7和图8分别展示了卡插入前和卡插入后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I的位置状态,其中防溃端子34的头部即前端部均位于塑胶本体6的内表面61的下方,当卡或卡托拔出时可确保防溃端子34首先接触卡或卡托。如图7所示,当卡插入前,接触端子33的第一接触部333是整个导电端子I的最高点,防溃端子34的最高点第二接触部344的高度次之,而当S頂卡5插入卡容置腔8后,如图8所示,接触端子33的第一接触部333基本上与防溃端子34的第二接触部344平齐,即防溃端子34的第二接触部344也起到了支撑S頂卡5的作用,这样一方面能够防止接触端子33被过分下压导致变形,同时保证了可靠的弹性接触力,更重要的是,在拔出S頂卡5时,防溃端子34的第二接触部344也起到了支撑S頂卡5的作用,进而防止了 S頂卡5将接触端子33拖拉至变形,有效避免了溃PIN问题。
[0039]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I结构巧妙独特,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超薄类的卡连接器中,确保插拔卡过程中既不损伤卡体,又能够有效地保护接触端子33,防止插拔S頂卡5时导致接触端子33变形而发生溃PIN现象,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00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防溃PIN的导电端子,由金属导电板材一体冲压弯折成型,包括:中间为贯通结构的板材本体和连接于贯通结构边缘处的端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包括:连接片、主体片、接触端子及对称地分设于接触端子两侧的一对防溃端子,所述连接片位于主体片与板材本体之间,所述主体片上开设一通槽;所述接触端子包括:自主体片边缘的中间位置向上向后反向弯折形成的第一接触臂、自第一接触臂末端向后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的连接处形成用于与卡实现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臂的末端倾斜地收容于主体片的通槽内;所述防溃端子为弹性臂结构,其上设有用于与卡接触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接触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侧方及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溃PIN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溃端子包括:自主体片边缘的两侧位置向前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自第一弹性臂的末端向上向后反向弯折形成的第二弹性臂以及自第二弹性臂的末端向后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弹性臂,所述第三弹性臂的末端与第一弹性臂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用于与卡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弹性臂与第三弹性臂的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溃PIN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溃端子的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的连接处以及第二弹性臂与第三弹性臂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溃PIN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片所在平面高于板材本体所在平面,所述连接片的头部与贯通结构的边缘相连接,并且连接片自头部至尾部逐步向上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溃PIN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与板材本体的交界处形成一腰型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溃PIN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子与卡相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形成有凸起的加强筋。7.—种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防溃PIN的导电端子,还包括:塑胶本体和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嵌入成型于塑胶本体内,所述壳体组装在塑胶本体上以与塑胶本体构成卡容置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溃端子的前端部位于塑胶本体的内表面之下。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数量为8个,分成两排等间距地成型于塑胶本体上。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金属薄片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壳体的两侧弯折形成U型滑槽,所述塑胶本体的两侧滑动组设于U型滑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溃PIN的导电端子及卡连接器。导电端子包括:板材本体和端子本体,其中,端子本体包括:连接片、主体片、接触端子及一对防溃端子。防溃端子能够有效防止插拔卡过程中引起的接触端子的溃PIN问题,同时,接触端子的第二接触臂末端倾斜地收容于主体片的凹槽内,能够保证SIM卡顺利地插入卡容置腔内并防止接触端子出现溃PIN问题;接触端子和防溃端子的弯折处均为弧形设计,有效避免了导电端子刮伤插入的SIM卡。应用了该导电端子的卡连接器能够实现超薄设计,插拔卡的过程中既不损伤卡体,又能够有效地保护接触端子,防止插拔SIM卡或空卡框时导致接触端子变形而发生溃PIN现象。
【IPC分类】H01R13/02, H01R12/71, H01R13/405
【公开号】CN204834958
【申请号】CN201520596887
【发明人】姜天一, 王新闻
【申请人】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