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定子固定方法、应用该方法的压缩机及其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979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定子固定方法、应用该方法的压缩机及其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方法、压縮机与轴承座,尤其涉及一种马达定子固 定方法、应用该方法的压缩机及其轴承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压縮机的马达定子固定方式通常需先使用加热器将压縮机 的外壳加热,接着再将定子放入该压縮机中,利用热涨冷縮的原理,待压縮 机的外壳冷却收縮后,通过干涉配合使马达定子与外壳紧密接触,最后再以 焊接方式将定子与外壳完全固定。由于马达定子与外壳紧密接触,从而使焊 接时所产生的废热容易通过接触面直接传递至马达内部,因而会造成马达的 损坏。
此外,在利用焊接方式将定子与外壳完全固定之前,为了使马达内的转 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保持一致,通常使用气隙规限定出间隙,但仅使用气隙 规仍难得到非常均匀的间隙,使得马达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同心度不足,因而 降低马达运转时的转速与效率。尤其是定子长度较长的马达,气隙规无法完 全置入,此时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不均匀的问题更为严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马达定子固定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定子固定方法,其可使马达的定子与转子 之间具有较佳的同心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马达定子固定方法的压縮机,其可使 马达的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较佳的同心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马达定子固定方法的轴承座,其可使 马达的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较佳的同心度。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定子固定方法,该方法用于压 縮机,该压縮机包括轴承座、定子、转子以及转轴。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首先通过加工装置在轴承座上形成具有同心度的引导通道与轴孔,引导通道 的内径与定子的外径相配合,轴孔的孔径与转轴的外径相配合;接着将转轴 套入轴孔,再将转子套入转轴;最后将定子固定于轴承座的引导通道。通过 上述步骤,使得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同心度。
为达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縮机,该压縮机包括轴承座 与定子。其中,轴承座包括引导通道,引导通道的内径与定子的外径相配合。 通过上述构造,当定子固定于轴承座时,轴承座与定子之间具有同心度。
为达到上述又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座,该轴承座用于压縮机, 轴承座包括引导通道,引导通道的内径与压縮机定子的外径相配合,当定子 固定于轴承座时,轴承座与定子之间具有同心度。


图1是本发明的马达定子固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压縮机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轴承座与定子相结合时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轴承座IO 引导通道ll 抵挡部lll 轴孔12
定子20 绝缘体21 导体22 转子30
转轴50 间隙60 压缩机90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现特举一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 如下。
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的马达定子固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压縮机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发明的马达定子固定方法用 于压縮机90,该压縮机90包括轴承座10、定子20、转子30以及转轴50。 马达定子固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01:通过加工装置在轴承座10上形成具有同心度的引导通道11
与轴孔12。
具体而言,首先将轴承座10固定于加工装置(如车床)上,再利用加工装 置上的刀具对轴承座10进行切削作业,以形成引导通道11与轴孔12。由于 引导通道11与轴孔12的形成是在轴承座10处于加工装置上的同一夹持状 态下所完成的,即在加工引导通道11与轴孔12的过程中并未拆卸轴承座10 或更换刀具,因此,引导通道11与轴孔12之间具有同心度(或称同轴度)。
由于引导通道11与定子20的外径的配合度将直接影响轴承座10与定 子20之间的同心度,因此,在加工轴承座10时,优选地,所形成的引导通 道ll的内径与定子20的外径尽可能地完全配合,从而使它们之间的间隙最 小化。
另外,由于轴孔12与转轴50的外径的配合度将直接影响轴承座10与 转轴50之间的同心度,因此,在加工轴承座10时,优选地,所形成的轴孔 12的孔径与转轴50的外径尽可能地完全配合,从而使它们之间的间隙最小 化。
步骤102:将转轴50套入轴孔12。
具体而言,将转轴50由轴孔12的右侧朝左侧套入。由于轴孔12的孔 径与转轴50的外径近乎相同,因此转轴50套入轴孔12时它们接近完全密 合,从而轴承座10与转轴50之间具有高同心度。
步骤103:将转子30套入转轴50。
具体而言,将转子30中间的孔向右套入转轴50。由于转子30中间的孔 的内径与转轴50的外径近乎相同,因此转子30套入转轴50时它们接近完 全密合,从而转子30与转轴50之间具有高同心度。
步骤104:将定子20固定于轴承座10的引导通道11。
具体而言,将定子20向右套入轴承座10。由于引导通道ll的内径与定 子20的外径近乎相同,因此定子20套入轴承座10的引导通道11时它们接 近完全密合,从而定子20与轴承座10之间具有高同心度。
通过上述步骤101至步骤104,由于定子20与轴承座10之间具有同心 度,轴承座10与转轴50之间具有同心度,转轴50与转子30之间具有同心 度,因此,定子20与转子30之间具有同心度。因此,本发明的马达定子固 定方法可以更简便有效地将压縮机90的马达定子20固定,节省加工装置费
用,同时可提高转子30与定子20之间的同心度,使得定子20与转子30之 间具有均匀的间隙。
当定子20固定于轴承座10之后,定子20与压縮机90的壳体(图中未示 出)并未接触,压縮机90的壳体利用焊接方式与轴承座IO相结合。此时为了 使焊接时所产生的废热不会传递至压縮机90的其它构件(例如定子20的绝缘 部位)而造成损坏,因此轴承座10上的引导通道11包括抵挡部U1,该抵挡 部111与定子20的外径相配合。当定子20固定于轴承座10时,通过抵挡 部111可使定子20与轴承座10之间在轴向方向保持间隙60,从而使定子 20的底部无法抵靠于轴承座10上,当焊接外壳与轴承座IO时,间隙60可 防止因悍接所产生的高热通过轴承座10直接传递至定子20。
接着请参考图2。本发明的压縮机90包括轴承座10与定子20。其中轴 承座10位于压縮机90内,轴承座IO包括引导通道11,引导通道11的内径 与定子20的外径相配合。通过上述构造,当定子20固定于轴承座10时, 轴承座10与定子20之间具有同心度。其中,轴承座10与定子20的详细结 构与原理说明与前面的马达定子固定方法中所述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的轴承座10与定子20相结合时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轴承座10用于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定子20,轴承座10包括引导 通道ll,引导通道ll的内径与定子20的外径相配合。当定子20固定于轴 承座10时,轴承座10与定子20之间具有同心度。其中,轴承座10的详细 结构与原理说明与前面的马达定子固定方法中所述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达定子固定方法、压缩机90与轴承座 10,由于轴承座10上的引导通道11使定子20与轴承座10相固定时完全不 需要其它加工装置(如加热器、气隙规等),从而不但降低了组装的复杂度、 增加了组装效率,并且定子20与转子30具有高同心度,因而达到本发明的 目的。
应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并 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 精神下,可对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化。本发明的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 求书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马达定子固定方法,该方法用于一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一轴承座、一定子、一转子以及一转轴,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通过一加工装置在该轴承座上形成具有同心度的一引导通道与一轴孔,该引导通道的内径与该定子的外径相配合,该轴孔的孔径与该转轴的外径相配合;(B)将该转轴套入该轴孔;(C)将该转子套入该转轴;(D)将该定子固定于该轴承座的引导通道;通过上述步骤,使得该定子与该转子之间具有同心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引导通道还包括一抵挡部,该抵 挡部与该定子的外径相配合,当该定子固定于该轴承座时,通过该抵挡部可 使该定子与该轴承座之间在轴向方向保持一 间隙。
3. —种压縮机,该压縮机包括一轴承座,其位于该压縮机内,并且该轴承座包括一引导通道; 一定子,该引导通道的内径与该定子的外径相配合;通过上述构造,当该定子固定于该轴承座时,该轴承座与该定子之间具 有同心度。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縮机,其中该引导通道还包括一抵挡部,该 抵挡部与该定子的外径相配合,当该定子固定于该轴承座时,通过该抵挡部 可使该定子与该轴承座之间在轴向方向保持一间隙。
5. —种轴承座,其用于一压縮机,该压縮机包括一定子,该轴承座包 括一引导通道,该引导通道的内径与该定子的外径相配合,当该定子固定于 该轴承座时,该轴承座与该定子之间具有同心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座,其中该引导通道还包括一抵挡部,该 抵挡部与该定子的外径相配合,当该定子固定于该轴承座时,通过该抵挡部 可使该定子与该轴承座之间在轴向方向保持一 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定子固定方法,该方法用于压缩机,压缩机包括轴承座、定子、转子以及转轴。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通过加工装置在轴承座上形成具有同心度的引导通道与轴孔,引导通道的内径与定子的外径相配合,轴孔的孔径与转轴的外径相配合;接着将转轴套入轴孔,再将转子套入转轴;最后将定子固定于轴承座的引导通道。通过上述步骤,使得定子与转子之间具有同心度。
文档编号H02K15/00GK101192776SQ20061016302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7日
发明者廖志勇 申请人: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