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020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后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马达零件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马达后盖。
背景技术
按,马达运转时所产生的轴电压一旦在马达转轴、壳体与机座间形成通路,便会形成轴电流从转子转轴与轴承的接触点间通过而造成轴承烧毁,造成马达的使用寿命减短。
现有解决上述轴电流问题的方式有在轴承与壳体间予以绝缘的,也有在马达转子的转轴端予以接地处理;前者因需牵涉到马达整体设计的变更而有成本过高之虞,且绝缘材料的选用更须考虑马达运转温度及材质提前老化的问题,因而较不为业界所采用;后者因技术性较低且成本较为低廉而广受业界采用。
目前业界较常使用的方法,是在马达上设一金属导接端片或一碳刷导接在转子的转轴上,并以导线将该金属导接端片或碳刷接地。然而,金属导接端片与转子转轴间容易因摩擦产生高热或火花,因此增设金属导接端片并非良好消除轴电流的方法。碳刷与转子轴间虽不易产生高热及火花,但如何在不过度增加马达体积的前提下增设一用以导接马达转轴的碳刷,却是目前业界急欲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马达后盖,是一除了具有二第一碳刷容置孔以容置用以导电予马达转子上的线圈外,更具有一第二碳刷容置孔以设置一导接马达转子的转轴的碳刷,以能有效除消马达轴电流。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马达后盖,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主体,该主体具有一第一容置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用以供容置一马达转子的导电铜环容置的第一容室;一第二容置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用以供一轴承容置的第二容室,其中第二容室是邻接且连通该第一容室,且该轴承是用以供承置上述马达转子的转轴;一第三容置部,其形成有一用以供上述马达转子的转轴穿出的轴孔,且该轴孔是邻接该第二容室;该第一容置部具有二第一碳刷容置孔,是分别位于该第一容置部的二相对位置上,且连通该主体的外部与该第一容室,供一第一碳刷容置并使该第一碳刷与该导电铜环接触;该第三容置部具有一第二碳刷容置孔,是连通该主体的外部与该轴孔,供一第二碳刷容置并使该第二碳刷与该转轴接触;二侧盖,是结合于该主体上,而封闭该第一碳刷容置孔的外端开口。
其中该主体包含有一后盖体及二碳刷座;该第一、二、三容置部是形成于该后盖体上,且该第一容置部形成有二碳刷通孔;该二碳刷座是接设于该第一容置部内,且该碳刷座形成有二碳刷穿孔,使该各碳刷通孔与该碳刷穿孔连通而形成该第一碳刷容置孔。
其中该主体是以塑料材质所制成,而该碳刷座则是以金属材质所制成。
其中该主体是由一体成形的一后盖体及二碳刷座所构成;该第一、二、三容置部是形成于该后盖体上,且该第一容置部形成有二碳刷通孔;该二碳刷座是形成于该第一容置部内,且该碳刷座形成有二碳刷穿孔,使该各碳刷通孔与该碳刷穿孔连通而形成该第一碳刷容置孔。
其中该主体是以塑料材质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是一除了具有二第一碳刷容置孔以容置用以导电予马达转子上的线圈外,更具有一第二碳刷容置孔以设置一导接马达转子的转轴的碳刷,以能有效除消马达轴电流。


为使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目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 以下结合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于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后盖100,是包含有一主体10及二侧盖20;其中该主体10包含有一后盖体11及二碳刷座12。
该后盖体11是为一由塑料或其它绝缘材质所制成的圆形环状框体,其具有一第一容置部111、一与该第一容置部111连接且外环径较小的第二容置部112、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二容置部112的第三容置部113。该第一容置部111内部形成有一第一容室114,用以供一马达转子的导电铜环30(如图2所示)容置,该第二容置部112内部形成有一用以供一轴承40容置的第二容室115,其中该第二容室115是邻接且连通该第一容室114,且该轴承40是用以供承置上述马达转子的转轴50(如图2所示);该第三容置部113具有一用以供上述马达转子的转轴50穿出的轴孔116,且该轴孔116是邻接该第二容室115。该第一容置部111具有二碳刷通孔117,是分别位于该第一容置部111的二相对位置上,且连通该后盖体11的外部与该第一容室114;该第三容置部113具有一第二碳刷容置孔118,是连通该后盖体11的外部与该轴孔116。
该二碳刷座12,是分别以耐高热的金属材质所一体制成。各该碳刷座12具有一保持部121及一连接部122;该保持部121形成有一贯通其两相对端的碳刷穿孔123,该连接部122是自该保持部121的两侧底缘所向外水平延伸而成,且该连接部122上形成有二贯孔124。该二碳刷座12是各藉由二铆钉分别穿过其连接部122上的贯孔124并铆设在该后盖体11上,使该二碳刷座12连接于该后盖体11的第一容置部111内,并使该碳刷座12的各碳刷穿孔123分别对准连通该后盖体11的各碳刷通孔117,使该碳刷穿孔123与该碳刷通孔117间共同形成一可供一第一碳刷60容置的第一碳刷容置孔13。
该二侧盖20,是分别由塑料或其它不导电的材质所制成,且是结合于该后盖体11上,而封闭该第一碳刷容置孔117的外端开口。
是以,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较佳实施例马达后盖100的各部构件介绍,接着再将其使用方式及其特点介绍如下首先,将一第二碳刷70(为一可导电的石墨棒)由该第三容置部113的第二碳刷容置孔118置入。使用时,马达转子的转轴50是穿经于该轴孔116中,而该各第一碳刷60则分别受抵接于该转子的导电铜环30上,用以将外部提供的电源导入该转子的线圈上;该第二碳刷70是抵接于该转轴50上,以可将马达所运转时所产生的轴电流导出于外。如此一来,便能以增加最少体积的方式(仅在马达后盖的第三容置部上增设一第二碳刷容置孔),来达成导出轴电流的目的。
另外,虽然于本实施例中该碳刷座是锁设于该后盖体上,但实际上亦可采用将该碳刷座与该后盖体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加以制成(可为塑料或金属)。
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后盖,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主体,该主体具有一第一容置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用以供容置一马达转子的导电铜环容置的第一容室;一第二容置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用以供一轴承容置的第二容室,其中第二容室是邻接且连通该第一容室,且该轴承是用以供承置上述马达转子的转轴;一第三容置部,其形成有一用以供上述马达转子的转轴穿出的轴孔,且该轴孔是邻接该第二容室;该第一容置部具有二第一碳刷容置孔,是分别位于该第一容置部的二相对位置上,且连通该主体的外部与该第一容室,供一第一碳刷容置并使该第一碳刷与该导电铜环接触;该第三容置部具有一第二碳刷容置孔,是连通该主体的外部与该轴孔,供一第二碳刷容置并使该第二碳刷与该转轴接触;二侧盖,是结合于该主体上,而封闭该第一碳刷容置孔的外端开口。
2.依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马达后盖,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体包含有一后盖体及二碳刷座;该第一、二、三容置部是形成于该后盖体上,且该第一容置部形成有二碳刷通孔;该二碳刷座是接设于该第一容置部内,且该碳刷座形成有二碳刷穿孔,使该各碳刷通孔与该碳刷穿孔连通而形成该第一碳刷容置孔。
3.依据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马达后盖,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体是以塑料材质所制成,而该碳刷座则是以金属材质所制成。
4.依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马达后盖,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体是由一体成形的一后盖体及二碳刷座所构成;该第一、二、三容置部是形成于该后盖体上,且该第一容置部形成有二碳刷通孔;该二碳刷座是形成于该第一容置部内,且该碳刷座形成有二碳刷穿孔,使该各碳刷通孔与该碳刷穿孔连通而形成该第一碳刷容置孔。
5.依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马达后盖,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体是以塑料材质所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马达后盖,包含有一主体及二侧盖,其中主体具有一第一容置部,其内部形成有一容置一马达转子的导电铜环容置的第一容室;一第二容置部,其内部形成有一供一轴承容置的第二容室,且轴承是供承置马达转子的转轴;一第三容置部,其形成有一供上述马达转子的转轴穿出的轴孔。二侧盖结合于该主体上,而封闭第一碳刷容置孔外端开口。在上述结构中,第一容置部具有二第一碳刷容置孔,分别连通主体外部与该第一容室,分别供一第一碳刷容置并使第一碳刷与上述马达转子导电铜环接触;该第三容置部具有一第二碳刷容置孔,连通主体外部与轴孔,将该马达转子上的轴电流导出接地。
文档编号H02K5/14GK2912084SQ20062000669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日
发明者李克先, 游孟萩 申请人:隆环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