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824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光伏互联条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太阳电池片之间正负极的连接,传输太阳电池产生的电流。光伏互联条与太阳电池上电极连接时,必然会遮挡太阳光入射到太阳电池表面,为了减少对光线的遮挡,需要尽量缩小光伏互联条和太阳电池上电极的宽度。而从光伏互联条与太阳电池上电极的接触电阻考虑,则接触面积越大越好;另外,从光伏组件的耐用性考虑,需要光伏互联条与太阳电池上电极之间有较高的连接强度,这也需要增加光伏互联条与太阳电池电极的接触面积。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增加互联条宽度来实现来提高光伏互联条与太阳电池上电极之间的接触性能。
[0003]普通光伏互联条是平坦的表面,进入组件的光线入射到光伏互联条上,发生镜面反射,大多光线由于角度接近垂直于组件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而折射出去,光线无法被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减小互联条宽度,增加太阳电池有效吸光面积,提高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光伏互联条。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光伏互联条的光伏组件。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菱形结构,由互联条基体及包裹在互联条基体的焊接层组成。
[0008]所述的菱形结构的上下对角为90-150°。
[0009]所述的焊接层的厚度为5-25 μ m。
[0010]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0011]太阳电池,
[0012]设置在太阳电池上下表面的上电极及下电极,
[0013]连接在上电极及下电极上的光伏互联条,
[0014]位于太阳电池上、下表面外侧的EVA层,
[0015]位于太阳电池上表面EVA层外侧的玻璃层,
[0016]位于太阳电池下表面EVA层外侧的背板。
[0017]所述的上电极具有V型的截面,与光伏互联条匹配连接。
[0018]所述的下电极具有倒置的V型的截面,与光伏互联条匹配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同等宽度的条件下能够分别增加与太阳电池上、下电极接触面积3.5?41.4%,从而提高的互联条与太阳电池的接触性能。本光伏互联条技术也可以用于减小互联条宽度,增加太阳电池有效吸光面积,提高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
[0020]使用本光伏互联条用于光伏组件,入射到组件的光线在菱形互联条的一个斜面发生反射,再经过玻璃与空气界面的二次反射到太阳电池表面,光线被二次利用,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了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光伏互联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互联条基体、2-焊接层、3-太阳电池、4-上电极、5-下电极、6-EVA层、7-玻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菱形结构,由互联条基体及连接在互联条基体下方的焊接层组成。菱形结构的上下对角根据需要,可以在90-150°范围内调整,焊接层的厚度为5-25 μm。
[0025]光伏组件,包括太阳电池,设置在太阳电池上下表面的上电极及下电极,连接在上电极及下电极上的光伏互联条,具体来说,是通过焊接层与上电极和下电极连接,上电极具有V型的截面,下电极具有倒置的V型的截面,从而能够与光伏互联条匹配连接。太阳电池上下表面外侧还设有玻璃层。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种光伏互联条,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互联条基体1,互联条基体I垂直于长度方向截面为菱形,菱形的上下对角为120°,互联条基体表面具有厚度12um的焊接层2。
[0029]上述光伏互联条用于光伏组件中,组件采用的太阳电池3设置的上电极4具有V型的截面,V型角的夹角为120°,下电极5具有倒V型的截面,倒V型角的夹角为120°。互联条向下两面与太阳电池上电极焊接。互联条向上两面与太阳电池下电极焊接。位于太阳电池上下表面外侧还设有EVA层和玻璃层7采用该光伏互联条比同宽度的普通互联条,提高了光伏互联条与太阳电池上、下电极接触面积15.5%。入射到组件的光线在菱形互联条的一个斜面发生反射,在经过玻璃层7与空气界面的二次反射到太阳电池表面,光线被二次利用,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了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
[0030]实施例2
[0031]—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菱形结构,由互联条基体及连接在互联条基体下方的焊接层组成。菱形结构的上下对角为90°,焊接层的厚度为5 μπι。
[0032]实施例3
[0033]—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菱形结构,由互联条基体及连接在互联条基体下方的焊接层组成。菱形结构的上下对角为150°,焊接层的厚度为25 μπι。
【主权项】
1.一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其特征在于,该光伏互联条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菱形结构,由互联条基体及包裹在互联条基体的焊接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菱形结构的上下对角为90-1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层的厚度为5-25 μ m。4.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电池, 设置在太阳电池上下表面的上电极及下电极, 连接在上电极及下电极上的光伏互联条, 位于太阳电池上、下表面外侧的EVA层, 位于太阳电池上表面EVA层外侧的玻璃层, 位于太阳电池下表面EVA层外侧的背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电极具有V型的截面,与光伏互联条匹配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电极具有倒置的V型的截面,与光伏互联条匹配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光伏组件输出的光伏互联条及光伏组件,光伏互联条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菱形结构,由互联条基体及连接在互联条基体下方的焊接层组成,光伏组件包括太阳电池,设置在太阳电池上下表面的上电极及下电极,连接在上电极及下电极上的光伏互联条,位于太阳电池上、下表面外侧的EVA层,以及EVA层外侧的玻璃层和背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同等宽度的条件下能够分别增加与太阳电池上、下电极接触面积3.5~41.4%,从而提高的互联条与太阳电池的接触性能,增加太阳电池有效吸光面积,提高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
【IPC分类】H01L31/05, H01L31/048
【公开号】CN204927316
【申请号】CN201520605596
【发明人】柳翠, 袁晓, 李红波, 郝国强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