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83220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第一绝缘层1内,至少一对第一讯号线2和至少一对第二讯号 线3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与所述编织层5之间,且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环 绕所述第一绝缘层1外围,至少一第三讯号线4,位于所述编织层5与所述第一讯号线2或所 述第二讯号线3之间。
[0039]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层1位于所述线缆100的中心,所述第一绝缘层1的横截 面大致为圆形,所述第一绝缘层1包覆于所述电源线11外围。所述线缆100还包括两根接地 线1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11也具有两根,所述第一绝缘层1 同时包覆两根所述接地线12以及两根所述电源线11,两根所述接地线12与两根所述电源线 11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内紧密排列成两行两列,使得所述电源线11和所述接地线12排列紧 凑,并且使所述第一绝缘层1包覆更紧密。所述电源线11和所述接地线12均由铜丝和包覆于 铜丝的绝缘皮组成,所述电源线11未设置屏蔽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层1内还设有至少一填充 物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物13具有6根,其中5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与所述电 源线11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绝缘层1与所述接地线12之间,另外一根位于两根所述接地线12 与两根所述电源线11之间,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的圆心位置。所述填充物13为绝缘材料 制成,例如棉绳、麻绳等,所述填充物13可增加所述线缆100的抗拽拉力和耐磨性,防止拉断 所述第一讯号线2或所述第二讯号线3,并且所述填充物13可使得所述第一绝缘层1更圆,从 而使得所述线缆100更圆整,机械性能更稳定。所述第一绝缘层1外围还设有一铝箱(未图 示),所述铝箱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与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之间,所述铝 箱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的外围,所述铝箱用以屏蔽所述电源线11对所述第一讯号线2以 及所述第二讯号线3的干扰。
[0040] 如图1和图2所示,至少一对第一讯号线2和至少一对第二讯号线3环绕于所述第一 绝缘层1外围,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均采用同轴线制作的,即每一所述第一 讯号线2和每一所述第二讯号线3均具有一内导体A,包覆于所述内导体A的一内绝缘层B,位 于所述内绝缘层B外围的一屏蔽层C以及包覆所述屏蔽层C的一外绝缘层D。所述内导体A呈 圆柱型结构,且具有较高的导电率,所述屏蔽层C位于所述内导体A周围用以屏蔽其它杂音 讯号,使所述内导体A的传输数据的速率较高。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用以传 输数据讯号,每一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每一所述第二讯号3线自身具有所述屏蔽层C,所述屏 蔽层C能够防止其它杂讯干扰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的讯号传输,减少讯号 之间的串扰,保证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所述第 三讯号线4设于所述编织层5与所述第一讯号线2或所述第二讯号线3之间,所述第三讯号线 4位于所述编织层5和所述屏蔽层6之间,利用所述编织层5和所述屏蔽层6进行屏蔽干扰讯 号,保证了正常的讯号传输,由于所述第三讯号线4未采用同轴线材料制作,从而节省了所 述线缆100的制造成本,并且所述第二讯号线3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讯号线2的横截 面直径,在保证所述第二讯号线3的传输速率的前提下,缩小了所述线缆100的整体体积,使 所述线缆100容易排布其他的芯线,有利于所述线缆100密集化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 第一讯号线2用以传输USB3.0讯号,所述第二讯号线3用以传输USB2.0讯号,在其它实施例 中,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也可以传输其它数据讯号。
[004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讯号线2具有四对,每一对中的两个所 述第一讯号线2相邻设置,四对所述第一讯号线2分别为高速发送差分讯号对(TX1 +、TX1-, 即发送USB3.0讯号)、高速接收差分讯号对(RX2+、RX2-)、高速发送差分讯号对(TX2+、TX2-, 即USB3.0端子)、高速接收差分讯号对(RX1 +、RX1-)。所述第二讯号线3具有两对,即为两对 USB2.0差分讯号对(Dpi、Dnl)。每两对所述第一讯号线2位于两对所述第二讯号线3之间,以 其中一对与所述第二讯号线3相邻的所述第一讯号线2为起始点,则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 述第二讯号线3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高速发送差分讯号对(TX1 +、TX1-,即发送USB3.0讯号)、 高速接收差分讯号对(1?2+、1?2-)、1^82.0差分讯号对(0?1、〇111)、高速发送差分讯号对 (ΤΧ2+、ΤΧ2-,即USB3.0端子)、高速接收差分讯号对(1?1 +、1?1-)、1^82.0差分讯号对(0?1、 Dnl)。在本实施例中四对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两对所述第二讯号线3环绕所述第一绝缘层1 外围紧密排列形成一圈,使得所述线缆100内的布线更紧凑。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讯 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均具有多对,多个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多个所述第二讯号线3围绕 所述第一绝缘层1紧密排列成一圈。
[0042]如图1和图3所示,至少一第三讯号线4,设于所述编织层5与所述第一讯号线2或所 述第二讯号线3之间,所述第三讯号线4由普通的导线制成,其仅包括一导体41和包覆在所 述导体41外的绝缘被42,即所述第三讯号线4未设有所述屏蔽层C,且所述第三讯号线4的横 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讯号线3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第三讯号线4为控制线,用以传输控制 讯号,所述第三讯号线4的传输速率小于0.5GB/s,即所述第三讯号线4的传输速率远小于所 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由于所述第三讯号线4位于所述编织层5与所述第一讯 号线2或所述第二讯号线3之间,即所述第三讯号线4位于所述编织层5和所述屏蔽层C之间, 所述第三讯号线4利用所述编织层5和所述屏蔽层C进行屏蔽外界的讯号干扰,能够保证正 常的讯号传输,并且所述第三讯号线4未利用同轴线材料制作,从而节省了所述线缆100的 制造成本。由于所述第三讯号线4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讯号线3的横截面直径,使得 所述第三讯号线4能够收容于所述编织层5与所述第一讯号线2或所述第二讯号线3的空隙 内,使得所述第一讯号线2、所述第二讯号线3以及所述第三讯号线4排列紧密,充分利用了 所述线缆100内部空间,从而使得所述线缆100结构紧凑,并且具有较好的数据传输速率。本 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讯号线4具有六根,分别位于任意一对所述第一讯号线2或任意一对所 述第二讯号线3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讯号线也可以为一根或多根,只要位于所述编 织层5与所述第一讯号线2或所述第二讯号线3之间即可。
[0043] 如图1所示,所述编织层5同时包覆所述第一讯号线2、所述第二讯号线3以及所述 第三讯号线4,它既作为传输回路的一根导线,又具有屏蔽作用,防止外部的杂音讯号干扰 所述第一讯号线2、所述第二讯号线3以及所述第三讯号线4。所述编织层5的横截面为圆形, 所述第一绝缘层1位于所述编织层5内,即所述电源线11、所述接地线12、所述第一讯号线2、 所述第二讯号线3以及所述第三讯号线4均位于所述编织层5的区域内。所述第二绝缘层6包 覆于所述编织层5,并同时固定所述电源线11、所述接地线12、所述第一讯号线2、所述第二 讯号线3以及所述第三讯号线4,从而组成所述线缆100。
[0044]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当所述线缆100焊接至电路板200上时,先将所述第二绝缘 层6和所述编织层5剥离,使所述电源线11、所述接地线12、所述第一讯号线2、所述第二讯号 线3以及所述第三讯号线4露出,然后将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焊接于所述电 路板200的上表面,所述电源线11、所述接地线12以及所述第三讯号线4均焊接于所述电路 板200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所述第二讯号线3在所述电路板200上表面沿水平方向 从左至右的排布顺序依次为:一对所述第一讯号线2、一对所述第二讯号线3,连续两对所述 第一讯号线2,一对所述第二讯号线3、一对所述第一讯号线2,即四对所述第一讯号线2中的 其中两对分别焊接于所述电路板200上表面的最外侧,两对所述第二讯号线3间隔设置且分 别紧邻最外侧的所述第一讯号线2处进行焊接,且另外两对所述第一讯号线2相邻设置并位 于两对所述第二讯号线3之间进行焊接。所述电路板200下表面两侧分别焊接有所述接地线 12和所述电源线11,六根所述第三讯号线4连续排列并位于两侧的所述电源线11和所述接 地线12之间。所述线缆100通过与所述电路板200电性连接进而与一线缆100形成电性连 接。
[004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线缆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0046] (1)每一所述第一讯号线2和每一所述第二讯号3线自身具有所述屏蔽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